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多明高·福斯蒂諾·薩米恩托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多明高·福斯蒂諾·薩米恩托
Domingo F. Sarmiento
1874年的薩米恩托
阿根廷總統
任期
1868年10月12日—1874年10月11日
副總統阿道弗·阿爾西納
前任巴托洛梅·米特雷
繼任尼古拉斯·阿維拉達
阿根廷外交和宗教事務部部長英語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Worship
任期
1879年9月6日—1879年10月9日
總統尼古拉斯·阿維拉達
前任文路爾·蒙特斯·德奧卡
繼任魯卡斯·岡薩雷斯
阿根廷內政和運輸部部長英語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and Transport
任期
1879年8月29日—1879年10月9日
總統尼古拉斯·阿維拉達
前任貝爾納多·德·伊里戈延英語Bernardo de Irigoyen
繼任本哈明·索里利亞
聖胡安省省長
任期
1862年1月3日—1864年4月9日
前任法蘭西斯克·多明高·迪亞斯英語Francisco Domingo Díaz
繼任聖地牙哥·略貝拉斯
個人資料
出生1811年2月15日
 阿根廷聖胡安
逝世1888年9月11日(1888歲—09—11)(77歲)
 巴拉圭亞松森
國籍 阿根廷
政黨Liberal
配偶貝妮塔·馬田內茲·帕斯托里薩英語Benita Martínez Pastoriza
(m. 1847–1857);離婚
伴侶Aurelia Vélez Sársfield
(1857–1888);薩米恩托過世
兒女安娜·福斯蒂諾
簽名
軍事背景
效忠 阿根廷
服役 阿根廷陸軍
服役時間1834–1863
軍銜 少將

多明高·福斯蒂諾·薩米恩托(西班牙語: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1811年2月15日—1888年9月11日),阿根廷政治家、作家、教育家、社會學家。阿根廷總統,共濟會會員。

薩米恩托出身貧苦,靠自學獲得淵博的知識。因反對考迪羅胡安·文路爾·德·羅薩斯的統治曾於1831年至1836年、1839年至1851年兩度流亡智利。1850年參加烏爾基薩的反羅薩斯的軍隊,後因與烏爾基薩政見不合,於1852年第三次旅居智利。1856年回國,當選為眾議員。1864年起,先後任阿國駐智利、秘魯和美國的外交使節。1868至1874年任阿根廷總統。1875年被選為參議員,1879年擔任內政部長和全國教育最高總監。1888年在巴拉圭逝世。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多明高·福斯蒂諾·薩米恩托於1811年2月15日出生於阿根廷聖胡安卡拉斯卡爾的一戶貧苦人家[1]:11。他的父親是何西·克萊門特·基羅加·薩米恩托·富內斯(José Clemente Quiroga Sarmiento y Funes),阿根廷獨立戰爭期間曾在軍隊服役,負責將戰俘送回聖胡安[2]:31。他的母親保拉·索伊拉·德阿爾瓦拉辛·伊拉薩瓦爾(Doña Paula Zoila de Albarracín e Irrazábal)是一位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徒,她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並以織布為生。1801年9月21日,何西和保拉結婚,婚後生育了15個子女,其中有9個早夭,而多明高是他們唯一活到成年的兒子[2]:24,對於自己年少時的家庭狀況,薩米恩托曾回憶道:

我出生在一個長期生活在貧困邊緣的家庭,這個家庭至今仍然是貧窮戶。我的父親是一個好人,除了在獨立戰爭中擔任過下級職務外,他的一生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我的母親是最純粹的基督徒,對她來說,對上帝的信仰永遠是解決生活中所有困難的答案[3]

他受洗的名字是福斯蒂諾·瓦倫丁·基羅加·薩米恩托Faustino Valentín Quiroga Sarmiento)。一些來源稱,「多明高」這個名字是在後面加的,因為並沒有顯示在出生證上[4]。另一些證據顯示他的家庭或朋友當中沒有人叫做「瓦倫丁」,所以這個名字是來自同名的聖人。而福斯蒂諾這個名字是因為出生當日是福斯蒂諾日西班牙語Faustino (mártir)[5]

