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類植物 Asterids
目: 杜鵑花目 Ericales
科: 瓶子草科 Sarraceniaceae
屬: 太陽瓶子草屬 Heliamphora
種:
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 H. chimantensis
二名法
Heliamphora chimantensis

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學名Heliamphora chimantensis)是委內瑞拉特有的食蟲植物,分佈於馳曼塔山(Chimanta tepuis)阿帕卡拉山(Apacara tepuis)海拔1900米至2100米的山頂地區。其種加詞chimantensis」來源於位於格蘭·薩瓦納西南部的發現地馳曼塔高地(Chimanta Massif)[2],該高地佔地約1470平方公里,由馳曼塔山在內的數座山峰組成[1][3]

植物學史

[編輯]

自20世紀50年代起就開始有數個考察隊對馳曼塔高地進行考察,並發現了許多當地特有的動植物。2001年1月,安德烈亞斯·維斯圖巴等人來到馳曼塔山,首先發現了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1]

形態特徵

[編輯]
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的捕蟲瓶

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的捕蟲瓶長20[1]至50厘米[2],寬3.5[1]至7厘米[2]。捕蟲瓶中下部呈漏斗狀,上部呈圓筒狀或略呈漏斗形。[1][2]瓶肩略高於消化液水平面。泄流槽極明顯,幾乎延伸至捕蟲瓶中部,但無泄流孔。瓶蓋為匙形,直立,兩側內凹[2][1]瓶蓋呈紅色,長2至2.5厘米,寬1至2厘米,下半部寬大,與瓶身銜接處驟縮。[1]。捕蟲瓶內表面上部幾乎無毛。[1][2]瓶蓋內表面存在大型暗紅色蜜腺,其形狀不規則,直徑可達5毫米。[1][2]消化液水平面周圍存在長3至6毫米的下向毛。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的蜜腺發達,數米外即可聞到其氣味。捕蟲瓶通常為黃綠色,追着不斷衰老逐漸變為橙色或暗紅色。部分植株的捕蟲瓶上半部還存在少量紅色的網狀脈。[2]

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的花序總狀花序,3至5朵,長60至65厘米。花梗長5至13厘米,被柔毛。花梗下部具一枚苞片,該苞片常形成一個捕蟲瓶。花被片為披針形,白色至淡紅色,長4至5.5厘米,寬1.2至1.7厘米。雄蕊約20枚,1系,花絲長6毫米。花葯呈長圓形至披針形,長約5毫米,寬約1毫米。子房3室,被柔毛,花柱無毛。種子褐色,長約2至3毫米,卵形,側扁,不規則膜翅明顯。[1]

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很少開花,大多以匍匐莖無性繁殖。已觀察到了直徑達6米的大型種群,其由數百個獨立植株組成。各植株間的葉片緊貼在一起,而不像其他太陽瓶子草曾零星分佈。[1][2]這種形態及繁殖方式在太陽瓶子草屬中是唯一的,被認為是適應高原環境的一種適應。同時,這種方式也見於眼鏡蛇瓶子草Darlingtonia californica[2]

生態關係

[編輯]

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長生長於山谷河流周圍的開闊地,與低矮的草本植被生長在一起,如鳳梨科黃眼草屬Xyris覆鱗屬Stegolepis植物,特別是Stegolepis ligulataAdenanthe bicarpellata[1]

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瓶蓋內表面的腺體被認為與其誘捕昆蟲有關。安德烈亞斯·維斯圖巴等人在考察中已觀察到,螞蟻黃蜂會被這些腺體分泌的蜜液所吸引。[1]

相關物種

[編輯]

相對於其他分佈於格蘭·薩瓦納的物種而言,其與南部的塔特太陽瓶子草H. tatei內布利納山太陽瓶子草H. neblinae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近緣關係。該地區物種的花葯數一般為10至15枚,而上述三個物種約具15枚。但塔特太陽瓶子草和內布利納山太陽瓶子草的花葯更為接近,都長約7至9毫米,所以內布利納山太陽瓶子草曾被認為是塔特太陽瓶子草的一個變種。而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的花葯僅長約5毫米。[1][3][4][5]此外,格蘭·薩瓦納其他太陽瓶子草的瓶蓋都多少下彎,呈盔形,以防止其內分泌的蜜液被雨水沖走。但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和塔特太陽瓶子草都為直立狀。特殊的是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瓶蓋兩側內凹,呈匙形,且瓶蓋基部驟縮。而塔特太陽瓶子草僅略微收縮,且瓶蓋為矩形。[1][3]

在馳曼塔山上,無附太陽瓶子草H. exappendiculata分佈於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原生地附近。相比而言,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的捕蟲瓶更長更接近管狀,且瓶蓋更發達。[6]

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也常與小太陽瓶子草同域分佈。但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更常見於海拔2000米附近,而小太陽瓶子草通常分佈於海拔更高且更為開闊的地區。分佈於馳曼塔山的小太陽瓶子草與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的區別在於,該小太陽瓶子草變種的捕蟲瓶更長且內表面具明顯的毛須。其在馳曼塔高地的許多山峰上都十分常見,但奧楊山(Auyan Tepui)除外。[1]

自然雜交種

[編輯]

已在馳曼塔山觀察到了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與小太陽瓶子草的自然雜交種。該自然雜交種的捕蟲瓶較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短,且捕蟲內表面存在紅色的網紋及粗剛毛,顏色也更深,更接近於小太陽瓶子草。此外,瓶蓋的形態也接近於小太陽瓶子草。而在生長勢上,雜交種要強於兩親本,已發現了直徑達5米的單植株群。[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Wistuba, A., T. Carow & P. Harbarth 2002. Heliamphora chimantensis, a New Species of Heliamphora (Sarraceniaceae) from the 『Macizo de Chimanta』 in the South of Venezuel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arnivorous Plant Newsletter 31(3): 78–82.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McPherson, S. 2007. Pitcher Plants of the Americas. The McDonald & Woodward Publishing Company, Blacksburg, Virginia.
  3. ^ 3.0 3.1 3.2 Wistuba, A., T. Carow & P. Harbarth 2002. Recent observations on the genus Heliamphora (Sarraceniaceae)PDF. Proc. 4th Intl. Carniv. Pl. Conf. 105-109.
  4. ^ Maguire, B. 1978, Sarraceniaceae (Heliamphora), in: The Botany of the Guyana Highland Part-X, Memoirs of the 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 29: 36-61.
  5. ^ Steyermark, J.A. 1984, Venezuelan Guyana, Annals of the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71: 302-312.
  6. ^ Nerz, Joachim and Andreas Wistuba (2006). Heliamphora exappendiculata, a clearly distinct species with unique characteristicsPDF. Carnivorous Plant Newsletter. 35(2): 43-48.

外部連結

[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馳曼塔山太陽瓶子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