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典範條目/2014年9月
典範條目/特色列表存檔: |
---|
(過往存檔請參見存檔頁)
|
2014年9月1日雷德·斯克爾頓是一位美國藝人,以1937到1971年間的全國性廣播、電視節目以及主持《雷德·斯克爾頓秀》聞名。好萊塢星光大道上有兩顆屬於斯克爾頓的星星,分別表彰他在廣播和電視領域的貢獻。此外,他還參加了許多雜耍、電影、夜總會和賭場的演出,力圖在每一種事業上都成為完全獨立的藝術家。1938年擔任《阿瓦隆時刻》的主持人。1941年,成為《羅利煙草節目》的主持人。1951年9月30日,《雷德·斯克爾頓秀》在全國廣播公司首播。1954年改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出,時長擴充到1小時,1962年更名為《雷德·斯克爾頓時刻》。1971年節目停播。1964年在拉斯維加斯舉辦首場作品展。斯克爾頓把讓人們歡笑當成自己終身的事業,希望自己能夠以小丑的身份為人所知。>> 閱讀全文 |
2014年9月2日颶風黑茲爾是1954年大西洋颶風季期間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經濟損失最慘重的颶風。這場風暴奪走了海地多達1000人的生命,然後又以四級颶風強度從南、北卡羅萊納州邊境附近襲擊美國,造成95人喪生。之後黑茲爾轉變成溫帶風暴,但仍然致使81人遇難。由於風暴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其名從大西洋風暴命名名單上退役。黑茲爾摧毀了海地40%的咖啡樹和50%的可可作物,對當地經濟的影響持續了數年之久。氣旋從北卡羅萊納州沿大西洋海岸北上,先後影響了弗吉尼亞州、西弗吉尼亞州、馬里蘭州、特拉華州、新澤西州、賓夕法尼亞州和紐約州,產生的陣風時速有近160公里,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3.08億美元。加拿大遭受的損失達到1.35億加拿大元。 |
2014年9月3日 |
2014年9月4日自由女神像是一座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紐約港的新古典主義巨型塑像,由弗雷德里克·奧古斯特·巴托爾迪設計,1886年10月28日落成,是法國送給美國的禮物。塑像主要由一位身穿長袍的女性人物構成,代表羅馬神話中的自主神,右手高舉火炬、左手的冊子上寫有美國獨立宣言的簽署日期:1776年7月4日,腳下還有斷裂的鎖鏈。這座塑像是自由和美國的象徵,是對外來移民的歡迎信號。1876年,神像舉起火炬的手臂在費城百年博覽會展出,之後再在紐約麥迪遜廣場展出至1882年。塑像完成之際,紐約舉行了歷史上首次紙帶遊行,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主持落成儀式。其後由於翻新、修復、安全方面原因,塑像進行了多次關閉,並且火炬周圍的陽台自1916年起就不再面向公眾開放。>> 閱讀全文 |
2014年9月5日熱帶風暴阿利森是2001年大西洋颶風季期間於6月對德克薩斯州東南部構成災難性打擊的一場熱帶風暴。系統於4日由墨西哥灣北部的一股東風波發展形成,不久就襲擊了德克薩斯州北部海岸。向北飄移穿越該州後轉向南下,再度進入墨西哥灣。繼續向東北偏北方向移動,登陸路易斯安那州後穿越美國東南部和中大西洋各州。風暴沿途普降暴雨,德克薩斯州最高降雨量超過1000毫米。休斯敦爆發了最嚴重的洪災。全州共有23人死亡。阿利森沿途一共造成41人喪生,經濟損失高達55億美元。由於風暴造成的災難性破壞和大量人員傷亡,其名稱「阿利森」因此退役。截至2013年,這仍然是唯一一場未達颶風強度但卻導致名稱退役的大西洋風暴。>> 閱讀全文 |
