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日報列表
《民國日報》通常是指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由中國國民黨及其前身中華革命黨創辦、以「民國日報」為名的黨報,[1]在全中國四十多個城市出版發行。[1][2]第一份《民國日報》由陳其美等人於1916年1月22日在上海創立的《民國日報》,以討伐袁世凱為主題,積極響應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並反對北洋軍閥的通知。[1][3]:181五四運動期間,上海和廣州的《民國日報》對支持學生運動,傳播新文化、新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183邵力子拿着當天 《民國日報》去復旦大學散發、演講,以支持在北京的學生運動。[3]:182國民大革命期間,廣州、上海、漢口、北京的《民國日報》為國共合作進行了大量而積極的宣傳。[3]:184國民黨地方黨部亦出版以《民國日報》為名的報紙,如瓊崖、汕頭、梧州、寧波、無錫、松江等地創辦的《民國日報》。[3]:186北伐結束後,國民黨的黨報佔新設立報紙之多數。[3]:194國民黨主政後,將《湖北民國日報》改組為《武漢日報》,《廣州民國日報》改組為《中山日報》,北平《河北民國日報》遷移改組為《天津民國日報》,作為中央直轄黨報。[3]:193與此同時,國民黨各地方黨部設立了大量以《民國日報》為名的報紙,如《山東民國日報》、《河南民國日報》、《綏遠民國日報》、《寧夏民國日報》、《甘肅民國日報》、《雲南民國日報》、《杭州民國日報》、《寧波民國日報》、《溫區民國日報》等。[3]:194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中央直轄黨報得到大量擴充,除《中央日報》系外,有《西康民國日報》、《青海民國日報》、《寧夏民國日報》等。[3]:195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國民黨黨報體系開始瓦解,隨着國民黨在軍事與政治上失敗,先是幾家黨報一同發行聯合版,隨後逐步停刊,1948年停刊的黨報多達70種,1949年後為中國共產黨所接收,作為其黨報發行的基礎。[3]:201-202
本條目旨在羅列以《民國日報》為名或者曾經以此為名的報章。
國民政府
[編輯]直轄市
[編輯]城市 | 名稱沿革 | 媒體資源 | 概述 |
---|---|---|---|
上海 |
|
|
上海租界內的一份報紙。由陳其美等人創立於1916年1月22日,[4]主編為葉楚傖、邵力子,是中華革命黨的主要報紙,後來成為中國國民黨的黨報。[5]《民國日報》改報館經理包攬大權之先例,首創總編輯負責制,對報刊運營進行負責。[6]
創刊時,以反對袁世凱為宗旨,積極支持護法運動,批判北洋政府。[7]五四運動中,敦促社會各界罷工罷市鬥爭,在隨後的新文化運動中立場激進,探討男女平等、婦女解放、馬克思列寧主義等議題。孫中山逝世後,轉為西山會議派控制,引國民黨中央於1926年處分改組該報。四一二政變後,政論表達上與南京國民政府高度統一。1932年,因為日軍指控其對天皇用語不敬,被公共租界工部局關閉,成為一·二八事變導火索。事變後,以《民報》重新出版至1937年淞滬會戰,戰後重新以《民國日報》名義出版至1947年1月。[8] 上海《民國日報》在1916-1932年間對中國社會有着重大影響,[9]《大公報》、《申報》和《益世報》一同被稱為「民國四大報刊」之一。[10][11]其〈覺悟〉副刊,是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四大副刊之一。[4][7] | 《民國日報》是在
廣州 |
|
|
1923年6月,吳榮新等國民黨成員在廣州以《新民國報》的印刷設施為基礎,創立了《廣州民國日報》,辦公地點位於廣州第七甫100號(今光復中路)。孫仲瑛擔任社長兼編輯主任,團隊成員包括吳榮新等。該報支持孫中山的國民革命理念,積極報道相關新聞,尤其在國共合作及北伐期間,傳達重要政治事件。最初欄目包括評論、新聞以及副刊《消夏》等,1923年起,增設「文藝特刊」和「影戲」欄目,介紹電影相關內容。1924年,報紙轉歸國民黨廣州市執行委員會,後由中央宣傳部接管,陳秋霖擔任社長。1925年廖仲愷、陳秋霖遇害後,陳孚木接任社長,報紙成為國民黨官方媒體。[12] 1927年「四一五」事件後,報紙全面支持國民黨右派。隨後,成為各派系上台的宣傳工具。1927年末至1930年間,報社多次易手,最終由黃季陸管理。陳濟棠控制廣州時期,報紙為其宣傳工具,1934年秋改用捲筒機印刷。1936年陳濟棠下台,報紙被南京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接收,並於同年底停刊,後改為《中山日報》,至1948年停辦。《廣州民國日報》的存檔為研究20世紀20年代廣州提供了重要資料。[12] |
