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狀肥粒鐵
外觀
鋼、鐵、以及其他鐵合金 |
---|
鐵碳合金中的相與顯微組織 |
鋼(按成分分類) |
鋼(按應用分類) |
其他含鐵材料 |
鍛鐵(熟鐵、工業純鐵,含碳量≤0.04%) |
針狀肥粒鐵 (英語:Acicular Ferrite) 是鋼的一種顯微組織,最早在1986年被命名,針狀肥粒鐵有著極為混亂的結構,這種結構能夠大大增強鋼材的韌性且能夠有效地阻止裂縫擴展。[1]
形成機制
[編輯]針狀肥粒鐵的形成機制與變韌鐵是相同的,唯一的差別只是變韌鐵是自沃斯田鐵晶界處成核,而針狀肥粒鐵是藉由晶粒內的夾雜物(inclusion)成核的,因此也可以稱作晶粒內生長的變韌鐵。(intragranular bainite)[2]
該機制與麻田散鐵類似,皆屬於無擴散型相變化(diffusionless phase transformation),成長過程中的肥粒鐵是一個炭的過飽和固溶體,當停止相變後,碳原子被注入至相鄰的沃斯田鐵晶粒中。
應用
[編輯]針狀肥粒鐵在焊接鋼上極具實用價值,因為焊接處的熱影響區(Heat Affect Zone)晶粒大小較大,強度較差,因此可以透過在該處形成針狀肥粒鐵來強化接合處。
參考文獻
[編輯]- ^ H.K.D.H Bhadeshia. Bainite in Steels 3. UK: Maney Publishing. ISBN 978-1-909662-74-2.
- ^ J.R. Yang; H.K.D.H Bhadeshia. Acicular ferrite transformation in alloy-steel weld met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Feb.1991, 26 (3): 839–845 [2019-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