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疊字符號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疊字符號
一般標點符號
撇號  '
括號 [ ]  ( )  { }  ⟨ ⟩  ( )
冒號 :
逗號  ,  ،  
頓號
連接號 ‒  –  —  ―    
破折號      ——
省略號  ...      
驚嘆號  !
句號  .
書名號 ‹ ›  « »  《 》  ﹏ ︴
專名號 _  
連字號
連字暨減號 -
問號  ?
引號 ‘ ’  “ ”  ' '  " "  「 」『 』
分號 ;  
斜線 /    
着重號
示亡號  ‌
隱諱號 ×
分字符
間隔號 ·
空格     
一般排版符號
和號 &
星號 *
@ @
井號 #
數字符號
反斜線 \
等號 =
倒感嘆號 ¡
倒問號 ¿
乘號 ×
除號 ÷
序數標識 º ª
百分號 %
千分號
萬分號
加號減號 + −
正負號負正號 ± ∓
度數符號 °
角分符號    
段落符號  //  
豎線 |    ¦
分節符號 §
參考標記
項目符號
脫字元 ^
波浪號 ~
上橫線
下橫線 _
虛缺號
劍標 † ‡ ⹋
同上符號
知識產權符號
版權符號 ©
copyleft
錄音版權符號英語Sound recording copyright symbol
註冊商標符號 ®
服務商標
商標符號
貨幣
國際貨幣符號 ¤

؋฿¢英語Brazilian cruzeiro$֏ƒ英語Florin sign英語Philippine peso sign£英語Ruble sign英語Indian rupee sign 英語Shekel sign圓 圆 円 元 ¥

特殊排版符號
三星符號英語Asterism (typography)
花型英語Fleuron (typography)
標示號
疑問驚嘆號
反諷號英語irony punctuation
菱形
連結線
相關符號
  • 空白字元
其他語言標點符號

疊字符號用來表示重複的字元單字

中文

[編輯]
史頌鼎銘文拓片的局部
疊字符號在台灣的用例(臺南市某早餐店)

中國古代常用兩橫"𠄠"(Unicode亦有「𖿣」)或兩點「〻」作為重文號省代號,其最早起源於中國商朝[1][2]。如左圖所示的史頌鼎銘文中末尾的「子𠄠孫𠄠寶用」,便使用了「𠄠」表示重複,意為「子子孫孫寶用」,Unicode象形文字編碼為U+20120 𠄠 ,亦有符號編碼U+16FE3 𖿣 OLD CHINESE ITERATION MARK

現時,很多人在手寫時仍會非正式的使用疊字符號「々」來表示重複的漢字,如「謝謝」寫作「謝々」。至少明治36年以後人們開始使用「々」[3][4]

台灣日治時期的遺蹟也使用過「々」,如台語「天烏烏」寫作「天烏々」或「天烏〃」,因為不是正寫法,所以沒有在正式檔案中使用。現在還有「〃」和「²」的寫法,如「謝〃」和「謝²」。

女書疊字符號

[編輯]

女書的疊字符號是U+16FE1 𖿡 NUSHU ITERATION MARK

朝鮮文

[編輯]

朝鮮文的疊字符號稱為反覆符號(반복 부호),也偶見用「々」或「〻」。

韓國的國民保導連盟盟員証(寫作「國民保導聯盟々員証」)
朝鮮肅宗御筆的諺文信件。(「섭섭하다(惜別的)」寫作「섭〻하다」)

日文

[編輯]

疊字符號(日語:踊り字おどりじ)「々」(同の字點/どうのじてん。因為看起來像是片假名的「ノ」加上「マ」,所以也稱為「ノマ」) 被認為是從「仝」(意為「同」)的草書轉化而來。是在日語中表示漢字(或假名)重複的符號。例如「人々」中的「々」表示與前面的「」重複,即「人人」。對於漢字平假名片假名這三種不同的書寫系統,分別有不同的疊字符號與之對應。

漢字疊字符號

[編輯]

日文中使用「々」(U+3005)來表示漢字的重複,如:

  • 時時時々ときどき
  • 明明白白明々白々めいめいはくはく
  • 赤裸裸赤裸々せきらら
  • 複複複線複々々線ふくふくふくせん
  • 小小小支川小々々支川しょうしょうしょうしせん

但如果重複的漢字屬於不同詞彙,原則上不使用疊字符號,如:

  • 会社社長かいしゃしゃちょう
  • 民主主義みんしゅしゅぎ

不過也有例外,如「公演会々場」。特別是婚禮和葬禮相關的情形,同樣的漢字直接重複的話,會讓人聯想到再婚或者禍不單行,所以常會見到「結婚式々場」「告別式々場」的寫法。

而在豎排書寫時,也會使用「〻」(U+303B)來作為疊字符號,但目前已不太常用。

假名疊字符號

[編輯]

