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陌生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陌生化(英語:Defamiliarization;俄語:остранениеIPA:[ɐstrɐˈnʲenʲɪjə] ) ,是一種藝術技巧,將常見事物,以陌生或奇怪的方式向觀眾展示,促使觀眾從新的視角觀看世界。這個概念影響了20 世紀的藝術與藝術理論,包括達達主義後現代主義敘事戲劇科幻小說和哲學;此外,某些社會運動,如文化干擾,使用陌生化作為一種策略。

詞源

[編輯]

「陌生化」一詞最早是由俄羅斯形式主義什克洛夫斯基於1917 年的論文「作為裝置的藝術」(或譯:「作為技術的藝術」)中提出的。 [1] :209 什克洛夫斯基使用「陌生化」指涉「根據詩的可感知性來區分詩意和實用語言」的手段。 [1]:209 本質上講,什克洛夫斯基認為的語言與每日使用的日常語言有着根本的不同,因為詩的語言更難理解──「詩的語言是組織過的語言散文則是日常中的演說——經濟的、輕鬆的、合宜的散文女神(拉丁語dea prosae)是準確、輕鬆、像孩子般「直率」表達的女神。」 [2] :20這個區別是藝術創作的關鍵,並防止「過度自動化」,防止個人「照公式按表操課」。 [2]:16

因此,陌生化是一種迫使個人識別藝術語言的手段。

這種技巧旨在將詩從散文分別而出,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言:「詩歌語言必須顯得奇怪而美妙。」 [2]:19

為了解釋陌生化,什克洛夫斯基引托爾斯泰作為例子,如托氏在《霍爾斯托梅爾》(俄語:Холстомер)中以馬為敘述者,以馬而非人的敘述觀點,使故事的內容顯得陌生。 [2]:16 此外,什克洛夫斯基都使用了其他俄羅斯作家和俄羅斯方言作為例子:「目前,高爾基將他的措辭從舊的文學語言轉變為列斯科夫的新文學口語。日常語言和文學語言因此改變了位置(參見伊萬諾夫(ячесла́в Ива́нович Ива́нов)和其他人的作品)。」 [2]:19-20

陌生化,還包括在作品中使用外語。在什克洛夫斯基寫作的時候,文學語言和口語俄文正發生變化。什克洛夫斯基說:「俄羅斯文學的語言原本對俄羅斯是陌生的,現在已經滲透到人們的語言中,融入他們的談話之中。另一方面,文學開始表現傾向出使用方言是/或是野蠻。」 [2]:19

敘事情節也能夠陌生化。俄羅斯形式主義區分了順敘故事時間軸或作為故事素材的故事(fabula)或將故事組織起來呈現的情節(syuzhet)。而對什克洛夫斯基來說,情節(syuzhet)是故事(fabula)的陌生化。 什克洛夫斯基引用斯特恩《項狄傳》作為例子。 [3] 斯特恩使用時間置換、離題和因果中斷(按:將結果置於原因之前呈現)來減緩讀者重新組合、熟悉故事的能力。藉此,斯特恩將敘事陌生化。

參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1.0 1.1 Crawford, Lawrence. Viktor Shklovskij: Différance in Defamiliarizatio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1984, 36 (3): 209–19. JSTOR 1770260. doi:10.2307/1770260. 
  2. ^ 2.0 2.1 2.2 2.3 2.4 2.5 Shklovsky, Viktor. Berlina, Alexandra , 編. Viktor Shklovsky: A Reader. Bloomsbury. 2017. 
  3. ^ Victor Shklovsky, "Sterne's Tristram Shandy: Stylistic Commentary" in Russian Formalist Criticism: Four Essays, 2nd ed., trans. Lee T. Lemon and Marion J. Reis (Lincoln, N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12), 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