漢口 |
|
1926年11月25日,隨着北伐軍攻佔武漢,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北伐軍總政治部及漢口特別市黨部共同創辦了漢口《民國日報》。1927年3月,該報被正式定位為湖北省黨部機關報。報社位於漢口江漢路192號,即泰寧街2號的一幢大樓。[13][14][15]報社由董必武,一位中共湖北省委員兼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常務委員及湖北省政府常務委員,擔任經理,宛希儼擔任首任總編輯,其後由高語罕、沈雁冰繼任;編輯團隊包括石信嘉、馬哲民、孫際旦、李達可等人。由於報社工作人員除一人外均為共產黨員,故該報被譽為「共產黨辦的第一張大型日報」。[3]:185《民國日報》該報紙積極響應並支持大革命期間的政治動向,後兼作武漢國民政府、國民黨中央黨部言論機關。[13][14][15]主要報道國內外重要新聞、北伐軍的勝利消息,以及國民黨中央、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及湖北省黨部、省政府的各類公告和指令。在1927年初的「遷都之爭」中,該報明確反對蔣介石,支持武漢國民政府,主張增強黨的權力,反對軍事獨裁。憑藉豐富及時的新聞報道,報紙迅速成為武漢地區極受歡迎的報紙之一。初始日發行量為4000份,後增至八九千份,最高時達到一萬多份。[3]:185然而,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後,國民黨汪精衛集團採取分裂共產黨的政策,迫使漢口《民國日報》進行改組,共產黨成員退出編輯部。改組後,曾集熙被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指派為社長兼總編輯。儘管仍聲稱反對蔣介石,擁護工農利益,但實質上執行的是反共方針。1928年初,報紙被桂系軍閥胡宗鐸接管,並更名為《湖北民國日報》。到了1929年4月,隨着桂系的倒台,報紙停刊。[3]:185 | |
青島 | 青島民國日報 | 《青島民國日報》始刊於1929年,標誌着國民黨在青島執政後,市黨部首次自行創立的機關報。1931年時,日均發行量達到3500份。編輯部設在中山路58號,由時任國民黨青島市黨部宣傳部長楊興勤擔任社長。此報刊的成立是在吸收了日本《膠東新報》的基礎設施和資源後進行的擴展。其主要內容圍繞激進的反共宣傳以及推廣三民主義。[16]1932年2月,迫於日本壓力,國民黨青島市黨部對外宣佈解散,《民國日報》停刊。[17] | |
北平
天津 |
|
|
1928年6月1日,《河北民國日報》由黃伯耀等人在在北平創刊。[18]1929年5月,因改組派影響,被國民黨三屆中常會第31次會議切斷資助,並要求將發行地由北平遷至天津,[19]改名為《天津民國日報》。隨着塘沽協定的簽訂,該報部分印刷設備被遷移到西安,進而創立了《西京日報》。在抗日戰爭取得勝利之後,《天津民國日報》恢復了出版。[18] |
北平 | 北京民國日報 | 《北京民國日報》是繼孫中山北上之後在北京成立的一份報紙,其首次發行日期定於1925年3月5日,緊隨孫中山逝世之後很快就遭到了北洋軍閥的查禁,報紙的生命周期極短,總共僅維持了13天的出版時間。[20]但由於是國民黨在北洋軍閥勢力範圍內創辦的唯一一份黨報,因而具有重要影響力。[3]:185 |
華南地區
[編輯]城市 | 名稱沿革 | 媒體資源 | 概述 |
---|---|---|---|
廣東省[編輯] | |||
海口 | 瓊崖民國日報 | 《瓊崖民國日報》是在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由瓊崖國民黨特別委員會創立的機關報,始創於1926年2月。初始發行量約500份,採用4開4版格式,社址位於海口市永樂街135號,即今解放路和平電影院附近。起初,報社由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政治部派員管理,後期則由中共派出的羅文淹和陳公仁接手,其中羅文淹擔任社長兼主筆,陳公仁任職經理。該報的撰稿團隊主要由中共黨員組成,包括楊善集、王文明、許俠夫、葉文龍、柯嘉予等人。[21]
