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書鐵券
丹書鐵券,亦作丹書鐵契、金書鐵券、鐵券、誓書,民間俗稱「免死(金)牌」,始於漢代,是天子頒發給功臣、重臣的一種帶有獎賞和盟約性質的憑證,類似於現代普遍流行的勳章獎章,只不過其形制稍有不同,內涵較為寬泛。
歷史
[編輯]劉邦建立漢朝後,為鞏固統治籠絡功臣,於是頒給元勳「丹書鐵券」作為褒獎:「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帛禮儀;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於宗廟」[1][2],其中的「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契」,即皇帝與功臣、重臣之間信守的憑證。
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北魏孝文帝頒發給皇室宗室、親近大臣的鐵券是作為護身防家之用。南朝的宋、齊、梁、陳四代,頒發鐵券已較為普遍。
隋唐以後,頒發鐵券已成常制,凡開國元勳、中興功臣以及少數民族首領皆賜予鐵券,也給寵宦、宦官頒發鐵券。到宋、元、明時期,鐵券頒賜逐漸趨於完備。明太祖洪武28年下詔:「皇親惟謀逆不赦。餘罪,宗親會議取上裁。法司只許舉奏,毋得擅逮。勒諸典章,永為遵守。」明太祖曾賜李善長等開國功臣免死金牌:「除逆謀不宥其餘若犯死罪爾免二死子免一死」,用以束縛金牌效力。明朝滅亡後,清朝廢除了丹書鐵券的制度。
流傳迄今的鐵券極為稀少珍貴,目前存世僅四件[3]。其中,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唐代錢鏐鐵券是最早的鐵券實物。另有三件明代鐵券分別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和青海省檔案局[4],均已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外形
[編輯]鐵券是外形類似弧狀瓦片的鐵製品,鐵券上的信詞最初時用丹砂填字,合稱「丹書鐵契」,即以鐵為契,以丹書之,以金為匱,以石為室。梁時用銀字填字,即「銀券」;隋時用金填字,亦稱「金券」、「金書」,所以後世稱鐵券為「金書鐵券」[5],又因「鐵券」可以世代相傳,又稱鐵券為「世券」。
《後漢書·祭遵傳》:「丹書鐵券,傳於無窮。」[6]唐朝錢鏐也曾因功獲得御賜用於免死的鐵券。然而多數的鐵券一般僅是賜予官爵、邑地,不一定有免死效用。
參見
[編輯]- 趙安鐵券,明朝會川伯趙安鐵券,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
- 李文鐵券,明朝高陽伯李文鐵券,現藏於青海省檔案館
- 沈清鐵券,明朝修武伯沈清鐵券,現藏旅順博物館
- 撫寧侯朱永鐵券,朱永封撫寧侯時的鐵券,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保國公朱永鐵券,朱永封保國公時的鐵券,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鐵帽子王
- 尚方寶劍
- 黃馬褂
- 符節
- 恩賜
參考文獻
[編輯]- ^ 《漢書·卷一·高帝紀下》
- ^ 《太平御覽》卷五九八引《楚漢春秋》:高帝初封侯者,皆賜丹書鐵券,曰:「使黃河如帶,泰山如礪,漢有宗廟,爾無絕世。」
- ^ 免死金牌亮相深圳. 廣州日報. 2007-04-21 [2008-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08) (中文(簡體)).
- ^ 盧如平. 余彩虹 , 編. 一张钱王铁券,一段离奇台州故事. 中國台州網,來源:台州晚報. 2017-08-05 [2017-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1) (簡體中文).
- ^ 深圳檔案館展出明代的「金書鐵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由生鐵鑄成,表面刻滿文字,是明英宗賜給將軍李文,上刻「除謀逆之外,赦免其一次死罪」的賞賜。
- ^ 《後漢書·卷20·祭遵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