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費斯曼 (月球隕石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費斯曼 (月球隕石坑)
坐標17°54′N 126°04′W / 17.9°N 126.06°W / 17.9; -126.06
直徑148.14公里
深度2.971公里
余經日出時128°
命名來源亞歷山大·葉·費斯曼
月球軌道器5號拍攝的斜視圖,斑點條是原圖中的瑕疵點。

費斯曼環形山(Fersman)是月球背面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9.2-38.5億年前的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前蘇聯礦物學家地球化學家亞歷山大·葉夫根耶維奇·費斯曼(1883年-1945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接受。

描述

[編輯]

該隕坑東面靠近已損毀的外爾環形山、西側毗鄰坡印廷環形山、較小的麥克納利隕石坑康斯托克環形山分別位於它的北面和東北、西南坐落着相對較為年輕的米勒環形山,而南面稍遠處則橫亙更着巨大的赫茨普龍環形山[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17°54′N 126°04′W / 17.9°N 126.06°W / 17.9; -126.06,直徑148.14公里[3],深約2.971公里[1]

費斯曼環形山邊緣輪廓參差不齊,東南側略微外凸。隕坑因存續期悠長而嚴重損毀,環磨損、低矮的坑壁上覆蓋了眾多尺寸不一的小撞擊坑,其中南側邊緣幾乎與周邊地形形成一體。該環形山殘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表面1730米[1],內部容積約有24594.05立方千米[1]。沿東南壁及東部坑底堆積着一系列呈東南-西北走向的噴發物帶,另外,一串近乎筆直的隕石坑徑直從它的東南面穿過坑底,一路伸向西北。這串鏈坑在坑底中間斷開,但在北側壁附近又連接到一起,全長約100公里,這些都可能是東南方東方海盆地撞擊形成時所拋射出的噴出物。費斯曼環形山坑內中心點以南還分布有一群小隕坑,此外,西側內壁上也嵌入有一座小撞擊坑。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Crater Fersman on the map LAC-53. (PDF). [2017-08-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2-27).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7-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1). 

另請參閱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