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茅麗瑛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茅麗瑛
性別
出生1910年8月
 清朝浙江省杭州府
逝世1939年12月15日
上海市仁濟醫院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經歷

茅麗瑛(1910年8月—1939年12月15日),浙江杭州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職業婦女俱樂部主席、黨支部委員。

生平

[編輯]

茅麗瑛出身於破落官宦家庭,6歲時父親因欠債過多投河自盡,隨母赴,投奔時任啟秀女中(今上海市啟秀實驗中學)教務主任的親戚陳招悅。母女寄居在女中,母親當勤雜工,茅麗瑛則在八歲後於此半工半讀[1]。初中階段,茅麗瑛學習成績優異,還擔任該校幼稚園音樂課小先生。尤其以英語成績出眾,高中階段時已經能操一口流利英語,並被學校破例允許擔任小學部英語課(一說音樂課[2])教師,為上大學積攢學費而勤工儉學[3]

民國19年(1930年)秋,茅麗瑛考取東吳大學法律系,在勉強讀完一學期後因高昂的學費而輟學。民國20年(1931年)3月,她以英文速記和口語成績第一的成績[3]考進江海關(今上海海關),成為秘書課的一位英文打字員。九一八事變後,茅麗瑛每月領到薪水時,總要捐款支援東北抗日義勇軍,並踴躍參加抗日活動[2]

民國25年(1936年)秋,江海關中共地下支部成立,在華籍職工中開展抗日救亡工作,成立了讀書會「樂文社」,茅麗瑛是樂文社活動的積極分子。淞滬會戰爆發,她參加上海海關華員戰時服務團,並被推選為慰勞組負責人,白天上班,晚上為為服務團工作,運送慰問品到前線。日軍完成對佔領上海之前,她又從海關辭職,參加江海關同人救亡長征團,南下廣州、江門、九龍等地宣傳抗日。一個月後,因其母親病重,她回到上海。回滬前,她拜訪了夏衍,夏衍鼓勵她回上海從事抗日救亡,說那裏同樣也有很多工作可做,並讓她回滬後找于伶[3]。回滬後,地下黨組織決定她留滬工作。她回絕復職的建議,受聘於啟秀女校任英語教師,半日執教,暗中繼續參加抗日活動[1][2]

民國27年(1938年)5月,中共江海關支部書記胡實聲受上級黨組織委託,到啟秀女校發展茅麗瑛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27年5月5日,中國職業婦女會改組為中國職業婦女俱樂部,茅麗瑛當選為主席,並出任黨支部委員[2]。茅麗瑛自稱:「我是主席,也是大眾的牛呵!」在茅麗瑛領導下,中國職業婦女俱樂部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讀書會、時事討論會、文學習作會、話劇團、歌詠團、粵曲團等,開展抗日宣傳[4]

民國28年(1939年)春,上級黨組織指示茅麗瑛以中國職業婦女俱樂部名義,利用上海特殊的政治環境,為新四軍募集棉衣錢款,發動勸募寒衣聯合大公演,同時為難民籌集救濟費用。茅麗瑛決定發動會員向社會募捐物品來義賣。在大規模宣傳之下,數天內募到款項2000餘元。這期間,她的母親病危住院,茅麗瑛只得托人護理,直到母親去世,她還在為募捐奔走[4]

職婦的義賣會原定7月14日在寧波同鄉會開幕,臨期之前同鄉會突然通知,稱請職婦請另覓地方,他們有難處;而聯繫其他地方也被拒絕,最後茅麗瑛決定就在慈安里大樓舉行義賣。義賣之前,有人送來帶有子彈的恐嚇信件,其亦在電台中公開揭露自己與義賣同生共死的決心[2]。有人於職婦義賣期間前來砸場,被會員扭送巡捕房,茅麗瑛親自前往進行作證,砸場之人承認自己是受「76號」之命前來砸場[3]。義賣活動成功地為新四軍募集了10萬套棉衣[5]

