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夫差矛
外觀
吳王夫差矛於1983年11月在湖北省江陵縣的馬山五號楚墓出土,是春秋末期吳王夫差的專用武器,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形制
[編輯]夫差矛長29.5厘米,最寬為5.5厘米。[1]青銅鑄造,矛身兩面有黑色暗花。後世「長槍」源自於吳王夫差矛的形式。夫差矛身中間起脊,內中空,其中戟成三菱型,矛頭上有兩個血槽,血槽主要功用為減輕矛身重量,同時工字形血槽結構可以強化矛頭的強度,讓矛頭不易彎曲,此一設計讓吳王夫差矛在作戰時,能夠反覆刺敵和拔出。血槽末端都有獸首,而其獸首象徵吳王夫差矛雄壯威武,此外血槽上有吳王夫差親自雕刻之經文。此外吳王夫差矛有着細膩設計,在前頭綁着絲瓔,絲瓔主要功用為擋血,當矛刺向敵人使鮮血濺出時,絲瓔可以吸收濺出的鮮血,使鮮血不會流到矛身矛柄,減少使用者使用矛出現手滑的狀況。
銘文
[編輯]夫差矛身靠近骹部刻有鳥篆銘文八字「吳王夫差 自乍(作)甬(用)鈼(鈼為矛屬刺兵器)」。
參見
[編輯]參考
[編輯]- ^ 吴国夫差矛、越国勾践剑,怎么会出现在楚国墓中. [2022-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