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血財產
溢血財產 Harta Berdarah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
編劇 | 沙倫 |
劇本 | 沙倫 |
主演 |
|
配樂 | 甜爪哇樂團 |
攝影 | K·H·戚 |
製片商 | 友聯影業 |
產地 | 荷屬東印度 |
語言 | 印尼語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
《溢血財產》[1](印尼語:Harta Berdarah,IPA讀音:/harˈta bərˈdarah/;荷蘭語:Bloedgeld)是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友聯影業於1940年底推出的一部黑白動作片。這部電影由拉登·阿里芬和R·胡(R Hu)執導,沙倫擔任編劇,由宗德爾(Zonder)和蘇拉斯特里(Soelastri)主演。故事講述一個年輕男子成功說服一個吝嗇的哈吉慷慨解囊,投身公益,並與他的女兒結為夫妻。
《溢血財產》在開齋節假期上映,宣傳廣告形容這是一部「場面壯觀的印度尼西亞動作猛片」。宗德爾本身是馬來武術好手,蘇拉斯特里也是一個著名的格朗章歌手,他們都在電影裏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本片獲得外界的好評,報章上的評論也讚賞了演員的演技。本片至少上映到1944年,但如今很可能和同期製作的東印度群島電影一樣,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劇情
[編輯]馬占(Mardjan,烏江飾)受地主哈吉·杜拉赫曼(Hadji Doerachman,穆薩飾)的委託,向蘇卡沙里(Soekasari)村村民追討佃租,要是他們交不起租,就強行把他們趕走。雖然杜拉赫曼知道馬占的所作所為,他的女兒阿蒂卡(Atikah,蘇拉斯特里飾)也勸他出面制止,但是他始終無動於衷。
之後,馬占和手下人把阿斯瑪迪(Asmadi)、他妻子芝芝(Tjitjih),還有他患病的母親趕走,途中遇到阿斯瑪迪的反抗,於是馬占便出手打他,然後把他禁錮。與此同時,年輕男子拉赫瑪特(Rachmat,宗德爾飾)到蘇卡沙里村探望姑母。聽到馬占怎樣驅趕村民之後,他在杜拉赫曼的家裏找到馬占和手下,想制止他們的行為,並與他們發生打鬥,結果拉赫瑪特不費吹灰之力,把他們一一打倒,馬占他們也不得不按照他的意思,把阿斯瑪迪放走。拉赫瑪特回到姑母家,阿斯瑪迪也回來了,卻發現母親被趕走後,沒多久就去世了。他發誓要為母親報仇。
一天,拉赫瑪特聽到一聲尖叫,原來阿蒂卡看到了一條蛇,大受驚嚇,當場昏倒。拉赫瑪特把她救了回來,雖然他假裝這樣做只是為了接近她父親,但是阿蒂卡恢復意識之後,還是感謝了他。之後,他們開始投身社會工作,也愛上了彼此。但是,杜拉赫曼不同意他們交往,也不願意出資協助他們的工作,阿蒂卡只好拿出積蓄,變賣亡母的珠寶,為農村建設籌募經費。後來,馬占聽到他們坐在一起唱情歌之後,便慌慌忙忙地來到杜拉赫曼的寓所,聲稱拉赫瑪特接近杜拉赫曼,只是為了侵吞他的家產,還說要把阿蒂卡娶回來。他也要求準備離開的杜拉赫曼在一封信上蓋印。目不識丁的杜拉赫曼不但相信了他,還一一答應他的要求。
杜拉赫曼和馬占籌備婚禮,同時不讓阿蒂卡出門。拉赫瑪特一聽到馬占要娶阿蒂卡回來,就來到杜拉赫曼的府上,打敗馬占和他的手下,然後帶杜拉赫曼參觀他和阿蒂卡幫忙建設的農村。杜拉赫曼一方面見識了農村的建設進展,另一方面又發現那邊的村民很尊重他,而不是畏懼他,因為這村子就是以他的名義捐建的。現在他意識到,自己以前只顧賺錢的態度不是幸福的鑰匙,還不如慷慨解囊,支援公益事業。
接着,兩人在阿斯瑪迪的陪伴下,回到杜拉赫曼的寓所,卻發現馬占和手下人優哉游哉的在他家的門前坐了下來。杜拉赫曼向馬占搭話,這才發現之前馬占讓他蓋印,才是為了霸佔他的家產。聽罷,拉赫瑪特和阿斯瑪迪怒不可遏,於是拉赫瑪特和馬占打起來,阿斯瑪迪也和馬占的手下人大打出手,激起了一場漫長的刀戰。結果,馬占的腳卡在路軌上,被火車撞死。現在財富再一次回到了杜拉赫曼的手上,他很是高興,便把那封信撕毀。最後他還准許阿蒂卡和拉赫瑪特結婚。[a]
