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魯家峙島
外觀
根據存廢討論結果,魯家峙內容已於2024年8月13日併入魯家峙島。併入來源重新導向至此。可在該重新導向頁面的歷史記錄檢視貢獻歷史和舊版本,關於來源條目的討論請查閱其討論頁。 |
魯家峙島曾於2024年8月19日通過新條目推薦投票,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以下用戶曾撰寫此條目或熟悉其所涉主題,或可解答內容查證與參考來源方面的問題:
|
新條目推薦討論
- 舟山群島的哪座島嶼給中國大陸最大漁港沈家門港提供了遮擋風浪的地形屏障?
- (+)支持,不過我會建議增加infobox。--Allervous初音ミクのセーラー服 2024年8月14日 (三) 13:25 (UTC)
- 感謝建議,已加上!--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8月14日 (三) 13:59 (UTC)
- (+)支持,雨日君的新條目,可以。--Shwangtianyuan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2024年8月14日 (三) 14:39 (UTC)
- (+)支持,但感覺引注炸彈有點嚴重,看着不太美觀,建議可以在不減少來源總數的情況下在句子取捨來源,保留其中一個來源即可。--FradonStar|DC22 2024年8月14日 (三) 14:41 (UTC)
- @FradonStar:感謝支持與建議!略微改善了一下。雖然我其實很喜歡引注炸彈的感覺()——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8月14日 (三) 15:00 (UTC)
- (&)建議使用cite模板。另,維基條目中引用文獻不需使用[J/OL]、[M/OL]、[DS/OL]等GB/T 7714標準的文獻類型標識。——T I O U R A R E N 留言 2024年8月15日 (四) 01:32 (UTC)
- @Tiouraren:感謝您的建議!直接輸入文獻確實是我的個人習慣,因為我覺得這樣比較自由,比如方便一本書添加多個網址鏈接,比如更方便看到一些網址,等等——另還有一個原因其實就是可以添加文獻類型標識:因為{{cite}}系列模板的「
book
」「journal
」「news
」等參數不會在條目中展示,這樣不方便一目了然看到文獻類型。雖然主要是大陸地區使用該標識,但添加標識並未使用某一地的符號「取代」另一地的符號,因此我並不認為這有地域中心之虞,且據我所知部分港台等地讀者也熟悉該符號;並且我會將沒有線上網址的書籍附上ISBN號(這並非GB/T 7714的要求)以「方便讀者查證」和「展示文獻類型是一本書」(這一點是受@Allervous的啟發,在此感謝)。當然不使用模板確實在網址存檔等一些方面可能不方便,應該說是各有利弊吧……——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8月15日 (四) 06:38 (UTC)- Doi}}模板取代會比較好。另外鏈接到中國知網、維普期刊、萬方數據的連接,我會建議使用{{CNKI}}、{{CQVIP}}、{{WFD}}模板取代。另外很好奇為什麼有的鏈接放在標題處,有的鏈接會放到最後(並且還是裸露鏈接)。至於所說的
另還有一個原因其實就是可以添加文獻類型標識:因為{{cite}}系列模板的「
,目前將鼠標懸停在正文的腳註上似乎是可以顯示不同的文獻類型的,例如Windows 1.0中,來源1顯示為網絡參考文獻,來源2顯示為期刊參考文獻,來源3顯示為新聞參考文獻,來源7顯示為書籍參考文獻。針對條目內容,個人投下(+)支持。不過個人建議把「滑道」的內鏈去除,因為與條目中提到的不是同一個事物。--深鳴(留言) 2024年8月15日 (四) 07:02 (UTC)book
」「journal
」「news
」等參數不會在條目中展示- doi}}模板了。至於鏈接到中國知網的連接的話,我之前已經嘗試過但遇到了問題所以沒用:我直接使用中國知網「分享」功能導出的鏈接(如[1]),點擊就可以顯示文章頁面,但若使用{{CNKI}}模板,點擊鏈接卻是登錄界面?這肯定對讀者不利(在{{CNKI}}的實例中就可以驗證),還是說我沒有用對呢?「
有的鏈接放在標題處,有的鏈接會放到最後
」:一般來說我不傾向放在標題處……但是有的鏈接會自動顯示「PDF」圖標,放在最後並用「網址名稱」作超鏈接標題的話就很奇怪了。裸鏈就是我個人認為不用{{Cite}}模板的好處之一,因為比如「https://www.nature.shu.edu.cn/CN/10.3969/j.issn.0253-9608.2016.02.010
」「https://zhejiang.tianditu.gov.cn/map
」「http://geochina.cgs.gov.cn/cn/article/id/20210215
