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討論:靖天子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您好,靖天子!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裏。除了歡迎辭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同意在GFDL條款下發佈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我是歡迎您的維基百科人:Wcam (留言) 2008年12月24日 (三) 10:01 (UTC)[回覆]

你知道嗎?
你知道嗎?

恭喜您!您最近建立或大幅改進的條目渦蟲分泌細胞網巢病毒經推薦後,獲選於首頁作新條目展示。如果希望推薦其他您關注的條目,歡迎前往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提名。在您建立或大幅改進的所有條目中,總計有285篇條目獲推薦作首頁新條目展示。

285

關於魯特部巴蜜環菌

[編輯]

靖君,我最近注意到您之前編寫的幽默頁面User:靖天子/魯特部巴蜜環菌被列在Category:蜜環菌屬的分類頁下,能否請您在該頁面的分類中加入冒號以避免其出現在條目分類中?麻煩了。祝您新年快樂。--——🦝英特浣熊耐爾留言貢獻 2024年1月6日 (六) 07:16 (UTC)[回覆]

完成,始作俑者過來處理了--Htmlzycq留言2024年1月6日 (六) 12:24 (UTC)[回覆]

新年快樂!

[編輯]
新年快樂!
祝您龍年大發,好運不斷,心想事成,萬事如意!A.K. 留言簽名 2024年2月9日 (五) 01:48 (UTC)[回覆]
(模板使用方法參見此處

2024

[編輯]

前年討論

  • @Htmlzycq今年換在下向閣下至上遲來的新春祝福。去年太忙了,偶爾回來也大都是寫世界各地的時事熱點條目,居然都一年沒寫生物條目了,看到中文終於超了日文這個前幾大語種中唯一沒用過機械人刷條目的、我們在數量上追趕超過十年的語種,感慨良久,感受比超過瓦瑞瓦瑞、越南那種深刻許多,看看前面的語種中也就宿霧跟埃及阿拉伯語是機械人搞出來的虛胖語種,其他都是大語種了。看到這也讓我回去翻十幾年前客棧上大家與其他語種「對抗」的討論,那時的中文維基充滿合作的氛圍,許多人為此付出大量情感與心血。這次超日文好像站上沒什麼討論?就看到客棧消息版幾人祝賀而已,大概當時那幾位現在都不見了....--Wikimycota🧬 2024年3月10日 (日) 10:34 (UTC)[回覆]
    日本維基人對日本國外的事情好像相對其他地區來說不是很關心,2023年紅海危機日文維基迄今仍沒有條目,俄烏戰爭時間軸在2023年11月日維就停止追更了。--日期20220626留言2024年3月10日 (日) 10:40 (UTC)[回覆]
  • 在下感覺中文維基的「黃金時代」是當下以及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吧。可能個人是個樂觀主義者,覺得只要維基這一合作模式還能吸引到人,將來的維基人能比現在的好。另外,能有時間精力來寫維基百科的,要滿足有足夠空閒時間,有跨領域的知識積累,這兩點已經把世界上大部分人篩去了。閣下寫了幾位此次戰爭的遇難者,讓在下打算把好望角書系里的三位以色列作者寫個stub(都有希伯來語)--Htmlzycq留言2024年3月10日 (日) 11:09 (UTC)[回覆]
    我有印象的第一個里程碑是30萬;不過當時我只算讀者,所以真正有參與的是40萬。記得後面50萬到70萬都是開機械人,但當時客棧趕超外文維基的氛圍還是很濃厚的。現在中維條目數140萬,但我已經完全無感了。
    說到「對抗」,我活躍的ACG領域十年前也是有論爭的:一些編者將日維奉為圭臬,認為日本作品條目就應該日維的格式來寫;另一些編者則主張英維體例更優,無論是日本作品還是美國作品,都應該走英維的編寫方向。我屬於「另一些編輯」中的積極分子,當年沒少寫論述發留言黑日維😂 所以這次超越日維這個對手,的確讓我想到很多。
    至於客棧沒人關注,一方面是很多參與者沒經歷過那個時代。另一方面,是不是這幾年中維個體意識增強,而且大家開始關注品質,所以對這個話題沒多大興趣了?--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Next留言2024年3月10日 (日) 11:46 (UTC)[回覆]
    10年前開機械人刷條目的時候就有人說要關注品質,還有人在為了數量還是品質在那邊吵架,我記得就是簽名分別叫「維基皇帝」 和「泅水大象」的兩個人在吵。--日期20220626留言2024年3月10日 (日) 11:51 (UTC)[回覆]
    S皇簽名倒是正常的,是在用戶頁開玩笑自稱皇帝,眾人索性叫他皇帝作為調侃....--Wikimycota🧬 2024年3月12日 (二) 04:59 (UTC)[回覆]
  • 在下覺得,維基最重要的是讓查閱者有所收穫,比如在下是玩文明5這個遊戲的時候,發現波斯長生軍挺有意思的,然後在條目中看到了波斯帝國成立2500周年慶典...--Htmlzycq留言2024年3月10日 (日) 12:13 (UTC)[回覆]
    @Htmlzycq希望如閣下所說,維基能繼續吸引到越來越優質的用戶。其實我也是主張條目質量優於數量的,只是在保證質量過關的前提下,還是期待中文版數量到前十的那天。或許如L大所說中文個體意識增強,對條目數量競賽興趣降低,這也算是一種正面發展,可能我更多是懷念那種氛圍吧。看起來我們和波蘭語還有相當一段距離,但追上後很快就能再超過埃及阿拉伯語,進入前十名。
除了加薩戰爭,如果有條件我最近還打算寫些蘇丹內戰的相關條目,媒體關注度實在相差太遠了。生物條目我有時想不到有什麼好寫的,閣下的學者或書籍條目如果有學理的紅連可以到這給我提供點靈感。--Wikimycota🧬 2024年3月12日 (二) 04:59 (UTC)[回覆]
以現在三個語言的條目數量增速看來,中文應該會先超過埃及阿拉伯語然後才超過波蘭語。(通過我的粗略計算,超過埃及阿拉伯語要3年,波蘭語要7年)--微腫頭龍留言2024年3月12日 (二) 11:57 (UTC)[回覆]

