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風暴艾利 (2011年)
熱帶風暴艾利 Tropical Storm Aere(英文) | |||||||||||||
---|---|---|---|---|---|---|---|---|---|---|---|---|---|
| |||||||||||||
| |||||||||||||
| |||||||||||||
| |||||||||||||
概況 | |||||||||||||
形成日期 | 2011年5月5日 | ||||||||||||
轉化日期 | 2011年5月12日 | ||||||||||||
消散日期 | 2011年5月15日 | ||||||||||||
最低氣壓 | 992 hPa | ||||||||||||
瞬間最大陣風 | 110 km/h | ||||||||||||
影響 | |||||||||||||
死傷人數 | 48死[1] | ||||||||||||
影響地區 | 菲律賓 臺灣 日本 | ||||||||||||
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
熱帶風暴艾利(英語:Tropical Storm Aere,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Bebeng,國際編號:110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32011)為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三個生成的熱帶氣旋,亦為首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
「艾利」這個名字是由美國提供,是馬紹爾語風暴之意,對上一次使用這個風暴名字是在2004年的颱風艾利[2] 。
發展歷程
[編輯]5月5日日本氣象廳升格一個低壓區為熱帶低氣壓,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TCFA。
5月6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並編號為03W,其後菲律賓當地的氣象部門命名此風暴為Bebeng。同日,日本氣象廳開始發出Gale Warning;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5月7日下午3時獲日本氣象廳命名為艾利並升格為熱帶風暴[3][4][5][6][7],同日下午4時香港天文台亦將其升格。此外,5月7日其路徑比各氣象部門預期偏西,風暴亦同時正在增強。
5月8日早上,此風暴已達到風速每小時85公里,並且正在接近沿岸,但同時風暴移動速度緩慢。接近中午時份,此風暴登陸菲律賓東北部,極快出海。下午行有效重整,強度稍微減弱後回穩。同日中央氣象局表示,艾利可能自台灣東部掠過,但需等待其通過呂宋島才能進行更進一步的判斷。
5月9日5時30分中央氣象局發佈海上颱風警報。
5月10日由於中央氣象局預測颱風未來路徑將偏向東方,影響台灣概率小,中央氣象局於17時30分解除颱風警報。同日,艾利開始移動時速加快。
5月12日中午時份,艾利轉化為溫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於當日為艾利發出最後警告。
影響
[編輯]菲律賓的氣象部門對當地一些地區發出1級和2級的颱風警報,並提防風暴的來臨。此風暴造成當地有24人死亡[1]。
由於此風暴對菲律賓做成嚴重傷亡,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在5月16日宣佈將Bebeng從名單中除名[8]。
- 當地發出最高颱風警告:海上颱風警報
- 5月8日,中央氣象局表示,艾利可能自台灣東部掠過,但需等待其通過呂宋島才能進行更進一步的判斷。
- 5月9日,凌晨5時30分發佈海上颱風警報。
- 5月10日,由於預測颱風未來路徑將偏向東方,影響台灣概率小,中央氣象局於17時30分解除颱風警報。
熱帶風暴艾利為日本降下一定的雨量。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記錄
[編輯]臺灣
[編輯]中央氣象局 颱風警報 | ||
---|---|---|
上一熱帶氣旋 | 海上颱風警報
|
下一熱帶氣旋 |
強烈颱風鮎魚 | 強烈颱風桑達 |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艾利肆虐菲國 死者增至24. AFP. [2011-05-12].
- ^ 香港天文台. 熱帶氣旋名稱的意義. [2011-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4) (中文(繁體)).
- ^ http://www.jma.go.jp/jp/g3/images/asia/11050615.png[永久失效連結]
- ^ 存档副本. [2011-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9).
- ^ 存档副本. [2011-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8).
- ^ http://www.usno.navy.mil/NOOC/nmfc-ph/RSS/jtwc/warnings/wp0311.gif[永久失效連結]
- ^ http://www.jma.go.jp/jp/g3/images/observe/11050715.png
- ^ 'Bebeng' out of Pagasa name list. 2011-05-16 [2011-05-21]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