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愛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7年3月4日) |
讀愛 The Reader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史提芬·杜德利 |
監製 | 安東尼·明格拉 薛尼·波勒 |
編劇 | 大衛·海爾(David Hare) |
原著 | 《讀者》 本哈德·施林克作品 |
主演 | 凱特·溫絲蕾 賴夫·費恩斯 大衛·克勞斯 亞歷山德拉·瑪麗亞·拉那 蓮娜·奧連 布魯諾·岡茨 Thorben Lembke |
配樂 | 尼科·穆利 |
攝影 | 克里斯·門傑斯 羅渣·狄更斯 |
剪接 | Claire Simpson |
製片商 | Babelsberg Film GmbH[*] 溫斯坦影業 |
片長 | 124分鐘 |
產地 | 美國 德國 |
語言 | 英語 |
官方網站 | http://www.thereader-movie.com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2008年12月10日 |
發行商 | The Weinstein Company |
預算 | 3200萬美元 |
票房 | $108,901,967 |
各地片名 | |
中國大陸 | 朗讀者 |
香港 | 讀愛 |
臺灣 | 為愛朗讀 |
《讀愛》(英語:The Reader,中國大陸譯《朗讀者》,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譯《為愛朗讀》)是一部2008年史提芬·杜德利導演的劇情片,由David Hare改編自1995年本哈德·施林克所創作的小說《讀者》。賴夫·費恩斯和凱特·溫絲蕾以及年輕演員大衛·克勞斯出演主角。這是監製安東尼·明格拉和薛尼·波勒的最後一套製作的電影,因為兩人在電影上映前已逝世。2007年9月電影於德國開始製作,並於2008年12月10日首次在部分地區上映。
故事講述一名於1950年代的德國少年米沙毅·伯格(Michael Berg)和一名中年女子漢娜·施密茨(Hanna Schmitz)展開一段忘年戀,但漢娜不久不告而別。米沙毅後來成為年輕律師,再度見到漢娜時,她由於在戰爭後期中擔任一個集中營警衛時的行為成為一名因戰爭犯罪受審的被告。米沙毅知道漢娜一直有一個她深信比她以往納粹時代更糟的秘密,這個秘密足以推翻對她的指控。但米沙毅一時的猶豫鑄就了兩人終身的遺憾。
溫絲蕾獲得金球獎最佳女配角、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和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等多個獎項。
劇情
[編輯]在1958年的德國,一個15歲的少年米沙毅在街上病倒,被一個美麗的女子漢娜救起,當病癒之後他決定親自去跟漢娜道謝,但是這樣的相逢讓他們兩人牽起了一輩子難以割捨的情緣。
當米沙毅與漢娜兩人再次見面之後,對於彼此的吸引毫不設防,因此他們感情的熱度一下子就達到沸點,漢娜喜歡米沙毅朗讀各式各樣的世界名著給她聽,米沙毅對於漢娜的神秘與成熟的魅力難以自拔,兩人也同時耽溺在歡樂飄香的性愛關係中。但是有一天漢娜卻突然不告而別,留下了麥可滿腹的疑惑和心碎。
多年後,米沙毅成為法律系高材生,當他跟隨着教授到納粹戰犯的法庭旁聽時,卻赫然發現被告竟然就是許久不見的漢娜,在抽絲剝繭的審判中逐漸將漢娜的過去呈現在麥可的眼前,也深深牽動着米沙毅的心,同時也撼動了兩人的命運。
演員
[編輯]- 琦·溫斯莉飾演漢娜·施密茨。她本來獲選為劇中女主角,但因趕拍另一電影《浮生路》已放棄,後來選擇的主角妮歌·潔曼卻因懷孕而辭演,輾轉間女主角又落到凱特·溫絲蕾手上。
- 大衛·克勞斯飾演少年時代的米沙毅·伯格,15歲的米沙毅·伯格和漢娜在二戰後的西德譜出一段忘年戀。
- 賴夫·費恩斯飾演成年後的米沙毅·伯格[1]
- 亞歷山德拉·瑪麗亞·拉那飾演年輕時的Ilana Mather,Ilana Mather曾是漢娜·施密茨看管下的集中營的一名受害者。
- 布魯諾·岡茨飾演羅爾教授,羅爾教授是一位大屠殺倖存者,並且是米沙毅在海德堡大學的老師。
- Lena Olin飾演Ilana Mather的母親。同時她還在電影的末段飾演了晚年的Ilana Mather。
- Vijnessna Ferkic飾演Sophie。
- Hannah Herzsprung飾演米沙毅的女兒尤利亞。
- Karoline Herfurth飾演米沙毅於大學時代結識的戀人瑪塔。
- Burghard Klaußner飾演法官。
譯名
[編輯]香港片名為《讀愛》,台灣片名為《為愛朗讀》;中國大陸並無上映,無正式片名。
獎項
[編輯]Awards | |||
---|---|---|---|
獎項 | 類型 | 獲提名人 | 結果 |
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女主角 | 凱特·溫絲蕾 | 勝出 |
最佳影片 | 《讀者》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史提芬·杜德利 | 提名 | |
最佳改編劇本 | David Hare | 提名 | |
最佳攝影 | Roger Deakins和Chris Menges | 提名 |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最佳女主角 | 凱特·溫絲蕾 | 勝出 |
最佳影片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史提芬·杜德利 | 提名 | |
最佳改編劇本 | David Hare | 提名 | |
最佳攝影 | Roger Deakins and Chris Menges | 提名 | |
博卡斯電影評論學會 | 年度十佳電影 | 勝出 | |
最佳電影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凱特·溫絲蕾 | 勝出 | |
最佳年輕演員 | David Kross | ||
金球獎 | 最佳劇情片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史提芬·杜德利 | 提名 | |
最佳編劇 | David Hare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凱特·溫絲蕾 | 勝出 | |
聖地牙哥電影評論學會 | 最佳女主角 | 凱特·溫絲蕾 | 勝出 |
衛星獎 | 最佳導演 | 史提芬·杜德利 | 提名 |
最佳電影 | 提名 | ||
最佳編劇 | David Hare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 凱特·溫絲蕾 | 提名 | |
美國演員工會獎 | 最佳女配角 | 凱特·溫絲蕾 | 勝出 |
參考資料
[編輯]- ^ 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上《The Reader (2008)》的資料(英文)
外部連結
[編輯]- 官方網站
- 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上《讀愛》的資料(英文)
- 爛番茄上《讀愛》的資料(英文)
- Box Office Mojo上《讀愛》的資料(英文)
- Metacritic上《讀愛》的資料(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