四歲時,薩米恩托在父親及叔父何西·歐弗拉西奧·基羅加·薩米恩托英語José Manuel Quiroga Sarmiento教他讀書,其中後者後來成為了庫約地區的主教[2]:35[6]。姨父多明高西班牙語Domingo de Oro及何西·德奧羅也對年幼的薩米恩托產生了影響,他們是胡安·文路爾·德羅薩斯的支持者,雖然薩米恩托沒有追隨德奧羅支持羅薩斯,但他學會了德奧羅正直和誠實的為人,以及其擅長的學術和演講技巧[2]:26[7]:270-271[8]:186。1816年,五歲的薩米恩托開始就讀於祖國小學(La Escuela de la Patria),在校期間,他表現優異,並曾得到學校「第一公民」(Primer Ciudadano)的稱號[2]:36[9]。完成小學學業後,薩米恩托的母親希望他去科爾多瓦當神父,為此,他花了一年時間學習《聖經》,雖然小時候在教會幫助叔父基羅加做教堂禮拜,但薩米恩托很快就對宗教和學校教育感到厭倦,並開始與一群好鬥的孩子交往[2]:37-38。1821年,薩米恩托的父親把他送進了洛雷托神學院,但不知何故,他並沒有進入神學院,而是回到了聖胡安就讀中學[2]:44,並在就讀期間掌握了拉丁文[10]。1823年,國務部長貝納迪諾·里瓦達維亞宣佈,各省可以選拔本省六名最優秀的學生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道德科學學院(Colegio de Ciencias Morales de Buenos Aires,即今布宜諾斯艾利斯國立學院西班牙語Colegio Nacional de Buenos Aires[11])深造,選拔透過抽籤進行,成績優秀的薩米恩托並不在被抽中的學生之列,從而與國立學院提供的名額失之交臂[2]:45[12]

首次流亡

[編輯]

1826年,貝納迪諾·里瓦達維亞出任拉普拉塔河聯合省主席,他主張由較開化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管理內地各省,但其政策脫離了阿根廷社會現實,激起了各省的憤怒,並引發了內戰。並由此產生了兩個對立的群體,其中一派主張阿根廷實行單一制、建立強大的中央集權政府,這個派系多由富裕且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士組成,其中便包括薩米恩托;與他們相對立的是邦聯派,他們主要居住在農村地區,傾向於拒絕歐洲習俗,他們的隊伍中包括文路爾·多雷戈和胡安·法昆多·基羅加等人,他們支持一個鬆散的邦聯,在邦聯之下,各省享有較多的自治權[13]:171[14]:28-29。兩派人馬對於里瓦達維亞政府的看法不一。對於薩米恩托等單一制支持者來說,里瓦達維亞的政策有助於阿根廷的文明開化,他建立了一所由歐洲人擔任教職的大學,並支持在農村推廣公共教育。他還支持戲劇和歌劇團體、出版社和博物館的成立。這些政策被一神論者視為文明的積極影響,但它們卻惹惱了邦聯派人士,因為普通勞動者的工資受到政府限制難以增長,里瓦達維亞政府還時常以流浪罪逮捕高喬人,並強迫他們參與無償的公共工程建設[13]:172

考迪羅法昆多·基羅加,薩米恩托代表作《法昆多—野蠻與文明》的靈感來源人物

1827年,單一派受到邦聯派的挑戰。里瓦達維亞辭職後,文路爾·多雷戈西班牙語Manuel Dorrego出任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省長,他很快與巴西達成和平協議,但回到阿根廷後,屬於單一派的將軍胡安·拉瓦列西班牙語Juan Lavalle推翻並處決了他,亦解散了立法機構。但拉瓦列隨即被胡安·文路爾·德·羅薩斯埃斯塔尼斯勞·盧比斯西班牙語Estanislao López領導的高喬人部隊推翻。1829年12月,拉瓦列解散的舊立法機構重新成立,並任命羅薩斯為布省省長,此後,羅薩斯便長期統治着阿根廷,直到1852年被推翻流亡海外[13]:173[14]:29-33

1827年,薩米恩托因從事軍事活動,被迫和姨父何西·德奧羅一起離開家鄉[1]:15。何西·德奧羅是一名神父,曾參加何西·德聖馬田將軍領導部隊,並在查卡布科戰役中擊敗了西班牙帝國軍[2]:47。薩米恩托和德奧羅一起去了聖路易斯省聖法蘭西斯克德爾蒙特德奧羅,並開始在鎮上唯一的學校教書[12]。同年晚些時候,薩米恩托的母親寫信規勸他回家,但遭到拒絕,隨後,他父親回信說要來接他,並說服聖胡安省長將薩米恩托送到布市的道德科學學院學習,之後,他才回到聖胡安[2]:49。但就在薩米恩托回到聖胡安後不久,當地便遭受了考迪羅法昆多·基羅加西班牙語Facundo Quiroga及其部隊的燒殺搶掠,他們為非作歹的形象給薩米恩托留下了深刻而痛苦的記憶[12],對此,歷史學者威廉·卡特拉(William Katra)指出,在薩米恩托看來,基羅加取得對聖胡安省的控制權,無疑等同於邪惡化身對文明社會的強姦[15]:29