2014年9月6日羅伯特·F·肯尼迪遇刺案事發於1968年6月5日凌晨0點15分,羅伯特·F·肯尼迪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大使酒店中被人槍殺。當時他剛剛贏得了加利福尼亞州和南達科他州初選而有望獲得民主黨的美國總統候選人的提名。26個小時後,他在撒瑪利亞好人醫院逝世,享年42歲。24歲的巴勒斯坦/約旦籍移民索罕·索罕被認定謀殺罪名成立而被判處終身監禁,但他的律師發表聲明稱其當事人是被陷害的。他的死促使美國特勤局開始對總統候選人提供保護。截至2014年8月,羅伯特·F·肯尼迪仍然是史上繼1935年9月10日被刺殺的休伊·皮爾斯·朗以來首位被刺殺的聯邦參議員。由於5年前他的哥哥也慘遭刺殺,因此催生了大量相關的陰謀理論。>> 閱讀全文 |
2014年9月7日颶風丹尼是1997年大西洋颶風季唯一登陸美國的颶風,也是全季第四場熱帶風暴和第二場颶風。系統於7月17日達到熱帶風暴強度,創下大西洋颶風季中形成時間最早的第5場熱帶或亞熱帶風暴紀錄,直到2005年才被打破。丹尼源自一股由低壓槽催生後進入墨西哥灣溫暖水域上空的對流。由於兩個高氣壓的影響,系統向東北方向穿過墨西哥灣。然後經過美國東南部,最終還給新英格蘭部分地區帶去了風和雨。颶風產生了極端降水和多場龍捲風,沿途造成大規模破壞,共導致九人死亡,經濟損失一億美元。風暴在阿拉巴馬州產生的降雨量創下新紀錄,其中多芬島高達932毫米。美國墨西哥灣沿岸許多地區出現洪災、停電和侵蝕。氣旋催生的龍捲風對美國東岸造成重大損失。>> 閱讀全文 |
2014年9月8日美利堅合眾國制憲會議又稱費城會議、聯邦會議或費城大會,於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在費城舉行。會議原本的目的是修改《邦聯條例》,從而解決當時13個原大英帝國殖民地邦根據這一條例而組成的美利堅合眾國在運作上所遇到的重重困難。但是以詹姆斯·麥迪遜和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為首的部分代表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要對《邦聯條例》進行修整,而是希望可以直接建立一個新政府。與會代表選舉喬治·華盛頓來主持這次會議。會議的結果是制訂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憲法:《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因此這次會議也成為美國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這次會議上爭論得比較多的問題包括:參議員的選舉和分配、比例代表制如何定義(是否包括奴隸或其它財產)、總統如何選舉及任期長短和連任次數、行政權是應該由多人共享還是一人獨占、什麼樣的罪行應該受到彈劾、對逃亡的奴隸應如何處置、是否禁止奴隸貿易、法官是由立法還是行政部門指派等。會議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討論這些問題,至於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三權分立倒並沒有什麼異議。會議開始後,與會代表首先在會議的最終目標上達成了一致,然後他們同意了詹姆斯·麥迪遜提出的弗吉尼亞方案並開始對之進行修改。7月4日,會議中的部分代表組成了一個細節委員會,開始休會起草憲法的初步草案,其中大部分內容都改入了最終的憲法。之後在所有議題都得到解決後,委員會起草了最終的定稿,並由與會代表簽名同意後再送交各州議會等待批准。>> 閱讀全文 |
