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洛·博伊丘克
米哈伊洛·博伊丘克 | |
---|---|
出生 | 奧匈帝國加利西亞和洛多梅里亞王國羅馬尼夫卡 | 1882年10月30日
逝世 | 1937年7月13日 蘇聯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基輔 | (54歲)
教育程度 | 克拉科夫美術學院(今馬泰依科美術學院) |
知名於 | 壁畫 |
運動 | 博伊丘克主義、新拜占庭主義 |
配偶 | 索非亞·納萊平斯卡-博伊丘克 |
米哈伊洛·利沃維奇·博伊丘克(烏克蘭語:Миха́йло Льво́вич Бойчу́к,羅馬化:Mykhailo Lvovych Boichuk;1882年10月30日—1937年7月13日),烏克蘭畫家[1][2],為被處決的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性藝術家,其藝術風格被稱為博伊丘克主義或新拜占庭主義。
生平
[編輯]博伊丘克於1882年出生於奧匈帝國的羅馬尼夫卡(今屬烏克蘭捷爾諾波爾州),曾於利維夫(時屬奧匈帝國)向畫家尤利安·潘克維奇學習繪畫[2],隨後入讀克拉科夫美術學院(今馬泰依科美術學院),於1905年畢業,此外他也曾在慕尼黑、維也納等地的美術學院學習。1905年博伊丘克的畫作在利維夫的一座畫廊展示,1907年在慕尼黑的畫廊也有展出[3]。1907年至1910年博伊丘克居住於巴黎,開設自己的工作室並招收學生[2],此時期他與費利克斯·瓦洛頓、保羅·塞律西埃和莫里斯·丹尼等畫家一起工作,並受到他們的影響,1910年博伊丘克在巴黎的獨立藝術家協會舉辦畫展,展示他與學生拜占庭復興風格的畫作[3]。同年博伊丘克回到利維夫,在利沃夫博物館工作,翌年他旅行至俄羅斯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因身為奧匈帝國國民而被拘留,戰後則留在基輔[2]。
1917年,博伊丘克成為基輔國家視覺藝術與建築學術院的創辦人之一,他在此教授壁畫與鑲嵌藝術,並於1920年成為學院的院長[4]。1925年他與他人共同創辦烏克蘭革命藝術協會[2]。大清洗時期,藝術協會遭到解散,博伊丘克於1936年被捕,被控為梵蒂岡特務,在獄中受到虐待,於隔年7月13日和其學生伊萬·帕達爾卡與瓦西里·謝德利亞爾一起被處決,四個月後其妻子索菲婭·納列平斯卡婭-博伊丘克也被處決[2]。
作品
[編輯]一批跟隨博伊丘克工作、學習的藝術家被稱為博伊丘克主義者,包括其弟季莫菲·博伊丘克、伊萬·帕達爾卡等,其畫作風格融合了烏克蘭傳統藝術、拜占庭藝術與文藝復興早期藝術,也有學者將其風格稱為新拜占庭主義[2]。博伊丘克的許多作品(主要為壁畫)都在他遭處決後被摧毀,他存放於利沃夫博物館的一些作品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毀。僅有少數畫作保存至今[2]。
1919年,博伊丘克和一些學生創作了國立烏克蘭歌劇院的壁畫,1921年創作哈爾科夫歌劇院的壁畫,1923年創作第一屆全俄羅斯家庭工業與農業展中烏克蘭展館的壁畫。後期他的風格轉向社會主義現實主義[2]。
-
擠奶女工
-
一名女孩
-
一名婦女
-
先知以利亞
紀念
[編輯]1990年設立的捷爾諾波爾米哈伊爾·博伊丘克藝術獎即是以博伊丘克為名,由捷爾諾波爾州議會頒予有重大貢獻的藝術家[5][6]。2018年,基輔國立裝飾與應用設計學院被冠以博伊丘克之名[7]。2020年,有志願者整修了博伊丘克在羅馬尼夫卡的故居,並計劃將其整建成博物館供訪客參觀[8]。
參考文獻
[編輯]- ^ Marshall, Herbert. Masters of the Soviet Cinema: Crippled Creative Biographies. Routledge. 2013: 99 [2021-03-10]. ISBN 978-1317928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6).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Shkandrij, Myroslav. Boichuk, Mykhailo. Canadian Institute of Ukrainian Studies. [5 Februar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8).
- ^ 3.0 3.1 Kubijovyc, Volodymyr (編). Boichuk, Mykhailo. Encyclopedia of Ukraine 1. 1984: 260.
- ^ Bilokin, Serhii. Ukrainian State Academy of Arts. Canadian Institute of Ukrainian Studies. [5 Februar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8).
- ^ Розпорядження Тернопільської ОДА та обласної ради від 20 серпня 2018 року № 621-од. ТЕРНОПІЛЬСЬКА ОБЛАСНА ДЕРЖАВНА АДМІНІСТРАЦІЯ. 2019-08-16 [2021-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5).
- ^ Дуда, І. Г. Яворський та ін. , 編. Михайла Бойчука імені літературно-мистецька премія. Тернопільський енциклопедичний словник 4 (— Тернопіль : Видавничо-поліграфічний комбінат «Збруч»). 2004. ISBN 966-528-197-6.
- ^ Про перейменування Київського державного інститут декоративно-прикладного мистецтва і дизайну імені Михайла Бойчука. Наказ Міністерства освіти і науки України від 11 липня 2018 року № 7478. Міністерство освіти і науки України. 2018-07-11 (烏克蘭語).
- ^ Дім художників братів Бойчуків відновлюють на Тернопільщині - iternopolyanyn.com. iternopolyanyn.com. [2020-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3) (烏克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