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光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建中
性別
出生(1914-11-01)1914年11月1日
 中華民國湖南省湘潭縣茶恩寺鎮
逝世2005年9月1日(2005歲—09—01)(90歲)
臺灣臺北縣永和市
(今新北市永和區
國籍 中華民國
別名馬光亞
籍貫湖南
職業中醫學家
知名作品《臺北臨床三十年》、
《臨床辨證與經驗實錄》、
《中風與昏厥之辨證與治驗》、
《中醫如何診治肝病》

馬光亞(1914年11月1日—2005年9月1日),生於湖南湘潭縣,本名建中,晚年自號從容老人,台灣著名中醫師,曾任中國醫藥學院教授。

十三歲即隨外祖父彭文彩習醫,1947年參加中醫師考試合格,取得中醫師資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經香港來臺。1954年在臺北開業,展開在臺灣長達半世紀的懸壺濟世生涯,被譽為「臨床精於辨證,很多難證,現代醫學不能解決,他以八綱論斷,處方可隨手治癒,在臺享有盛名,殊非偶然」[1]。1972年進入中國醫藥學院,另啟二十年的作育中醫英才生涯。一系列中醫臨床研究著作,提升臺灣臨床中醫學的地位[2],並將卓著的臨床療效,著述出版,臨床經驗不藏私。一生提攜後進,不遺餘力。中國大陸中醫界耆宿顏德馨教授推崇其醫術、醫德與研究,在「海峽兩岸中醫界,道德文章均屬第一」[3]長庚大學傳統中國醫學研究所設有馬光亞教授紀念圖書室,收藏其重要手稿、書籍、及晚年未整理之醫案。

生平

[編輯]

馬英九總統為遠房親戚,是馬英九之叔祖父。

兒時生涯

[編輯]

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茶恩寺鎮。父為齊白石友,兒時常為齊白石磨石磨刀作畫刻印,培養日後愛好文學及書畫的興趣。

政治生涯

[編輯]

年輕時的馬光亞,曾歴經一段由教育轉向政治發展的歲月:1935年參加小學教員考試及格,1936年在縣內私立郭氏光明小學校任教,次年改到公立五十三校及私立胡氏立本小學任教。1939年受聘私立唐氏仁本小學為教導主任,並先後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與中國國民黨。1940年任湘潭縣黨部宣傳幹事,1942年被選為縣參議員。抗日戰事期間,與齊白石子齊良琨在湘潭地境從事游擊工作。戰後,任縣政府社會科科長,1946年赴南京任國民政府戰略顧問何鍵(芸樵) 秘書。

懸壺生涯

[編輯]

早年隨外祖父彭文彩習醫,1947年參加中醫師考試合格。1951年來臺,決定棄政治改行醫,在當時中醫界聞人也是湖南同鄉覃勤門下執弟子禮[4],次年在臺北市寧波西街榮生中藥行看診,隨即因「白色恐怖」入獄。出獄後「專於臨床事業,不參加任何社會活動,不伺候於公卿之門,不奔走於形勢之途」[5],展開在臺灣長達半世紀的懸壺濟世生涯。1962年臺北市南昌街上海同德堂國藥號成立後,改在同德堂看診。1980年任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樹人生涯

[編輯]

到了1972年, 才接受中國醫藥學院聘為董事會董事,開始進入中醫學教育界。1975年聘為兼任教授,講授溫病學,展開作育中醫英才的生涯;1978年改聘為專任教授,兼中醫系主任,先後曾任中國醫學研究所所長、中國醫藥學院副院長等職,1993年退休。退休後仍專心著述,教導學生,積極振與中醫。認為「中國醫學是救人的絕學,我本着它臨床,常有一些奇蹟般的事蹟出現,我寫過幾種書來報導我在臨床上手的例證,……我是按古法臨床的,證明我們先賢傳下的醫學是確實有用的。」[6]

