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銀河系象限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銀河系象限

銀河系象限科幻系列《星際旅行》中表示的是銀河系的一片區域。在《星際旅行:原初系列》中,該術語所指代的區域可以用星區取代;到了1990年代,其後續系列將銀河系分為了四個象限系統,並分別以希臘字母αβγδ表示,翻譯成中文則用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表示。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四個象限排列的順序既非逆時針也非順時針。

早期使用

[編輯]

「象限」這一術語最早出現在《原初系列》中。在「The Deadly Years英語The Deadly Years」與「The Squire of Gothos英語The Squire of Gothos」這兩集中,給出了象限的個數(448個與904個)。[1]在其他各集裡,這個術語則表示銀河系中四分之一的區域。[2]第三季的《〈星際旅行:下一代〉編劇技術指南》(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Writers' Technical Manual)中提到,每個星區中有四個象限。[3]

銀河系四象限

[編輯]

在《星際旅行:下一代》的一集「The Price英語The Price (TNG episode)」,第一次引入了銀河系四象限的概念,並將之分別命名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象限。

在電影《星際旅行VI:未來之城》中,暗指出星際聯邦的領土空域橫跨第一、二象限的邊界。《星際旅行百科全書》認為這個設定合理化了《星際旅行II:可汗怒吼》,其中詹姆斯·柯克提到進取號是象限裡面唯一的星艦。[2][1]由該系列的美術員工製作的地圖(在電視屏幕與出版物中均有出現)顯示,第一、二象限的邊界與太陽系的位置相交。[4]

第一和第二象限

[編輯]
第一象限與第二象限勢力分布圖

假設銀河系的零度經線從太陽系開始,並按逆時針表示角度。於是「第一象限」便是其中0到90度的區域,「第二象限」則是270度到360度的區域。

第一象限與鄰近的第二象限是《星際旅行:原初系列》、《星際旅行:下一代》、《星際旅行:深空九號》與《星際旅行:進取號》中的主要設定。在《星際旅行百科全書》中,星際聯邦在第一象限一側的領空較大,在第二象限里也有部分領空;而克林貢帝國與羅慕倫帝國是第二象限的主要勢力,但也滲入了第一象限。[2]在《星際旅行:星圖》(Star Trek Star Charts)中,羅慕倫和克林貢的整個空域都在第二象限中;另外,葛恩霸權索納聯合梅特隆共同體也位於第二象限。《星際旅行:星圖》還進一步劃定了第一聯邦布林佛瑞吉茨恩肯西卡達西貝久泰萊瑞索利安在第一象限的位置。

在《〈星際旅行〉星圖》中,聯邦核心世界裡的瓦肯星波江座40)、安多利星南河三)、里沙星參宿七星系位於第二象限,而泰拉星天鵝座61)、楚爾星貝塔索星則位於第一象限。[4]

在《〈星際旅行〉星圖》的第二象限里,從零度經線開始,沿聯邦中心逆時針方向的是羅慕倫帝國,而和羅慕倫與聯邦交界的大國便是克林貢帝國。聯邦的領空在星圖上已經越過了兩個帝國,深入第二象限。其他的勢力,諸如卡達西、索利安和佛瑞吉則在聯邦的順時針方向。弗朗茲·約瑟夫在1975年所寫的《星際艦隊技術指南》(Star Fleet Technical Manual)里,也有一條跨過太陽系的銀河零度經線,但其中羅慕倫位於逆時針方向,克林貢位於順時針方向。

雖然羅慕倫帝國與克林貢帝國在地圖上位於第二象限,但在《星際旅行:深空九號》中卻沒有使用該設定,反而提到它們是第一象限的勢力。羅納德·道爾·穆爾對此解釋說:「聯邦、克林貢與羅慕倫位於第一象限的這件事,已經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我認為我們應該堅持這樣的說法。」[5]

在《下一代》的一集「最後據點」中提到:六十萬年前的第一象限是由特康帝國(Tkon Empire)所控制,那對於《星際旅行》系列所處的時間來說相當久遠。

第三象限

[編輯]

第三象限是處在90度到180度之間的區域。貝久蟲洞從第一象限的貝久星系延伸七萬光年之遠,直達第三象限的艾德蘭星系(Idran system)。在《星際旅行:深空九號》中對第三象限進行了探索,在第三象限的主要當地勢力是自治同盟

第四象限

[編輯]

第四象限是處在180度到270度之間的區域。關於第四象限的大部分信息均來自於《星際旅行:航海家號》。除了聯邦星艦航海家號聯邦星艦春分號(USS Equinox外,星際聯邦再也沒有任何船艦探索過該象限。

第四象限是博格集合體卡松人、維汀人、泰萊克斯人、奧康帕人與希羅吉恩人居住的地方。與8472種族的第一次遭遇也發生在該象限,儘管他們不是該區域及該維度的本地種族。絕大部分的博格集合體都居住在第四象限,而他們在第二象限中也有少量空域。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Trimble, Bjo. Star Trek Concordance. Titan Books. 1995. ISBN 978-1-85286-676-1. 
  2. ^ 2.0 2.1 2.2 Okuda, Mike; Denise, Okuda with Mirek, Debbie. 星际旅行百科全书. Pocket Books. 1999: 8 (第一象限)、43(第二象限)、111(第三象限)、167(第四象限)、393(象限). ISBN 978-0-671-53609-1. 
  3. ^ Rick Sternbach and Mike Okuda. 〈星际旅行:下一代〉编剧技术指南. Lincoln Enterprises. 1989. 
  4. ^ 4.0 4.1 Mendel, Geoffrey. Star Trek Star Charts. Pocket Books. 2002. ISBN 978-0-7434-3770-7. 
  5. ^ Ronald D. Moore. Answers. 1997年10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03-07). 原文是:「Alpha quadrant is firmly planted in the audience's mind as where the Federation, the Klingons, and the Romulans all live so I think we'll stick with that nomenclature.」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