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瑪蓮·德烈治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瑪蓮·德烈治
Marlene Dietrich
1951年的瑪蓮·德烈治
出生瑪麗·瑪蓮·德烈治
Marie Magdalene Dietrich

(1901-12-27)1901年12月27日
德意志帝國 德國柏林
逝世1992年5月6日(1992歲—05—06)(90歲)
 法國巴黎
墓地柏林舍嫩貝格市立三號公墓英語Städtischer Friedhof III
職業演員、歌手
活躍時期1919年–1984年
配偶魯道夫·席貝爾
(1923–1976;夫逝)
兒女瑪麗亞·里瓦英語Maria Riva
網站www.marlene.com
簽名

瑪麗·瑪德蓮娜·「瑪蓮娜」·德烈治(德語:Marie Magdalene "Marlene" Dietrich,1901年12月27日—1992年5月6日[1]), 德國演員兼歌手,擁有德國與美國雙重國籍[2][3][4],在其近七十年的演藝生涯中持續自我革新,由此保持了頗高的受歡迎度。

德烈治於1920年代柏林開始演藝生涯,出演戲劇及無聲電影。1930年她憑藉在《藍天使德語Der blaue Engel》中的表演贏得國際聲譽,也由此同派拉蒙電影公司簽約,進軍荷里活。德烈治出演了《摩洛哥》(1930年)、《上海快車》(1932年)和《慾望英語Desire (1936 film)》(1936年)等電影,以其個人魅力及「異國美貌」大獲成功,成為這一時代收入最高的女演員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烈治在美國進行廣泛巡演。戰後她出演電影數量下降,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主要從事歌舞表演,巡遊世界。

二戰期間德烈治投身人道主義事業,為德國及法國避難和流亡者提供住所和經濟支持,並為其爭取美國公民權。她在前線巡演並鼓舞士氣,以此獲得了美國、法國、比利時及以色列方面的表彰。1999年美國電影學會評選德烈治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9名[5]

生平

[編輯]

出道

[編輯]

瑪蓮·德烈治生於1901年的柏林,出生時名為瑪麗·瑪德蓮娜·德烈治(Marie Magdalena Dietrich)。5歲時父親逝世,而後她的母親和名普魯士軍官結婚。1918年她在魏瑪的音樂學院學小提琴,並於1921年在柏林展開演員生涯.

1923年演出第一個角色,同年與助理製作魯道夫·席貝爾(Rudolf Sieber)結婚,並生下第一個女兒。1930年是瑪蓮·德烈治事業起飛的開始,當年她在根據德國作家亨利希·曼的小說《垃圾教授》為藍本改編的電影《藍天使英語Der blaue Engel》(Der blaue Engel)中飾演羅拉一角,其中演唱了歌曲《我從頭到腳為愛而生》(Ich bin von Kopf bis Fuß auf Liebe eingestellt)而紅遍全球,然後同導演約瑟夫·馮·史坦堡前往美國派拉蒙電影公司,陸續拍攝六部電影,包括1930年的《摩洛哥》、1931年的《羞辱英語Dishonored (film)》、1932年的《金髮維納斯英語Blonde Venus》及《上海快車》、1934年的《放蕩的女皇英語The Scarlet Empress》及《魔鬼是女人英語The Devil Is a Woman (1935 film)》,1935年她結束與史坦堡的合作。

輝煌時期

[編輯]

1936年納粹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邀請她回到德國,並保證除了提供高薪之外,還給予她完全修改劇本與挑選合作夥伴的自由,但被德烈治拒絕。她留在在美國跟着多位導演包含亞弗列·希區考克恩斯特·劉別謙奧森·威爾斯(電影「大國民」的導演)與比利·懷德合作電影。1937年的奧地利短暫之行後,她開始了常年的旅途。兩年後她接受了美國國籍,儘管當時她的母親還住在柏林。

在三十年代中期,她和嘉芙蓮·赫本葛麗泰·嘉寶梅·蕙絲以及瓊·克勞馥等人同時成為「票房毒藥」,因為觀眾不再喜歡她們「高藝術水準」的電影了。在這樣的絕境下,電影《大騙局》(Destry Rides Again/The big bluff)的嶄新形象,挽救了她的事業。劇中她改變原本不可接近的女神形象,成為為命運奮鬥,嗓音低沉沙啞專唱淫詞艷語的酒吧女郎。其後德烈治因歌聲而更加出名。儘管她認為這根本稱不上唱歌,倒更像在說話。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莉莉瑪蓮》。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成為宣慰非洲與歐美軍隊藝人中最受歡迎的一位,為此她中斷了自己的正職,一直積極參與並資助戰時的避難和流亡者。戰爭結束前,她隨着最早進入德國的美軍部隊重新回到了德國,並尋找自己的母親與姐妹。而她的母親於1945年11月過世。