」等裸鏈可以一目了然看到「鏈接到了什麼網址」(官方網站?edu/gov後綴?等等,對「記住」期刊等網站名稱也有好處),且有些裸鏈直接含有doi號,就可以省略再填doi參數;但如果裸鏈含有太多「無意義」字符串,我就會選擇隱藏在超鏈接標題下。另外您說的懸停顯示參考文獻我好像不行?最後,「[[滑道]]」鏈接我剛剛也去除了,感謝您看得如此仔細注意到這樣的細節!我當時其實發現似乎不是同一事物了,但感覺這應該去相關條目作消歧義處理而非直接取消鏈接,不過我目前確實還沒想好消歧義方式……就先取消鏈接吧。——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8月15日 (四) 07:29 (UTC)- 囧rz……,不過閣下可以徑直回退。CNKI的鏈接似乎在每個地區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好像會出現鏈接在某個地區能夠打開,但是在另一個地區無法打開的情況(參見User talk:Allervous/2020年至2024年存檔 § 一點建議:
確實如此,Hoben君昨天有提到他打不開CNKI的鏈接
),此外似乎也有時效性。閣下提到的登錄問題我也注意到了,不過先前似乎是不需要登錄的。不過維普資訊以及萬方數據似乎可以更改為模板表示(還能夠顯示對應的文獻編號)。對於裸鏈,我理解閣下的意思了。個人覺得裸網址可能不甚美觀,並且將鼠標停留在超鏈接上能夠顯示鏈接的網址。不過這也只是習慣問題。顯示參考文獻類型的小工具,似乎去年就已經部署了?參見:Wikipedia:互助客棧/技術/存檔/2023年11月 § Coming soon: Reference Previews。--深鳴(留言) 2024年8月15日 (四) 07:52 (UTC) 感謝閣下的回覆。我在看到回復之前就已經把CNKI的鏈接修改了
感謝您的建議!我剛剛已經將鏈接到doi.org的網頁改為{{ - 囧rz……,不過閣下可以徑直回退。CNKI的鏈接似乎在每個地區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好像會出現鏈接在某個地區能夠打開,但是在另一個地區無法打開的情況(參見User talk:Allervous/2020年至2024年存檔 § 一點建議:
我覺得雖然並不是必須使用Cite系列模板,但是目前的參考文獻列出方式可能還有改進之處。例如有不少鏈接到doi.org的網頁,我認為使用{{ - doi}}模板了。至於鏈接到中國知網的連接的話,我之前已經嘗試過但遇到了問題所以沒用:我直接使用中國知網「分享」功能導出的鏈接(如[1]),點擊就可以顯示文章頁面,但若使用{{CNKI}}模板,點擊鏈接卻是登錄界面?這肯定對讀者不利(在{{CNKI}}的實例中就可以驗證),還是說我沒有用對呢?「
- Doi}}模板取代會比較好。另外鏈接到中國知網、維普期刊、萬方數據的連接,我會建議使用{{CNKI}}、{{CQVIP}}、{{WFD}}模板取代。另外很好奇為什麼有的鏈接放在標題處,有的鏈接會放到最後(並且還是裸露鏈接)。至於所說的
- @Tiouraren:感謝您的建議!直接輸入文獻確實是我的個人習慣,因為我覺得這樣比較自由,比如方便一本書添加多個網址鏈接,比如更方便看到一些網址,等等——另還有一個原因其實就是可以添加文獻類型標識:因為{{cite}}系列模板的「
- (+)支持--Banyangarden(留言) 2024年8月15日 (四) 02:23 (UTC)
- (+)支持--西安兵馬俑主義好!🇺🇸🇨🇭🇱🇮🔞 個人貢獻 2024年8月15日 (四) 02:52 (UTC)
- (+)支持。--TWILIGHT TRILLTALK | SWIFTIE 2024年8月15日 (四) 08:50 (UTC)
- (!)意見 其實上面很多編者說的引注的具體格式是次要的問題,主要的問題是引注本身的內容和分布,雖然寫的很努力但是我個人認為有些雜亂,以「自然地理」一節為例表達一下看法(其他章節也一樣):
- (+)支持,不過我會建議增加infobox。--Allervous初音ミクのセーラー服 2024年8月14日 (三) 13:25 (UTC)
- 開頭的幾句話,基本都出現了[3](大百科全書)和幾本方志,考慮到基本信息每本方志/百科全書都會寫,完全可以不用一個逗號一引注;
- 注釋1(基岩島)的內容只是在解釋這一個名詞,和主題關係不大,加上島嶼條目已經對基岩島作了介紹,內鏈應該就能滿足需求了,對應的引注[4](島與嶼的區別)可以刪去,如果有需要應該放在描述「基岩島」的頁面中;
- 「圍海造地」紅鏈,應該指的是填海頁面;
- 引注[14](交通志)雖然可能確實寫了該島寬度,但是兩者關係很小,如果不是別無他選,合用一個長寬都寫了的主要來源即可;
- 「……是沈家門漁港成為避風良港的重要因素」後面用的引注[23](創意園區)根本就不是研究地形的文獻,既然已有方志作證,不宜再出現在此處。