2014年9月9日《告密者》是一部2010年的驚悚電影,由拉爾沙·康達基執導並與艾麗絲·基爾萬共同編劇,蕾切爾·薇茲在片中扮演內布拉斯加州警官凱瑟琳·波克瓦克,她於1999年獲戴陽國際聘請成為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戰後維和人員。波克瓦克發現戴陽國際在當地進行人口販賣活動,她試圖加以阻止,但卻遭到解僱並被驅逐出境。波克瓦克接下來前往英格蘭,把事件內幕透露給了BBC新聞,之後在起訴戴陽非法解僱的訴訟中取勝。9月13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上映後所獲評價褒貶不一,薇茲和另外幾位演員的表演贏得讚譽。康達基和薇茲對此表示,在波斯尼亞發生的實際情況比電影中更嚴重,電影已經淡化了這方面的描寫。影片獲得了多個電影獎項和提名,其中包括3項2012年吉尼金像獎提名。>> 閱讀全文 |
2014年9月10日颶風埃洛伊塞是1975年大西洋颶風季期間最具破壞性的熱帶氣旋,於9月13日由維爾京群島以東的一片熱帶低氣壓發展而成。在經過波多黎各以北海域期間增強成熱帶風暴。在襲擊尤卡坦半島北部期間轉向北上並開始強化。在墨西哥灣迅速發展,於9月23日成為三級颶風,然後沿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以西的巴拿馬城登陸,再朝內陸進發穿越阿拉巴馬州,於9月24日消散。途經波多黎各和伊斯帕尼奧拉島期間產生傾盆大雨,引發特大洪災,導致超過40人死亡並對地方構成嚴重破壞。登陸佛羅里達州期間產生了時速高達249公里的陣風。美國東岸沿線暴雨成災。全美一共遭受了價值約5.6億美元的破壞。共奪走了80人的生命。由於風暴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其名稱因此從大西洋風暴命名名單上退役。>> 閱讀全文 |
2014年9月11日《蚊子是怎麼生活的》是一部1912年的無聲動畫短片,由美國漫畫家兼動畫師溫瑟·麥凱創作。短片全長6分鐘,講述一隻巨大的蚊子折磨一位熟睡男子的經過,是歷史上最早的動畫電影之一,並以其動畫風格自然、技術品質高聞名。麥凱在漫畫創作上有很高的聲譽,這其中最知名的就是1905至1911年的兒童漫畫《小尼莫夢鄉歷險記》。經過深入研究,他在1911年把這部作品改編成了動畫片《小尼莫》,該片獲得成功後,他又製作了這部《蚊子是怎麼生活的》。麥凱讓這部新作擁有真實自然的節奏、動作和重量,與《小尼莫》相比也擁有更連貫的故事和更多的人物發展。麥凱在自己的粉筆獨角戲雜耍表演中推出了《蚊子是怎麼生活的》,獲得觀眾的熱烈反響,之後很快便在電影院上映。>> 閱讀全文 |
2014年9月12日《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是一部2008年的日本劇情片,由瀧田洋二郎執導,本木雅弘、廣末涼子和山崎努主演。影片從一定程度上改編自青木新門的回憶錄《納棺夫日記》,講述一位年輕人在大提琴事業失敗後回到故鄉,然後意外開始從事傳統祭祀禮儀師的工作。最終,他通過工作時的嚴謹、對死者尊嚴的尊重贏得了他人的敬重,並且理解了人與人之間聯繫的重要性。2008年8月贏得蒙特利爾世界影展評審團大獎。一個月之後,電影在日本開映,成為年度電影票房冠軍之餘還拿下了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在2009年成為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日本電影。評論強調了各種主題,但主要還是集中在死亡是如何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以及讓死者體面入棺的人文關懷。>> 閱讀全文 |