《瓊崖民國日報》的主要內容涵蓋國內外時事、本島各項社會運動的發展動態,旨在宣傳共產主義、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理念、以及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革命政策。報紙積極提出反帝、打倒土豪劣紳的口號,支持省港大罷工和國民政府的北伐行動,同時關注社會秩序、治安問題及政府的地方治理。版面設計包括政府通告、特電、專訪、省內新聞和廣告等欄目,日銷量一度增至兩三千份。[21] 1927年3月,隨着國民黨的「清黨」行動,羅文淹被撤職,報社轉由國民黨右派如吳國鼎等控制,從此《瓊崖民國日報》成為瓊崖國民黨的官方機關報。1939年2月,日軍入侵海南導致報紙停刊。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10月,國民黨廣東省黨部派符傑為社長,收回日本人辦的《海南迅報》後,《瓊崖民國日報》恢復發行,此時發行量約1500份。最終於1950年4月下旬停止發行。[21] | |
中山 | 中山民國日報 | ||
台山 | 台山民國日報 | ||
汕頭 | 嶺東民國日報[22] | 1925年,廣州國民政府發起東征,周恩來與東征軍進入汕頭,獲得萬人前來歡迎。1925年12月,為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周恩來向時任《政治周報》編輯的李春濤談話時提出創辦報紙,名為《嶺東民國日報》,並為報紙副刊《革命》題字。[23]1926年1月20日,報紙正式創刊。[24]1939年6月21日,汕頭淪陷後內遷,後基本停刊。1945年9月8日,遷回汕頭,全面復刊。1949年10月24日停刊。 | |
四邑 | 四邑民國日報[22] | ||
高州 | 高州民國日報[22] | ||
梅縣 | 梅縣民國日報 | ||
兩陽 | 兩陽民國日報 | ||
潮安 | 潮安民國日報[22] | ||
廣西省[編輯] | |||
南寧 | 南寧民國日報[22] |
| |
百色 | 百色民國日報 |
| |
鎮南 | 鎮南民國日報 |
| |
玉林 | 玉林民國日報 |
| |
梧州 | 梧州民國日報 |
| |
桂林 | 桂林民國日報 |
| |
柳州 | 柳州民國日報 |
| |
雲南省[編輯] | |||
昆明 |
|
||
福建省[編輯] | |||
福州 |
|
華中地區
[編輯]城市 | 名稱沿革 | 媒體資源 | 概述 |
---|---|---|---|
江蘇省[編輯] | |||
無錫 | 無錫民國日報 | 《無錫民國日報》於1927年3月22日發刊,由無錫五大印務局印刷,社址位於光復門外漢昌路口的震華電機製造廠駐錫營業部。孫夢雷擔任報社經理,馮耕庸任編輯主任,李白英負責副刊編輯,他們都是共產黨員;而總編輯章子文則是共青團無錫縣委書記。創刊號詳細報道了北伐軍到達無錫前後,當地各界組織歡迎活動的情況,還刊登了《國民黨無錫縣、市黨部徵求黨員啟事》。《無錫民國日報》總共發行了25期。1927年4月14日發生的「四一四」反革命政變導致報社被摧毀,報紙隨即在次日停止發行。[28] | |
浙江省[編輯] | |||
杭州 |
|
國民黨清黨停刊改組。[29]1928年起,胡健中擔任總編輯,後改為擔任社長,改革報社,擴大影響,以「黨的立場,自由色彩」為編輯方針。[29]1934年6月,《杭州民國日報》更名為《東南日報》,並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實行公私合營。[30]
抗日戰爭中,《東南日報》報社南遷,設立金華版,隨後分出麗水版與江山版,麗水版改為雲和版,江山版改為南平版。抗日戰爭勝利後,雲和版改為杭州版,南平版改為上海版。[31] | 1927年3月12日,《杭州民國日報》創刊,隨即因為|
紹興 | 紹興民國日報 |
|
1927年3月,國民黨紹興縣黨部接收《越鐸日報》,並於4月改組為《紹興民國日報》,社址位於紹興城區上大路。1940年初,遷至投醪河沿。1941年4月,紹興被佔領,報社遣散,報紙停刊。1943年5月,高世梁等在會稽山區裘村重新編印《紹興民國日報》進行抗日宣傳,並向浙西、浙中、江西上饒等地發行。抗戰勝利後,報社人員返回紹興恢復出版。1949年5月,解放軍攻佔紹興,《紹興民國日報》終刊。[32] |
寧波 | 寧波民國日報 | 《寧波民國日報》於1927年3月由《四明日報》改組而成,作為中國國民黨的機關報開始發行。最初,該報由寧波的舊黨部負責管理,城市撤銷後轉由鄞縣縣黨部接管。1930年,報社的管理權改為由浙江省黨部直接管理。到了1941年4月,隨着寧波被佔領,報社遷至天台並改組為《寧波日報》。莊禹梅擔任首任社長,王任叔為主編,編輯團隊包括張閔琰、李花白、倪毓水等人。[33] | |