二次大戰後

[編輯]

從50年代開始,她幾乎只發展歌唱事業,並取得極高的成就,當時她的音樂指導是伯特·巴卡洛克(Burt Bacharach)。

在1960年一次歐洲巡迴演出中,她再次回到德國柏林。和在波蘭俄國以色列演出不同的是,在這裏迎接她的不只是喜歡她的觀眾,還有另一群敵視她的人與媒體,他們視她為「叛國者」,甚至對她進行炸彈恐嚇。1961年她拍攝最後一部大片《劫後昇平》,這是一部關於法律工作者被捲入納粹非法體系的電影。

後期至過世

[編輯]

之後,她的酗酒問題越來越嚴重,1975年在澳大利亞一次登台演出中她股骨受傷,從此結束舞台生涯。在三年後,她出現在1979年的電影《漂亮的小白臉,可憐的小白臉》(Schöner Gigolo,armer Gigolo)。在本片中她的角色完全是在輪椅上完成的,這是她最後一次現身,拍攝完本片之後她選擇完全離開公眾的視線,在巴黎蒙田大街公寓中度過餘生。

數年後,她接受了馬克西米利安·謝爾的請求,在紀錄片《瑪蓮》中再次出現,但只有聲音而沒有身影。謝爾用老電影片斷與圖片等製作出這部作品。在這部紀錄片中,謝爾與德烈治一直以德語和英語交替爭論中,電影用德烈治的預言做為結束,本片後來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

1962年,她的第一部自傳《ABC》出版。1987年發行第二部自傳《我是,謝天謝地,柏林人》。

1992年德烈治逝世於巴黎,官方發佈的死因是心臟問題與腎衰竭。但身為她秘書與女友讀諾瑪波克卻有不同說法,她認為真正死因很可能是德烈治在兩天內第二次中風後,服用過量安眠藥以結束自己生命。諾瑪波克在德烈治的過世的數週前頻繁的造訪她的住所,根據德烈治生前願望,她被葬在柏林斯都本勞赫大街(Stubenrauchstrasse)43-45號市立墓園中一座樸素的墓中。

在她逝世後,仍伴隨着有關「叛國者的爭論」,因受到公眾信件抗議與演員愛沃琳·庫內克(Evelyn Künneke)的公開譴責,最後原先計劃好的紀念活動以「組織方面的原因」為理由而取消了。1996年,在柏林甚至發生了一件以她的名字來命名街道而延伸出的爭議。

影響

[編輯]

1997年,柏林市動物園城區將新建的波茨坦廣場,以及凱悅酒店和歌劇院及賭場間的區域命名為「瑪蓮·德烈治廣場」。紀念詞寫道:「柏林的世界電影與音樂明星,為了自由與民主,為了柏林與德國」。2001年在她一百歲誕辰之際,柏林市正式對敵視她的過往提出道歉。2002年5月16日,她被追認為柏林的榮譽市民。

瑪蓮·德烈治通過她中性的氣質征服了公眾,她支持男女平等且經常穿着男裝,這在當時是非常受到爭議的。但也因此,她成為了兩次世界大戰中婦女運動的偶像。由於她是名雙性戀[6],因此也成為同性戀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與社會方面,她投身反對希特拉不人道的民族主義思想得到國際讚揚,這份讚揚明顯的早於她在祖國德國所能受到的讚譽。在1947年,她獲得了美國最高的公民獎「總統自由勳章」。1950年法國政府則授予她「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作品

[編輯]

