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八景
外觀
《溪南八景》是的著名徽州府歙縣西鄉西溪南村(別稱豐南)的八處風景,分別是:祖祠喬木、梅溪草堂、南山翠屏、東疇綠繞、清溪涵月、西隴藏雲、竹塢鳳鳴、山源春漲。最初見於元代的《溪南吳氏八景記》,明清時期曾一再成為祝枝山、石濤等諸多大家詩畫描繪的主題。
《溪南八景記》
[編輯]「溪南八景」最初見於元至治元年(1321年)當地人吳希德(號梅溪居士)所寫的《溪南吳氏八景記》[1]。
《溪南八景》詩
[編輯]明弘治戊午年(1498年),吳門四才子之一、西溪南吳氏外甥祝枝山來游西溪南,從故交吳希德後裔吳以睿處見到《八景記》後,題寫律詩八首《溪南八景》[2]。
- 《祖祠喬木》:「煌煌清廟奠崇岡,靈樹擎天拔地強。天子報功惟社稷,雲孫追遠許烝嘗。千尋古色武侯柏,十畝清陰召伯棠。今日孫枝正蕃秀,願移材幹獻明堂。」
- 《梅溪草堂》:「君子高居澗水潯,小齋還築傍瓊林。看花忽見乾坤理,玩易正求天地心。香蠟浮浮誰共味,寒流汩汩自成音。試看床上書連屋,莫道前人不遺金。」
- 《南山翠屏》:「結廬當面至周遭,登眺何須着屐勞。節彼瞻如太師尹,悠然見似隱君陶。千岩雨過浮青障,萬木春深滾翠濤。拄頰朝來潯新句,禾麥秋色與相高。」
- 《東疇綠繞》:「龐公宅畔甫田多,猷畝春深水氣和。五兩細風搖翠練,一犁甘雨展青羅。魚鱗隱伏輕圍徑,燕尾逶迤不作波。最喜經鋤多有獲,豐年定愧伐檀歌。」
- 《清溪涵月》:「黃山高脈濫微觴,一道分流向草堂。有本卻如先澤遠,分清還看末流長。金波冷浸羅紋麗,玉髓虛凝寶鑑光。記得唐賢佳句在,千尋練帶晚含香。」
- 《西隴藏雲》:「非煙長護屋西岑,恍惚朝暉又夕陰。不可贈君惟自悅,有時出岫本無心。微橫一抹蛾眉翠,漫繞千重絮幄深。好去從龍覃世澤,南溪應作傅岩尋。」
- 《竹塢鳳鳴》:「當時賢者此徘徊,手把琅玕屋後栽。萬個自緣醫俗在,九苞曾覽德輝來。宮商盈耳簫韶奏,毛彩朝陽紫翠開。今日遺雛有君子,來儀須上九成台。」
- 《山源春漲》:「清時潘騎有閒居,山澤源通二月余。才見甘霖過洞府,忽看浮氣襲圖書。鏡鋪浩渺金波泛,簾掛玲瓏玉液虛。好待桃花春浪暖,君家驚起化龍魚。」
清康熙年間,吳氏後裔吳與橋將祝枝山詩摹勒刻碑,現存歙縣「新安碑園」。
《溪南八景圖冊》
[編輯]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正月十三日,在揚州青蓮閣,畫家石濤系受好友名士吳南高之邀,用宋羅紋紙,根據祝枝山詩作《溪南八景》的詩意,創作八幅山水畫冊頁《溪南八景圖冊》,描繪吳南高家鄉,共八開,每開縱31.5厘米、橫51.8厘米,題跋中說明繪於「庚辰上元前二日青蓮閣」,即繪[3]。畫作,現藏於上海博物館。這套冊頁後為上海收藏家龐萊臣收藏,1937抗日戰爭湖州南潯鎮淪陷時,圖冊散失四開,現存第四、五、七、八圖。1940年由張大千補畫四開,現一同藏於上海博物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