嘉興[22] | 嘉區民國日報 | 1937年11月,隨着嘉興全境相繼淪陷於日軍,日軍對嘉興進行了連續轟炸,導致嘉區民國日報社等多處被炸,嘉興縣城內的報紙全部停刊。1939年1月1日,國民黨嘉興縣戰時政工隊在鳳橋一帶創辦了《嘉興人報》,由國民黨嘉興縣黨部書記長兼嘉區民國日報社社長王梓良擔任社長。初日銷量200多份,後達800份。1940年1月5日,日軍對報社進行了突襲,導致23人遇難,但《嘉興人報》並未停止出版。抗日戰爭勝利後,《嘉興人報》遷回縣城,報道慶祝勝利和日本投降的新聞。1947年4月1日,《嘉興人報》與《嘉區民國日報》合併為「聯合版」日報,直至1949年5月7日嘉興解放後停刊。[34] | |
金華 | 金區民國日報 | 《金區民國日報》於1926年4月創立,是一份地區級官方報紙,除了常規新聞版面,還設有《霞橋》副刊。該報紙在1930年6月停刊。[35] | |
麗水 | 處區民國日報 | 1931年夏,浙江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創辦《處區民國日報》,陳誠題寫報頭。這份報紙是麗水地區創辦的第一份報紙,但至1934年上半年便因經費不足而停刊。[36] | |
江西省[編輯] | |||
南昌 | 江西民國日報 | ||
上饒 | 贛東民國日報 | ||
黎川 | 黎川民國日報 | ||
贛縣[22] | 贛南民國日報 | 《贛南民國日報》由國民黨贛南特別委員會建立於1927年。四一二事變後,成為國民黨在贛南文宣的核心之一。[37] | |
民國日報 | 《民國日報》贛南版作為國民黨在贛南地區最高黨務機關的機關報,自1933年1月起在贛州創刊。該報採用對開4版鉛印形式,主要宣傳國民黨的黨義和綱領,推廣國民政府的政令,並刊載贛南地區以及國內外的新聞。到了1948年8月1日,《民國日報》開始與《正氣日報》聯合出版,直至1949年8月3日停止發行。歷任社長包括劉家樹、劉維復、劉己達、劉紀雲、聶仲元和葉競民。[37] | ||
九江[22] | 九江民國日報 | ||
宜春 | 贛西民國日報 | ||
湖南省[編輯] | |||
長沙 | 湖南民國日報 | 1929年5月30日,國民黨湖南省黨務指委會機關報《中山日報》開始出版,原黨政合辦的《國民日報》轉變為省政府的機關報。1933年7月1日,因為省政府大幅削減經費,《中山日報》被當時的編輯部長陳介石個人接手經營,並更名為《湖南民國日報》繼續發佈。[38] | |
四川省[編輯] | |||
成都 | 成都民國日報 |
華北地區
[編輯]城市 | 名稱沿革 | 媒體資源 | 概述 |
---|---|---|---|
山東省[編輯] | |||
濟南[22] |
|
在1929年,隨着山東省政府從泰安遷至濟南,先前於泰安發行的《國民新聞》也隨之搬遷並更名為《民國日報》,成立為國民黨在該省的官方機關報。經歷了1937年的「七七」事變後,該報於同年11月暫停發行,直到1940年在沂水的東里店短暫復刊。1945年3月2日,報社再次搬遷至安徽阜陽繼續出版,直到日本投降後返回濟南,並於1946年7月1日更名為《大華日報》。《大華日報》採用鉛印方式,格式為對開四版,辦公地點位於經三路與緯二路交匯處西側,佔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孫進先(均野)是該報的首任社長,其後由國民黨山東省黨部委員劉汝浩接替,並隨後受中統機構控制。繼任的社長包括國民黨山東省黨部執委李漢鳴和省黨部委員劉明順,總編輯為魏其彭。報社內部包含編輯部、經理部和印刷廠三個主要部門。其印刷設施屬於當時較為先進的水平,主要設備包括日產輪轉機、電動及手搖鑄字機、平板機和壓烤版機等,這些設備大多是接收而來。[39] | |
甘肅省[編輯] | |||
蘭州 | 甘肅民國日報[22] | 1928年6月,由國民黨中央選派的駱力學等人抵達甘肅,擔任省黨務指導委員會的委員,並開始對黨員進行重新登記。到了7月,甘肅省黨部創辦了《甘肅民國日報》,為中國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機關報。[40]1949年8月停刊。 | |
河南省[編輯] | |||
駐馬店·開封·信陽 | 河南民國日報 | 1930年3月5日,國民黨河南省指導委員會從開封遷移到駐馬店辦公。3月10日,國民黨河南黨部機關報《河南民國日報》在駐馬店創刊,隨國民黨河南省指導委員會,先搬遷至信陽。10月初,又遷回開封。[41] |
其他地區
