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同治陝甘回亂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乙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中國專題 (獲評乙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中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建議題目移動到「同治陝甘回變」

[編輯]

這個條目的題目有問題,繼承了毛澤東時代的只要是農民造反就是「起義」的邏輯。

這是回漢之間的種族仇殺,不是什麼反清起義。滿人基本沒有介入,談何反對滿清? 回民從沒有進攻北京打擊清政府的意圖,不斷殺漢人村莊,實際上主要是為了殺漢人。 滿清政府非常明白這一點,所以調左宗棠的漢人湘軍入陝鎮壓,然後漢人倚靠湘軍報復,殺死了絕對人數上要少一些,但比例上要大得多的回民。

改名為「同治陝甘回變」,而不稱「同治陝甘回亂」,是因為中立觀點之故。

陝西情況

[編輯]

原本人口有一千多萬,回民大約200萬,戰後統計的陝西人口約700萬,回民人口為5萬。回漢被殺的絕對數量可能相當。但回民先屠殺漢人,後漢人借湘軍力量而報復,是無可置疑的。並非全部陝西回民都被殺,有相當一部分陝西回民西逃至甘肅,後新疆,以至俄國(如白彥虎之部眾)。

《劍橋中國晚清史》稱「5月底(陽曆)在華縣附近,漢民焚燒一座回民村莊的行動觸發了大規模漢回衝突」,將挑起衝突的責任歸於漢人。左宗棠亦指出「陝回之禍由於漢回構怨已久,起釁之故實由漢民。」但衝突一起,回民比漢人更有組織(也許是因為宗教組織的原因),也有更多的騎兵,因此在湘軍未到之前佔了絕對上風,以優勢兵力對漢人村莊進行逐村屠殺,殺死漢人幾百萬人。由衝突演變成如此級別的大屠殺,責任和前因後果就複雜了。

漢殺回之記錄

華縣<縣志稿>卷三<建置志>:「自回族在聖山砍竹,州牧濮圭又右漢左回,堂諭云:『漢傷回民,十以一抵,回傷漢民,一以十抵。 』快班頭秦英,回族也,忿忿下堂,謀變愈急。嗣後華山團長白祥生,合渭邑團長張映蘭,緝誅回民十七人於麥田。誅回諜於白泉鋪,回民紛紛北渡,秦家寨,也家灘焚燒一空,遂有回族大禍。」

《秦難見聞記》記載:「先是同州(今大荔)所屬地方見回即殺。自寶紳格殺勿論之告示出,於是霸橋、斜口、新豐、水溝、藍田一帶,亦如同屬」。巡撫令「曹繼堂往東勸諭,至斜口見奸民(團練)氣勢兇惡,截殺往來回民,因諭之曰:『汝等不享平安,而多殺無辜,此取禍之道也。一旦回民復仇,汝其無噍類矣。』答曰: 『我等眾逾十萬,糧支數年何怕之有。』 西安府。1862年5月14日,歪口鎮將馬振麟縛綁,同行兵丁被殺。馬是夜偷走進省,詢其情,則彼處殺人已算矣。先是同州所屬地方見回即殺,而咸長尚未如此。自官紳「格殺勿論」之告示出,於是灞橋、歪口、新豐、水溝、藍田一帶,亦如同屬(如同州所屬)。噫!殺人之權,授之愚氓鄉團,官紳如此瞶瞶,於民何尤!是日長安李及馬十二出城安撫。甘州提督馬德昭來。十五日,聞新莊回漢打仗,各有死傷,城內外大惶。十六日,聞東留村回眾被鄉團殺盡,只逃得一人。是日城內惶惶,難民進城無數。又望見東北一帶煙氣沖天,詢之則灞橋河一帶及米家崖、新莊、水窯、閻家市各處,俱被團練燒殺,文武官員俱袖手旁觀。十七日,聞劉家寨人被窯頭人燒殺殆盡,石倉帶團練數萬,往東北迎出,來往數次始回,是日城外大亂。長安縣令馬德興往西鄉安撫回眾,行至木塔寺,被漢團縛綁,隨行八人俱身帶重傷,賴石倉解救得免,遂西行,城內洶洶,各懷疑懼。訛言於是夕洗殺城中回民,余聞之不覺膽落。已聞西倉聚人無數,待晚發作,無以為計,只好聽之而已。薄暮天色沉晦,定更(打定更炮)後風雨交作,雷電閃灼,暴雨如傾盆瀉水,至四更後方止,雷雨益甚。