提供靈感不敢講,講一講這些年在維基的體會吧。在下覺得各個維基各有各的特色,是從為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添加{{link-XX||}}開始的,這些學術性的書籍,在沒有中文條目和英文條目的情況下,還能找到德語條目、法語條目、俄語條目,這現在看起來很正常,但是還有一些能找到類似哲學片段丹麥語Philosophiske Smuler丹麥語條目,林中路意大利語Sentieri interrotti意大利語條目,地理學中的解釋日語地理学における説明日語條目等等,這就讓十年前的在下非常驚訝了。

之後在下開始編輯許多化學消歧義條目,發現世界語維基,加泰羅尼亞語維基,荷蘭語維基,都有自己特有的化合物條目,可以說是各個各有特色吧。在希望中文維基能夠取長補短時,在下參考了法語維基的格式,即每個消歧義義項之後都要跟上這個化合物的CAS,這樣即使是紅鏈,也方便後人查詢建立。在這之後就是參考{{DisambigNav}}建立了{{MolFormDisambigNav}}這個模板,可以說是一個轉折點,不但未建立的同分異構體消歧義所剩無幾了,而且總數到達了2300+,超過了英文維基,雖然其中大部分還有待完善。這可以看做是中文維基的一個特色內容了,可能某個消歧義條目中,一個中文藍鏈都沒有,但是卻有{{link-eo||}}、{{link-de||}}、{{link-nl||}}等等來自多個語言的化合物。

最後再說說中文另一個超過英文的領域吧,就是的Category:細胞系領域,已有一百多條目,大部分是User:Sing20041130貢獻的[1]。在下為了這一領域能夠更加系統化,編輯了NCI-60[2]LL-100[3]ICBP43[4]JFCR39[5]這一系列panel條目。--Htmlzycq留言2024年3月12日 (二) 08:43 (UTC)[回覆]

關於來自日本癌研究會JFCR39能否有日語版,在下在ja:Category:細胞株里發現,Charlesy這位用戶建立了多個條目,但貌似23年中開始就不再活躍了。--Htmlzycq留言2024年3月12日 (二) 10:58 (UTC)[回覆]
@Htmlzycq這些化合物條目確實很有索引價值,工作量巨大,閣下貢獻應值維基編輯專家的榮譽可惜閣下用戶頁明言不喜歡維基榮譽.....除細胞系之外,我想到還有大腸桿菌與酵母菌菌株,常用小鼠品系、常用質粒、慢病毒等,應該很多是符合關注度但在各語言維基均無條目的,這方面潛力巨大,也有相當價值。--Wikimycota🧬 2024年3月13日 (三) 03:08 (UTC)[回覆]

參考資料

  1. ^ 不過這位維基人已經不再參與這一領域的編輯了
  2. ^ 英文版有點亂
  3. ^ 英文版是在下2022年建的,本想拋磚引玉,但也寥寥
  4. ^ 英文版是收錄標準不確定的乳癌細胞列表
  5. ^ 不知能不能建立日文版

在下只是覺得「維基榮譽」會讓人驕傲不前,所以說覺得會增加新老用戶的隔閡,不過最近站內增加了「此用戶有XX,XXX次編輯,賬號創建於XXXX年XX月XX日」讓老用戶藏不住了 囧rz……

說一件另一個感慨的事情,就是en:21-Hydroxylase在20-21年間大幅度擴充並申請英文優良條目的時間,在下參與了一點點小編輯,如上傳了右圖(不過存在一定問題,就是en:RCCX重複並非只發生在人鼠共同祖先