製作
[編輯]友聯影業是華裔商人翁福林和蔡馬俊在1940年成立的製片廠,並於同年推出第一部作品《微笑的面具》,結果大獲成功。之後該片的導演楊安然(Jo An Djan)離巢,轉投大眾電影(Populair's Film),而R·胡、拉登·阿里芬和沙倫則加盟友聯[3],並在《溢血財產》的製作過程中發揮關鍵的作用。這部電影由胡和阿里芬執導,是他們首部執導作品,編劇一職則由沙倫擔任,他以前曾為其他公司撰寫賣座電影《月光曲》(1937年)和《法蒂瑪》(1938年)的劇本[4][5]。阿里芬認為,友聯聘請他們,是為了實現公司的抱負:吸引受過教育的土著觀眾觀看他們製作的電影[6]。
《溢血財產》由宗德爾和蘇拉斯特里主演,其他演員還包括穆薩(Moesa)、烏江(Oedjang)、烏斯曼(Oesman)、哈侖(Haroen)、阿卜杜拉(Abdullah)和R·S·法蒂瑪(RS Fatimah)[7],當中不少演員(例如蘇拉斯特里和法蒂瑪)參演過《微笑的面具》[8],而剛加入友聯的穆薩以前也為其他公司拍過電影[9]。宗德爾精通馬來武術,這是他第一次參演電影;蘇拉斯特里的藝名是「寧小姐」(Miss Ning),是一位著名的格朗章歌手。他們都在電影裏展示了自己的才能。雨果·仲馬(Hugo Dumas)的甜爪哇樂團負責為電影配樂[4][10][11],K·H·戚(KH Tjit)則負責拍攝本片[7]。
發行與反響
[編輯]《溢血財產》在1940年10月底開齋節假期期間上畫[11]。報章有時用荷蘭文片名「Bloedgeld」稱呼這部電影,廣告則標榜這是一部「場面壯觀的印度尼西亞動作猛片[b][11][12]。」後來總部位於日惹的考爾夫-比寧出版社(Kolff-Buning)把這部電影改編為小說,予以出版發行,同時把本片好幾幅劇照保存下來[13]。
本片獲得外界的好評。《東印度報》一篇匿名影評指出,這部電影雖然簡單,但是對白有力,而且不失幽默,是一部好電影[11]。另一篇在《泗水商報》刊登的影評也給予了積極的評價,並表示在以前的本地電影中,總是能夠看到「一群形象呆板,動作生硬,口齒不清的人物角色[c]」,但是這部電影並非如此,而是一部「無論是印尼人,還是歐洲人」都會欣賞的電影[d][14]。
後續
[編輯]《溢血財產》面世後,友聯影業又製作了五部電影[15],其中四部是胡或者阿里芬執導的作品[16]。沙倫則為其中三部電影撰寫劇本,他在1941年完成《女人與鬥士》的劇本之後轉投星辰影業[17]。多名參演本片的演員之後也繼續為友聯效力;友聯下一部作品《用性命償還》在1941年上映,宗德爾和蘇拉斯特里也參與演出[18]。友聯最終在1942年3月日軍入侵荷屬東印度之後結業[19]。
《溢血財產》至少放映到了1944年7月[20],但如今很可能已經散佚。荷屬東印度的電影膠捲以非常易燃的硝化纖維製成,1952年印尼國家電影製片廠的倉庫失火,大部分物品毀於一旦,後來為了消除火災隱患,所有存放老電影的硝化纖維膠片都被銷毀[21]。因此,美國視覺人類學家卡爾·G·海德推論,所有在1950年前製作的印尼電影均已散失[22]。不過,J·B·克里斯坦托(J.B. Kristanto)在《印尼電影目錄》中表示,印尼電影資料館把好幾部荷屬東印度電影保存下來。印尼電影史學家米斯巴赫·尤薩·比蘭還指出,荷蘭政府新聞處收藏了幾部日本宣傳電影,使之留存至今[23]。
備註
[編輯]- ^ 故事大綱根據考爾夫-比寧出版社出版的同名電影改編小說改寫而成,演員表則從《全景》(Panorama)週報的報導得出[2]。
- ^ 原文:「… prachtige Indonesische film-schlager.」
- ^ 原文:「… een groepje stijf bij elkaar geposeerde personen met houtige bewegingen eenige ongearticuleerde klanken werden uitgestooten …」
- ^ 原文:「… waarvan men kan genteten, Indonesier of European.」
腳註
[編輯]- ^ 翁錫輝 1993,第77頁.
