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伊符號
巴哈伊信仰 |
---|
核心人物 |
重要著作 |
機構 |
歷史 |
人物 |
聖地 |
其他 |
巴哈伊符號是目前或者曾經被使用以識別巴哈伊信仰的符號。五芒星是巴哈伊信仰的標誌之一[1],代表人類的肌體或上帝的顯示者。而使用更廣泛的符號包括九芒星、至大聖名、指環符號等,其蘊含完美或代表上帝的使者之義。
五芒星
[編輯]五芒星,又稱海卡爾,巴哈伊信仰的聖護,守基·阿芬第曾經表示過它在巴哈伊信仰中的意義:「嚴格說來,五芒星是我們信仰的符號之一」。在巴哈伊的核心人物中,巴孛曾使用該符號,並解釋其含義,[1]而巴孛和巴哈歐拉都曾使用過五芒星來標識重要的信件或書簡。[2]
海卡爾來自希伯來語,原意特指位於耶路撒冷的所羅門聖殿。在阿拉伯語中,海卡爾亦有肌體或形式之意,有時特指人類的肌體。[3]巴哈伊信仰的歷史上,巴孛就曾經用海卡爾來表示人類肌體,其五個角分表象徵頭、雙手和雙腳。[3][4]巴孛的大量信件、書簡和祈禱文,被其書寫成海卡爾的形狀,有時「巴哈」一詞的《海卡爾書簡》Súriy-i-Haykal,海卡爾也被用來表示人類肌體,但是只用來表示上帝的顯示者的肌體、上帝的使者的肌體或巴哈歐拉自己的肌體[3]。在此書簡中,海卡爾也有經上帝的顯示者啟示的上帝的話語的含義[5]。
至大聖名
[編輯]在伊斯蘭教的傳統中,存在上帝有99個美名的說法,一些伊斯蘭文獻進一步認為,上帝還有至聖但隱秘於世的第100個美名。[6]巴哈伊認為,「至大聖名」就是指「巴哈」(بهاء),意為「榮耀」[6]。許多的巴哈伊符號都衍生於「巴哈」一詞。很多巴哈伊的概念也源自「巴哈」一詞,如巴哈伊(意為「巴哈之徒」)、巴哈歐拉(意為「上帝的榮耀」)、阿博都巴哈(意為「上帝之僕」)、亞巴哈烏阿卜哈(意為「至榮耀之榮耀」)和阿拉歐阿帕哈(意為「上帝最榮耀」)。
巴哈歐拉經常在他的著作中使用「巴哈伊」來指代「巴哈之民」。巴孛也曾給巴哈歐拉一份含有360個「巴哈」一詞變體的書簡[7][2]。此外,巴哈伊還被鼓勵在進行每日祈禱之前以冥想的形式背誦阿拉烏阿卜哈95次。[8]
「至大聖名」的符號,是阿拉伯語「亞巴哈烏阿卜哈」(يا بهاء الأبهى,意為「至榮耀之榮耀」)一詞的手寫體。這個符號由早期的巴哈伊書法家米什金卡蘭創作並使用,[6]後來逐漸被整個巴哈伊社群接受。
因為相比其他符號,「至大聖名」更為直接的傳遞上帝或上帝的顯示者的含義,所以其並不常在非正式的場合或作為配飾使用,[9]但在巴哈伊往往會家中展示該符號,此外,在個別情況下,該符號也被裝飾於戒指上。[9]
九芒星
[編輯]因為「巴哈」一詞在阿拉伯語的數值系統中有「九」的含義,所以「九」這一數字就常常出現在巴哈伊符號中。[6]而其中,使用最為普遍的是九芒星。雖然該符號並非直接出自巴哈伊教義,但因其代表「九」,象徵着有特殊意義的「巴哈」,從而被巴哈伊廣泛使用。巴哈伊信仰中的九芒星符號,並未對一般的九芒星符號加以改變。
數字「九」在巴哈伊歷史和教義中出現過多次,有關「九」的重要意義,守基·阿芬第寫道:
「巴哈伊敬畏『九』源於兩方面:一,『九』這一數字含有完整、完美的含義;二,並且是更為重要是,『九』在數學意義上和『巴哈』等價。……」
「除了這兩方面原因,『九』並無其他含義。」[10]
指環符號
[編輯]指環符號由巴哈歐拉的兒子和繼任者阿博都巴哈設計。正如其名,它在巴哈伊佩戴的戒指上使用最為廣泛,此外該符號在項鍊、書的封面,繪畫中也常常出現。它包括了兩個海卡爾和阿拉伯語「巴哈」的變體。最下面的線條象徵人類和創造界,最上面的線條象徵上帝的世界,中間的線條則象徵上帝的顯示者和顯示界。垂直的線條象徵上帝的聖靈和意志通過上帝的顯示者傳遞到人類,[11]而兩個海卡爾則分別象徵上帝的顯示者巴孛和巴哈歐拉。[12]
註釋
[編輯]- ^ 1.0 1.1 Effendi 1973,第52頁
- ^ 2.0 2.1 Riggs 1981,第126頁
- ^ 3.0 3.1 3.2 Walbridge,第165–169頁
- ^ Faizi 1968,第19頁
- ^ Taherzadeh 1984,第134頁
- ^ 6.0 6.1 6.2 6.3 Smith, Peter, greatest name, A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the Bahá'í Faith, Oxford: Oneworld Publications: 167–168, 2000, ISBN 1-85168-184-1
- ^ Lambden, Stephen, The Word Bahá': Quintessence of the Greatest Name, Bahá'í Studies Review, 1993, 3 (1) [201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19)
- ^ Smith, Peter, prayer, A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the Bahá'í Faith, Oxford: Oneworld Publications: 274–275, 2000, ISBN 1-85168-184-1
- ^ 9.0 9.1 Hornby 1983,第267–268頁
- ^ On behalf of Shoghi Effendi, published in Hornby 1983,第414頁
- ^ On behalf of Shoghi Effendi, published in Hornby 1983,第269頁
- ^ `Abdu'l-Bahá, published in Hornby 1983,第269頁
參考文獻
[編輯]- Effendi, Shoghi, Directives from the Guardian, Hawaii Bahá'í Publishing Trust: 52, 1973 [201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 Faizi, Abu'l-Qasim, Explanation of the Symbol of the Greatest Name, Bahá'í Publishing Trust, PO Box No. 19, New Delhi, India, 1968 [201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18)
- Hornby, Helen (編), Lights of Guidance: A Bahá'í Reference File, Bahá'í Publishing Trust, New Delhi, India, 1983 [2013-05-23], ISBN 81-85091-46-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7)
- MacEoin, Denis, Hinnells, John R. (ed) , 編, A New Handbook of Living Religions,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7, ISBN 0-631-18275-6
- Riggs, Robert F., Apocalyspe Unsealed, New York: Philosophical Library, 1981, ISBN 0-8022-2367-2
- Taherzadeh, Adib, The Revelation of Bahá'u'lláh, Volume 3: 'Akka, The Early Years 1868-77, Oxford, UK: George Ronald, 1984 [2013-05-23], ISBN 0-85398-144-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5)
- Walbridge, John, Sacred Acts, Sacred Space, Sacred Time, Oxford: George Ronald, 1995, ISBN 0-85398-4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