後續22-23年,Maxim Masiutin就專門創建了RCCX條目,解決了在下的一點點疑惑 --Htmlzycq留言2024年3月13日 (三) 05:26 (UTC)[回覆]

在法語維基發現一個有用的生物技術類模板fr:Modèle:Palette Fluorophores,感覺與在下之前建立的en:Template:PCRen:Template:Restriction enzyme以及葡萄牙語裏的pt:Predefinição:CRISPR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關注於一個生物技術領域的模板,打算有空就搬運到中文來。--Htmlzycq留言2024年3月19日 (二) 03:20 (UTC)[回覆]

  • @Htmlzycq感謝,我感覺生物技術、實驗用品的條目不只中文版缺乏,英文版也還有很多空間,有關注度的技術、酵素、質粒、菌株等應該是遠遠不止這些。
剛剛看到有一位新人開始寫真菌條目,真是令人期待。閣下現在接受維基榮譽嗎?接受的話我就去提名閣下為維基編輯專家啦。--Wikimycota🧬 2024年3月19日 (二) 09:30 (UTC)[回覆]
是的,生物技術、實驗用品在各個維基上的缺乏,在下看來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被忽視了,比如英文維基里許多較短的人類基因/蛋白的條目,其實是直接來自於Entrez的介紹,比如en:BICD2等由ProteinBoxBot創建的,但沒有創建別的生物學「技術、酵素、質粒、菌株等」的機械人。二是可能存在利益衝突,比如某個生物技術條目,很可能會受到該技術生物公司的影響而存在不中立語調。最後,維基榮譽請恕在下暫不接受,謝謝閣下好意。--Htmlzycq留言2024年3月19日 (二) 10:07 (UTC)[回覆]

維基人第十六期(2024年3月)

[編輯]
(註:由於您在討論頁加入了「不接受消息發送」分類,機械人無法協助遞送,故改以手工處理,敬請見諒)——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3月12日 (二) 08:46 (UTC)[回覆]
@Ericliu1912感謝,終於發了--Wikimycota🧬 2024年3月13日 (三) 03:00 (UTC)[回覆]
希望您若以後有空,還可以為本刊寫作「維生物」段落呵!——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3月13日 (三) 03:03 (UTC)[回覆]
@Ericliu1912我剛好有很好的題材,下期已經在準備了?--Wikimycota🧬 2024年4月15日 (一) 22:06 (UTC)[回覆]
任何時候都歡迎來稿(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4月16日 (二) 02:30 (UTC)[回覆]

星章送給你!

[編輯]
真菌星章
感謝閣下對本人的真菌新條目候選提出豐富且具體的建議。閣下在真菌主題貢獻也帶給本人很大的鼓舞和參考價值 WindWingWalker留言2024年3月21日 (四) 05:39 (UTC)[回覆]

感謝閣下在User talk:WindWingWalker對在下想法的認可,在那裏在下發現十年前和閣下的第一次合作就是討論頂體 (真菌)的譯名,當時閣下還建立了消歧義頂體,在下是有點不同意的,認為只要使用{{for|精子頂端含有酶的結構|頂體 (精子)}}來消歧義即可,無需建立只有兩個義項的消歧義。不過,最近發現俄語裏也是把兩者翻譯成一個詞,在2015年也建立了消歧義 囧rz……,比閣下還晚了兩年,於是就把兩個通過wikidata連接起來了,晚了七年多。

另外,用作模式生物的具體是駒形氏酵母屬下的哪一種?在下認為{{模式生物}}這一模板應該掛在種的條目下而非屬的條目下。

最後,wikidata真是個好東西,折毛東窗事發前,在下是有過懷疑的,就是那些內容在wikidata里檢索,搜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在下當時的猜測是wikidata對西里爾字母文字內容的兼容度不夠,沒想到結果居然是這樣。--Htmlzycq留言2024年3月24日 (日) 03:26 (UTC)[回覆]