有聲影片

[編輯]
年份 影片 角色 導演 其他演員及註解
1930 藍天使德語Der blaue Engel》(Der blaue Engel) Lola-Lola 約瑟夫·馮·史坦堡 埃米爾·傑寧斯庫爾特·蓋隆英語Kurt Gerron
(分別拍攝德文及英文版)
1930 摩洛哥 Mademoiselle Amy Jolly 約瑟夫·馮·史坦堡 賈利·古柏阿道夫·門吉歐英語Adolphe Menjou
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提名
1931 羞辱英語Dishonored (film)》(Dishonored) Marie Kolverer 約瑟夫·馮·史坦堡 維多·麥克勞倫華納・歐蘭德英語Warner Oland
1932 上海快車》(Shanghai Express) Shanghai Lily 約瑟夫·馮·史坦堡 克里夫·布洛克英語Clive Brook黃柳霜
1932 金髮維納斯英語Blonde Venus》(Blonde Venus) Helen Faraday 約瑟夫·馮·史坦堡} 卡萊·葛倫赫伯特·馬歇爾安德烈·帕爾馬英語Andrea Palma (actress)
1933 歌之歌英語The Song of Songs (1933 film)》(The Song of Songs) Lily Czepanek 魯賓·馬莫利安 布賴恩·艾亨英語Brian Aherne萊昂內爾·阿特威爾英語Lionel Atwill
1934 放蕩的女皇英語The Scarlet Empress》(The Scarlet Empress) Princess Sophia Frederica / Catherine II 約瑟夫·馮·史坦堡 約翰·戴維斯·洛奇英語John Davis Lodge薩姆·賈菲英語Sam Jaffe瑪麗亞·里瓦英語Maria Riva
1935 魔鬼是女人英語The Devil Is a Woman (1935 film)》(The Devil Is a Woman) Concha Perez 約瑟夫·馮·史坦堡 萊昂內爾·阿特威爾、愛德華·埃弗雷特·霍頓英語Edward Everett Horton塞薩爾·羅梅羅
1936 I Loved a Soldier英語I Loved a Soldier Anna Sedlak 亨利·哈撒韋 查爾斯·博耶英語Charles Boyer阿吉姆·坦米羅夫英語Akim Tamiroff
(未拍攝完成)
1936 慾望英語Desire (1936 film)》 (Desire) Madeleine de Aupre 弗蘭克·鮑沙其 賈利·古柏約翰·哈利迪英語John Halliday (actor)
1936 樂園思凡英語The Garden of Allah (1936 film)》 (The Garden of Allah) Domini Enfilden 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英語Richard Boleslawski 查爾斯·博耶英語Charles Boyer約翰·卡拉丁英語John Carradine
1937 無甲騎士英語Knight Without Armour》(Knight Without Armour) Countess Alexandra Vladinoff 雅克·費代爾 羅伯特·多納特艾琳·範布勒英語Irene Vanbrugh
1937 天使英語Angel (1937 film)》 (Angel) Maria Berker 恩斯特·劉別謙 赫伯特·馬歇爾梅爾文·道格拉斯愛德華·埃弗雷特·霍頓英語Edward Everett Horton
1939 碧血煙花英語Destry Rides Again》 (Destry Rides Again) Frenchy 喬治·馬歇爾英語George Marshall (director) 詹姆斯·史都華尤娜·默克爾英語Una Merkel
1940 七梟雄英語Seven Sinners (1940 film)》 (Seven Sinners) Bijou Blanche 泰·加內特英語Tay Garnett 約翰·韋恩布羅德里克·克勞福德
1941 新奧爾良之光英語The Flame of New Orleans》 (The Flame of New Orleans) Countess Claire Ledoux 勒內·克萊爾 布魯斯·卡伯特英語Bruce Cabot羅蘭·楊英語Roland Young
1941 Manpower英語Manpower (1941 film) Fay Duvall 拉烏爾·沃爾什英語Raoul Walsh 愛德華·羅賓遜George Raft英語George Raft
1942 雄霸閨房英語The Lady Is Willing (1942 film)》 (The Lady is Willing) Elizabeth Madden 米切爾·雷森英語Mitchell Leisen 弗雷德·麥克默里英語Fred MacMurray艾琳·麥克馬洪
1942 The Spoilers英語The Spoilers (1942 film) Cherry Malotte 雷恩·萊特英語Ray Enright 約翰·韋恩倫道夫·斯科特英語Randolph Scott
1942 匹茲堡英語Pittsburgh (1942 film)》(Pittsburgh) Josey 'Hunky' Winters 劉易斯·塞勒英語Lewis Seiler 約翰·韋恩倫道夫·斯科特英語Randolph Scott
1944 Kismet英語Kismet (1944 film) Jamilla 威廉·迪特勒英語William Dieterle 羅納·考爾門詹姆斯·克雷格英語James Craig (actor)
