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科技基金會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2年7月18日) |
求是科技基金會 | |
---|---|
Qiushi Technology and Science Foundation | |
創辦人 | 查濟民 |
總部 | 中環皇后大道中31號陸海通大廈12樓 北京朝陽區北辰東路八號匯園公寓H座2008 |
網站 | www |
求是科技基金會由查濟民(1914-2007)及家族於1994年在香港創立。基金會由查濟民先生根據其母校浙江大學前身求是書院及校訓"求是"而起名。基金會設立之主要目的,是在當時國家財力相對薄弱的條件下,通過私人基金重獎科技領域的優秀中國學者以及資助中國學生,為科技強國起一份作用。現任主席為查濟民先生長子查懋聲先生。
基金會由多位國際知名學者擔任顧問並全權負責獎項的遴選和審定。積極參與並支持基金會工作的世界著名科學家包括:
- 楊振寧教授(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獎人)
- 周光召教授(物理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
- 李遠哲教授(諾貝爾化學獎得獎人,2011年已離任)
- 簡悅威教授(國際知名基因診斷之父)
- 何大一教授(國際知名醫學專家、愛滋病雞尾酒療法發明者)
- 姚期智教授(理論計算機科學家,首位亞裔圖靈獎得獎人)
已故數學大師陳省身教授生前也是基金會的主要顧問。
1994年至2012年,共有227位在數學、物理、化學及生物醫學等科技領域中有傑出成就的中國科學家獲得基金會獎勵。其中「求是終身成就獎」1位(周光召),「傑出科學家獎」21位(鄧稼先、吳文俊、王振義、施一公等),「傑出青年學者獎」120位(白春禮、陳竺、張杰等),以及「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85位(涉及12個重大科研項目,如青蒿素、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塔里木盆地沙漠治理,鐵基超導等)。
基金會先後在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20餘所高校設立了「求是研究生獎學金」和「查濟民、劉璧如大學生獎學金」,獎勵優秀的博士研究生,資助品學兼優的貧困大學生,迄今已有7300多位青年學子獲得基金會獎勵和資助。此外,求是科技基金會通過資助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中心華裔研究員,清華大學軟件科學試驗班海外交流等項目,致力促進華人學者與世界科研前沿的交流。
自1998年起,基金會捐資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設立「中國科協求是傑出青年獎」,包括「成果轉化獎」和「實用工程獎」。其中「成果轉化獎」主要獎勵在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工作,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取得突出業績並有一定效益和良好應用前景的的青年科技人員,每年獎勵名額10名(其中5名民營科技企業獲獎人由求是基金會出資,其餘5名由中國科協出資);「實用工程獎」主要獎勵耕耘在國防科研和生產第一線,在航天、信息、生物醫藥等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青年科技人員,每年獎勵名額15名。
基金會自1994年起,持續18年為中國科技事業發展默默耕耘,不斷順應中國科技和社會發展需要,靈活調整獎助方向。從早年的認可表彰對奠定國家科研實力基礎的科技元勛,贊助堅持在中國本土開展科研的青年學者,資助紮根艱苦第一線防沙治沙的環保英雄,到近年的發掘原創性基礎科研人才,促進海內外學術交流。始終堅持「熱心雪中送炭、不作錦上添花」的一貫初衷。
在當前環境下,求是基金會力圖通過認可表彰原創性的科技成就,弘揚求真惟實的科學精神,提倡兼容並蓄的人文關懷,激勵中國廣大科技學人為人類文明的持續演進做出貢獻。基金會深切希望,通過對科技人才的獎助和培育,能對解決中國和人類面臨的複雜挑戰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參考
[編輯]- 求是基金会:民间科技基金样本. 新浪網. [2012-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 求是科技基金会. [2012-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