發現{{模式生物}}有些不好,沒有區分使用率高的和低的模式生物,能不能改成文章數量大於100000的粗體?
@Htmlzycq都十年了啊老兄!閣下是怎麼發現俄語的頂體也是同一詞的?
畢赤酵母比較棘手,這個名字顯然是音譯原屬名畢赤酵母屬Pichia)的,但分子支序起來後把用作模式生物的Pichia pastorisPichia屬中移出,新建立駒形氏酵母屬,造成現在「畢赤酵母」不屬於「畢赤酵母屬」的狀況。作為模式生物的畢赤酵母原稱Pichia pastoris,在移入駒形氏酵母屬後(K. pastoris),2005年又基於分子證據把某些菌株(美國菌株)分出K. phaffii這一新種,其他則留在K. pastoris(法國菌株),因此現在作為模式生物的有效物種包括K. pastorisK. phaffii,其中應該以K. phaffii較多,最常用的菌株CBS7435是屬於K. phaffii。另外5種2000年後才發表的新種都是單一研究從資料庫中根據支序分析做出來的,看起來都是樹上採出的標本,應該沒有被做成菌株用作模式生物。
這就造成中文命名上很大的麻煩,畢赤酵母這個名稱應該是指Pichia pastoris這個sensu lato的概念,因此在下對應物種把他重定向到了駒形氏酵母屬,而非定向到畢赤酵母屬畢赤酵母科,但K. pastorisK. phaffii的中文名稱就不好辦了,在下覺得這七個物種根本就不該寫成條目(英文版也沒有種的條目),沒有辦法給定中文名不說,這些物種沒有任何表型的差異,僅有DNA序列的差異,反而一個物種可能包括許多表型差異很大的菌株,如果要把K. pastorisK. phaffii獨立成條,會有大量資訊無法細分到具體物種的情況。而且原本的畢赤酵母屬還有其他物種被用作模式生物,例如Pichia Angusta(但這個居然也被分到別的屬,成為Ogataea polymorpha英語Ogataea polymorpha去了.....)實至今日都還有人用畢赤酵母作為模式生物時,使用Pichia pastoris這個舊名,中文語境中更加混亂。
在下覺得整個維基的物種分類框就應該全由Wikidata達成,自動輸出分類框,甚至可以直接輸出簡單的條目估計比人肉機械人寫得更為準確,有任何分類改動直接在Wikidata進行,每半年一年用機械人在各個語言的維基跑一次,更新分類資訊,同名的條目合併,新種的條目分拆,這樣繁瑣的工作給機械人運行應該比人類能做得好得多,像現在各個語言的維基分類資訊經常相互矛盾,維護耗時耗力,事倍功半,實際是以人工來維持一個龐大的資料庫,效率與精準度都不如機械人。折毛事發前我沒懷疑過,剛爆發時我還當成是抹黑的.....
{{模式生物}}我看還能擴充,有幾種比較典型的模式生物沒在上面,比如盤基網柄菌墨西哥鈍口螈SV40煙草鑲嵌病毒枯草桿菌裸鼴鼠恆河猴豚鼠這幾個我感覺可以加入,並把若干種最為有代表性的加粗(小鼠大鼠黑腹果蠅秀麗隱桿線蟲斑馬魚大腸桿菌釀酒酵母阿拉伯芥)--Wikimycota🧬 2024年3月25日 (一) 03:54 (UTC)[回覆]
閣下知道現在還有什麼doi generator能用嗎,直接把論文在維基上生成參考文獻語法的,我之前用的都失效了,現在得自己慢慢填參數,簡直受不了。--Wikimycota🧬 2024年3月25日 (一) 04:48 (UTC)[回覆]
很簡單,因為俄語是優良條目,去看了一下就發現帶括號,去掉括號把剩下來的西里爾字母在上面檢索,就找到了一個消歧義條目,點擊另一義項,發現就是頂體 (精子)。。。於是乎,在不懂俄語的情況下,利用維基百科的同一性,完成了兩個概念的關聯,阿拉伯語條目也試了一下,不過沒找到,不過阿拉伯語裏一個是جسيم_قمي,一個是جسم_مدبب_(فطريات)

那就先掛屬這裏好了,等以後有學者深入研究了,再改好了。在下試着Template talk:模式生物找了一下pubmed的文章數,感覺最開始的想法,給>10,0000文章的模式生物加粗,不靠譜,因為不同領域差距過大了,還是先按照文章數量排名好了。順便加了幾個哺乳動物物種,主要是在下手頭拿着一本《實用醫學實驗動物學》,想把裏面列出的常用實驗動物都放上去,但是一排板,發現哺乳動物有些多了,在下想的辦法是把哺乳動物從動物下單列出來。

在下用的是「引用」下面的第一個「模板」,會點出「cite journal」,填PMID或DOI號自動生成的。--Htmlzycq留言2024年3月25日 (一) 04:56 (UTC)[回覆]

@Htmlzycq原來編輯器就有,以前不知道有這功能,不過適用了一下,許多篇作者無法正常識別,還是得手動打。{{模式生物}}或許可以將動物分成無脊椎動物與脊椎動物(意大利語版是這樣處理),脊椎動物:小鼠大鼠恆河猴斑馬魚豚鼠.....無脊椎動物:黑腹果蠅秀麗隱桿線蟲,或許再加上家蠶。並把部分物種加粗(想不到什麼客觀標準,大部分資料庫都嚴重傾向動物,上面列幾個是在下認為比較典型的)。
駒形氏酵母屬又寫了一點,希望比較清楚。--Wikimycota🧬 2024年3月25日 (一) 07:55 (UTC)[回覆]