[編輯]城市 | 名稱沿革 | 媒體資源 | 概述 |
---|---|---|---|
綏遠省[編輯] | |||
歸綏 |
|
1928年,國民黨綏遠黨務整理委員會對原有的政府刊物《革命日報》進行了改組,創立了《綏遠黨報》,並由楊令德擔任主編。1929年9月,報紙再次更名為《綏遠民國日報》。1935年,隨着綏遠省黨部的取消,《綏遠民國日報》於同年10月15日更改名稱為《綏遠西北日報》。1937年最終停刊。[42] | |
寧夏省[編輯] | |||
銀川 | 寧夏民國日報[22] | 《寧夏民國日報》大約在1929年創立,直到1949年中共接管寧夏前夕才停止發行。這份報紙是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寧夏地區出版時間最長的報紙,同時也是寧夏省政府和國民黨寧夏省黨部的官方機關報。《寧夏民國日報》不僅登載了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等的電訊稿,也報道了許多寧夏本地的新聞事件,展現了鮮明的地方新聞特色。報紙還設有多個副刊,如《賀蘭山》、《衛生周刊》和《司法專刊》等,豐富了內容的多樣性。該報的發行量僅有千份左右,主要訂戶為黨政機關和部隊,普通大眾接觸到這份報紙的機會相對較少。[43] | |
察哈爾省[編輯] | |||
張家口 | 察省民國日報 | ||
青海省[編輯] | |||
西寧 | 青海民國日報[22] | 《青海民國日報》是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全青海省唯一的新聞報紙,設社於西寧南大街的國民黨青海省黨部內,屬於黨報性質。田生蘭擔任社長。該報每日銷量超過700份,銷售範圍遍及省內各縣。報紙的經費時常不足,需要中宣部的財政補助。新聞內容主要來源於特設電台收錄的南京《中央社》消息,缺乏專電,而本市新聞則佔據了較大比例。與蘭州及其他地區的報界聯繫較為有限。[44] | |
黑龍江省[編輯] | |||
哈爾濱 | 哈爾濱民國日報 |
|
汪精衛國民政府
[編輯]城市 | 名稱沿革 | 媒體資源 | 概述 |
---|---|---|---|
南京 |
|
[45]:408-4091945年日本即將投降之際,仍在號召維持穩定,並且封鎖日本戰敗之消息。1945年8月17日,改稱為《建國日報》,發行至9月底停刊。[46] | 1938年8月1日,日本扶持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在南京創辦了《南京新報》,這標誌着南京地區日本傀儡政權創辦的第一份報紙的誕生。隨後,隨着汪精衛政權的建立,基於接收和整頓維新政府所創辦的報紙和通訊社,汪偽政權繼續推動南京新聞出版事業的恢復與發展。《南京新報》在被汪精衛政府接收後持續出版,主要報道汪精衛政府及南京市的新聞。1941年10月,《南京新報》更名為《民國日報》,而後在1945年初再次更名為《中央日報》。此外,《南京晚報》也作為其附屬報刊之一。
中國以外
[編輯]城市 | 名稱沿革 | 媒體資源 | 概述 |
---|---|---|---|
新加坡 | 民國日報 | 《民國日報》(英語:Min Kuo Jih Pao[47])由李振殿於1930年創辦於新加坡,1935年停刊。[18] | |
檳城 | 民國日報 | 《民國日報》於1930年創刊於檳城。[18] | |
曼谷[48]:8 | 民國日報、曼谷日報、國民日報(為避免查封而混雜出版)[49] | 根據曼谷國家圖書館記錄,現存1932年7月出版至1939年7月之報章,中有若干缺失。[49] |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民国日报全文检索数据库. 北京得泓科技有限公司. 2022-08-31 [2024-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7) (中文(簡體)).
- ^ 馮傑;段金萍. 《民国日报》社评主旨演变略识. 朱慶葆 (編). 民国研究 (PDF).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8: 199–209 [2024-01-31]. ISBN 978752014044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2-01) (中文(簡體)).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吳廷俊; 陽海洪; 張振亭 (編). 中国新闻事业史 (PDF).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2024-02-10]. ISBN 978730707105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2-10) (中文(簡體)).
