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中國駐拉脫維亞大使列表
外觀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列表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中華民國駐里加總領事
[編輯]@逐风天地:張貴祥的任期有疑問想請教,1992年2月4日到任,但1992年4月18日才任命,在1994年7月結束總領事關係後,直到1995年11月29日才免職。是否等到1995年11月代表團成立後才離任?因為有編者在代表團條目中寫道「但總領事館仍正常運作 Special:Diff/76861423」,我剛才以來源未提及而刪除。--Tp0910(留言) 2023年10月14日 (六) 21:58 (UTC)
- 關於任命和到任日期的倒置,在過去是一件很常見的事。事急從權,來不及走繁瑣的任命程序,先把擬任的人員派出去,然後再慢慢走流程由主管機構來追認。
- 在1994年7月至1995年11月間,我猜測總領事館應該正常運作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否一直運作到1995年11月或者1996年1月,我不太確定。《84年外交年鑑》第244頁有1994年9月23日「駐里加張總領事貴祥宴請拉脫維亞國會議員」的照片,第787頁的「中華民國駐外使領館名錄(Sept. 30, 1995)」仍列有「中華民國駐里加總領事館」。似乎可以說明,直到1995年9月30日,總領事館仍然在正常運作。
- 但《85年外交年鑑》第254頁在敘述「我國與拉脫維亞關係:(一)一般關係」時提及「八十五年一月我國在拉國設立『駐拉脫維亞台北代表團』Taipei Mission in the Republic of Latvia,繼續推動兩國實質關係」,《中華民國駐外代表處辦事處歷任館長銜名年表》第63頁,也敘及「民國八五、一、十九設立『駐拉脫維亞台北代表團』」,兩者都使用「設立」一詞,並未提及是否由總領事館更名而來。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台北代表團名義上是民間交流機構,總領事館是具有官方身份的正式機構,不能直接稱呼為「更名」。--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 2023年10月15日 (日) 04:50 (UTC)
- 感謝說明,已在代表團、雙邊關係條目用註釋補充說明。至於代表團是「更名」還是「設立」,在外交年鑑(例如89年、94年、110年)以及代表團網頁是用「更名」,或許無論由總領事館直接換成代表團,或總領事館關閉後再換成代表團,都是可以「更名」或「設立」吧。--Tp0910(留言) 2023年10月16日 (一) 02:47 (UTC)
- 又看了幾個86年之後的年鑑,有「更名」、「設置」、「改名」,而且某個用詞連用數年,可能是撰寫(編纂)人不同,此前是某甲撰寫,此後是某乙、某丙撰寫。不過這個問題不大就是了,反正代表機構名稱不一樣就對了。--Tp0910(留言) 2023年10月16日 (一) 04:05 (UTC)
- 但《85年外交年鑑》第254頁在敘述「我國與拉脫維亞關係:(一)一般關係」時提及「八十五年一月我國在拉國設立『駐拉脫維亞台北代表團』Taipei Mission in the Republic of Latvia,繼續推動兩國實質關係」,《中華民國駐外代表處辦事處歷任館長銜名年表》第63頁,也敘及「民國八五、一、十九設立『駐拉脫維亞台北代表團』」,兩者都使用「設立」一詞,並未提及是否由總領事館更名而來。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台北代表團名義上是民間交流機構,總領事館是具有官方身份的正式機構,不能直接稱呼為「更名」。--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 2023年10月15日 (日) 04:50 (UTC)
陳棣大使
[編輯]外交部網站的歷任大使名單內,把陳棣大使列入駐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3國大使名單。查資料得知,1992年3月陳大使以擬任駐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大使的身份,參加了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旁聽。當時外交部確有提議,讓陳大使一人兼使波羅的海三國,但1992年2月台北在拉脫維亞插旗成功,北京駐拉脫維亞大使館和工作人員全部撤離,該提議無法繼續實施。陳大使在人大會議結束後,出任駐立陶宛大使,並未兼使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另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任免錄》,駐愛沙尼亞大使喬宗淮於1992年12月28日被常委會免職,同時任命孫大棟為新任駐愛大使。陳大使不曾被常委會任命為駐愛大使。--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 2024年1月22日 (一) 22:1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