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鈺
道教 |
---|
道教主題 |
馬鈺(1123年6月15日—1184年12月22日),原名從義,字宜甫,後改名鈺,字玄寶,號丹陽子,山東寧海州牟平縣人,金朝道士,道教全真教第二代掌教,王重陽(1113-1170)七個主要弟子(全真七子)之一。元世祖封為丹陽抱一無為真人,元武宗封「丹陽抱一無為普化真君」
生平
[編輯]馬鈺,寧海人,生於金太祖天輔七年(九月金太宗改元天會元年)癸卯五月二十日(1123年6月15日)[1]。馬鈺原為寧海巨富,號馬半州,後娶孫忠顯之女孫富春(即孫不二,1113-1183)為妻,生三子。通經史,輕財重義。
入道
[編輯]1167年馬鈺初遇師父王重陽。重陽自關中東遊傳教,扺寧海州牟平縣城,兩人一見如故,談玄論道,馬鈺遂邀王重陽到自家居住,馬鈺與孫富春夫婦皆待以師禮,擇地建庵,二人講道於庵中。庵名「全真」,「全真」教之名源於此。
1168年初馬鈺決心辭家學道。王重陽多方勸喻馬鈺離家去鄉學道,馬鈺初因家資廣貯,妻子愛深,不能遽從。但他擔心自己短命早亡,終於決心出家,以期積累功行,証得仙位。他獲王重陽訓名為馬鈺,號丹陽子,與孫氏離婚,分財產給三子,隨王重陽舉紙旗上街市行乞。
馬鈺此後追隨重陽隱居、傳教及西行。他與王重陽、同門丘處機(1141-1229)、譚處端(1119-1185)、王處一(1141-1217)三人先到寧海州崑嵛山煙霞洞隱居,修道半年,期間郝大通(1134-1213)亦加入師門。其後隨王重陽在寧海、登州、萊州三州普化百姓,期間馬妻孫不二(原名富春)、同鄉劉處玄(1145-1203)亦拜師出家。1169年,馬鈺與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隨師西行,欲至關中王重陽故居,至開封,王重陽無法繼續西行,1170年初升化。
掌教
[編輯]馬鈺為王重陽指定繼承人,掌管其他弟子,繼續發展其教。馬鈺當下發願,要弘揚師教,傳遍各地。
馬鈺等四弟子先處理王重陽後事。他們暫葬師父於開封,西行入關至終南劉蔣村,與王重陽昔日道友、門人和玉蟾(?-1170)、李靈陽、劉通微、嚴處常(1111-1183)、史處厚(1102-1174)相見,修治葬所。馬鈺曾到長安乞錢,以為遷葬籌資。期間前妻孫不二前來相見,似仍有夫妻舊情,馬鈺說「休要隨予」,此後二人東西遠別,天各一方。
1172年,四子把王重陽遷葬於劉蔣村其故庵,前後居喪守服超過三年。馬鈺與師弟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分途發展教門。1174年八月,四子於鄠縣真武堂月夜論志,馬說「鬥貧」,譚說「鬥是」,劉說「鬥志」,丘說「鬥閑」,從此分赴四方修練傳道。馬鈺作為全真教掌門,坐鎮劉蔣村祖庵,是為全真教祖庭,隱居四年。1178-1180年西遊,到隴山(今陝西西部)、華亭(今甘肅)、隴州傳教,化度門人百餘人。
1182年馬鈺為官府所迫還鄉。他原想終身不離開關中,但當時金朝加強管理釋、道,下令遣送道人各還本鄉,1181年馬鈺收到遣返牒,不得已東歸寧海,關中教事交給丘處機主持。(丘處機得隴州官民共同狀保,得以留在當地。)
馬鈺回鄉後繼續布教。他與劉處玄、王處一重聚,在文登縣一帶行化作醮,有漁戶受感化,焚燒漁網不再殺生。1183年逝於萊陽縣迎仙宮(一說遊仙宮)。劉處玄請身在洛陽的譚處端主教,為第三任掌門。
思想
[編輯]王重陽過世時,馬鈺發三願:「一願欲將師父《全真集》印行,二願欲與師父守服三年,三願勸十方父母捨俗修仙」,要弘揚師教,傳遍各地。
馬鈺堅持守貧,粗衣淡食,手不拈錢,夜常露宿。他精神解脫,不以苦為苦,反而以出家前的舒適生活為苦。為人作醮,不按傳統醮儀發壇請神作法,而是登壇內觀,將本師王重陽作為神祇祈禱。
馬鈺詩文輯為《漸悟集》、《洞玄金玉集》。
地位
[編輯]馬鈺與同門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七人(即「七真」)是王重陽的主要門人,其中馬、譚、劉、丘是最親近的嫡傳弟子。王重陽將馬比作弟,譚比作姪,劉、丘比作兒子,臨終時說馬鈺「已得道」,指定為繼承人。
馬鈺在全真教內地位尊崇,受劉處玄、丘處機等一眾師弟尊為師叔。他升化於迎仙宮後,仙蛻一直被秘藏,以防陝西等地信徒竊取,之後幾次遷移,被藏在迎仙宮,不為人所知。1306年,大都長春宮主席常志清得知其事,翌年重葬仙蛻於迎仙宮,並建殿造像以誌。
金庸小說中的馬鈺
[編輯]金庸武俠小說人物 | |
---|---|
姓名 | 馬鈺 |
師父 | 王重陽 |
由於其師弟丘處機熱衷和江南七怪的十八年之約比試賭局,馬鈺苦勸一頭熱的丘處機不成,便親自遠赴大漠教導郭靖兩年上乘玄門內功心法及絕頂輕功『金雁功』,希望丘處機失敗而回頭潛心修道。後來與江南七怪合力擊退「鐵屍」梅超風,最後丘處機因楊康人品過劣而自認輸給七怪。《神鵰俠侶》故事中段病逝。
馬鈺生性淡泊不與人爭且潛心修道,故外功修為稍遜師弟丘處機及王處一,但內功修為相當深厚,尤在丘王二人之上;開導郭靖內功修練方法將他導入成為高手的正確路途,導正江南七怪內家不足的缺失。
登場回數:《射鵰英雄傳》5-6,11,25-26,34-35;《神鵰俠侶》4
影視形象
[編輯]- 1976年 湯錦棠《射鵰英雄傳》
- 1983年 張英才《射鵰英雄傳》
- 1988年 黃關雄《射鵰英雄傳》
- 1993年 梁建平《射鵰英雄傳之九陰真經》
- 1994年 鄺佐輝《射鵰英雄傳》
- 2003年 李心敏《射鵰英雄傳》
- 2008年 楊藝《射鵰英雄傳》
- 2017年 王力《射鵰英雄傳》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書目
[編輯]- 景安寧. 《道教全真派宮觀、造像與祖師》. 北京: 中華書局. 2012.
- 蜂屋邦夫 著. 《金代道教研究:王重陽與馬丹陽》. 欽偉剛 譯.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
- 坂出祥伸 編. 《道教事典》. 東京: 平河出版社. 1994: 頁491.,「馬丹陽」條。
- 李叔還. 《道教大辭典》. [2012-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馬丹陽」條。
參考資料
[編輯]- ^ 《金蓮正宗仙源像傳》—『丹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