收回威海衛紀念塔
37°51′06″N 122°12′44″E / 37.85167°N 122.21222°E
收回威海衛紀念塔 | |
---|---|
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威海市環翠區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1931年 |
編號 | 3-266 |
認定時間 | 2006年 |
收回威海衛紀念塔是位於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的一座紀念塔,1931年為紀念中華民國從英國收回威海衛而建。
背景
[編輯]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繼俄羅斯帝國租借旅大之後,英國以抵禦俄國為由,強迫清朝政府簽訂《訂租威海衛專條》,將威海衛及附近水面和全灣沿岸10英里以內,東起大嵐山、西至馬山嘴、南至草廟子以內,不包括威海衛城的738.15平方公里的區域租給英國,租期與俄國租借旅大期限相同,為25年[1]。一戰結束後,經過中華民國與英國艱難談判,終於確定於1930年10月將威海衛交還中國(劉公島仍續租10年)。10月1日上午,英國對威海衛的統治正式結束,實際統治了32年[2]。第二年,威海衛管理公署為慶祝收回威海衛一周年而興建此塔。
介紹
[編輯]收回威海衛紀念塔位於威海市中心的威海港北三角花園(又名鯨園)內。塔身由45塊萊州大理石砌成,截面為下粗上細的三稜柱,三個面寓意第一是中英之親善,希望兩國間其他一切不平等條約都能象威海衛這樣早日得到解決;第二是遵奉三民主義,修明市政;第三是追念甲午戰爭先烈。塔高32英尺,寓意威海衛被英國強租32年;正面向東,刻有時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正廷題寫的「收回威海衛紀念塔」魏碑體字,由劉喜貴刻制[3];下部刻有威海衛管理公署首任專員徐祖善題寫的碑文,碑文記載了英國租借威海衛以及中國收回威海衛的過程;另外兩側上部空白,下部刻有《中英交收威海衛專約》及《三民主義》全文。[4][5][6]
破壞及保護
[編輯]該塔歷史上曾遭受兩次破壞。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曾將塔上部分碑文磨去;「文革」時期塔上剩餘文字亦被磨去,改刻「毛澤東思想萬歲」等標語口號。
1980年8月,威海市人民政府修復紀念塔,採用同種石料依原樣西移10米重建,同年列為威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夏完成修復。[7]然而,隨着時間流逝,塔上文字已開始模糊。[8]
2017年4月,威海市文物管理辦公室再次修復紀念塔,修復碑文,清理塔面鏽跡,並修補護欄。[9]
注釋
[編輯]- ^ 威海:“第二香港”?. 人民網. 2010年2月22日 [2010年3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8月25日).
- ^ 坎坷归途:中国收回威海卫. 威海旅遊網. 2006年7月18日 [2010年3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5月25日).
- ^ 威海卫城里的牌坊巷子. 新華網山東頻道. 2009年7月26日 [2010年3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 ^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 威海市人民政府網站. [2010年3月13日].[永久失效連結]
- ^ 闲话威海“老公园”(二). 威海市檔案局網站. 2007年9月12日 [2010年3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5月11日).
- ^ 一套文革时期的“威海火花”. 威海民俗網. 2009年5月15日 [2010年3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 ^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 威海市文化和旅遊網. 2016年5月24日 [2019年2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2月9日).
- ^ 威海几处纪念碑字迹模糊. 中國經濟網. 2008年10月31日 [2010年3月13日].[永久失效連結]
- ^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焕新颜. 威海市文化和旅遊網. 2017年4月11日 [2019年2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2月9日).
參考
[編輯]- 《收回威海衛紀念塔記》全文 山東省省情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