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鄒衍 (戰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鄒衍
本名氏:鄒
名:衍
出生約前305年
逝世前240年
國籍齊國
別名騶衍、談天衍
活躍時期戰國時期
知名於稷下學宮學者、陰陽家創始人

鄒衍(約前305年—前240年),《史記》作騶衍戰國時期齊國人,中國戰國時期陰陽家學派創始者與代表人物、稷下學宮學者。因他「盡言天事」,當時人們稱他「談天衍」。其主要學說是「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說」。

貢獻

[編輯]

他把春秋戰國時期流行的五行說應用到歷史觀點上,提出「五德終始」的歷史觀,即整個物質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構成的,事物發展變化是通過五行相剋相生來實現的;而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是一種客觀必然,像自然一樣。

五德終始說

[編輯]

鄒衍認為「五德」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種德性。「終始」指「五德」的週而復始的循環運轉。鄒衍常常以這個學說來為歷史變遷、皇朝興衰作解釋。後來,自明太祖朱元璋始的皇朝最高統治者常常自稱「奉天承運皇帝」,當中所謂「承運」就是意味著五德終始說的「德」運。 從開天闢地開始,社會按照五德轉移的次序進行循環,一個朝代以一德為主,每一德都盛衰有時。德盛,朝代興旺;德衰,朝代滅亡。所以人類社會的歷史是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循環向前的。

大九州說

[編輯]

在空間認識方面,鄒衍創立了「大九州」說。他認為,「以儒者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之序九州是也」。「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在此九州之外,又有如此九州者九」[1]

著作

[編輯]

據《漢書·藝文志》,鄒衍著了《鄒子》49篇和《鄒子終始》56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則說他著作「《終始》、《大聖》之篇十餘萬言」,還有一本《主運》。

評價

[編輯]

司馬遷《史記》中列他為稷下學宮諸子之首,說「騶衍之術,迂大而宏辨」。

相關條目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史記/卷074》,出自司馬遷史記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史記》卷74: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