由於政局動盪,薩米恩托也無法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上學,因此他選擇對抗基羅加,並加入了單一派軍隊,但最終沒能避免基羅加佔領聖胡安,他也因此遭到軟禁[2]:77,旋即被釋放,並加入了一位單一派關鍵人物何西·瑪麗亞·帕斯西班牙語José María Paz將軍的軍隊,繼續對抗基羅加,但基羅加的部隊勢如破竹,帕斯將軍的主要盟友均遭擊敗,其中也包括聖胡安的省長,因此,薩米恩托被迫於1831年逃往智利[7]:62-65

薩米恩托在智利生活了五年後才回到阿根廷[1]:10。當時,智利政局穩定,並以井然的社會秩序、完備的憲法組織和言論自由而聞名。他曾擔任學校教師、商店職員和礦工。在洛斯安第斯居住期間,薩米恩托在學校任教,他透過音節方法教授學生識字,他還與自己的學生瑪麗亞·赫蘇斯·德爾·坎托墜入愛河,並生了一個名叫安娜·福斯蒂娜的私生女。但他創新的教學風格得罪了洛斯安第斯的省長,並因此遭到學校解僱[8]:190。對於遭解僱感到不滿的薩米恩托便搬到鄰近的波庫羅西班牙語Pocuro小鎮,在那裏開設了一家酒吧,但酒吧隨後便發生了醉酒事件,他因此受到波庫羅鎮長的斥責,而這也給他帶來了損失,他被迫搬到了瓦爾帕萊索,在那裏擔任售貨員,後來,受到智利淘銀熱西班牙語Fiebre de la plata en Chile誘惑的薩米恩托搬到了北部的查尼亞西略,成為某個銀礦的工頭,但就在1836年,他染上了傷寒,他的家人不得不請求聖胡安省長准許他歸國[8]:190-191

返國與再次流亡

[編輯]
薩米恩托創辦的《熱風》雜誌

1836年,身患重病的薩米恩托回到聖胡安,當時,他的家人和朋友以為他會死去,但他康復了,在康復後,他開始教鎮上的孩子繪畫,並透過擔任訴訟辯護人賺取額外的收入,他還結識了從歐洲返國的文路爾·基羅加·羅薩斯,在後者那裏閱讀了大量歐洲文藝作品,其中不乏文藝評論、戲劇、詩歌及史學研究,增長了見聞[16]:32。與此同時,薩米恩托開始與埃斯特萬·埃切維里亞、胡安·包蒂斯塔·阿爾韋迪等青年作家交往。這些作家鼓動社會變革,倡導國家採取單一制、建立社會精英為核心的憲政體制、推動自由貿易、言論自由、發展國民教育[15]:7-9。隨着時間的推移,薩米恩托成為了他們創辦的文學沙龍「1837年一代英語1837 generation」最熱心的支持者之一[17]:41

薩米恩托還創辦了一所女子學校,名為聖羅莎高中,致力於提高女性的教育程度,他的姨母特蘭西托及姐姐比恩韋妮達則負責教授女學生[1]:16[16]:32-33。除了學校之外,他亦與志同道合者創辦了一個文學協會以及一本名為《熱風西班牙語El Zonda》的反邦聯主義雜誌,但訂閱者不多,聖胡安省府也不喜歡薩米恩托對當局批評,對雜誌進行了審查,亦徵收了高額稅款,薩米恩托也被迫在六周後停止出版該雜誌[16]:17[18]。1840年,聖羅莎高中第一個學年將結束時,胡安·文路爾·德羅薩斯下令逮捕所有的單一派人士,薩米恩托也遭到逮捕,並被冠以莫須有的罪名,為了避免他遭到私刑折磨,聖胡安省長納薩里奧·貝納維德斯西班牙語Nazario Benavídez決定讓薩米恩托離開阿根廷,前往智利[16]:33-34[19]