欽差大臣勝保在奏摺里說:「是時,王閣村等處雖有回巢,而西安各屬回村甚多尚元(無)蠢動。詎料梅錦堂乘間糾合漢團二千餘人,先將長安境內各回村肆行焚殺,復到戶縣之灰渠堡回村圍攻燒殺,回村數百家立成灰燼,慘不可言。其餘未經起事地方,妄殺無辜回民或數十人,或數百人不等,並將其廬舍一律焚毀,該回等老弱被殺,精壯悉歸渭北,結為死黨,前來報復。……抗拒官兵,經撲省垣。」

回殺漢之記錄

富平縣志載,咸豐五年(1855年),全縣有46579戶,254257人。到光緒二年(1876年)統計,有28543戶,120302人。戶數和人數都減少了一半。如果考慮到1869年之後的新增人口,估計1862--1869七年間回民殺了60%的富平縣人。

三原縣志記載,咸豐十一年(1861年)三原縣人口16萬人,由於回民起義加之光緒年間兩次瘟疫和大旱,三原人口銳減至4萬人。回民起義兩年間(1862—1863年),「縣舊隸五百餘村俱殘破,僅存東里、蔡王二堡」。

高陵縣,回民起義前的1861年,高陵縣人口6.9萬人。高陵縣志記載,「同治三年(1864年),縣內人口銳減至32192人。」兩年時間減少60%。

甘肅情況

[編輯]

甘肅回民1863年開始自立叛亂,甘肅回民殺漢人鄉鄰難以下手,但從陝西逃過來的回民則不手軟。

平涼。據宣統《甘肅新通志》卷47,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回民軍隊「陷平涼城府官……員死節者百餘,士民死者十數萬。」據《中國人口史》一書推算,同治年間平涼府(包括華亭,隆德,平遠,海城,固原)人口損失249.1萬,占戰前人口的88.6%。一次被殺十萬人以上的例子很多.

平涼華亭縣,據記載,「同治二年十一月,陝回入境,焚殺極慘。初土回叛變,尚愛鄉土,不甚殘毒。及陝回入境,無所顧惜,焚殺慘於土回十倍。華亭從此丘墟。」「鄉鎮民屋焚殺殆盡,遺民數百悉逃蓮花台。」平回後招安遺民,歸城者僅七十餘人,男女老幼死亡數萬。據《中國人口史》,華亭縣咸豐十一年(1861年)人口約17.1萬,戰爭中人口損失約達94%.也即基本上被殺完了.

平涼隆德縣。據載:「同治四年縣破城,從此官逃莊浪,城空無主者五年.人民殺斃餓死十有八九,老弱逃盡,全縣無二三十人家。全縣村村焦土,十室九空.」人口死亡比例高達90%.

慶陽鎮原縣志:「四鄉堡寨攻陷無遺,而縣城獨全,蓋四鄉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後入城避難。是月初九日……(回民軍入城)……,全城糜爛,死者不知其數。」據《中國人口史》,回民屠城前全縣人口26.9萬,戰爭損失23.4萬,損失比例為87%.

涇州四縣咸豐十一年(1861年)有人口92.8萬,戰爭中人口死亡82.2萬,損失88.6%。--霍枯燥 05:39 2007年3月6日 (UTC)

同治回亂事實上比這描述的要慘烈的多!—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Kingfighters對話貢獻)於2012年10月5日加入。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在他人留言插入自己的未簽名留言或改動他人的留言,及抄自其它網站的「非自由版權」內容,已由Mewaqua(留言)於2013年5月3日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

本條目質量很低

[編輯]

沒有買竹事件的經過。

沒有回族教師警告政府,政府並且關閉城門,回族教師自殺。

沒有左宗棠平定經過。

沒有白嚴虎試圖進攻並且搗毀黃帝陵的經過。

沒有甘肅屠殺的結果。

沒有在新疆回民被殲滅的經過。—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Kingfighters對話貢獻)於2012年10月5日加入。

請求把「同治陝甘回亂」改名為「同治陝甘回變」

[編輯]

