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阿爾泰山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爾泰山脈
海拔4,506米(14,783英尺) 編輯維基數據
地理
國家 蒙古國 俄羅斯 中國
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蒙古西部及俄羅斯阿爾泰共和國南部。
阿爾泰山脈的位置(圖中以Mongol, Altai標示)

阿爾泰山脈維吾爾語ئالتاي تاغ تىزمىسى‎;俄語:Алтай蒙古語ᠠᠯᠲᠠᠢ ‧ Алтай或ᠠᠯᠲᠠᠢ ᠶ᠋ᠢᠨ
ᠨᠢᠷᠤᠭᠤ
 ‧ Алтайн нуруу
哈薩克語Алтай таулары)從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和蒙古西部一直延伸至俄羅斯境內與哈薩克東部,呈西北—東南走向,長2,000公里,海拔1,000—3,000米,北部平均海拔2,050米,南部平均海拔2,377米。[1][2]中國境內的阿爾泰山脈屬中段,長500餘千米。高峰有別盧哈山(4,506米),友誼峰(4,374米)和中蒙俄交界的奎屯峰(4,082米)等。阿爾泰山脈森林、礦產資源豐富,清朝也稱金山,因為阿爾泰蒙語中意味「金山」,漢朝就開始有採金活動,至清朝在山中淘金的人曾多達5萬多人。阿爾泰語系亦從此得名。

歷史

[編輯]

阿爾泰山山脈山岩上遺留有2000-3000餘年前古游牧民族的豐富岩畫。從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哈巴河縣,直到該地區最東部的青河縣,逢山必有岩畫。

阿爾泰山山脈最早的居民是塞種、之後是月氏烏孫永元三年(91年),東漢和帝劉肇北匈奴於金微山下,北匈奴西遷;南北朝時期突厥人居於金山之陽;現在阿爾泰山西側為哈薩克族、北側為蒙古族。

地理

[編輯]

阿爾泰山發育有現代冰川;西部的山體最寬,愈向東南愈狹窄,高度亦漸低下;從東北部自西北向東南山勢逐漸降低到3000~3500米左右。山前有西北大斷,向南西逐漸下降到額爾齊斯河谷地,呈4級階梯,山地輪廓呈塊狀和層狀;只在高山地區有冰蝕地形並有現代冰川,是中國最北端的現代冰川分布中心;除沿北西向斷裂作串珠狀分布有斷陷盆地外,無大型縱向谷地;阿爾泰山是典型的斷塊山。與天山山脈、崑崙山脈、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形成「三山夾兩盆」。山嶺將鄂畢河額爾齊斯河等大河的水與流入浩瀚的中亞盆地的河流的水分離開來。發源於山地的河流出山後受斷裂控制,匯入額爾齊斯河流向西北,成為鄂畢河上游,是中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山地植被垂直分布明顯。1100米以下為山麓草原帶;1100~2300米為森林帶,生長西伯利亞松、西伯利亞冷杉、雲杉等;2300米以上為山地草甸帶與亞高山草甸帶,為良好的夏季牧場。低處山間盆地有少量農業。山地富藏有色金屬。

地質構造上屬阿爾泰地槽褶皺帶。山體最早出現於加里東運動,華力西運動末期形成基本輪廓,此後山體被基本夷為準平原;喜馬拉雅運動使得山體沿襲北西向斷裂發生斷塊位移上升,才形成了眼下的阿爾泰山面貌。[2]1931年發生8級地震。並伴隨產生近南北向的斷層 ,延續40~60千米。阿爾泰山北部一帶丘陵將它們與西西伯利亞平原分隔開來,阿爾泰山東北部與西薩彥嶺相接。最高峰為海拔友誼峰海拔4374米。接著先向東南然後再向東延伸至蒙古南部,稱戈壁阿爾泰山。

阿爾泰山山體渾圓,山坡廣布冰磧石,U形谷套U形谷,古冰鬥成層排列,羊背石、側磧、中磧、終磧等清晰可見。阿爾泰山有多級夷平面,一般公認有4級,2010年統計時,海拔分別為2900~3000米,2600~2700米,1800~2000米及1400~1600米。地貌垂直分帶明顯,由高而低有:現代冰雪作用帶,海拔3200米以上,以友誼峰和奎屯峰為中心,發育了山谷冰川、冰斗冰川、懸冰川。霜凍作用帶,2400~3200米,古冰蝕地形清晰,積雪長達8個月,以寒凍風化為主;侵蝕作用帶,1500~2400米,以流水切割為主;乾燥剝蝕作用帶,1500米以下。土壤由高到低,主要分布有冰沼土、高山草甸土、亞高山草甸土、生草灰化土、灰色森林土、黑鈣土、栗鈣土、棕鈣土等。[2]

氣候

[編輯]

