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薩 (國家)
雅克薩 Jaxa Jaksa | |||||||||
---|---|---|---|---|---|---|---|---|---|
1665年—1674年 | |||||||||
首都 | 雅克薩 | ||||||||
常用語言 | 波蘭語、烏克蘭語、鄂溫克語、達斡爾語 | ||||||||
宗教 | 羅馬天主教 東正教 薩滿教 | ||||||||
政府 | 軍事獨裁制 | ||||||||
王 | |||||||||
• 1665年—1674年 | 尼基弗爾·切爾尼戈夫斯基 | ||||||||
歷史 | |||||||||
• 宣佈成立 | 1665年 | ||||||||
• 併入沙俄 | 1674年 | ||||||||
人口 | |||||||||
• 估計 | 500 | ||||||||
| |||||||||
今屬於 | 俄羅斯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雅克薩(波蘭語:Jaxa或Jaksa)是17世紀存在於北亞的一個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存在於1665年—1674年。它位於俄羅斯沙皇國和清朝的交界地帶,毗鄰黑龍江。其人口由來自沙俄的波蘭和烏克蘭難民以及當地的鄂溫克族和達斡爾族組成。由波蘭人尼基弗爾·切爾尼戈夫斯基及其手下於1665年建立,直至1674年雅克薩轉由沙俄直接統治[1]。
1659年,清軍借上年「破羅剎於松花庫爾瀚兩江之間」[2]之勢搗毀阿爾巴津堡後並未派軍駐守,而是退回黑龍江下游的璦琿等地。1665年春,因上年在基廉斯克殺死伊利姆斯克堡督軍拉夫連季·奧布霍夫而被迫逃離西伯利亞的尼基弗爾·切爾尼戈夫斯基率領的60名(一說近70名)逃亡者抵達廢棄的阿爾巴津堡,在此安營紮寨,並重建要塞。重建後的要塞以切爾尼戈夫斯基家族紋章的名字——雅克薩命名。此後的幾年間,大批流放犯、不法之徒、戰俘和逃亡的農民前來投靠,還有部分當地原住民加入。切爾尼戈夫斯基除統攬軍事、司法和行政權外,還頒佈《法典》(一說為赫默根尼制定或與其合作制定),並以「王」的名義向當地索倫部部落徵收「實物稅」——「雅薩克」(即毛皮和皮革類貢品)。切爾尼戈夫斯基命令要塞居民在周邊地帶屯墾、放牧和狩獵,並在黑龍江下游沿岸建立新的屯營。據稱,其勢力範圍曾延伸至「東邊的結雅河支流及上游十幾英里的地區」[3]。
雅克薩積極進行殖民活動的行為導致其先後遭到沙俄西伯利亞當局和清軍的攻擊,不堪夾擊的切爾尼戈夫斯基再次投靠沙俄。從1669年起,雅克薩開始向尼布楚的沙俄當局進貢貂皮,以示臣服。俄國沙皇阿列克謝一世不僅赦免切爾尼戈夫斯基的罪行,還在1674年委任他為要塞的副總督;同年,雅克薩被沙俄吞併,並再次改稱阿爾巴津[3]。
據清朝史料和方志記載,沙俄殖民者曾於康熙四年(1665年)「入索倫部,取貂皮,而淫其婦女」[4],事發後被寧古塔將軍巴海率軍殲滅,隨後便「築城於雅克薩,為邊患者二十餘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