同治陝甘回亂同治陝甘回變:這篇條目中立性問題存在已久,到現在連名稱都沒改動--全麥麵包請張嘴2012年12月13日 (四) 16:59 (UTC)[回覆]

靈格斯軟件提供的日文詞典里,有稱「回亂」(漢字)的。

據1993年上海辭書出版社的《中國回族大辭典》,清朝、民國的史料中有稱「回亂」的,台澎金馬地區後來也改稱「回變」。

《人民日報》:1951年2月11日第6版,用過一次「回變」〔中國新史學研究會籌備會為了提供中國近代史研究的資料,配合大學課程的改革,組織了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編委會,準備編印一套《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將中國近代史分成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東捻西捻、回變、洋務運動、中法戰爭、中日戰爭、戊戍變法、義和團、辛亥革命、北洋軍閥、五四運動等十二個題目,每一個題目為一種,包含史料自一百萬字至一百二十萬字。編委會的分工是這樣:……回變由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系編輯、白壽彝教授負責組織;……〕;1981年10月23日第8版,講吳玉章「一字之師」的故事,特意把加了引號的「『回亂』」改成「剿回」〔在抄寫這首詩時,他的年僅十八歲的服務員張兵山同志,發現其中「『回亂』成荒地」一句不妥。小張說:「回亂」雖然打了引號,但仍把荒地的責任放到回民身上了,這不好。吳老非常讚賞他的意見。經再三斟酌,把「回亂」改成了「剿回」。雖然只改了一個字,但意義卻大不相同了。它恢復了事物的本來面貌。吳老說:「古人有所謂一字之師,我看小張同志就是我的一字之師」。而且逢人便講這件事,表揚小張啟發別人。學識淵博,歷盡滄桑的八十歲老人稱十八歲的青年為一字之師,足可見吳老謙遜好學的精神和廣闊博大的胸襟。〕;《人民日報》其他則一律稱「起義」。

中國大陸的其他工具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稱「陝甘回民起義」;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和《大辭海·民族卷》稱「西北回民起義」;商務印書館《新華詞典》(1980年第一版)稱「陝甘回族人民起義」。FreeHui留言2015年2月22日 (日) 00:12 (UTC)[回覆]

人民日報1960.02.22第7版《關於回族史的幾個問題》:民族間,特別是回漢人民間悠久的歷史友誼,應該是回族史上民族關係的主流。我們也無須諱言,歷史上也存在着民族糾紛,這主要是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來自統治階級的民族壓迫及大民族主義的影響,這是大家所熟知的。另一個方面是來自民族中剝削階級、階層的挑撥。他們為了便於對人民群眾進行剝削和壓迫,就以製造或擴大民族糾紛為達到卑鄙目的的工具。舉例來說,清同治三年(1864),新疆奇台的回漢糾紛,是知州衙門的差役馬全經常倚勢敲詐當地漢民而引起的。又如清中葉雲南發生的某些漢回奪礦事件,實際上是漢回財主們挑唆漢回人民為他們一小撮人爭權奪利而引起的。因此,回族史上出現的民族糾紛,是具有不同性質的。回族人民為反抗統治階級而進行鬥爭,是正義的;民族內剝削分子所製造的糾紛,是反動的。把一切與回民有關的暴力活動都說成是「回民起義」,是錯誤的。歷史工作者應針對不同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Loveliaoyan留言2015年3月25日 (三) 07:12 (UTC)[回覆]

這條目怎麼看都像百度百科啊

[編輯]

一上來就階級鬥爭,前因後果都還沒講,政治課上多了吧?真噁心;---Joefei

本條目質量很低

[編輯]

本條目質量很低,很多段落不能給出可靠的消息來源,完全是論壇裏面皇漢或者網特的瞎扯。 我刪除的,一般都是沒有消息來源的章節,或者消息來源完全不準確的論壇或者博客的章節。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Flyddyj對話貢獻)於2013年6月2日 (日) 08:35加入。

爭議過大,難以調和

[編輯]