- ^ 4.0 4.1 民国侮辱总统案:徐世昌是日本人的孙子. 中國中央電視台. 2008-01-12 [2024-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1) (中文(簡體)).
- ^ 谁能读懂这本《民国日报》. 周口日報. 2009-10-21 [2024-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1) –透過中華龍都網 (中文(簡體)).
- ^ 倪紅. 民国时期上海新闻管理简况. 上海檔案信息網. [2024-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1) (中文(簡體)).
- ^ 7.0 7.1 馮傑;段金萍. 《民国日报》社评主旨演变略识. 朱慶葆 (編). 民国研究 (PDF).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8: 199–209 [2024-01-31]. ISBN 978752014044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2-01) (中文(簡體)).
- ^ 王毅. 浅析《民国日报》的发展历程. 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 (S2): 22-23 (中文(簡體)).
- ^ 袁義勤. 上海《民国日报》简介. 新聞研究資料. 1989, (1): 132-147 (中文(簡體)).
- ^ 賴光臨. 七十年中國報業史. 台北: 中央日報社. 1981: 73 (中文(繁體)).
- ^ 趙曉蘭. 《益世报》. 传教士中文报刊史 (PDF).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1: 372–382 [2024-01-26]. ISBN 978-7-309-0814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1-27) (中文(簡體)).
- ^ 12.0 12.1 广州旧闻·上世纪20年代广州生活的“化石”. 南方都市報. 2009-07-27 [2024-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3) –透過廣州圖書館.
- ^ 13.0 13.1 汉口民国日报社旧址. 武漢黨史網. 2015-07-09 [2024-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8).
- ^ 14.0 14.1 武汉日报报馆. 武漢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2024-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8).
- ^ 15.0 15.1 以物述史——图书馆展出红色报刊. 中共湖北省委黨校. [2024-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8).
- ^ 青島市史志辦. 青岛市志·新闻出版志·报业·报纸. 山東省情網. [2024-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8).
- ^ 呂福明. 火烧市党部. 青島市檔案館 (編). 《旧案残影 青岛民国大案揭秘》.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06. ISBN 7-5436-3584-4.[失效連結]
- ^ 18.0 18.1 18.2 18.3 郎倫友. 中国新闻事业编年纪事.
- ^ 張順良. 論國民黨中央如何取締改組派的言論及其報刊. 正修學報. 2007, (20): 303-325.
- ^ 还原作品最早发表时的文字原貌 《鲁迅小说散文初刊集》近日出版. www.whb.cn. [2024-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8).