Mesomycetozoea終於建立中文條目了,謝謝閣下,「原創譯名」就原創好了,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另外,在下也覺得羅茲菌門(Rozellomycota)比隱真菌門(Cryptomycota)好,後者容易被當成「狹義真菌」的一門--Htmlzycq留言2024年3月26日 (二) 05:29 (UTC)[回覆]

@Htmlzycq這個原創確實是非常之舉,看到閣下在修改模板,讓我突然有一股衝動直面解決這個真核生物分類模板第一大難題,錯譯從中文維基外溢到無數中文來源(包括)、咱們討論多年多次的中黏菌門,坦白說這個鍋我也有一部份,因為我估計製作一些模板時(例如{{Opisthokont protists}})也用了這名字。這次直接寫了條目,希望可以收一錘定音之效,漸漸外溢蓋過錯誤的譯名。隱真菌門閣下覺得要直接移動到羅茲菌門嗎?隱真菌門確實太像隱球菌屬。--Wikimycota🧬 2024年3月26日 (二) 06:02 (UTC)[回覆]

感謝閣下建立了{{酵母菌}},在下將{{Fungus navs}}稍微改造了一下。光增加「酵母」在下覺得有些孤零零,就覺得蘑菇也可以專門製作一個類似的模板,比如類似酵母菌,有哪些科屬的真菌可以形成「蘑菇」,還有就是蘑菇的常見解剖結構等等。。。當然,閣下覺得不妥也可以刪去。另外,英文維基還是有幾個酵母菌菌株條目的,en:Y187en:AH109等。--Htmlzycq留言2024年3月28日 (四) 11:57 (UTC)[回覆]

@Htmlzycq突然又入坑真菌了...以前從來不曉得擔子菌門黑粉菌跟鏽菌那兩支居然那麼多酵母菌類群(以為都是植物病原菌),只知道銀耳那一支,相當意外。另外我也試着找子囊擔子以外,以前屬於接合菌門的真菌有沒有任何酵母菌,結果遺憾是完全沒有沒看到文章把微孢子蟲當成酵母菌,頂多說yeast-like,在下還是把它放在相關條目有點夾帶私貨了。蕈類模板我得想想,不曉得這個「蕈類」應不應該包含馬勃、鳥巢菌、羊肚菌、鬼筆等等其他形狀的子實體,還是僅包含傘菌,如果是後者,那絕大部分類群就是傘菌目之下了,而且即使僅考慮傘菌,科數也會上百。在下打算重新設計{{真菌}},到時再看看有沒有辦法安排一個{{蕈類}}。--Wikimycota🧬 2024年3月29日 (五) 06:58 (UTC)[回覆]

我說怪不得微孢子蟲明明隔得這麼遠,也列入相關條目,原來是閣下夾帶私貨啊在下是覺得{{蕈類}}要包括其他形狀的子實體的,本來在下想給{{酵母菌}}作伴的是{{蘑菇}},因為「蕈」一字其實並不常用,但是狹義蘑菇就只有「蘑菇屬」,將來有可能重定向到{{傘菌屬}},還是用「蕈」好了。另外,李玉院士來在下所在學校作報告的時候提到過,「蘑菇」其實是元朝以後進入漢語的蒙古語詞彙,「菌蕈」才是古漢語對蘑菇的稱呼。--Htmlzycq留言2024年3月29日 (五) 08:31 (UTC)[回覆]

@Htmlzycq原來如此,在下還以為蘑菇才是古漢語詞彙,以前不知道在哪看過「蘑」跟「帽」是同源的,發音接近,因為蘑菇最早是因形似帽子得名 囧rz……
{{蕈類}},我想大概可以用不同形狀的子實體作為主要區分依據,分別列出有哪些科的真菌具有各類子實體。除蕈類跟酵母外,{{黴菌}}、{{蟲生真菌}}、{{植物病原真菌}}應該也能建立,不過這些在下的了解就很少了。
今天查到幾個有意思的類群:1.錘舌菌綱居然都發現有酵母菌[1]看來菌絲體往酵母菌的演化太容易發生了。2.原孢囊藻屬:這玩意兒是失去葉綠素的一類綠藻,雖然早就知道不是真菌,還是被列入酵母菌。The Yeasts - A Taxonomic Study第五版除了子囊菌擔子菌外,還收入了幾種這種綠藻(上網搜圖,菌落確實長的跟一般酵母菌一模一樣)......3.芽囊原蟲屬:SAR的,也被部分人列入酵母菌。
另外,{{模式生物}}因為涉及的領域遠超遺傳學,在下建議將標題改成「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閣下以為如何?--Wikimycota🧬 2024年3月30日 (六) 02:30 (UTC)[回覆]
原來如此,不知道The Yeasts - A Taxonomic Study把它們列入「yeast-like」的標準是什麼?形態學上相似還是都走酒精發酵路線?另外,在下推測「菌蕈」一詞在中古漢語中的讀音,有點類似於「國郡」,屬於一種連綿詞,「木生為菌,土生為蕈」還是「土生為菌,木生為蕈」來着在下忘了。最後「蘑菇」從蒙古語進入近古漢語,不代表其前身不會是從上古漢語進入蒙古語,類似的例子有「博士」到「拔思黑」再到「耍把式」,「太子」到「台吉」再到「皇太極」,所以「蘑」跟「帽」同源一說也是有可能的--Htmlzycq留言2024年3月30日 (六) 04:35 (UTC)[回覆]
@Htmlzycq應該主要是型態(菌落、細胞)相似、無偽足、不能移動等,沒有查到這些生物可以發酵。而且在明知其為真菌之後,仍列入酵母菌研究範疇(其感染也列入醫用真菌學之下討論)。
有意思,原來閣下也有涉獵語言學,在下有一段時間很着迷這個。這就讓我想到,既然「菌」在漢語長期是指菇類,為何翻譯bacteria的人會以此字翻譯「西洋發現之極微小生物」,畢竟細菌與菇類似無明顯關聯。「國郡」算是陰陽對轉嗎?--Wikimycota🧬 2024年3月30日 (六) 05:26 (UTC)[回覆]