對於平假名片假名,則分別使用「ゝ」(U+309D)和「ヽ」(U+30FD)作為疊字符號。另外,還有「ゞ」(U+309E)和「ヾ」(U+30FE)用作有濁點時的疊字符號。這些符號近年已經甚少使用。如:

  • こここゝ (這裏)
  • バナナバナヽ (香蕉)
  • くっつけるくつゝける (粘合)(促音寫成「つ」的舊寫法)

在一些專有名詞中,現在仍然使用假名疊字符號。

記錄歌詞時,若一個音重複演唱,則以疊字符號作為標記。如:

另外,在前一假名有濁點時,仍用「ゝ」表示無濁點的假名,用「ゞ」表示有濁點的假名,如:

  • づつづゝ(筒)
  • ぶぶ漬けぶゞ漬け(京都茶漬飯

多字元疊字符號

[編輯]
徒然草》中使用的「〱」疊字符號

豎排書寫時,可以使用類似於平假名的符號「〱」(U+3031)、「〲」(U+3032),並拉長至多個字元的高度。在使用文書處理軟件時,如果無法顯示高度為兩個字元的疊字符號,則通常將其分拆為「〳」(U+3033)與「〵」(U+3035)、「〴」(U+3034)與「〵」(U+3035)。如:







  











  





如果重複文字因連濁而較原先增加了濁點,則使用帶濁音的疊字符號:







  





如果被重複文字以濁音開始,則不帶濁音和帶濁音的疊字符號都可使用:










  












如果文字重複3次,則連用2次疊字符號;如果文字重複4次,則被疊字符號和被重複文字交替使用:











  













越南文

[編輯]

古代越南文在書寫儒字喃字時常用形似片假名的「ヒ」和「ヌ」作為疊字符號。2022年,越南漢喃復生委員會制定的常用標準漢喃表規定了其疊字符號的標準形為「ヌ」,但同時根據該委員會的說法,原則上不推薦在正式的文章中使用疊字符號[6]

西文

[編輯]

在西文裏,同上符號ditto,一般借用引號,因其源於托斯卡納語的dire,說)代表一個重複的單字,僅用於非正式場合。例如,英文的同上符號為"全形);德文的同上符號為;法文的同上符號為»(加拿大)或(法國)。

泰文

[編輯]

泰語mai yamok)代表一個重複的單字。如同漢語,重複的單字表示強調。

古埃及語

[編輯]

古埃及語的象形文字,聖書體,使用如下符號來表示重複前字:

O50
Z4

  拉丁轉寫:sp sn,直譯:「兩次」。

悉曇文

[編輯]

悉曇文使用以下三個疊字符號,其實是𑖔的省略形式:

  • U+115C6 𑗆 SIDDHAM REPETITION MARK-1,形似阿拉伯數字2」。
  • U+115C7 𑗇 SIDDHAM REPETITION MARK-2,形似平假名」。
  • U+115C8 𑗈 SIDDHAM REPETITION MARK-3,形似諺文」。

西夏文

[編輯]

西夏文有時使用形如「㇋」的符號做疊字符號,但不在印刷的文字中出現。Unicode收錄其字於U+16FE0 𖿠 TANGUT ITERATION MARK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戦國楚簡研究會 (編), 書誌情報用語解説, [2008-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05) 
  2. ^ Richter, Matthias, Database of Selected Characters from Guodian and Mawangdui Manuscripts — Introduction (PDF), 2006 [2008-06-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6-02-27) 
  3. ^ 小駒勝美. 第二章. 漢字は日本語である. 新潮新書. 2008: 40. ISBN 978-4-10-610253-0. OCLC 228498224. 「々」は日本獨自のもので、中國にはない。歌人であり國文學者だった佐佐木信綱…「佐佐木」に改姓した、という逸話がある。 
  4. ^ 文化財課. 佐佐木信綱記念館/佐佐木信綱の紹介. 鈴鹿市ホームページ. 鈴鹿市. [2022-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3). 信綱は、なぜ「佐佐木」か?信綱は明治36年(32歳)、中國へ遊學をしました。その時に上海で名刺を作りましたが、出來上がってきた名刺は、紅唐紙(縦約24cm×橫約12cm)に「佐佐木信綱」と印刷されていました。この名刺を見て信綱は「見た目がよい」と大変気に入り、以後の著作物などに好んで「佐佐木信綱」と使うようになりました。 
  5. ^ 西沢爽. 千昌夫 焼けぼっくいに火がついた 歌詞. J-Lyric. [201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5). 
  6. ^ 榜𡨸漢喃準常用 Bảng chữ Hán Nôm Chuẩn Thường dùng (pdf). 河內: 委班復生漢喃越南 Ủy ban Phục sinh Hán Nôm Việt Nam. 2023: 474 [2023-01-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1-1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