- ^ 21.0 21.1 21.2 报刊. 海南省史志館. [2024-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7).
- ^ 22.00 22.01 22.02 22.03 22.04 22.05 22.06 22.07 22.08 22.09 22.10 22.11 中国历史文献总库·近代报纸数据库 (第一至六辑)试用开通. 呂梁學院逸夫圖書館. 2023-04-17 [2024-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8).
- ^ 重温东征革命,这场会议“开政府与人民合作之先声” . 南方+客戶端. 2021-07-12 [2024-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8) –透過廣東省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 ^ 周恩来为《岭东民国日报》副刊《革命》题写刊头. 國家圖書館讀者雲門戶. [2024-02-08].
- ^ 25.0 25.1 蒙樹宏. 第三节 文学副刊、期刊、丛刊. 云南抗战时期文学史. 雲南教育出版社. 1998 [2024-02-02]. ISBN 978-7-5415-14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6) (中文(簡體)).
- ^ 26.0 26.1 安閩,曉鍾,三十年代「福建人民政府」機關報——《人民日報》評析,《黨史資料與研究》·1987年第4期
- ^ 27.0 27.1 Fujian Minguo ri bao - Catalogue.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2024-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8) (英語).
- ^ 红色岁月|《无锡民国日报》创刊号. 無錫博物院. 2021-03-14 [2024-02-08].
- ^ 29.0 29.1 周維煦. 《东南日报》对蒋介石1949年第三次下野的报道. 肖如平 (編). 传承与创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论文集(第一辑).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8-08-01 [2024-01-31]. ISBN 978-7-5201-32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5) (中文).
- ^ 30.0 30.1 浙江历史上的今天·三月. 浙江檔案局. 2007-11-26 [2024-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8).
- ^ 31.0 31.1 嚴粒粒;徐潔萌. 你不知道的金庸:从报社“字幕组”到武侠宗主. 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2024-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0).
- ^ 民国时期绍兴的“新闻中心”在上大路_绍兴网. www.shaoxing.com.cn. [2024-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8).
- ^ 宁波报刊录. www.nbzx.gov.cn. [2024-02-08].
- ^ 歐福泰. 以笔为枪斗敌顽——抗战时期嘉兴报人的抗日斗争. 新聞研究導刊. 2015-03-01, (18).
- ^ 何揚鳴; 倪慧. 再说《浙东民报》及其他. 浙江檔案. 2011, (10): 60-61. doi:10.16033/j.cnki.33-1055/g2.2011.10.008.
- ^ 民国20年(1931年). 數字方志館 >浙江省新聞志. [2024-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6).
- ^ 37.0 37.1 贛州市地方志編撰委員會. 第二十五篇 文化 新闻·第六章 报纸 刊物. 赣州市志 (下册).
- ^ 湖南省志-大事记 上篇 中华民国 -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院. dfz.hunan.gov.cn. [2024-02-08].
- ^ 济南市情资料库·文化库·第二卷 新闻·第一类 解放前的报纸·第二辑 民国时期报纸. 山東省情網.
- ^ 全宗号 2《国民党甘肃省党部、三青团甘肃支团部》. 甘肅省檔案局、甘肅省檔案館. 2019-04-29 [2024-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6).
- ^ 民国11年——民国20年_驻马店市情网. www.zmdsqw.com. [2024-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7).
- ^ 内蒙古区情网. www.nmgqq.com.cn. [2024-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1) (中文).
- ^ 宁夏民国日报(全 5 册). mgwxbh.nlc.cn. [2024-02-07].
- ^ 75年前青海西宁的百姓生活-图片 -. www.silkroads.org.cn. [2024-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7).
- ^ 南京通史: 民国卷 (PDF). 南京出版社. 2009. ISBN 9787807187165 (中文(簡體)).
- ^ 伪《中央日报》一夜间“变脸”. 法制晚報. [2017-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30).
- ^ The Min Kuo Jih Pao Limited. National Archives Singapore. [2024-02-08].
- ^ Akashi, Yōji. The Nanyang Chinese National Salvation Movement, 1937-1941.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Kansas; [sole distributors in the U.S.A. & Canada: Paragon Book Gallery, New York. 1970 (英語).
- ^ 49.0 49.1 曼谷国家图书馆现存早期泰国华文报章. 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2024-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