2014年9月13日颶風黛安源於1955年8月7日小安的列斯群島和佛得角之間的一股東風波。8月12日,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195公里的最高強度。8月17日以颶風最低標準強度從北卡羅來納州威爾明頓附近登陸。進入陸地上空後進一步減弱,然後朝東北方前進,給整個美國東北部帶去了創紀錄的降雨量。8月19日,氣旋從紐約東南部進入大西洋,次日轉變成溫帶氣旋,8月21日完全消散。風暴在弗吉尼亞州上空減弱後水分仍然保留,產生大量降水。賓夕法尼亞州東部普降暴雨,引發了創紀錄的嚴重洪災。康涅狄格州是受黛安打擊最沉重的州,洪災嚴重程度創下新紀錄。該州所有的主要河流和山谷都被洪水淹沒。全美至少有184人死亡,經濟損失總額達7.547億美元。颶風過後有8個州成為聯邦災區,風暴名稱「黛安」因此退役。>> 閱讀全文 |
2014年9月14日超人系列電影:超人是DC漫畫出版漫畫小說中的虛構角色,該角色已經在出現在多部電影中出現。1941年,超人通過一系列動畫短片首度亮相銀幕,1948和1950年又拍攝了另外兩個系列的短片。1951年的《超人與摩爾人》則是首部超人長片電影。1974年,伊利亞·塞爾金德、亞歷山大·塞爾金德父子和皮埃爾·斯潘勒購買了將《超人》改編為電影的版權。劇本經過多次改寫後,理查德·唐納獲得了執導《超人》和《超人II》的機會,這兩部電影是一起拍攝的,唐納把《超人II》拍完80%以後才決定還是先完成《超人》。賽爾金德父子在首部《超人》上映後解僱了唐納,並委託理查德·萊斯特出任導演來拍完《超人II》,之後他還執導了1983年的《超人III》。1984年,賽爾金德父子製作了超人系列的衍生作品《女超人》,然後將電影改編版權轉讓給了坎農影業,該公司於1987年推出了《超人IV:尋求和平》。這以後一直過了15年,才有第5部超人電影進入製作階段。布萊恩·辛格執導的《超人歸來》於2006年發行上映,該片相當於《超人》和《超人II》的續集,與之同期發行的還有《超人II:理查德·唐納剪輯版》。《超人歸來》的票房成績不錯,但沒能達到華納兄弟公司的預期,不過該公司還是決定重啟這一系列。2013年6月,由扎克·施奈德執導、大衛·S·高耶編劇、克里斯托弗·諾蘭出任製片人的《超人:鋼鐵之軀》上映,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影片的續集已經進入準備階段,計劃在2016年上映。>> 閱讀全文 |
2014年9月15日《古墓奇兵》是一款由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發行的角色扮演風格動作冒險遊戲。《古墓奇兵》於2013年3月5日在PS3、Xbox 360和微軟視窗等平台上發行。《古墓奇兵》的故事背景設定在邪馬台,主角蘿拉必須在一個邪教軍事組織的追殺下拯救出她的朋友並逃離小島。這個遊戲是系列中第一款具有多人遊戲模式的作品,同時也是由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於2009年併購原系列發行公司Eidos Interactive之後發行的首款作品。由於發行日期從原本預計的2012年底延至2013年3月,遊戲在這段時間內受到了不少關注和期待,也為它帶來了許多公開宣傳。《古墓奇兵》發行之後便廣受好評,許多評論認為這部作品在遊戲設計、圖形等方面非常傑出,而不少遊戲評論家也認為它確實是古墓奇兵系列所引頸企盼的一個重生。不過,仍有批評指出其多人遊戲模式是「不必要」且沒什麼特色的。>> 閱讀全文 |
2014年9月16日雷根遇刺案發生於1981年3月30日星期一,美國總統隆納·雷根上任僅69天。這天中午他在首都哥倫比亞特區的希爾頓酒店和工會團體代表一起吃午飯並發表講話,離開酒店時與其他三人被約翰·欣克利用左輪手槍擊中。雷根被子彈擊中肺部,造成嚴重的內出血,但之後由於搶救及時得以迅速康復。這一槍擊事件也沒有導致正式的總統繼任程序啟動,不過當時的國務卿亞歷山大·海格在副總統喬治·H·W·布什還在返回首都的路上時宣布「一切由我負責」之舉引起了一定的爭議。最終整個事件並未導致任何人喪生,但白宮新聞發言人詹姆斯·布拉迪由於被一顆子彈擊中頭部而終生癱瘓。行兇者約翰·欣克利被法庭判定精神失常因而罪名不成立,被送入精神病醫院治療。>> 閱讀全文 |
