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元 (北宋)
馮元(975年—1037年),字道宗,北宋官員,先祖始平(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南)人。
高祖馮禧,唐朝末年在廣州為官,以術數出仕南漢。傳三世至其父馮邴,宋滅南漢,入朝為保章正。馮元幼年時跟隨崔頤正、孫奭學習《五經》大義,與樂安孫質、吳縣陸參、譙縣夏侯圭友善,群居講學,號稱四友。大中祥符元年,進士中第,授江陰縣尉。
皇帝下詔流內銓選取明經之人補學官,馮元自薦通《五經》。謝泌笑他年少,懷疑他能盡通《五經》。他回答,達者一以貫之。補任國子監講書,遷大理評事,擢升為崇文院檢討兼國子監直講。王旦令他講說《論語》《老子》,群子弟侍聽,於是推薦他。
宋真宗試進士殿中,召馮元講《易經》。馮元進說:「地天為《泰》者,以天地之氣交也。君道至尊,臣道至卑,惟上下相與,則可以輔相天地,財成萬化。」升任為太子中允、直龍圖閣,詔令參預內朝。
天禧初年,多次與查道、李虛己、李行簡在宣和門北閣入講《易經》。升任為太常丞兼判禮部、吏部南曹。皇子趙受益(宋仁宗)為壽春郡王,王旦又推薦馮元應在資善堂講經。宋真宗以馮元年少,更用崔遵度。崔遵度去世後,馮元擢升為左正言兼太子右諭德。
宋仁宗即位,升任為戶部員外郎,為直學士兼侍講。與孫奭以經術在皇帝面前講論。歷任會靈觀副使、知通進銀台司、判登聞檢院、同判國子監。同知貢舉,進龍圖閣學士,預修《三朝正史》。擔任翰林學士、判都省三班院、史館修撰、判流內銓兼群牧使,四次升遷至給事中。
明道元年,當監護李宸妃葬事。宋仁宗親政,追冊生母宸妃為莊懿皇后,改葬永定陵。墓穴中有泉流出,言官以監護不力,馮元罷去翰林學士,改知河陽。王曾說馮元不應以小事棄為外官。又召為翰林侍講學士,之人為禮部侍郎、知審官院,復判禮院、國子監。進上《金華五箴》,修《景祐廣樂記》,書成,轉任為戶部侍郎。因足疾,請李淑、宋祁為他寫墓志銘。去世時,六十三歲,贈本部尚書,諡章靖。他沒有兒子,以兄子馮譓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