1944 追男記英語Follow the Boys》 (Follow the Boys) 她自己 A.愛德華·薩瑟蘭英語A. Edward Sutherland George Raft英語George RaftVera Zorina英語Vera Zorina奧森·威爾斯
1946 Martin Roumagnac英語Martin Roumagnac Blanche Ferrand 喬治·拉孔布英語Georges Lacombe (film director) 讓·加賓Jean d'Yd英語Jean d'Yd
1947 金耳環英語Golden Earrings》(Golden Earrings) Lydia 米切爾·雷森英語Mitchell Leisen 雷·米倫、Murvyn Vye
1948 柏林艷史英語A Foreign Affair》(A Foreign Affair) Erika Von Schlutow 比利·懷德 珍·亞瑟約翰·倫德英語John Lund (actor)
1949 拼圖英語Jigsaw (1949 film)》(Jigsaw) 她自己(友情客串 弗萊徹·馬克爾英語Fletcher Markle 弗朗肖·托恩英語Franchot Tone讓·華萊士英語Jean Wallace
1950 舞台驚魂英語Stage Fright (1950 film)》(Stage Fright) Charlotte Inwood 亞佛烈德·希區考克 珍·惠曼邁克爾·威爾丁英語Michael Wilding (actor)理查德·托德英語Richard Todd
1951 天空無路英語No Highway in the Sky》(No Highway in the Sky) Monica Teasdale 亨利·科斯特英語Henry Koster 詹姆斯·史都華格莉妮絲·約翰斯
1952 惡人牧場英語Rancho Notorious》(Rancho Notorious) Altar Keane 弗里茨·朗 阿瑟·甘迺迪英語Arthur Kennedy (actor)梅爾·費勒
1956 環遊世界八十天 Saloon Hostess (友情客串 邁克爾·安德森 大衛·尼文Cantinflas英語Cantinflas莎莉·麥克琳弗蘭克·西納特拉
1957 春滿銷金城英語The Monte Carlo Story》(The Monte Carlo Story) Maria de Creveçoeur 塞繆爾·A·泰勒英語Samuel A. Taylor 維多里奧·狄西嘉阿瑟·奧康納英語Arthur O'Connell
1957 雄才偉略 Christine Vole (Helm) / cockney woman 比利·懷德 蒂龍·鮑爾查爾斯·勞頓
1958 歷劫佳人英語Touch of Evil》(Touch of Evil) Tanna 奧森·威爾斯 查爾頓·赫斯頓奧森·威爾斯珍妮特·利莎莎·嘉寶
1961 劫後昇平 Mrs. Bertholt 斯坦利·克雷默 史賓塞·屈賽伯特·蘭卡斯特理查德·威德馬克朱迪·加蘭
1962 黑狐: 阿道夫· 希特拉的興衰英語Black Fox: The Rise and Fall of Adolf Hitler》(Black Fox: The Rise and Fall of Adolf Hitler) 旁白(只有聲音) 路易·克萊德·Stoumen英語Louis Clyde Stoumen
1964 巴黎假期(Paris When It Sizzles) 她自己 理查德·奎因英語Richard Quine 柯德莉·夏萍, 威廉·荷頓
1979 漂亮的小白臉,可憐的小白臉英語Just a Gigolo (1978 film)》(Schöner Gigolo, armer Gigolo) Baroness von Semering 大衛·海明斯英語David Hemmings 大衛·鮑伊, 金·露華西德恩·羅姆英英語Sydne Rome
1984 瑪蓮英語Marlene (1984 film)》(Marlene) 她自己(只有聲音) 馬克西米利安·謝爾 馬克西米利安·謝爾安妮·阿爾伯斯英語Annie Albers伯納德·霍爾英語Bernard Hall
(獲得金像獎最佳紀錄片提名)

參考文獻

[編輯]
  1. ^ Flint, Peter B. Marlene Dietrich, 90, Symbol of Glamour, Dies. The New York Times. 1992-05-07. 
  2. ^ Marlene Dietrich to be US Citizen. Painesville Telegraph. 1937-03-06 [2017-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0). 
  3. ^ Citizen Soon. The Telegraph Herald. 1939-03-10 [2017-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0). 
  4. ^ Seize Luggage of Marlene Dietrich. Lawrence Journal World. 1939-06-14 [2017-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3). 
  5. ^ AFI's 50 Greatest American Screen Legends.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2014-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3). 
  6. ^ 荷里活博物館拍賣瑪蓮物品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9-10.

延伸閱讀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