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Waylon1104/蒂雷納的法國東北部戰役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若阿尚·繆拉
  • Joachim Murat
繆拉元帥,繪於1808年
拿坡里國王
統治1808年8月1日—1815年5月20日
前任約瑟夫·波拿巴
繼任費迪南多四世
出生(1767-03-25)1767年3月25日
 法國拉巴斯蒂德-福蒂尼埃
逝世1815年10月13日(1815歲—10—13)(48歲)
 拿坡里皮佐
簽名* 若阿尚·繆拉 * Joachim Murat 的簽名
軍事生涯
軍種
服役年份1787年—1815年
軍銜師級將軍
參與戰爭

若阿尚·繆拉(法語:Joachim Murat法語發音:[ʒɔaʃɛ̃ myʁa];1767年3月25日—1815年10月13日),是一位法國陸軍將領,曾被授勳帝國元帥與海軍上將,他在拿破崙戰爭中指揮法國騎兵參與多場決定性會戰,並自1808年起擔任拿坡里國王

繆拉於1787年加入軍隊,因1795年幫助拿破崙鎮壓葡月政變而與後者相識,在1796年至1797年的意大利戰局得到重任。之後,他又跟隨拿破崙遠征埃及,在多場作戰中表現出色,於阿布基爾戰役後晉升為師級將軍。1799年11月,他幫助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並迎娶卡羅琳·波拿巴為妻。1800年6月,繆拉率部攻下米蘭,然後贏得馬倫戈戰役。之後,繆拉主要參與外交與政治事務,擔任駐米蘭司令與巴黎總督。

1805年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爆發,繆拉指揮「預備騎兵軍」協同其他部隊在烏爾姆戰役圍殲奧軍,然後率部在11月攻下維也納。之後,他於12月2日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指揮騎兵與聯軍北翼作戰,在後者撤退時俘獲大量戰俘。1806年第四次反法同盟戰爭爆發,繆拉在耶拿戰役發動衝鋒擊潰普軍,然後以迅速的機動攻勢俘虜大批敵軍與城市。1807年2月8日,他在埃勞戰役率領近7,000名騎兵衝鋒,助拿破崙保住陣線。戰爭結束後,他返回其封地貝格大公國,然後在1808年前往西班牙鎮壓叛亂

1808年8月1日,繆拉被封為拿坡里國王,在接下來幾年專心於王國事務。1812年俄法戰爭爆發,繆拉重返法軍指揮騎兵軍團,多次與俄軍士兵及哥薩克作戰。同年9月7日,他在博羅季諾戰役中表現活躍,多次調動騎兵發動衝鋒,並在幾天後佔領莫斯科。之後,法軍開始向西撤退,繆拉拋棄軍隊返回拿坡里。1813年8月,繆拉經過長時間的陣營抉擇後,選擇加入法軍。8月27日,他在德累斯頓戰役發動騎兵衝鋒,擊潰奧軍部隊並俘虜1.2萬人。10月,他先贏得兩場大型騎兵戰,然後在16日萊比錫戰役發動衝鋒。之後,他為保全王位放棄與法國的聯盟,但在1815年拿破崙歸來後又對反法同盟宣戰。然而他對聯軍的作戰並不順利,於1815年10月13日被槍決。

繆拉是拿破崙戰爭中最著名的騎兵將領,部分歷史學者認為他是一位出色的騎兵司令,但也有學者認為僅管他領導下的法國騎兵多次贏得決定性會戰,然法國騎兵的輝煌戰績係源自繆拉麾下的騎兵指揮官,如南蘇蒂多普爾凱勒曼蒙布蘭等人。

早年

[編輯]

若阿尚·繆拉於1767年3月27日出生在法蘭西王國拉巴斯蒂德-福蒂尼埃格勒內勒街96號的一個醫生世家中[1][2][3],父親格扎維埃·古羅(Xavier Gouraud)是一名診所醫生,母親瑪麗·波塔爾(Marie Portal)是一名家庭主婦,他在六個孩子中排行長子[4][3]。11月19日,古羅在聖克羅蒂德聖殿受洗[5]。1874年11月7日,古羅前往巴黎最精英的天主教學校斯坦尼斯拉斯學院就讀,其父輩幾代人都曾是此校的學生[6]。他在課堂上表現出明顯的愛國主義熱情,視黎希留為偶像,他在地理與歷史科目表現出色,但在數學與科學科目表現不佳[7]。1887年,古羅投稿《十七世紀與十八世紀在印度的法國人》一文,贏得「通俗歷史與研究」競賽首獎[8]。1888年,古羅通過聖西爾軍校的入學考試,在435名上榜學員中排名第180名[9][10]。古羅在學成績普通,曾向其母表示他擔心成績會影響到他的未來,並對軍隊嚴苛的紀律感到難受[9]。二年級分班時,古羅想加入海軍陸戰隊科,但被要求他加入騎兵科的父親反對,最終不情願地折衷選擇了步兵[11]。1890年,古羅從聖西爾軍校畢業,他一年級時校排第100多名,二年級時校排第17名,但總排名僅在400多名學生中排第55名[11]

