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斷髮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斷髮令
諺文단발령
漢字斷髮令
文觀部式Danballyeong
馬-賴式Tanballyŏng

斷髮令是1895年12月30日(舊曆11月15日)朝鮮金弘集親日政府頒佈詔勅,要求所有朝鮮成年男性剪髮髻的命令。斷髮令是甲午更張諸項政策中執行力度最強、範圍最廣的改革措施。該法令是乙未義兵運動的導火線。日本扶植的金弘集親日內閣在此次義兵運動中垮台,包括斷髮令在內的親日內閣法令被廢除。金弘集等親日派也被朝鮮民眾打死。

歷史

[編輯]

早在1884年甲申政變期間,以金玉均為首的開化黨人就頒佈過斷髮易服的命令,只是這起政變很快被清朝駐軍鎮壓下去而沒有施行。[1]

金弘集上台後推行近代化政策,開始甲午改革乙未改革,斷髮令就是其中之一。朝鮮成年男性一直留髮髻,斷髮令要求剪去髮髻,朝鮮高宗也因此剃髮。內部大臣俞吉濬則下令全國官員前往百姓家,剪除民髮。[2]儒家思想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朝鮮儒林領袖崔益鉉說:「頭可斷,髮絕不可剪」。因此朝鮮人民強烈反對斷髮令,「巡檢周行村市,勒令剃髮,呼哭相聞。」[3]

人民普遍認為是日本的要求,因而反日情緒強烈,各地義兵蜂起。很多人因反斷髮而被拘禁甚至被殺害。儒臣李道宰、崔益鉉等人上疏反對斷髮令,被投獄。儒生李興宰聞知斷髮令後奔入山中,痛哭氣絕而死;儒生李鳳煥反對斷髮,絕食七日自盡;[4]報恩郡守李圭白斷髮後,其妾大罵他後自殺;儒生安炳瓚自刎,並在衣袍上留下血書:「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寧為斷髮鬼,不作剃髮人!」[5]當時「終日風霾,哭聲滿城,小民被凌勒不忍憤怨,至有自決者。」[6]人們將斷髮令稱為「倭政」,將剪斷頭髮的地方長官稱為「倭觀察使」、「倭郡守」,因而格外仇恨之。

1896年俄館播遷,以金炳始李完用等人為首的親俄政府成立,以高宗名義頒佈詔敕,宣佈「所有截髻之事,各隨民便,毫無勉強;衣服冠履,亦皆任便穿用」。1897年8月12日斷髮令廢止。[7]

後續

[編輯]

斷髮令雖被廢除,但是已經有人開始放棄蓄髮,改留平頭,例如高宗本人。1905年大韓帝國又頒佈了在京敕奏任官並斷髮的命令,又命各地的郡守和主事斷髮。當時崔益鉉就曾上疏抱怨道斷髮令雖然被廢除,「然而軍人、學徒之依舊剃髮,是又誰之所使哉?闊袖衣之永廢,是又誰之所禁哉?」[8]但大部分百姓都沒有斷髮。日俄戰爭期間,在朝鮮的俄軍就以是否留長髮發來辨別日本間諜,以至於很多僧人被俄軍殺死。1907年5月底,李完用取代朴齊純組閣,宋秉畯在日本人的舉薦下擔任內閣農商工部大臣。宋秉畯將土地墾荒權、森林採伐權等經濟利權出賣給日本人,提倡斷髮,他組建一進會時,一進會員集體斷髮,上任以後命農商工部屬員斷髮易服[9]。又提出全民斷髮,但未獲通過[10]。1908年10月22日忠南觀察使崔廷德下令管下各郡大小官人一律薙髮,普通百姓是否薙髮自由。[11]1909年2月韓國統監府強迫成均館儒生剃髮。[12]1910年日韓併合以後,斷髮才在朝鮮半島各個階層全面推廣,朝鮮大規模斷髮。1911年掀起斷髮風潮,甚至將頭髮賣到中國[13]。但仍有個別朝鮮人蓄髮。盧溝橋事變後日本頒佈總動員令要求全體朝鮮人剃髮、用陽曆,但與1895年斷髮令性質不同,不是強制而是號召性質。直到1950年代,蓄髮綰髻的習俗還存在於朝鮮半島的一些個別農村中。斷髮其實是日本乃至整個西洋文明對韓國同化和影響的一個過程。

參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慎鏞廈. 《初期开化思想和甲申政变研究》. 知識產業社. 2000年: 239頁. 
  2. ^ 斷髮令. [2012-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3). 
  3. ^ 朴殷植. 《韩国痛史》. : 第130頁. 
  4. ^ 宋相燾《騎驢隨筆》,第25—27頁。
  5. ^ 黃玹《梅泉野錄》,第195頁。
  6. ^ 鄭喬. 《大韩季年史》上卷. : 第134頁. 
  7. ^ 高宗實錄》建陽二年8月12日條:「詔曰:『乙未十一月十五日詔敕,並繳消。」
  8. ^ 《高宗實錄》光武二年12月10日
  9. ^ 鄭喬《大韓季年史》下,第254頁
  10. ^ 黃玹《梅泉野錄》: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1955年:第431頁
  11. ^ 皇城新聞 1908年10月22日 第二版
  12. ^ 鄭喬《大韓季年史》下: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1957年 第309頁
  13. ^ 1911年6月6日每日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