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友誼勳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友誼勳章
友誼勳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授予
類型國家勳章
創立2016年1月1日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頒予「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和促進中外交流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中作出傑出貢獻的外國人」
狀態授予中
授予者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統計
首次授勳2018年6月8日
末次授勳2024年9月29日
合計授勳12人
級別
下級涉外軍事勳章:和平勳章
外交勳章:中蘇友誼萬歲獎章(不再頒發)
相關共和國勳章國家榮譽稱號
外部圖片連結
image icon 友誼勳章式樣圖

友誼勳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頒發的一種國家勳章,授予的對象是外國政要、國際友人或其他外籍人士,於2016年1月1日起啟用,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設立的國家勳章之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向友誼勳章獲得者授予勳章及簽發證書[1]

外觀

[編輯]

「友誼勳章」章體以金色、藍色為主色調,採用和平鴿、地球、握手、荷花等元素,章鏈採用中國結萬年青牡丹花玉璧蘭草等元素,整體採用花絲鑲嵌、掐絲琺瑯等傳統工藝手工製作。設計製作象徵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友好團結、友誼長存,祝願世界各國共同繁榮發展[2]

根據《勳章、獎章、紀念章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友誼勳章與七一勳章、八一勳章、國家榮譽稱號獎章通徑均為65毫米,共和國勳章的通徑為70毫米[3]

授予

[編輯]

資格

[編輯]

友誼勳章根據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第三條規定設立,頒發給「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和促進中外交流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中作出傑出貢獻的外國人」;根據該法的第二、三、四條,友誼勳章與共和國勳章、國家榮譽稱號同為國家最高榮譽。[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進行國事活動時,友誼勳章可直接授予外國政要、國際友人等外籍人士。由國家主席向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授予國家勳章、國家榮譽稱號獎章,簽發證書[1]