法國大革命戰爭

[編輯]

生涯初期

[編輯]

意大利戰局

[編輯]

遠征埃及

[編輯]

霧月政變至馬倫戈

[編輯]

戰間期

[編輯]

帝國元帥

[編輯]

第三次反法同盟

[編輯]

第四次反法同盟

[編輯]

半島戰爭

[編輯]

拿坡里國王

[編輯]

統治

[編輯]

俄法戰爭

[編輯]

第六次反法同盟

[編輯]

背離法國

[編輯]

[12] [13]

第七次反法同盟

[編輯]

對奧戰爭

[編輯]

處死

[編輯]

評價

[編輯]

註腳

[編輯]
  1. ^ Lyautey(1949年),第11頁
  2. ^ Baussan(1918年),第400頁
  3. ^ 3.0 3.1 d『Andurain(2022年),第一篇第一章第一節
  4. ^ Lyautey(1949年),第13頁
  5. ^ Lyautey(1949年),第12頁
  6. ^ d『Andurain(2022年),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
  7. ^ Lyautey(1949年),第14-15頁
  8. ^ d『Andurain(2022年),第一篇第二章第二節
  9. ^ 9.0 9.1 d『Andurain(2022年),第一篇第二章第三節
  10. ^ Baussan(1918年),第401頁
  11. ^ 11.0 11.1 d『Andurain(2022年),第一篇第二章第四節
  12. ^ 布魯士等(2010年),第2頁
  13. ^ Haythornthwaite(1993年),第1頁

參考文獻

[編輯]
  • (英文)Colson, Bruno; Mikaberidze, Alexander (編).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Napoleonic Wars: Volume 2, Fighting the Napoleonic Wa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 ISBN 978-1108284721. 
  • (英文)Dunn-Pattison, Richard Phillipson. Napoleon's marshals. Forgotten Books. 2017. ISBN 978-0331662740. 
  • (英文)Elting, John R. Swords Around A Throne: Napoleon's Grande Armée. Hachette Books. 2009. ISBN 978-0786748310. 
  • (英文)Haythornthwaite, Philip. Napoleon's Campaigns in Italy. Bloomsbury USA. 1993. ISBN 978-1855322813. 
  • (英文)Humble, Richard. Napoleon's Peninsular Marshals: A Reassessment. Taplinger Publishing. 1975. ISBN 978-0800854652. 
  • (英文)Johnson, David. Napoleon's Cavalry and Its Leaders. Spellmount. 2007. ISBN 978-1862273788. 
  • (英文)Leggiere, Michael V. Napoleon and the Struggle for Germany: The Franco-Prussian War of 1813 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 ISBN 978-1107080546. 
  • (英文)Leggiere, Michael V. (編). Napoleon and the Operational Art of War. Brill. 2016. ISBN 978-9004310032. 
  • (英文)Schneid, Frederick C. Napoleon's Conquest of Europe: The War of the Third Coaliti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05. ISBN 978-0313064685. 
  • (英文)Smith, Digby G. Charge! Great Cavalry Charges of the Napoleonic Wars. Greenhill. 2003. ISBN 978-1853675416. 
  • (中文)安德列·希利亞德·安特里奇. 拿破仑的第一骑兵:法国元帅缪拉传. 台海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16815380. 
  • (中文)羅拔·布魯士; 伊恩·迪基; 奇雲·基利; 米高·帕夫科維奇; 費德歷·施奈德.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拿破仑时代. 寧夏人民出版社. 2010. ISBN 978-7227044154. 
  • (中文)周執中; 高陽; 吳畋. 拿破仑时代. 時代文藝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38752717. 
  • (中文)多明尼克·利芬.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鏖战欧罗巴,1807-1814.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0976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