阿爾泰山區氣候是十足大陸性的,由於亞洲大反氣旋亦即高壓區的影響,冬季漫長而酷寒。1月氣溫在丘陵間的-14℃到東部有遮擋的山谷中的-32℃,而在楚河草原地帶,氣溫可以遽降至奇冷的-60℃。間或有一兩塊永久凍土帶,屬覆蓋北西伯利亞廣闊地區的永久凍土帶。7月的氣溫和煦乃至炎熱──白天高溫常達24℃,有時在低坡處高達40℃ ──但是在高地的大部分地方,夏季卻是短暫而又涼爽。在西部,特別是在1524~1981米之間的高地,降水量高,約20~40吋,終年降水量可多達80ml。繼續往東,總降水量可減少到1/3,有些地區則根本無雪。冰川覆蓋最高峰側翼,它們有1500條左右,覆蓋面積約648平方公里。

阿爾泰山聳立於亞洲腹部的乾旱荒漠和乾旱半荒漠地帶,西風環流帶來大西洋水汽,順額爾齊斯河谷地和齋桑谷地長驅直入,向北遇阿爾泰山,受逼抬升降水。降水較為豐富,降水隨高度遞增和由西而東遞減,冬夏多,春秋少,低山年降水量200~300毫米,高山可達600毫米以上;降雪多於降雨,且積雪時間隨高度增加而延長,中高山積雪長達6~8個月,低山僅5~6個月,雪線低至海拔2800米左右,是中國最低的雪線;氣溫變化隨高度增加而遞減。阿爾泰山區氣候垂直梯度變化明顯,具有冬長夏短而春秋不顯的特徵。 整個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夏季溫暖多雨;冬季嚴寒,山谷中少雪而高山地帶大雪紛飛。這裡年平均溫度為0度,其中7月份高山雪線以下的地區平均溫度為15-17度,冬季最低氣溫達到-62度年均降水量在500-700毫米之間。[2]

水系

[編輯]

阿爾泰山徑流較豐富,發育了額爾齊斯河烏倫古河。兩河皆構成典型不對稱的梳狀水系。額爾齊斯河是新疆境內唯一外流河,中國境內流域面積5萬平方公里,全長546公里;河水補給來源主要為降水、積雪融水和冰川等,多年平均徑流量100多億立方米,占阿爾泰地區總徑流量89%,注入齋桑泊,最後流入北冰洋。烏倫古河全長573公里,注入吉力湖後流入於烏倫古湖,流域面積2.2萬平方公里,補給來源亦以冬季積雪為主,多年平均徑流量11億立方米。兩河上游多峽谷和斷陷盆地,落差大,水流清澈,含泥沙少,水力蘊藏量約50萬千瓦。

生態

[編輯]

阿爾泰山的植物種類達2000餘種,其中有17種屬瀕危物種,212種為該地所特有,而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榿木,它只生長在東阿爾泰地區。森林樹種主要以西伯利亞冷杉、落葉松和白楊為主。植物種類的豐富繁茂以及特有的分布歸因於該地不同的氣候條件和幾乎與世隔絕的地理環境。森林-西伯利亞無樹大草原所占的面積很小,它是西西伯利亞無樹大草原和阿爾泰山森林的過渡帶;北面的山坡上長滿了松樹和白樺;雪松、落葉林、矮樹叢及高山草場是次高山的典型植被;遼闊的苔原地帶則主要生長着苔蘚和地衣。在阿爾泰山可以看出4個相當分明的植被區,山地亞沙漠帶、山地草原帶、山地森林帶及高山帶。山地草原帶在北部高約610米,在南部和東部高達2012米。草甸和混生草草原以草皮草、牧草和草原灌木為特徵。山地森林帶由泰加林(亦稱北方森林,即沼澤地針葉林)構成,大約覆蓋70%的山地面積,大多分布在中低山區。森林可以達到海拔1981米,但在阿爾泰山的中部和東部的比較乾燥的山坡上可以延伸到海拔2438米左右。最為普遍的是針葉樹種落葉松,樅,及松(包括西伯利亞石松),但也有大片地區為次生樺木森林和白楊森林所覆蓋。在蒙古阿爾泰山和戈壁阿爾泰山實際上並不存在森林帶,但卻有零星的針葉樹叢生長在河谷里。高山帶植物和亞高山灌木次於廣泛用作夏季牧場的草甸,其次是苔和裸石及冰──僅見於最高的山嶺。3000~3500米以上植被為苔蘚類墊狀植物;2600~3500米為高山-亞高山草甸草原;1300~2600米為森林草原帶;800~1300米是灌木草原;植被分布下限由西向東升高,如森林下限為1200~1900米,灌木草原下限為500~1500米,荒漠上限則為500~1100米。動物依從植被模式。各種齧齒類生活在山區半沙漠帶和草原帶,鳥類包括雕、鷹、紅隼、花尾榛雞和啄木鳥。哺乳動物則有旱獺、跳鼠、羚羊、熊、猞猁、石山羊、雪豹、山羊、麝和松鼠。

圖片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Mani, M. S.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 of High Altitude Insects. Dordrecht: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1968: 357 (英語). 
  2. ^ 2.0 2.1 2.2 2.3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委會.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