2014年9月17日 |
2014年9月18日第7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於太平洋時區1999年3月21日下午17點30分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多蘿茜·錢德勒大廳舉行,共計頒發了24座奧斯卡金像獎。本屆頒獎典禮通過美國廣播公司在美國直播,由吉爾·凱茨擔任製片人,路易斯·霍維茨執導。女演員烏比·戈德堡第三次擔任主持人。她之前還主持過第66和第6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近一個月前的2月27日,另一位女演員安·海切在比佛利山的威爾希爾麗晶酒店主持頒發了奧斯卡科技成果獎。《戀愛中的莎士比亞》贏得包括最佳影片獎在內的七獎大獎,成為這個夜晚的最大贏家。其它獲獎電影包括獲獎五項的《拯救大兵瑞恩》,獲獎三項的《美麗人生》,獲獎一項的《苦難》、《棕兔夫人》、《選舉之夜》、《伊麗莎白》、《眾神與野獸》、《最後的日子》、《徵婚啟事》、《埃及王子》和《美夢成真》。本屆頒獎典禮的電視轉播一共吸引了近4600萬美國觀眾收看。>> 閱讀全文 |
2014年9月19日 |
2014年9月20日2002年大西洋颶風季是一次活躍程度在中等水平的大西洋颶風季,於2002年6月1日正式開始,同年11月30日結束。全季共產生了14個熱帶氣旋,其中12個達到熱帶風暴強度,4個發展成颶風,兩個成為大型颶風。本季在9月一共發展出多達8場熱帶風暴,創下新的紀錄,之後只有2004、2007和2010年大西洋颶風季追平。同時,本季在10月6日後就再也沒有熱帶風暴形成,這種情況也很罕見,部分是因為受到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現象的影響。全季最強烈的颶風是伊西多爾。本颶風季造成的破壞程度低於平均水平,一共導致23人喪生,經濟損失約26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是由颶風伊西多爾和麗麗造成。>> 閱讀全文 |
2014年9月21日 |
2014年9月22日熱帶風暴妮科爾是2010年大西洋颶風季第十六個熱帶氣旋和第十四場獲命名的風暴,也是這年九月形成的第八場熱帶風暴。氣旋持續時間很短,結構也異常不對稱,但依然在牙買加降下暴雨並引發大面積洪災。系統源自大規模季風低氣壓區,於9月28日在加勒比海西北部發展成熱帶低氣壓。妮科爾以弱熱帶風暴強度逼近古巴海岸,於9月29日在該國上空失去熱帶天氣系統特徵。風暴殘留進入巴哈馬上空,最終被另一個溫帶天氣系統吸收。受異常結構影響,風暴產生的最強雷暴遠離中心,大部分天氣活動發生在加勒比海中北部上空。妮科爾在牙買加引發大面積停電,超過28.8萬居民受到影響。高達940毫米的降水在多個區引發重大洪災,有528套房屋不是被毀便是嚴重受損。牙買加的農田和環境也受到重創,生態環境遭到污染。估計該國一共受到價值2.4億美元的破壞,另有16人喪生。此外,古巴、佛羅里達州和開曼群島發生輕度洪災,風暴殘留還令美國東岸沿線大氣變得更不穩定,又引發更多的破壞和人員傷亡。>> 閱讀全文 |
2014年9月23日《新特警判官》是一部由彼得·特拉維斯執導、亞歷克斯·加蘭編劇並擔任製片人的2012年科幻動作片。影片改編自《公元2000年》刊登的連環漫畫《判官爵德》。卡爾·厄本在片中飾演判官爵德,是一位集法官、陪審團和行刑人權力於一身的執法者,故事背景是一個名叫「超級城市一號」的巨型反烏托邦大都市。爵德與自己的學徒搭擋判官安德森被困在一幢200層樓高的巨型公寓樓,需要與這裡的毒梟周旋。《新特警判官》由英國的DNA影業製作,於2010年開始進行主體拍攝,全程使用的都是3D鏡頭,取景地點包括開普敦和約翰內斯堡。本片於2012年9月7日在英國上映,同月21日再在全球發行。影評人普遍稱讚了電影的視覺效果、演員選擇和動作場面,但也有批評認為片中缺乏原著漫畫的諷刺元素,並且過於演染暴力。>> 閱讀全文 |