語言學在下只是知道一點點皮毛而已 囧rz……李玉院士來講座是好多年前了,他的說法在下可能有些記錯了,不保準確。大致是,「蘑菇」進入後,「菌蕈」逐漸讓位。後來bacteria從西洋翻譯而來時,是與Fungi一起進來的,當時已經知道了Fungi是真核生物,大小遠大於bacteria,也知道Fungi包括了「蘑菇」等,於是用了「菌」字來統蓋這些微生物,較大的真核的為「真菌」,較小的原核的為「細菌」。「細」是小的意思,指代其比真核的真菌細胞小。「真」字可能指代其是「蘑菇」的本體?(這點在下覺得可能性較大)或者指「真核」的菌?(這點在下覺得可能性較小,畢竟「真核」這一概念較晚才進入)

這導致今天人們翻譯「Eumycota (True Fungi)」一詞非常麻煩,「真真菌」? 囧rz……在下的處理辦法是「狹義真菌」,先應付一下--Htmlzycq留言2024年3月30日 (六) 08:18 (UTC)[回覆]

  • @Htmlzycq這樣就導致了「菌」這個字的義變,從原本指蘑菇,到現在基本指細菌了....在下感覺羅茲菌門、Aphelidiomycota逐漸被廣泛接受為真菌後,Eumycota這個概念會漸漸消失,這兩者應該會在以後的課本中「正式」成為真菌,就像我們現在看壺菌是核心真菌一樣。高晶的條目問題比想像中大啊,本來以為就是分類過時(這不能怪他)和譯名問題,最近隨便看就發現許多根本性錯誤,還有大規模使用半型標點符號的--Wikimycota🧬 2024年3月30日 (六) 10:18 (UTC)[回覆]

奇異酵母上首頁了

[編輯]

在下以後再也不瞎推薦了 囧rz……在下當初覺得其之於真菌學的重要性堪比RaTG13病毒之於病毒學,所以就自作主張推薦了

話說Eumycota這個詞,在下看法和閣下有點不同。在下推測會和Eumetazoa一樣流傳下來,哪怕有朝一日櫛水母被趕出去,海綿被納入進來。。。

另外就是「硝質體」的新聞,不知閣下看到了沒,在下去enwiki看了有沒有人建立Nitroplast這個條目,果然還沒有,不過這兩天確有人在Nitrogen fixation和Atelocyanobacterium thalassa這兩個條目里加入了相關引用。

算是符合在下對英文維基的預期吧,如果過早建立,很可能被以沒有充足的參考文獻為理由,重定向到Atelocyanobacterium thalassa--Htmlzycq留言2024年4月14日 (日) 11:02 (UTC)[回覆]

  • @Htmlzycq去查了才知,驚訝了...這讓我想起曾轟動一時、後來沒有下文(甚至可能是arfifact)的准核生物,還有前年本來想寫、不知道中文名怎下而作罷的Azoamicus ciliaticola英語Azoamicus ciliaticola纖毛蟲細胞內進行脫氮作用的內共生細菌),以及著名的蚜蟲含菌細胞(估計還有更多案例,應該都足夠寫一篇Review了),「內共生胞器」與「內共生細菌」的界線估計會越來越模糊,隨着對更多「原生生物」的研究進行,應該還會有更多案例發現。Nitroplast應該可以寫了,畢竟論文是已經被接受發表,印象中之前看過好幾次只是上bioRxiv英文維基就建條目的,比如尚未發表的物種川普蚓螈英語Dermophis donaldtrumpi,還有最近的這個Obelisk (biology),一看居然都有八種語言了(個人覺得這東西有些描述搏版面的成分太高了不就是定序後發現了一類新的環狀RNA....取這種名字)....
奇異酵母我提名優良條目了,拜閣下激勵之賜才大幅擴充,否則條目大概幾年後都還維持這個初級版本櫛水母才是動物基群是不是現在已經實錘了?--Wikimycota🧬 2024年4月14日 (日) 22:25 (UTC)[回覆]

