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柳衛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柳衛平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任期
2005年8月至今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62年10月(62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瀋陽
籍貫遼寧瀋陽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學歷
經歷

柳衛平(1962年10月),男,遼寧瀋陽人,中國物理學家,研究方向為放射性核束物理與核天體物理,現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生平

[編輯]

畢業於北京大學,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博士學位。

學術貢獻

[編輯]

1987年在日本完成了利用64Zn +12C反應尋找新核素的實驗,初步確定了豐質子新核素61Ga和63Ge的存在;1997年在德國負責40Ti衰變性質的測量,首次得出了40Ar 吸收太陽中微子的截面。

1993年和白希祥等建成中國第一個次級束實驗裝置,綜合指標達到了當時國際上同類裝置水平;1996年負責完成了7Be(d,n)8B反應角分佈的測量,率先利用漸進歸一化常數法,間接測出了太陽中微子7Be(p,γ)8B反應S因子,提供了一個交叉檢驗,論文在Phys. Rev. Lett.發表,先後被引25次。

2002年以來,帶領研究小組,通過測量6He(p,n)6Li反應首次證實了6Li第二激發態質子-中子暈結構的理論預言。論文發表在Phys. Lett. B上,並被Rev. Mod. Phys.引用;通過測量11C(d,n)12N反應間接確定了核天體物理高溫pp鏈重要反應11C(p,γ)12N的截面;利用輕重反應產物符合測量了8Li(d,p)9Li反應的角分佈,利用核譜因子法首次確定了對超新星爆發和原初核合成有重要意義的8Li(n,γ)9Li反應率。

提出加拿大的核天體物理國際合作計劃並取得進展;4次被選為國際會議諮詢委員會成員;任中國核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任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核物理學術委員會成員;任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聯合會(IUPAP)成員。積極推進串列加速器升級工程的立項建設;籌劃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國家實驗室的基礎研究學科發展。

發表50餘篇研究論文,SCI收錄20餘篇、引用90餘次。

榮譽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