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蘇松太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上海道台衙門遺址

蘇松太道,中後期依其駐地又俗稱為上海道,為清朝江蘇省下屬的道級行政區之一,轄管蘇州府松江府太倉直隸州順治年間駐地為太倉,康熙時期駐地為蘇州,雍正之後駐地為松江府下轄的上海縣

沿革

[編輯]

清順治二年(1645年)七月乙卯,置分巡蘇松兵備道,隸江寧巡撫[1]:260,道署駐太倉州[1]:260[2][3][4][5],下轄蘇州松江2府[1]:260[2][5],兼理糧儲、水利、農務[1]:260。康熙二年(1663年),增轄常州府[3][4],改設為分守蘇松常道[1]:260[3][4][6],道署移駐蘇州[2][3][4][5]。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裁分守蘇松常道[1]:260

康熙九年(1670年)四月丁亥[1]:260,復置分守蘇松常道[2],駐蘇州府[1]:260,下轄蘇州、松江、常州3府[1]:260[5]。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十一月癸巳,裁蘇松常道[1]:260,蘇州、松江2府由督理蘇松常鎮糧儲道兼理[1]:258、260[7],常州府往屬江鎮道[1]:259、260[2][5]

雍正二年(1724年)九月己巳,復置分巡蘇松道[1]:260,駐蘇州府,下轄蘇州、松江2府[1]:260。同月,升蘇州府太倉州為太倉直隸州[1]:270,仍以分巡蘇松道領之[2]。雍正八年(1730年)八月壬寅[1]:260、263,置太通道[1]:263,太倉直隸州往屬之[5][7],分巡蘇松道移駐松江府上海縣[1]:260、263[2][3][4][5][6],兼管上海關稅務[1]:260。雍正九年(1731年),加兵備銜[1]:260。同年,建道署於上海縣城大東門內[5]

乾隆六年(1741年)八月丙午[1]:260、263,裁太通道[1]:263,太倉直隸州還屬分巡蘇松兵備道[1]:260、263[7],分巡蘇松兵備道改稱為分巡蘇松太兵備道[1]:260。乾隆十三年(1748年),關防為分巡蘇松太倉等處地方兵備道,按察使司副使銜[1]:260。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三月丁未,兼水利銜[1]:260。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丙子,因蘇州府改由督理蘇松常鎮太糧儲道管轄[1]:258、260,道名改為分巡松太兵備道兼管水利[1]:260。嘉慶十七年(1812年)五月乙亥[1]:258、260,因督理蘇松常鎮太糧儲道不再分巡地方[1]:258,蘇州府還屬分巡松太兵備道兼管水利[1]:258、260,道名改為分巡蘇松太倉兵備道兼管水利[1]:260,通常簡稱為蘇松太倉道蘇松太道[5]

職權

[編輯]

分巡蘇松太兵備道兼治軍民,除了擁有道標營兵力外,也有權調動轄區之內的綠營兵卒,因此蘇松太道台雖是文職官吏,但是實際上也掌握一部分軍權。這與一些特殊地方的道台(如台灣道)頗為相似。

蘇松太道道員屬重要官員,雖為正四品官,但任滿之後大多都升為正三品按察司(正三品)或從二品布政司,也有直接升巡撫總督的例子。

雍正之後,蘇松太道道台衙門設在上海縣城大東門內,今上海市黃浦區(原南市區)的巡道街上。該衙門興建於雍正九年(1731年),占地14畝,如今尚有上海道衙門遺址可尋。

歷任道員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傅林祥; 林涓; 任玉雪; 王衛東.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3年10月 (中文(中國大陸)).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上海通志》編纂委員會. 《上海通志》>>第一卷 建置沿革>>第一章 建置>>第三节 元明清时期.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5年4月 [201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5) (中文(中國大陸)). 
  3. ^ 3.0 3.1 3.2 3.3 3.4 《上海舊政權建置志》編纂委員會. 《上海旧政权建置志》>>第一章 建置与境域>>第二节 华亭建县至上海建市前.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1年8月 [201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7) (中文(中國大陸)). 
  4. ^ 4.0 4.1 4.2 4.3 4.4 《上海舊政權建置志》編纂委員會. 《上海旧政权建置志》>>第二章 行政机构>>第三节 清代.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1年8月 [201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7) (中文(中國大陸)).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上海地名志》編纂委員會. 《上海地名志》>>第二篇 政区地名>>第一章 市、区、县>>第一节 市.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8年12月 [201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中文(中國大陸)). 
  6. ^ 6.0 6.1 《上海舊政權建置志》編纂委員會. 《上海旧政权建置志》>>第六章 人物>>第二节 人物表(清代1).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1年8月 [201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7) (中文(中國大陸)). 
  7. ^ 7.0 7.1 7.2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江苏省志·政府志》·第一章 清代江苏省官署·二、道.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5年1月 [2018-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4) (中文(中國大陸)). 
先前機關:
大明南直隸松江府
上海最高行政機關
順治二年(1645年)-宣統三年(1911年)
後繼機關:
中華民國滬軍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