英文中文都有人寫了。

櫛水母和海綿之爭好像快十年了,在下覺得,這樣級別的爭議,不看哪一方聲量大,而是作為相關領域的小同行,更願意以哪一種理論作為基礎構建自己的理論。在下前幾年看到的文章,比如某某基因家族在動物里的進化(如核受體之類在動物中廣泛存在的基因家族)會提到以櫛水母為基群構建基因進化樹會怎麼樣,以海綿為基群會怎麼樣等等。現在不知道怎麼樣了。

--Htmlzycq留言2024年4月16日 (二) 14:46 (UTC)[回覆]

  • @Htmlzycq居然都五種語言了,在英文版還已經榮登en:Template:Cellular structures...可惜中文版作者好像是位「一日維基人」,閣下有打算接手修改嗎?若無在下過一段時間可寫個概要。
這週更新了{{真菌分類}}與{{真菌病}},都是十幾年沒人更新的模板,前者是一直沿用過時分類,後者是編排複雜難以閱讀,現在應該好多了。--Wikimycota🧬 2024年4月19日 (五) 04:35 (UTC)[回覆]
在下無進一步擴充想法,只是怕被速刪,加了一個引用--Htmlzycq留言2024年4月19日 (五) 09:45 (UTC)[回覆]

優良條目

[編輯]

靖天子,您好!

感謝您在Wikipedia:優良條目評選/提名區#動物遷徙的意見。現在願意從專業角度評審的編者已經很少了!我參與條目評審時也會提出意見,但一般也都是從文筆和邏輯方面入手,很少檢查內容全面性。剛好您從內容方面做了評審,也提到了優良和典範的問題,所以我想請教您的看法:

英維把優良和典範分得很開:優良條目可以較典範條目大幅縮水,亦不需要專家把關。所以沒有專業人事參與的情況下,出現什都不足為奇😂 當然,英維是在先有典範的前提下,之後刻意設立了這個低標準的優良,所以他們本身對優良的期待也沒多高就是了(類似我們對待DYK的心態?)。

按他們的理論,典範條目在品質方面——特別是專業性上——遠高於優良條目。我活躍的領域是流行文化領域,編者主要靠線上的非學術資料編寫,所以專業性方面體現不明顯。您認為在生物學科領域,他們的典範優良有明顯差距嗎?(2007年入選的老條目就不談了,他們自己也在檢討您對近年入選的en:Octopusen:Dilophosaurus怎麼看?)

關注過您和其他編者的交流,發現您把優良看得很重,經常和典範相提並論。考慮到本站的歷史背景——一方面,本站因為典範條目太少,優良條目有很重要的導向意義;另一方面,「符合英維優良標準的條目」只要沒有翻譯問題,在本地通常暢通無阻——您認為在中維,典範和優良應該具有怎樣的內涵?

祝好!--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Next留言2024年4月22日 (一) 16:44 (UTC)[回覆]

