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超國家主義 (日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超国家主義
假名ちょうこっかしゅぎ

超國家主義 (日語:超国家主義,英語:ultra-nationalism),是20世紀初葉日本北一輝為首的帶有國家社會主義色彩的法西斯主義政治思潮與運動。

詞語釋意

[編輯]

超國家主義思潮作為國家社會主義對日本傳統國家主義的一個補充和躍進,最早出現在20世紀初。

「超國家主義」這個日語漢詞最早出現在1922年,最初原意是超越國家之國際社會主義;而對應的英文「ultra-nationalism」一詞卻晚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5年9月22日才出現於美國杜魯門政府《投降後美國的初期對日方針》。事實上是,在「ultra-nationalism」(中文直譯:極端民族主義)出現之後,日語「超國家主義」一詞才從超越國家之國際主義的原意轉變為超級國家主義。在這層意義轉變之前,一直是用「社會主義」或「國家社會主義」來描繪以北一輝為首的日本極端國家主義思想的。日文中「國家社會主義」一詞內涵極為廣譜,不僅包括了國家社會主義,也包含了王朝社會主義國有社會主義,更包含了日本自己的超國家主義。

流傳

[編輯]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政治實踐一直以國家主義為主線。20世紀初葉,以北一輝為首的中低層人士對明治維新以來元老、重臣、新舊華族、軍閥、財閥、政黨首腦把持國家資源不滿,尋求激進改革,主張將傳統的國家主義的代表無差別地被一律斷為罪惡的元兇,主張挨個地殺掉,以此表明與明治以來的傳統的國家主義的斷裂。這種裂痕最充分地表現在將天皇不是作為傳統的象徵,而是開始作為變革的象徵來看待。1936年屬於超國家主義的下級軍官發動了雖然失敗的兵變,但最終導致了四年後日本全面進入日本民族主義的軍政府時代。

思想

[編輯]

日本國家主義的政府模式與法西斯主義極為相似,但與國家社會主義並沒有直接聯繫。而導致走上日本國家主義的超國家主義卻明顯受到國家社會主義的影響。超國家主義的提出,是建立在理想的社會主義基礎上,也融合了一些國家社會主義的理念。從政治實踐方法論上看,國家社會主義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社會主義;而超國家主義一方面希望天皇接受他們的激進國家社會主義的理念,另一方面卻從低層發動事端,對政府構成改革壓力。儘管最終日本沒有變成國家社會主義國家而是進入類似於法西斯主義的日本民族主義,超國家主義40年的努力不能不說是了不起的成功。明治維新後日本一直是處於國家主義軍國主義狀態,但使日本走上日本民族主義的軍政府道路,卻是這個「超」。而這個「超」正是國家社會主義理念的日本實踐。[1]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丸山真男. 《丸山真男集》第3卷.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