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維梅
蕭維梅 | |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912年 中華民國 廣東省梅縣 |
逝世 | 1964年6月4日 | (51—52歲)
籍貫 | 廣東省梅縣 |
國籍 |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1927年 |
學歷
| |
經歷
|
蕭維梅(1912年—1964年6月4日),廣東省梅縣人,中國共產黨員,中共梅縣縣委和共青團梅縣地委,松源梅蕉六甲聯立初中教務主任,中國知名緬甸華僑,緬華文化工作者協會副主席,1964年逝世[1][2][3]。
生平
[編輯]蕭維梅,原名蕭桐英,字蔚然,1912年生於廣東省梅縣,1922年進入梅縣東山中學就讀,受到五四新文化運動衝擊,很快蕭桐英就接觸了共產主義,1926年,蕭桐英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轉為共產黨員,1927年四一二事件時,中共梅縣縣委和共青團梅縣地委聯合成立武裝鬥爭委員會,蕭維梅任武裝暴動副總指揮,與共產黨員陳劍吾一同組織暴動[1]。
蕭桐英輾轉閩、粵、贛、滬等地,當地下交通員,1931年染瘧疾返回梅縣,經人介紹認識了朱玉貞,兩人相戀,齊赴上海從事地下秘密活動[3]。
1936年全國抗日救亡運動蜂起,蕭桐英接受中共秘密安排任職松源梅蕉六甲聯立初級中學,校長即黨員陳劍吾,蕭桐英擔任教務主任,積極宣傳抗日,發起閱讀《救國時報》等活動[1],1937年「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後,蕭桐英積極發展組織,在梅蕉六甲聯立初中吸收許多學生加入共產黨,如王錦良、王立俊、王立朝、余育生、黎達、陳定昌、鄭新忠、江佐才等[4],由於在校發展共黨組織,1939年保密局搜捕蕭桐英,蕭桐英只能躲藏過日,1940年蕭桐英與妻子經香港到達緬甸,在岳父開設的酒廠工作[3]。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緬甸淪陷,許多華僑紛紛逃離緬甸,蕭桐英回國後經姐夫介紹在汕頭擔任稅務課長,以此身分繼續從事地下活動,1945年返回家鄉梅縣,1946年蕭桐英改名蕭維梅前往緬甸[1][3]。
由於戰後國共內戰態勢日益明顯,為了爭取廣大僑界支持,蕭維梅擔負起中共海外僑領的重任,僑界各領域團體相繼恢復或成立,僑校的興建與復辦也蓬勃興起。蕭維梅協助中華人民共和國主管華僑文教,組織籌建緬甸華僑教師聯合會。保障了全緬百餘所中小學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師資、教材、生源都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掌控之下。蕭維梅並擔任緬華文化工作者協會副主席,籌建全緬發行量最大的華文報刊《人民報》。1964年6月4日蕭維梅病逝於緬甸仰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