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莘塔跨街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莘塔跨街樓位於蘇州市吳江區的東北部與上海市崑山市交界的莘塔社區河西街,北起里仁橋,南至老醫院,臨河面東,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居民所住。相傳三國東吳時,孫權的妃子葬在此地,而得名孫塔。清康熙年間,因該地文才出眾而改名莘塔(「莘」疊字為「莘莘」,是眾多的意思)。

莘塔老街跨街樓具有悠久的歷史。據原莘塔鎮志辦公室考證.元末明初,浙江安吉凌氏宗族為避戰亂,舉家遷徙到莘塔西南的黎里鎮,後在明憲宗成化年間又移居南莘塔,至清代,凌家五個分支中的第三分支敬萱公,在現莘塔老醫院舊址上再次分立門戶,當地人稱之為「東牆門」和「西牆門」,其後代,分別為商賈和讀書人。往後的年代裏,商鋪一直向北延伸,形成了老街跨街樓商業區。現存建築的具體建造年代在清光緒初中期。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跨街樓南段予以重修。

里仁橋

[編輯]

老街跨街樓北側的里仁橋為吳江文物控制單位,原名德慶橋,後改今名。「里仁」語出《論語·里仁》篇:「里仁為美。」該橋為梁式單孔,初建無考,清康熙四年(1665)、乾隆初年兩度重建,現存之橋為中華民國十八年(1929)重修。

里仁橋的構制在吳汀全市現存的200餘座古石橋中是比較平常的,但橋身兩側所鐫刻的對聯頗具特色,值得一讀。其一是為: 「春見一江芳草色;秋聞萬戶桔槔聲。」聯中的「桔槔」,也稱「吊杆」,是一種原始的提水工具,在春秋時代已經應用。使用時,取一拱木支着在木柱上,一端用繩掛一水桶,另一端系上重物,使兩端上下運動以汲取井水。關於桔槔的記載最早見於《莊子》,「桔槔」在聯中指的是當地居民提桶來橋下擔水的聲音。細觀此聯,上下聯分別運用、調動了視覺和聽覺藝術:在春暖花開的時節,來到里仁橋上,舉目而望,橋下碧水如玉,翠綠的柳條垂掛在水面,充盈雙眼的是「一江勞草色」;在白露為霜的時節,來到里仁橋上,側耳傾聽,河兩岸傳來一片擔水的聲音,擔水聲中伴隨着歡快的吳依軟語。另一副為:「舟行南北千金獲;人饁東西五穀登。」聯中的「饁」指給在田裏耕作的人送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