中醫思想

[編輯]
  • 中國醫學是「先議病,再議方」,病證不同,立方便不同,只要辨證準確,是沒有不效的。[7]
  • 馬光亞自述,他在湖南行醫時,多用傷寒論的藥方,但是到了台灣,發現因台灣氣候,傷寒論藥方多無效,因此致力於研究溫病學派[8]
  • 周左宇醫師曾盛讚馬光亞醫師一生治病救人,造福無數人群,國醫之名當之無愧。

相關學術研究活動

[編輯]
  • 2006年國醫節-資深中醫師經驗傳承學術研討會 (馬光亞教授學術思想研討),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中國醫藥大學主辦,臺中: 中國醫藥大學,2006年4月9日。

年表

[編輯]
  • 1914年11月1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茶恩寺鎮的火焰沖
  • 1919年搬家至上深溪桐子坡,隨兄馬璧 (光奎) 讀小學
  • 1926年舉家遷至芭蕉灣開設中藥鋪,在自家藥鋪當學徒,由外祖父彭文彩教授醫書
  • 1928年娶遠房表親為妻
  • 1929年中藥鋪遷至馬家堰擴大營業,隨外祖父彭文彩習醫
  • 1935年參加小學教員考試及格
  • 1936年受聘為湘潭縣私立郭氏光明小學校教師
  • 1937年改在公立五十三校及私立胡氏立本小學任教,授課之餘則看診,為鄉中最年輕醫師
  • 1939年任私立唐氏仁本小學教導主任,先後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與中國國民黨
  • 1940年任湘潭縣黨部宣傳幹事,兼湘潭民報副刊編輯
  • 1941年任湘潭縣黨部執行委員
  • 1942年被選為縣參議員,為全縣最年輕的縣參議員
  • 1944年日軍陷境,參與敵後工作,組織青年軍參加游擊工作
  • 1945年日本投降後,被推為縣參議會秘書。
  • 1946年獲派為縣政府社會科科長,九月赴南京任國民政府戰略顧問何鍵(芸樵) 秘書
  • 1947年參加中醫師檢覈考試及格[9]
  • 1948年因何鍵(芸樵) 全家赴香港,而返芭蕉灣
  • 1950年與兄逃難至香港,稍後父亦逃難至香港
  • 1951年4月1日來臺,在名中醫覃勤 (醒群) 門下執弟子禮。取得中醫師檢覈及格證書 [10]
  • 1952年取得開業執照,5月開始在臺北市寧波西街榮生中藥行看診,6月,遭誣為匪諜,繫獄
  • 1954年獲釋,於臺北市廈門街112號重新開業
  • 1955年12月24日娶陳玉嬌
  • 1958年開始在臺北市南昌街上海同德堂國藥號兼診,出版《溫病學》,考試院聘為中醫師考試典試委員
  • 1972年中國醫藥學院聘為董事會董事
  • 1973年治癒外交部駐非大使廖仲琴昏厥重症,一時聲名大噪[11]
  • 1974年改在南昌街上海同德堂國藥號專診
  • 1975年中國醫藥學院聘為兼任教授,講授溫病學。教育部聘為醫學教育委員會常務委員
  • 1980年任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 1981年中國醫藥學院改聘為專任教授,兼中醫系主任[12],出版《臺北臨床三十年》。兄叛逃臺灣[13],父病逝
  • 1984年任中國醫藥學院中國醫學研究所所長
  • 1986年出版《臺北臨床三十年》續集,停止在臺北門診
  • 1987年停止在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看診
  • 1990年任中國醫藥學院副院長
  • 1993年自中國醫藥學院退休[14],《台北臨床三十年》(正續集合訂,簡體字本) 出版
  • 1994年5月《臨床辨證與經驗實錄》修訂再版
  • 1995年《臺北臨床三十年》正續集合訂本出版
  • 1998年《中醫如何診治肝病》出版
  • 2005年9月1日在臺北縣永和市家中過逝

[按:本年表主要根據馬光亞:〈浮生八七自繪〉,收入《馬光亞作品集》,頁12-21。]