這場戰亂對陝甘回漢民眾都是一場災難。長期以來受意識形態「階級鬥爭」影響,把這場戰亂描述為回民武裝與清政府之間的鬥爭,是封建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一場必然發生的殊死搏鬥,回民武裝抗擊清政府的行為得到了廣泛的同情和高度讚美,但在這場戰亂中,回漢之間大量廣泛的相互屠殺卻被刻意的隱瞞和篡改,致使一些人認為:對X民的屠殺是合理和正當的,其行為是可歌可泣的,時至今日每年都舉行儀式高調紀念。 現今,我們將「起義」也好,「回亂」也罷合併為「回變」,目的就是為了儘可能的公正客觀看待這場戰亂,探求其背後的根本原因,更重要的是吸取教訓,避免這樣的災難再一次發生。 我個人認為這場戰亂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的群體,在同一環境內,為爭奪主導權發生的激烈衝突,是「文明的衝突」一種具體表現形式。

本人非歷史專業出身,受知識和閱歷所限,所述觀點可能偏頗或有誤。對此條目一邊倒式的描述不能贊同,盡個人所能恢復中立性描述。 個人建議:一些爭議過大的部分,可將兩種對立觀點都列出,讀者自有判斷。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Smallsky對話貢獻)於2013年6月2日 (日) 12:15加入。

維基百科的遊戲規則

[編輯]

遇到「編輯戰」時,就應該找可靠文獻(見Wikipedia:可供查證Wikipedia:列明來源等)去支持自己編寫的內容,並且在該等內容後面注出所依據的文獻來源。--Mewaqua留言2013年6月3日 (一) 01:19 (UTC)[回覆]


關於運動的原因、過程

[編輯]

簡單的說,回民運動,是由聖山砍竹事件和團練血洗秦家灘以及之後團練的「傳貼殺人」引起的。 團練,可以簡單認為,就是清政權為了維護自己在西北的同治,糾集的一幫地痞無賴。 因為竹竿價格的突然增高,引發爭執,而導致的兩名回民被打死,他們去告官,而華州知州濮堯「不為申理,且為漢人做主」。但此時,回民仍然「不為所動」,期望通過協商解決。 緊接着,團練於19日,以回民為捻軍的內應為藉口,血洗了回民的一處聚居地——秦家灘,殺人放火。團練怕回民告官,於是傳貼殺人,傳貼雲「陝西不留回民,天意滅回,必將回民戮除淨盡,回房燒毀不留」[1]接着, 謂南、大荔、西安、耀縣、富平等處團練亦相繼屠殺回民。 直到這個時候,回民運動,才開始了!


聖山砍竹事件

[編輯]

聖山砍竹是發生在回民起義前夕的一次嚴重的回漢械鬥。舊史籍認為起義是由砍竹事件引起的。[2] 渭南葉家灘回民葉三元和他的朋友一起去華州小漲村購竹杆,園主漢民王老售之,定價每斤銅錢二十枚,次日葉往砍竹,適王老有子外歸,阻之,不服,遂起爭鬥」。[3] 打鬥導致兩名回民死亡[4] 。於是回民向華州知州濮堯控訴,而華州知州濮堯「不為申理,且為漢人做主」,堂諭:「向後回傷漢民一以十抵,漢傷回民十以一抵 」,有「打死回民,不必經官」之謠 。[1] [5]

地主團練血洗秦家灘

[編輯]

一般認為,團練血洗秦家灘,是回變之前的一次重要事件。聖山砍竹事件發生後,回民雖蒙受了很大屈冤,此時回民仍」俯首帖耳,不為少動」[1] ,堅持由回漢雙方代表議和或通過法律解決。《壬戌華州回變記》記載:已由「漢民李發元、回民馬利,出而議和」,但是議和被地主團練破壞了。四月十九日,捻軍到達渭南赤水鎮,華州團練集合,準備圍堵捻軍。團練中,有人談到了聖山打架的事件。團練中有的地痞無賴,起了搶劫回民的想法。於是,聲稱回民是捻軍的內應,必先除去內患。於是,二華團奔赴華州秦家村,聲言:「回民造反,先行剿洗」。而秦家村回民自知無罪,苦口哀求,團眾堅持不允,登村將秦家村放火燒毀,任意洗劫。團眾此時心滿意足,飽載而歸。恐回民之鳴於官而治其罪也,又於各處飛遞傳單云:「陝西不留回民,天意滅回,必將回民戮除淨盡,回房燒毀不留。」遂致回民居住不安,逃避無地,絕無生理,拼命相爭。如同州府、咸陽、涇陽等縣鄉團,盡將城內回民男婦誅戮,房屋燒毀無存,官亦無如之何。傳貼所到之處,漢人(團練)先行攻打焚燒,倘遇回民,噍類不留。未經旬日,陝西各處回民俱行激變。[1] 接着, 謂南、大荔、西安、耀縣、富平等處團練亦相繼屠殺回民。左宗棠奏摺有云:「陝回之禍, 由於漢、回構怨已久, 起釁之故實自漢民(團練) 。」[6]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李啟訥. 《忧愤疾书》. 
  2. ^ 韓敏. 《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史》. 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6.4.6. 
  3. ^ 《富平县志》. 
  4. ^ 《平回志》. 
  5. ^ 劉東野. 《壬戌华州回变记》. 
  6. ^ 《左宗棠全集• 奏稿》卷44. : 52頁.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Flyddyj對話貢獻)於2013年6月3日加入。

