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皋
權皋(723年—768年),字士繇,唐朝秦州略陽縣(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前秦大臣權翼十二世孫,祖輩遷徙到潤州丹徒。父親權倕與席豫、蘇源明以藝文為友,官至羽林軍參軍。
權皋擢進士第,補貝州臨清縣尉,安祿山以幽州長史充河北按察使,以其才名,表為薊縣縣尉,署為幕府從事。權皋發現安祿山有異志,害怕他的猜虐,想要離開,又害怕禍及老母。天寶十四載(755年),安祿山派權皋到京師獻俘,返程時路過福昌。福昌縣尉仲謨的妻子,是權皋的堂妹。權皋至河陽,秘密約定仲謨前來探病,仲謨抵達,權皋假裝說不出話來,直視仲謨假裝死去。仲謨為他盡哀,親自收殮,埋葬了棺木。權皋逃走,沒人知道。跟隨他的從吏拿着詔書回到幽州,告訴權皋的母親,權母因為他真死了,慟哭感動了行路之人,安祿山沒有懷疑,送回權母。權皋在淇門秘密等候,奉侍母親日夜南奔,客居臨淮時,為驛亭保刺探北方情況。渡過長江時安祿山造反,於是天下聞名,淮南採訪使高適表薦權皋試大理評事、淮南採訪判官。永王李璘舉兵,劫持士大夫,權皋變名易服得免。唐玄宗在蜀地聽說他,拜監察御史,權母去世,權皋得風痹之病,客居洪州,南北隔絕,逾年詔命不至。有宦官路過洪州,貪求無厭,南昌縣令王遘想要治他的罪,和權皋商量。權皋良久不答,哭着說:「現在哪裏能等到天子使者,為什麼急着治他的罪!」掩面而去。王遘於是重謝了他。浙西節度使顏真卿表薦權皋為行軍司馬,召拜起居舍人,權皋以病推辭。曾經說:「我潔身於亂世,以成全我的志向,難道是想要拿名聲換取名位嗎?」李季卿為江淮黜陟使,奏權皋節行,以著作郎徵召,沒有到任。自中原大亂後,士族以家渡江東,李華、柳識、韓洄、王定都仰慕權皋之節,與他友善。韓洄、王定常評價權皋可為宰輔、師保;大曆三年(768年),權皋在家中去世,年四十六歲,韓洄、王定為服朋友之喪,李華為其寫墓表,說區分天下善惡,權皋一人而已。詔贈秘書少監。元和年間,諡為貞孝。其子權德輿為相,立家廟。元和十二年(817年),贈太子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