同年11月17日,汪精衛當局控制的報紙《新申報》在報紙上登載文章《上海共黨企圖再舉在文化界積極活躍,日方已加嚴密監視中》,稱:「……實際以第二史良之中國共產黨激烈分子茅麗瑛為中心,……擔任重大任務,此事既以判明,深遭重視。」地下黨覺察茅麗瑛的工作遭到日方注意,要求她立即隱蔽,待機轉移。[3]同年12月12日晚7時半,茅麗瑛在「職婦」開完會走出南京路慈安里福利公司門口時,被「76號」特務連擊3槍,身受重傷,送仁濟醫院搶救,因汪精衛當局向院方施加壓力,茅麗瑛未能得到必要的手術和護理,於15日下午2時10分逝世,年僅29歲[5]

紀念

[編輯]

茅麗瑛死後,中共在上海的地下黨組織以「茅宅」之名義在報紙登出訃告。上海各界群眾團體聯合組成治喪委員會,於民國28年(1939年)12月17日在萬國殯儀館為茅舉行公祭。中共江蘇省委職委和八路軍、新四軍駐滬辦事處等單位派代表參加,何香凝派專人從香港來上海致祭[1],逾千人前來送別。《申報》報導稱:「其情緒之哀傷,為魯迅先生逝世後所未有。[4]

1949年12月12日,上海市各界舉行紀念茅麗瑛烈士殉難十周年追悼會,中共上海市委贈送輓聯,陳毅市長題詞:「為人民利益而犧牲是最光榮的,人民永遠紀念她!」後來,楊浦區成立了茅麗瑛托兒所以紀念[3]

1962年,于伶完成了反映上海抗日鬥爭的舞台劇本《七月流火》,主人公以茅麗瑛為原型。曾有十餘個省市話劇院、團同時排演,電影廠也欲改編其為電影。但在文化大革命中,該劇被人誣衊為「大毒草」,于伶也被關押長達十年。1979年,劇本得到平反,林谷將其改編成電影文學劇本並公開發表[4]。後來,上海電影製片廠於1981年製作了這部電影[6]

茅麗瑛死後,墓原在虹橋公墓。1966年遷至上海市烈士陵園,1994年冬再因上海市烈士陵園搬遷而遷至龍華烈士陵園[5]

茅麗瑛烈士遇害處紀念碑

在茅麗瑛遇刺50周年之際,1989年12月12日,黃浦區人民政府在南京東路慈安里設置了遇害處紀念碑,同日即公佈為黃浦區革命文物紀念地點[7]

1990年12月12日,原上海市盧灣區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海關、上海市第十二中學(今上海市啟秀實驗中學)共同在思南路37號校園內設置了一尊茅麗瑛塑像,以示紀念[5]

評價

[編輯]

于伶在茅麗瑛死後,曾悲憤地寫下了輓聯:「繼惺公成仁萬氓痛哭孤島孤女不孤,與湖同仇無限哀愁秋風秋雨千秋。」陳毅則在茅麗瑛烈士殉難十周年悼念大會上題詞:「為人民利益而犧牲是最光榮的,人民永遠紀念她。」[4]上海市龍華烈士紀念館的毛和利認為其是「為上海抗日救亡鬥爭獻身的第一位女性」[8]

參見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1.2 《上海工運志》編纂委員會. 上海工运志.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7 [2018-06-20]. ISBN 7-80618-3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1). 
  2. ^ 2.0 2.1 2.2 2.3 2.4 《上海對外經濟貿易志》編委會. 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志.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1 [2018-06-20]. ISBN 7-80618-887-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11). 
  3. ^ 3.0 3.1 3.2 3.3 3.4 3.5 毛和利. 茅丽瑛. 中國軍網. [2018-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1) (中文(中國大陸)). 
  4. ^ 4.0 4.1 4.2 4.3 4.4 王雲飛. 孤岛抗战女杰被暗杀 鲁迅逝世后最哀伤的葬礼. 東方網歷史頻道. [2018-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2). 
  5. ^ 5.0 5.1 5.2 5.3 《上海婦女志》編纂委員會. 上海妇女志.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0 [2018-06-21]. ISBN 7-80618-738-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7). 
  6. ^ 上影出品. 海上電影. 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 [2018-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1). 
  7. ^ 《上海文物博物館志》編纂委員會. 上海文物博物馆志.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7 [2019-04-20]. ISBN 7-80618-349-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7). 
  8. ^ 毛和利; 上海市龍華烈士紀念館. 为上海抗日救亡斗争献身的第一位女性——茅丽瑛领导职业妇女俱乐部义卖义演述评.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 山東: 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 2007-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