名單

[編輯]
肖像 姓名 身分 授勳原因 頒授日期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俄羅斯) 俄羅斯總統 表彰普京任職總統期間長期致力於推動中俄睦鄰友好和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為此作出重要貢獻[4] 2018年6月8日[5](直接授予)
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哈薩克斯坦) 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 表彰其締造和推動中哈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推動上海合作組織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蓬勃發展[6] 2019年4月28日[6](直接授予)
勞爾·卡斯特羅·魯斯(古巴) 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對華友好,積極促成古巴在拉美地區率先同新中國建交,是中古關係的重要奠基人、中拉關係的積極倡導者和推動者。將對華關係確立為古巴外交的優先發展方向,並堅定致力於將古中友誼發揚光大,在重大問題上堅定支持中國,高度認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強調中國是維護國際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繁榮的關鍵建設性力量,支持中國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7] 2019年9月29日[8](決定授予)
瑪哈扎克里·詩琳通(女,泰國) 泰王國扎克里王朝王室主要成員 對華十分友好並懷有深厚感情,中國文學、歷史文化造詣深厚。已訪華48次,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廣泛、全面、深入了解中國,積極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傳播中泰友好,為中泰關係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傑出貢獻。曾參加中國慶祝香港、澳門回歸和北京奧運會等重大活動,在涉及中方重大利益問題上堅定支持中國。心繫中國人民,在汶川、玉樹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後第一時間伸出援手[7]
薩利姆·艾哈邁德·薩利姆(坦桑尼亞) 坦桑尼亞前總理、前外長
坦中友協會長
前非洲統一組織秘書長
對華懷有深厚友好感情,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為鞏固和促進中坦及中非友好合作、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作出傑出貢獻,並與中國老一輩領導人結下深厚情誼。高度讚賞中國發展成就,始終主張中非應不斷加強友好交流合作,支持中國在維護非洲和平與發展過程中發揮積極重要作用。曾多次訪華並出席中非合作論壇有關活動[7]
加林娜·維尼阿米諾夫娜·庫利科娃(女,俄羅斯) 俄中友協第一副主席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高級研究員
著名漢學家
1957年參與創建蘇中友協,1960年進入蘇聯對外友協工作。1989年當選為蘇中友協第一副主席並赴蘇聯(俄羅斯)駐華使館工作,始終致力於發展同中國的友好關係,為推動中蘇(俄)民間外交作出傑出貢獻。現年84歲仍堅持工作在中俄民間交往第一線。其根據親身經歷撰寫的《俄羅斯和中國:民間外交》一書,用大量詳實的圖文資料真實記錄了兩國人民70年的友好交往歷史。曾獲「中國語言文化貢獻獎」和全國對外友協「人民友好使者」稱號[7]
讓-皮埃爾·拉法蘭(法國) 法國前總理
法國政府中國事務特別代表
長期致力於促進中法友好和中法全方位合作,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在中國享有較高聲譽。曾作為法國總理在「非典」期間堅持如期訪華,給予中國人民極大政治和情感支持。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合作,曾作為法國總統代表出席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積極為法國、歐洲各界客觀認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合作建言獻策。發揮「中國通」優勢,利用各種場合和平台宣介中國,增進中法友誼,與夫人合著《中國的啟示》一書並在中國出版。積極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為推動解決國際和地區問題奔走努力[7]
伊莎白·柯魯克(女,加拿大) 北京外國語大學終身榮譽教授 生於中國成都,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時期。1947年,為考察和報道中國解放區土改運動,與丈夫大衛·柯魯克穿越重重封鎖來到邊區,完成了《十里店——中國一個村莊的革命》這部具有重要影響的著作。1948年,應中國共產黨邀請,留在南海山中央外事學校(北京外國語大學前身)任教。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工作半世紀之久,在英語教學、教育改革等方面革故鼎新,是新中國英語教學的拓荒人,為新中國培養了大量外語人才,為中國教育事業和對外友好交流作出傑出貢獻[7]。 
諾羅敦·莫尼列(柬埔寨) 柬埔寨王太后 莫尼列太后是中柬友好的重要見証者和推動者。1958年,莫尼列太后首次陪同西哈努克親王來華,從此同中國結下不解之緣。60多年來,莫尼列太后積極投身中柬友好事業,見証了新中國發展歷程。莫尼列太后對中國人民抱有特殊感情,積極支持兩國各領域交往合作,為促進中柬關系發展、增進兩國人民友誼作出了傑出貢獻[9] 2020年11月6日(直接授予)
阮富仲(越南) 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在阮富仲總書記高度重視和親自推動下,中越兩黨兩國傳統友誼得到鞏固,政治互信不斷增強,務實合作持續深化,交流互鑒日益密切。「友誼勳章」代表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阮富仲總書記和越南人民的友好感情,象徵着中越「同志加兄弟」的深厚情誼,蘊含着兩黨和兩國人民共同追求美好未來的殷切希望[10] 2022年10月31日(直接授予)
埃莫馬利·拉赫蒙(塔吉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總統 首次在境外頒授友誼勳章,是為表達中國人民對拉赫蒙總統和塔吉克斯坦人民友好感情作出的特殊安排。[2] 2024年7月5日(直接授予)
迪爾瑪·羅塞芙(女,巴西) 新開發銀行行長、巴西前總統 2024年9月29日[11](決定授予)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新華社. 2015-12-27 [2016-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8). 
  2. ^ 2.0 2.1 我國將首次頒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勳章”. 軍報記者. 2018-06-07 [2018-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1). 
  3. ^ 新華社北京. 规范勋章奖章纪念章管理和使用 维护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荣誉性权威性严肃性   ——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就《勋章、奖章、纪念章管理办法(试行)》答记者问. 新華網. [2023-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6). 
  4. ^ 习近平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授予首枚“友谊勋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新華社). 2018-06-08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1). 
  5. ^ 中国首枚“友谊勋章”,颁给普京总统!. 北京日報 (京報網). 2018-06-08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8). 
  6. ^ 6.0 6.1 习近平为纳扎尔巴耶夫举行“友谊勋章”颁授仪式. 浙江在線. 新華社. 2019-04-28 [2019-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8). 
  7. ^ 7.0 7.1 7.2 7.3 7.4 7.5 “友谊勋章”获得者名单. 新華網. 2019-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1).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李克强栗战书汪洋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出席 王沪宁主持. 新華社. 2019-09-29 [2019-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9). 
  9. ^ 習近平為柬埔寨太后莫尼列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勛章”頒授儀式. [2020-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1). 
  10. ^ 习近平向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授予“友谊勋章”并举行隆重颁授仪式. [2022-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6). 
  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華社.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