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抗颱風暴潮殉職同志紀念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抗颱風暴潮殉職同志紀念碑
金灣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紅旗鎮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80年
認定時間2012年6月
外部圖片連結
image icon 小學生到紀念碑前祭掃

抗颱風暴潮殉職同志紀念碑,是金灣區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中國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紅旗鎮。紀念碑建於1980年4月,為紀念在1972年11月颱風柏美娜 風暴潮搶險工作中殉職的36名知識青年而建。

歷史

[編輯]

1972年11月8日晚間(UTC+8),珠江口以西地區遭受颱風柏美娜 侵襲,當時正值天文大潮,出現嚴重的風災與水災情況;珠海市金灣區紅旗農場面臨建立以來危害最大的天災,紅旗農場軍建分場被猛烈的風勢正面襲擊,水位在警戒線的四米上,道路、耕地被洪水淹沒,災民眾多[1][2]。九個連隊、共六百多名知識青年(知青)受命投入搶險,負責堆砌堤壩、築人牆、堵住堤壩缺口、搬運物資等工作[2]。其中36名知青為保護財產和拯救戰士,被卷進漩渦急流,遇難殉職;他們的遺體由知青船隊運到紅旗農場碼頭,整理遺容,舉行近百人出席的追悼會後,安葬於鄰近金灣區的珠海斗門區白藤山上[2]

到了1980年4月,紅旗農場(當時已更名為「紅旗華僑農場」)的中國共產黨委員會為了紀念1972年颱風期間的殉職黨員,一致通過建造紀念碑[3]。同年,「抗颱風暴潮殉職同志紀念碑」在紅旗農場廣場上建成,以紀念36名殉職知青[1]

結構

[編輯]

抗颱風暴潮殉職同志紀念碑的結構分為碑身和台座,其中碑身大約高四米;紀念碑四旁有低矮的水泥圍牆,牆面鋪上瓷磚,牆體中間有三級台階,供參訪者走到碑前憑弔[3]。台座正面刻有36名殉職知青的姓名,亦刻有悼詞。

保護

[編輯]

2012年6月,金灣區政府按照法律公佈不可移動文物名錄,其中把抗颱風暴潮殉職同志紀念碑列為金灣區文物保護單位[4]。《南方都市報》同年報道指:紀念碑年代久遠,碑身因風雨侵蝕而出現外觀陳舊;水泥圍牆上的的瓷磚不少出現開裂、隆起,或被夾縫裏的小植物擠裂[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荒滩变良田——平沙今昔话沧桑. 珠海市檔案局. 2017-06-13 [2017-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9). 
  2. ^ 2.0 2.1 2.2 李瑋瑋. “他们已经成了我们的亲人”. 中山商報. 2008-12-23 [2017-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9). 
  3. ^ 3.0 3.1 3.2 謝紅梅; 楊亮; 陳岩黃義. 珠海烈士墓园破败不堪 散葬烈士墓或集体搬迁. 南方都市報. 2012-04-06 [2017-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9). 
  4. ^ 金湾区公布12处不可移动文物促进文保工作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珠海市文化體育旅遊局. 2012-06-14 [2017-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