請教不敢,在下分享些自己的看法:確實中文裏優良典範條目的標準區分不明顯,在下自己的標準是用條目主題本身重要性區分的,典範條目應該要是個較為重要、較為基礎、涵蓋面向廣泛的主題,編者經大量閱讀、取捨材料後,組織寫出一篇內容豐富(3萬位元組以上)的條目;優良條目則可以是比較侷限、沒有那麼重要的主題,寫作方式可以是窮舉這個主題所有重要的文獻(本來可能就不多)再一一組織加入。例如我寫過的兩篇優良條目奇異酵母膠藻菌屬,都是已經「寫到極限」的條目,所有條目該有的內容都已經有了,再寫下去會是冗贅瑣碎內容或者離題,照理說是符合現有的典範條目標準,但這兩個主題因為沒有那麼重要、涉及的面向有限,不符合我心中對典範條目的期待,在下是認為酵母菌這個主題能夠撐起一篇典範條目,奇異酵母則只夠撐起一篇優良;藍綠菌可以撐起典範條目,膠藻菌屬則只夠撐起優良。我寫過的典範條目比如白色念珠菌,重要性遠大於前兩者,涉及分子、遺傳、醫學等多個層面,或者真菌,分量更大的條目,涉及舉凡分類、生態、植病、醫學、工業、食品等諸多面向,這種主題才夠支撐典範條目需要的深度與廣度。對這種條目而言,正確寫作的方式就是直接將其寫成典範條目,以典範條目的架構組織編寫。
不知道在哪看過有人講「維基百科的目標是所有條目都變成典範條目」,這點我是不同意的,在我看來只有一小部分條目有成為典範條目的「潛力」,有些條目只有成為優良的潛力,有些條目則充其量只能是普通條目,有些則只能寫成小作品了,這是受到條目主題的先天限制。中文目前有許多翻譯過來的典範條目,例如某電視劇的某一集、某條美國州道、某個巴士路線...這些條目即使已經寫到最佳狀態,在我看來還是只夠優良條目資格,撐不起典範條目。英文的優良條目確實很水,實際上以en:Animal Migration為例,這篇2021年入選的優良條目,評審時其實除主編外只有另一人提出一些潤飾、格式的意見,前後兩人同意就成為GA了。又以另一篇中文是我主編英文版卻已經成為優良的疫情條目為例,這篇中文版我自認沒有到GA標準,英文版寫得更爛(幾乎是以時間軸的方式編寫,某日多了幾個病例,某日發生了何時,而且有大量與疫情不直接相關的離題內容,例如介紹伊波拉病毒本身)卻成為GA了,看評審也是僅有另一名用戶作出一些格式、語句上的建議就得到GA資格。可以想像這樣的評審如果移到中文來會成為災難,差不多每一篇DYK等級的條目大概都能通過GA,只要有另一人過來做些「某一句話沒有來源、某句話有點翻譯腔、某段有錯字、形狀正確」等形式評審即可,畢竟DYK本來也就有這些要求。現行的六票制,至少除了主編者之外需要另外5人的背書,雖然水票橫行,但至少中文的評審有些「潛規則」存在,例如許多時候投票是給特定主編的信任票,如果前面有人已經指出問題、後面通常不會再有人投水票等,這雖然是個愚蠢的制度,但大概已經是中文社群目前能使用最佳的制度了。英文的典範條目印象中確實品質是優於優良,例如英文很多蕈類、疾病的典範條目,確實是內容豐富全面、文體正確(犬風船常常講害我也開始用這個詞)、幾乎無懈可擊,這應該是因為GA的標準太低了。--Wikimycota🧬 2024年4月23日 (二) 01:13 (UTC)[回覆]
感謝您的回覆!賬號的事情屬於正常操作,反正我之前也換過四五次了
您說的很對,撰寫重要主題和一般主題可以說是兩個思路。一般主題根據來源堆內容就OK;而且來源越多越開心,畢竟正愁找不到資料撐長度。而重要主題正好相反,要整理並消化浩瀚如煙的來源,確保條目既不長,也不短,更不偏,而且還得讓人看懂,這就很考驗編者的功力了。我選修地理學概論課時,教授一開始就說「這課很難講,一方面話題太大,另一方面還得照顧你們非專業學生」,寫重要條目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吧😂 當然這也不完全是長度問題,重要話題就算寫2萬位元組,寫好(根據最優質的來源,公平地提到各面向)的難度也不於一般條目。
可能英維的GA不上首頁(還不如DYK),或許他們就認為GA值這個價😂 我去年試着評了不了解的領域。雖然也是形式評審,但我也提出了三四條影響實際內容的想法。我是軍事小白,其他編者應該不會比我再差了;那其他五位編輯加起來居然都沒有一條建議,這就感覺很奇怪。如果不能確定編者是專家,我們一般是沒人投票(包括支持和反對),最後條目自然落選;英維則比較主動,做個形式評審讓條目通過。但如果編輯者本身是專家,那條目內容就沒大問題,最後還真就缺一個形式評審。不知道中維能不能把這點吸取過來。--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Next留言2024年4月23日 (二) 15:35 (UTC)[回覆]

關於赤魟

[編輯]

非常感謝閣下的意見,不過我在檢索關於赤巨魚傳說的書目時發現由於我不諳日語故難以讀懂這些書籍,要找到這種怪物和現實魚類之間的關聯就更難了,日維相關內容也並未有可供查證的來源,因此文化影響相關的擴充估計是要泡湯了,在此向您說聲抱歉。——Aggie Dewadipper 2024年4月27日 (六) 07:32 (UTC)[回覆]

你這筆誤用了[2],見Talk:探題#請注意Wikipedia:持續出沒的破壞者/User:Qqqyyy捏造「探題」的意思--Outlookxp留言2024年4月27日 (六) 10:22 (UTC)[回覆]

  • @Outlookxp這個居然完全是捏造的嗎.....我記得很久以前就聽過基督教探題的說法(很可能就是在維基上學到),現在網上有大量使用此稱呼的,可能還有數個維基數據頁面[3]等使用。這種形式的破壞,以維基百科的運作模式確實難以抵抗,只是不知目的為何。--Wikimycota🧬 2024年4月27日 (六) 20:28 (UTC)[回覆]

破壞者之前自稱有國文系背景,可能喜歡這樣捏造來惡作劇,他這類偽造還很多。如今日我寫的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24/04/27#蓬萊小語。--Outlookxp留言2024年4月28日 (日) 00:0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