第二次來到智利後,在時任教育部長文路爾·蒙特的支持下,薩米恩托於1842年創辦了智利也是西語美洲第一所師範學校,以培養合格的教師,提高該國基礎教育水準,他本人也編纂了數部教材[12][20]:16-17,薩米恩托還曾批評修辭語法典籍古板且束縛人性,從而引發了他與聖費利佩大學(今智利大學)校長安德烈斯·貝略的論爭,兩人從文學到哲學、語言學到倫理學進行了爭論,最終貝略不敵薩米恩托,退出了戰鬥,而他的門生何西·維多利諾·拉斯塔利亞西班牙語José Victorino Lastarria則倒向了薩米恩托一方[21]。同時,薩米恩托也開始為瓦爾帕萊索的《水星日報西班牙語El Mercurio[16]:37、《進步日報》撰稿,為那些受到羅薩斯迫害的人辯護[22],其中在《進步日報》發表的《法昆多:文明與野蠻》也是他的代表作[12],但薩米恩托批評羅薩斯政權的文字過於尖銳,甚至引起了羅薩斯本人的不滿,他要求將薩米恩托引渡回國加以懲罰,為了改善與阿根廷的外交關係,智利政府於1845年將薩米恩托派往各國考察教育經驗,在美國,薩米恩托得到了教育家賀拉斯·曼的接見,並接受了賀拉斯的建議[23][24]:14-16

作品

[編輯]
《法昆多》的封面

多明高·福斯蒂諾·薩米恩托是拉丁美洲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在19世紀初期,拉丁美洲文壇深受古典主義及浪漫主義之影響,但安德烈斯·貝略等早期浪漫主義詩人仍然在理論上支持西班牙的古典主義,認為文學運動應該由貴族精英主導,而主張法國浪漫主義的薩米恩托則反對因襲西班牙文學傳統,二人爆發論戰,最終浪漫主義擊敗了古典主義,成為19世紀中後期拉丁美洲文壇的主要流派[25]

薩米恩托的代表作是小說《法昆多英語Facundo》,這部作品敘述了考迪羅法昆多·基羅加的一生,也描寫了阿根廷的地理風貌、風土人情[26],並藉此譴責了獨裁者羅薩斯的暴政。在《法昆多》中,薩米恩托還將世界按照文明與野蠻分為兩類,一類是象徵文明的北歐、北美、城市、單一制及其支持者里瓦達維亞、帕斯等人,而相對的,另一類就是象徵野蠻的拉丁美洲、西班牙、亞洲、中東、鄉村、邦聯主義及其支持者羅薩斯、法昆多等人,薩米恩托對他們加以撻伐[27]:177,而他在《法昆多》中對於文明開化的推崇,也成為他當選總統後大力引進歐洲移民的思想淵源[28]:17-18[29]:181。《法昆多》在用詞上通俗易懂,打破了以王公貴族為主人公的創作舊例,引入了平民、士兵、美洲原住民等人物角色,人物思想也有別於古典主義作品內文質彬彬的人物,較為生動而活躍[21]