- 總之,雖然這麼做也能把事情說清楚,但是如果不是信息雜碎別無他法,沒有必要把引注做得這麼複雜。Nanhuajiaren(留言) 2024年8月15日 (四) 13:14 (UTC)
- @Nanhuajiaren:感謝您的意見!我也同意引注有點雜亂,剛剛根據您的建議改善了一點,不過有些處理我仍認為是必要的:
- 「基岩島」一詞只在《中國百科》出現而沒有在其他文獻出現,「距西側小干馬峙島約1千米」只有《沈家門鎮志》出現,《中國百科》並未出現,故若將兩個註腳一起放句末似乎並不方便查證;島嶼面積因為持續擴大,方志的數據落後,所以只好單獨引用2020年時人口普查給的數據;「形態為東北—西南走向……」由於我用了地圖作引注(因為我覺得地圖可以一目了然看到形態),怕如果將《中國百科》引注放最後的話使讀者誤認為「只有」地圖作參考文獻導致原創研究問題;長度方志均寫2.5千米,而《中國百科》寫2.6千米,考慮到方志多寫於上世紀而島嶼面積在擴大,故使用2.6千米數據並引注《中國百科》。
- 「基岩島」注釋是考慮到:並不是所有讀者都會點擊內鏈,更重要的是我認為,可以在正文解釋的內容就不要用注釋、可以在注釋解釋的內容就不要用內鏈「驅趕」讀者。比如後文的「沉凝灰岩」,我甚至花了一句話來解釋這種岩石……
- 「圍海造地」剛剛已經建立重定向了,感謝提示。
- 長寬問題上面第一點提到了一些;另我之所以使用《交通志》而不用《普陀區志》等是考慮到在提到寬度的所有文獻中出版時間最近(2005年)(不過不排除我漏看了),雖然其他文獻也都寫1.5千米,但我目前覺得這種面積在變化的島嶼還是以時間為第一考慮因素(哪怕它是「交通志」)?
- 創意園區文獻已刪去。——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8月15日 (四) 14:04 (UTC)
- 回復收悉,建議可以先嘗試將前後相鄰的相同引注適當合併,確有需求的保留就是。上面所述也只是表達一個大意,「引注炸彈」並沒有明確的界定,基本上不影響正文閱讀和編輯即可。Nanhuajiaren(留言) 2024年8月15日 (四) 14:44 (UTC)
- @Nanhuajiaren:其實我在沙盒寫草稿的時候大量一個逗號一個註解的情況,正式發布的時候已經合併了很多了()不過仍非常感謝您的建議,我會儘量看看(包括在之後的條目撰寫中)有哪些可以合併註腳的。——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8月15日 (四) 15:11 (UTC)
- @Nanhuajiaren:感謝您的意見!我也同意引注有點雜亂,剛剛根據您的建議改善了一點,不過有些處理我仍認為是必要的:
- (+)支持--Benho7599 | Talk 2024年8月16日 (五) 10:31 (UTC)
- (+)支持 - JimGrassroot(留言) 2024年8月17日 (六) 22:03 (UTC)
根據維基百科:剪貼移動,特列出原魯家峙條目的所有原編者:Dzochithin、Kegns、Mrseacow、Nbfreeh、Njzjz、Yumeto。——傑里毛斯(留言) 2024年8月19日 (一) 15:09 (UTC)
- 參見原條目歷史記錄頁。--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8月19日 (一) 19:43 (UTC)
- 不過似乎並非WP:剪切移動?目前條目沒有一句是和原《魯家峙》相同或相似的。一般我看到類似的處理是列出剪貼移動(或高度相似的)那部分段落的編者用戶名,其他則直接在討論頁頂部放置合併模板即可。--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8月21日 (三) 09:19 (UTC)
- 抱歉,我之前以為是,然後看着編者少就列出來了。。。--傑里毛斯(留言) 2024年8月21日 (三) 12:22 (UTC)
- 您是指「以為存在剪切粘貼的內容」還是「以為無相似內容的條目合併也均屬於剪切移動」?--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8月23日 (五) 19:08 (UTC)
- 前者,我看到上面的模板寫着魯家峙內容已合併至魯家峙島,沒有細看,以為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剪切移動現象。抱歉了。——傑里毛斯(留言) 2024年8月23日 (五) 23:54 (UTC)
- 您是指「以為存在剪切粘貼的內容」還是「以為無相似內容的條目合併也均屬於剪切移動」?--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8月23日 (五) 19:08 (UTC)
- 抱歉,我之前以為是,然後看着編者少就列出來了。。。--傑里毛斯(留言) 2024年8月21日 (三) 12:2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