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陽學宮
外觀
海陽縣儒學宮 | |
---|---|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潮州市湘橋區昌黎路 |
分類 | 古建築 |
編號 | 3-41 |
認定時間 | 1989年6月 |
海陽縣儒學宮,俗稱紅學、學宮,是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的古建築群,位於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昌黎路和文星路交接處。[1]1989年6月,被列為第三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
歷史
[編輯]據記載,海陽縣儒學宮「 舊在府治西偏附郡學右 」,[3]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遷往現址,景炎三年(1278年),元軍攻陷潮州城,學宮毀於戰火。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通判張杰在舊址重建。永樂年間,參政鄭阜義擴建大成殿、兩廡、戟門以及櫺星門。正統元年(1436年),知府王源擴大學宮面積,並將櫺星門外徙臨街,且開鑿泮池,此後歷代屢有增修。
建築
[編輯]學宮建築面積現存不足4000平方米,主要建築物有櫺星門、泮池、兩廡廂房、院前照壁、大成門及大成殿等。[4]宮內主要建築物為大成殿,大成殿至今仍較好地保留了明代的建築風貌。
大成殿位於院落最北端,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重檐歇山頂,全殿由48支大柱支托,為雙層抬梁式梁架,丹牆紅瓦。殿四周有石欄圍護,殿前為石築月台。[5]國民革命軍二次東征時的東征軍第一師政治部和南昌起義軍軍官教導團均曾駐紮於此。[6]
自1989年被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來,文物部門對櫺星門、金聲門、玉振門、泮池、大成門及東西廡房等建築進行了修繕復原,維護了學宮原有歷史風貌。[6]曾設於學宮內的潮州市博物館也於2010年9月移往潮州市人民廣場西南角的新址。
交通
[編輯]可搭乘3路公車在昌黎路下車。或可步行從太平路拐入昌黎路到達。學宮門口設有停車區域。
參考資料
[編輯]- ^ 《潮州市地名志》. 廣東省地圖出版社. ISBN 7805226113 (中文(簡體)).
-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关于公布第四批和重新核定公布第一、二、三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廣東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02-07-17 [2020-03-30] (中文(中國大陸)).
- ^ 清乾隆《潮州府志》
- ^ 海阳县儒学宫. 廣東省文化廳公眾網. [2010-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8) (中文(簡體)).
- ^ 海阳县儒学宫. 潮汕民俗網轉《潮汕文化源流》文章. [2010-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5) (中文(簡體)).
- ^ 6.0 6.1 陳國哲. 浅论文物建筑修缮的原真性——以海阳县儒学宫修缮复原工程为例. 客家文博. 2019, (03): 16–21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