如果爭議過大,建議直接將英文版翻譯過來算了。

[編輯]

總之別再用那套階級鬥爭的話語了,太噁心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Eddielee1989對話貢獻)於2013年6月6日 (四) 08:20加入。

凡是定義為起義就是階級鬥爭了?

[編輯]

凡是定義為起義就是階級鬥爭了?
看來某些人是噁心而不自覺,替你八旗的主子當狗腿子搖旗吶喊,維護你滿清醜八怪的統治就不噁心了?
回民運動的性質,包括馬長壽前輩,白壽彝前輩,許許多多的大家都定義為起義,我來引述,怎麼了?
不像某些人,成篇的謊話屁言,極力抹黑穆斯林。唯一的兩三處來源,還居然是論壇里的。你說你編輯的條目的可信度能有多高?
關於同治回變的史料和研究,馬長壽前輩,白壽彝前輩,包括韓敏的書籍等等,都將這次運動性質的定義為起義,而不是屠殺。
說到屠殺,是誰先配合着滿清主子當劊子手的?聖山砍竹事件,回民蒙冤之後,是誰滋事血洗秦家灘的?之後,又是誰怕回民給官府告狀,於是傳貼殺人,云「秦不留回」的?是滿清養的團練配合着八旗主子進行的!這些,都是在回民起義之前吧!
滿清當年的揚州十日,嘉定屠城,造成什麼後果還用我說嗎?準格爾盆地,現在只留下地名,整整一個民族被滿清屠殺殆盡。這都是在同治回變之前吧。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Flyddyj對話貢獻)於2013年6月6日加入。

對於上面留言的第二段,請遵守Wikipedia:不要人身攻擊。--Mewaqua 2013年6月6日 (四) 14:38 (UTC)[回覆]

未知標題

[編輯]

爲什麽要刪除屠殺漢人的並有歷史記載的事實?還鎖定?維基百科還有公信力嗎?!!!請問!!? 赤裸裸侵犯漢人人權。這個種族死了千多萬人都不能記載在維基百科上嗎?因為他們是漢人就該死嗎?死了也不準說是誰殺害他們的嗎? 爲什麽回族宗教被清廷壓迫就能寫上去,漢人辛苦種的田地糧食被回民牛羊了也是回漢矛盾之一卻吃不能寫上去?爲什麽回人死了人可以寫上去,爲什麽漢人無辜平民被回民屠殺千萬也不能寫上去?厚此薄彼,客觀嗎這樣?—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Leon119對話貢獻)於2013年6月11日 (二) 21:00加入。

為了政治正確,英文版的該詞條已經註明2000萬人死亡多為回民,而不是漢人。 173.85.204.117留言2017年7月1日 (六) 02:47 (UTC)[回覆]

2014年的討論

[編輯]

@木光

想確認一下,你這個[1]編輯是不是去除之前的文字東堆西砌的冗餘?SzMithrandir留言2014年3月9日 (日) 04:19 (UTC)[回覆]

@SzMithrandir 是的—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木光對話貢獻)於於 2014年4月25日 (五) 12:50加入。

@Amuuilr 有不少人因為宗教的原因在那裏搞編輯戰,即使把英文版本翻譯過來也會被破壞掉的,真是令人痛心—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Amuuilr對話貢獻)於2015年3月1日 (日) 05:16加入。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同治陝甘回變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24日 (六) 07:45 (UTC)[回覆]

模板翻譯不正確

[編輯]

應當正確翻譯 謝謝留言留言2021年5月22日 (六) 02:40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