2014年9月24日2006年大西洋颶風季於6月1日正式開始,同年11月30日結束。本季的活躍程度與前一年相比遠遠不及,是繼2001年以來第一個沒有任何颶風在美國登陸的大西洋颶風季,也是繼1994年大西洋颶風季以來首次在整個十月份都沒有熱帶氣旋形成。2006年迅速形成的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現象、大西洋熱帶海域上空的撒哈拉空氣層,以及以百慕大為中心的亞速爾高壓這一強大二級高氣壓的持續存在,令2006年大西洋颶風季的活動程度大幅降低。熱帶風暴阿爾貝托登陸佛羅里達州,間接造成兩人死亡;颶風埃內斯托在海地產生暴雨,直接導致該國和美國至少7人遇難。整個颶風季一共造成14人喪生,經濟損失約5億美元。>> 閱讀全文 |
2014年9月25日《新鮮血液》是美國超自然題材電視劇《邪惡力量》第3季的第7集,也是整部劇集的第51集,於2007年11月15日通過CW電視網首播。本集節目由塞拉·甘布爾編劇,金·曼納斯導演,劇情圍繞兩位主角薩姆·溫徹斯特和迪恩·溫徹斯特與變成吸血鬼的獵人戈登·沃爾之間的最後交鋒展開。《新鮮血液》是反面角色戈登·沃克滅亡的一集。《新鮮血液》的收視率接近本季的平均水平,獲得了評論員的正面評價。布朗的表演及其角色扭曲的故事情節都獲得了肯定。薩姆與迪恩因後者近來的魯莽行為發生衝突,以及結尾兩人和解的橋段設計都得到了讚譽。評論員還很喜歡麥克納博的客串,希望她的戲份能夠更多一點,但也有很多評論認為勞倫·科漢詮釋的貝拉·塔爾博特在本集中的出場毫無意義。 |
2014年9月26日1995年太平洋颶風季是繼1979年以來活躍程度最低的大平洋颶風季。全季一共形成了11個熱帶氣旋,其中有4個對陸地產生影響。所有風暴中最知名的當屬颶風伊斯梅爾,奪走了墨西哥至少116人的生命,其名稱也因此予以退役。本季最強烈的風暴是颶風朱麗葉,其最大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240公里,但沒有對陸地構成顯著影響。本季於1995年5月15日從東太平洋、1995年6月1日從中太平洋正式開始,同年11月30日結束,傳統上這樣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絕大多數熱帶氣旋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太平洋形成的時間段。全季形成的11個熱帶氣旋中有10個成為熱帶風暴,7場達到颶風強度,3場成為大型颶風。熱帶風暴的數量遠低於16場的平均水平,颶風數和大型颶風數則略低於平均水平。>> 閱讀全文 |
2014年9月27日 |
2014年9月28日 |
2014年9月29日1998年太平洋颶風季是一次較為不活躍的太平洋颶風季,一共形成了6場大型颶風。熱帶風暴阿加莎於6月11日形成,是本季首場風暴,颶風馬德琳則是最後一個熱帶氣旋,於10月20日消散。中太平洋的熱帶天氣活躍程度較低,只發現了一個熱帶低氣壓。有兩個在東太平洋形成的熱帶氣旋移動到了中太平洋。本季一共形成了13場獲得命名的風暴。颶風季的活動性因熱帶輻合帶北移而受阻。颶風伊西斯是本季造成影響最大的氣旋,在登陸墨西哥南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和錫那羅亞州海岸期間奪走了14人的生命。對該國造成了相當程度的破壞。颶風萊斯特影響到了中美洲,導致危地馬拉兩人喪生。颶風馬德琳在德克薩斯州南部引發洪災,造成了慘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閱讀全文 |
2014年9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