  • 《關於公眾教育》(1849)
  • 《外省回憶》(1850)
  • 《格蘭德軍隊的戰役》(1852)
  • 《一百零一夜》(1853)
  • 《美洲青年團結的基礎》(1860)
  • 《美洲的種族衝突與和諧》(1883)
  • 《多明吉托的生平》(188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Crowley, Francis G. 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 New York: Twayne. 1972. OCLC 410420 (英語).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Bunkley, Allison Williams, The Life of Sarmiento,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69 [1952], ISBN 0-8371-2392-5 
  3. ^ 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 Mi Defensa, in Obras Completas de 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 (henceforth OC), vol. 3. Buenos Aires, Argentina: Editorial Luz Del Dia. 1948: 6–7. OCLC 2339432 (西班牙語). 
  4. ^ Natalicio de 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 El Gobierno de la Argentina. BA, Argentina. 2019-02-14 [2025-01-07] (西班牙語). 
  5. ^ Germán Berdiales. El Maestro de América. Buenos Aires: Ed. Acme. 1961: 169. OCLC 5242821 (西班牙語). 
  6. ^ Cheney, David M. Bishop José Manuel Eufrasio de Quiroga Sarmiento. Catholic Hierarchy. 2012 [2012-11-14] (西班牙語). 
  7. ^ 7.0 7.1 García Hamilton, José Ignacio. Cuyano alborotador: la vida de 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 Buenos Aires: Editorial Sudamericana. 1997. ISBN 9500712504 (西班牙語). 
  8. ^ 8.0 8.1 8.2 Jaime Caiceo Escudero. Influencia educacional de 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 en Chile (PDF). Dos puntas (San Juan, Argentina: Universidades Nacional de San Juan). 2014, (10): 183–204 [2025-01-07]. ISSN 1852-3420 (西班牙語). 
  9. ^ “Nacimiento de 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 Museo Histórico Sarmiento. BA, Argentina. 2023-02-02 [2025-01-06] (西班牙語). 
  10. ^ Sarmiento y Chile: qué legado dejó el sanjuanino detrás de los Andes. MEMO. Mendoza, Argentina. 2023-01-22 [2025-01-07] (西班牙語). 
  11. ^ Adrián Pignatelli. Nacional de Buenos Aires: el instituto que fue creado para “aprender todo” y al que bautizaron “el colegio de la Patria”. Infobae. BA, Argentina. 2022-03-13 [2025-01-06] (西班牙語).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Natalio R. Botana. 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 Educación y exilio, 1811-1852. Cervantes Virtual. Madrid. 2024 [2025-01-06] (西班牙語). 
  13. ^ 13.0 13.1 13.2 Moss, Joyce; Valestuk, Lorraine, Facundo: Domingo F. Sarmiento, Latin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Its Times, 1, World Literature and Its Times: Profiles of Notable Literary Works and the Historical Events That Influenced Them, Detroit: Gale Group: 171–180, 1999, ISBN 0-7876-3726-2 (英語) 
  14. ^ 14.0 14.1 潘芳. 对阿根廷考迪罗的文化解析——以曼努阿尔·德·罗萨斯为例. 《世界歷史》. 2015, (02). CNKI HIST201502003需註冊賬號查閱 (中文(中國大陸)). 
  15. ^ 15.0 15.1 Katra, William H., The Argentine Generation of 1837: Echeverría, Alberti, Sarmiento, Mitre, London: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es, 1996, ISBN 0-8386-3599-7 (英語)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Maria Korkatsch-Groszko. 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 His Educational Work, Ideas and Contributions (學位論文). Chicago: 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1981 [2025-01-07] (英語). 
  17. ^ Katra, William H. Sarmiento de frente y perfil. New York: Peter Lang. 1993. ISBN 0-8204-2044-1 (西班牙語). 
  18. ^ Cecilia Yornet; Guillermo Collado. El Zonda, un periodico que marco una epoca. Revista La Universidad (San Juan, Argentina: Universidades Nacional de San Juan). 2011-09, (AÑO VIII - Nº 54): 183–204 [2025-01-07] (西班牙語). 
  19. ^ Galvani, Victoria (編). 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 Madrid: Institución de Cooperación Iberoamericana. 1990. ISBN 84-7232-577-6 (西班牙語). 
  20. ^ Javier Ocampo López. 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 el Presidente de Argentina "Maestro de América" (PDF). Revista Historia de la Educación Latinoamericana (Colombia). 2000, (2): 11–36 [2025-01-08]. ISSN 0122-7238 (西班牙語). 
  21. ^ 21.0 21.1 陶玉平; 陶玉華.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与拉美文学. 《外國文學研究》. 1983, (01): 99. doi:10.19915/j.cnki.fls.1983.01.022 (中文(中國大陸)). 
  22. ^ Hernán Pas. Sarmiento, redactor y publicista. Con textos recobrados de El progreso (1842-1845)y La Crónica (1849-1850). Orbis Tertius (Argentina: Universidad Nacional de La Plata). 2014, XIX (20): 74–177. [2025-01-08]. ISSN 1851-7811 (西班牙語). 
  23. ^ Carlos Bègue. Los viajes de Sarmiento. REVISTA CRITERIO (Argentina). 1998, (2220) [2025-01-08] (西班牙語). 
  24. ^ William Mashall French; Watt Stewart. The Influence of Horace Mann on the Educational Ideas of 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 The Hispanic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1940-02, 20 (1): 12–31 [2025-01-08]. doi:10.2307/2507477 (英語). 
  25. ^ 李德恩. 论文学的美洲主义. 《外國文學》. 1990, (4): 87–88. doi:10.16430/j.cnki.fl.1990.04.021. CNKI GHJK199004020需註冊賬號查閱 (中文(中國大陸)). 
  26. ^ 王央樂. 拉丁美洲文学现状. 《國外社會科學》 (北京市). 1981, (07): 32 [2025-01-06] (中文(中國大陸)). 
  27. ^ Ball, Kimberly. Facundo by Domingo F. Sarmiento. Moss, Joyce; Valestuk, Lorraine (編). Latin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Its Times. 1, World Literature and Its Times: Profiles of Notable Literary Works and the Historical Events That Influenced Them. Detroit: Gale Group. 1999: 171–180. ISBN 0-7876-3726-2 (英語). 
  28. ^ 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 Translator's Introduction. Facundo: Civilization and Barbarism. 由Kathleen Ross翻譯.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3: 17–26. ISBN 9780520937451 (英語). 
  29. ^ 陳凱先. 当代拉美小说及其历史渊源.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4, (01). CNKI NJDX401.024需註冊賬號查閱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