- ^ Panorama, Harta Berdarah.
- ^ Biran 2009,第232–33頁.
- ^ 4.0 4.1 Filmindonesia.or.id, Harta Berdarah.
- ^ Filmindonesia.or.id, Saeroen.
- ^ Biran 2009,第245頁.
- ^ 7.0 7.1 Filmindonesia.or.id, Kredit Lengkap.
- ^ Filmindonesia.or.id, Kedok Ketawa.
- ^ Filmindonesia.or.id, Moesa.
- ^ Saeroen 1940,第6, 16頁.
- ^ 11.0 11.1 11.2 11.3 De Indische Courant 1940, Filmnieuws.
- ^ Soerabaijasch Handelsblad 1940, (untitled).
- ^ Saeroen 1940.
- ^ Soerabaijasch Handelsblad 1940, City.
- ^ Biran 2009,第233頁.
- ^ Biran 2009,第263頁.
- ^ Biran 2009,第234頁.
- ^ Filmindonesia.or.id, Bajar dengan Djiwa.
- ^ Biran 2009,第319, 332頁.
- ^ Tjahaja 1944, (untitled).
- ^ Biran 2012,第291頁.
- ^ Heider 1991,第14頁.
- ^ Biran 2009,第351頁.
參考資料
[編輯]- Bajar dengan Djiwa.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2-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5) (印度尼西亞語).
- Biran, Misbach Yusa. Sejarah Film 1900–1950: Bikin Film di Jawa. Jakarta: Komunitas Bamboo working with the Jakarta Art Council. 2009. ISBN 978-979-3731-58-2 (印度尼西亞語).
- Biran, Misbach Yusa. Film di Masa Kolonial. Indonesia dalam Arus Sejarah: Masa Pergerakan Kebangsaan V. Kementerian Pendidikan and Kebudayaan. 2012: 268–93. ISBN 978-979-9226-97-6 (印度尼西亞語).
- City: Harta Berdarah. Soerabaijasch Handelsblad (Surabaya). 1940-11-01: 8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3) (荷蘭語).
- Filmnieuws: City: 'Bloedgeld'. De Indische Courant (Batavia). 1940-11-01: 2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3) (荷蘭語).
- Harta Berdarah. Panorama 14 (43) (Jakarta). 1940-11-02: n.p (印度尼西亞語).(原文藏於印尼電影資料館)
- Harta Berdarah.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2-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5) (印度尼西亞語).
- Heider, Karl G. Indonesian Cinema: National Culture on Scree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1. ISBN 978-0-8248-1367-3.
- Kedok Ketawa.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2-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5) (印度尼西亞語).
- Kredit Lengkap Harta Berdarah.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4-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2) (印度尼西亞語).
- Moesa.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4-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2) (印度尼西亞語).
- Saeroen.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2-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2) (印度尼西亞語).
- Saeroen. Harta Berdarah. Yogyakarta: Kolff-Buning. 1940. OCLC 621593610 (印度尼西亞語).(原書藏於日惹學生園德萬托羅成就展覽館)
- (untitled). Soerabaijasch Handelsblad (Surabaya). 1940-10-29: 7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8) (荷蘭語).
- (untitled). Tjahaja (Bandung). 1944-07-14: 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5) (印度尼西亞語).
- 翁錫輝. 印尼爱国侨领翁福林.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北京市: 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 1993, (4): 77–79. ISSN 1002-516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