註釋

[編輯]
  1. ^ 羅鐵青序,見馬光亞,《臨床辨證與經驗實錄》,序頁3。
  2. ^ 自言:「在臺灣臨床四十餘年,愧無貢獻。惟臨床獲得的經驗不少,擇其比較突出者,陸續發表成書。」見馬光亞,《臺北臨床三十年》正續集合訂本,合訂本序, 頁1。
  3. ^ 見董崇敏,〈記馬光亞教授二三事 (四)〉存档副本. [2011-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 ^ 馬光亞,《臺北臨床三十年》正續集合訂本,續集頁5﹣6。
  5. ^ 馬光亞,《臺北臨床三十年》正續集合訂本,續集頁121﹣122。
  6. ^ 馬光亞,《中醫如何診治肝病》,頁20。
  7. ^ 馬光亞,《中醫如何診治肝病》,頁21。
  8. ^ 張恆鴻,〈中醫藥專家學術檔案〉,《中醫藥年報》,27期,4冊,頁7。
  9. ^ 《臺北臨床三十年》正續集合訂本,續集頁4﹣5,作1946年。
  10. ^ 當時為國共內戰,考試院自廣西邕寧寄發的及格證書寄失,來臺後才補發。
  11. ^ 詳細病歷載《中風與昏厥之辨證與治驗》。
  12. ^ 梁明達整理,《馬光亞》,年譜,頁334,作1978年。《臺北臨床三十年》正續集合訂本,續集頁123,作1982年。
  13. ^ 馬璧 (光奎) 至北京受聘為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中共全國政協第5屆常務委員,全國人大第6屆常務委員。1985年10月病逝中國長沙。
  14. ^ 《臨床辨證與經驗實錄》前言,頁1云:1992年退休。

主要著作

[編輯]
  • 馬光亞,《臺北臨床三十年》,臺北:世界書局,1981年。
  • 馬光亞,《臺北臨床三十年》(續集),臺北:世界書局,1986年。
  • 馬光亞,《中醫診斷學》,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
  • 馬光亞,《臨床辨證與經驗實錄》,臺北:知音出版社,1993年,1994年修訂再版。
  • 馬光亞,《台北臨床三十年》,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年。
  • 馬光亞,《臺北臨床三十年》(正續集合訂本),臺北:知音出版社,1995年。
  • 馬光亞,《中風與昏厥之辨證與治驗》,臺北:九思出版社,1996年。
  • 馬光亞,《中醫如何診治肝病》,臺北:九思出版社,1998年。
  • 馬光亞,《馬光亞作品集》,楚戈 主編,臺北:作者自印,2000年。
  • 馬光亞,《中醫如何診治腎病》,梁明達整理,臺北:九思出版社,2002年。
  • 馬光亞,〈我與中國傳統醫學〉,收入《台灣中醫口述歷史專輯》,蘇三稜 蔡新富主編,頁142-153,臺北市: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2003年。
  • 馬建中,《中醫內科學》,臺北:正中書局,1988年。
  • 馬建中,《中醫外診法》,臺北:正中書局,1991年。
  • 馬建中,《溫熱病篇新解》,臺北: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1993年。

相關文獻

[編輯]
  • 大成報醫藥保健組 編著,〈馬光亞:日本腦炎得醫治〉,收入《資深中醫師的故事》,頁92-99,臺北:大成報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
  • 梁明達整理,《馬光亞》,收入張文康主編《中國百年百名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年。
  • 李璧如、林紹庚,〈馬光亞教授中醫學術之淵源、成就與貢獻〉,《中醫藥研究論叢》,第九卷第二期,頁1﹣18,2006年。
  • 韓豐隆,《傳統中醫如何診治肝病:馬光亞教授之臨床經驗與思路探討》,臺北:長庚大學傳統中國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外部連結

[編輯]
  • 馬光亞教授治喪委員會,緬懷恩師——一代儒醫馬公光亞教授[1][永久失效連結]
  • 董崇敏,記馬光亞教授二三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