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商業社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商業社交是一項社會經濟領域的商業行為,商業家企業家通過這種行為來搭建商業關係,發現、創造、或實踐商業機會,[1] 分享信息,尋求潛在的企業合作夥伴。

中文又將一個人的社會資本,尤其工具性的社會資本給稱為人脈。雖然一些人強調建立和拓展人脈的重要性,但厭惡建立和拓展人脈的作為的人也不在少數;[2]另外,建立和拓展人脈此種帶有目的性的、工具性的社交行為常給人帶來骯髒、齷齪、不道德的感覺,[3]而主張人脈沒那麼重要的聲音也是存在的。[4]

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社交的概念得到了擴充,成為了商業家建立他們的社會資本的一種方式。在美國,工作場所平等倡導者中的邊緣群體成員(例如婦女、非洲裔美國人等)提倡商業社交以鑑別和應對那些阻止他們實現職場進步的障礙。 主流商業報道中逐漸採用了這一概念,把它看做是所有職場人士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從二十世紀末開始,「社交」已經成為一個在美國社會得到廣泛接受的術語和概念。[來源請求] 在21世紀初,「社交」的概念已經擴展成一種商業行為,從父母們聚在一起分享育兒技巧,到科學們與同事會面,都可以稱為從事「社交」。[5]

概述

[編輯]

商業網絡是一種商業社會網絡,商業家通過它與其他管理者和企業家通過搭建互利互惠的商業關係,進一步聯繫彼此的商業利益。一些著名的商業社交機構創立了商業社交行為的模型。商業家採用這些模型能夠在建立新的商業關係的同時產生新的商業機會。職場社交服務信息技術支持下實現的商業社交。商會和其他商業團體也可能會組織社交活動。

許多商業人士認為與廣告推廣和公共關係相比,商業社交是一個更具成本效益的拓展新業務的方法,因為商業社交是一項低成本的活動,需要投入的更多的是個人努力而不是公司資金。私人社交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說法,在中國叫「關係」,在俄羅斯叫「blat」,在美國叫「good ol' boy network」,在英國叫「old boy network」。

在一個正式商業社交網絡中,成員們可能同意以一周一次,一月一次或更低的頻率會面,以共享信息、引薦新成員。作為這項商業活動的補充,成員們通常利用私人時間單獨見面,建立社交網絡中與其他成員之間一對一的商業關係。

商業社交可以開展在地方商業社區,也可能是一場區域級別(通常情況下因為差旅原因不會經常開展),甚至是國家級別或國際級別的活動,其形式為會議或其他論壇。在21世紀初,通過使用互聯網和電話會議服務,同一行業或領域的商業家即使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也已經能夠聯結起來。 商業社交網站已於21世紀初誕生。 一些互聯網企業找到或建立商業「領袖」,並賣給那些在尋找新客戶的大公司。

歷史

[編輯]

在在線商業社交之前,面對面形式的商業社交已經存在,通過貿易展覽會之類的方式實現。 雖然這些方式仍然是一個有效的收入來源,許多公司現在更注重於在線營銷,因為後者能夠追蹤一次營銷活動的每一個細節,並能夠解釋清楚開展一次營銷活動所涉及的任何支出。[6] 專業的商業人士會使用「閒聊」(Schmoozing)或「擦肘」(rubbing elbows)這樣的術語來指代在商業背景下與另一個人相互介紹並會晤,並建立商業關係。

道德操守

[編輯]

社交關係可以為求職者在就業市場提供有力的競爭優勢。 精到的求職者與潛在的僱主或招聘委員會培養私人關係,利用私人關係為自己的求職之路打好基礎。這種形式的社交已經引起了道德操守方面的擔憂。反對意見認為,這樣的社交關係有可能擾亂正式的招聘程序。社交關係會導致人們在求職時尋求非精英優勢,這種優勢完全來自個人喜好,而不是來自求職者是否達到了崗位要求方面的客觀認可。[7][8]

社交化業務

[編輯]

許多企業在他們的營銷計劃把社交網絡作為一個關鍵因素。社交網絡會給人一種強烈的信任感,能顯著提高公司形象。 供應商和企業可以看作是社交化業務,並傾向於源的業務和它們供應商通過其現有的關係和他們密切合作的公司。 社交化業務往往是開放的、隨機的、提供支持的,相比之下,而那些層次化的、傳統的管理辦法是封閉的、有選擇性的和需要控制的。

參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Hubert Österle; Elgar Fleisch; Rainer Alt, Business networking: shapi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2, illustrated, Springer, 2001 [2017-07-29], ISBN 978-3-540-413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7) 
  2. ^ Francesca Gino, Maryam Kouchaki, Tiziana Casciaro. Learn to Love Network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6-05 [2023-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7). 
  3. ^ Tiziana Casciaro, Francesca Gino, Maryam Kouchaki. The Contaminating Effects of Building Instrumental Ties: How Networking Can Make Us Feel Dirt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14-10-06, 59 (4): 705–735. doi:10.1177/0001839214554990. 
  4. ^ 亞當·格蘭特. 致年輕的創業者:人脈沒那麼重要.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7-08-25 [2023-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7). 
  5. ^ Laird, Pamela Walker. Pull: Networking and Success since Benjamin Frankli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674025530. 
  6. ^ Peter Symonds Why Offline Marketing Still Works in a Digital Worl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Display Hub by Display Wizard, 28 July 2014
  7. ^ Ned Dobos, "Just What are you Trying to Pull? http://www.canberratimes.com.au/national/public-service/just-what-are-you-trying-to-pull-20130928-2ul2m.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8. ^ Ned Dobos, "Networking, Corruption, and Subversion",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5,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551-015-2853-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