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X JAPAN的死與生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X JAPAN的死與生
We Are X
台灣中文版電影海報
基本資料
副標題美國英國X JAPAN的生與死
臺灣地區日本傳奇視覺系搖滾樂團生死分合記事
導演史蒂芬·凱亞英語Stephen Kijak
監製
主演YOSHIKI
配樂X JAPAN
主題曲〈La Venus〉、〈Jade
攝影
剪接
製片商激情製片英語Passion Pictures
片長96分鐘[1]
產地
語言
官方網站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2016年1月23日 (2016-01-23)日舞影展
  • 2016年10月21日 (2016-10-21)(美國)
  • 2017年2月28日 (2017-02-28)(英國)
  • 2017年3月3日 (2017-03-03)(日本)
  • 2017年4月21日 (2017-04-21)(台灣)
[2]
發行商草稿電影英語Drafthouse Films 美國
漫畫娛樂英語Manga Entertainment 英國
翻面映畫 臺灣
票房31,319美元
(美國,2016年11月6日)[1]
前作與續作
續作
電影預告
《X JAPAN的死與生》正式預告,20170421勢在必行 - YouTube

X JAPAN的死與生》(英語:We Are X)是一部2016年獨立製作的音樂紀錄片,內容關於日本重金屬樂團X JAPAN及其團長YOSHIKI的傳記[1]。由史蒂芬·凱亞英語Stephen Kijak導演,2016年1月23日在美國日舞影展首映,獲得「最佳紀錄片剪輯獎」[3]

劇情簡介

[編輯]

影片以「日本樂團至美國公演」為切入點,導演史蒂芬·凱亞對樂團成員與相關人士進行深入訪談,也將團長YOSHIKI提供高達上千小時的X JAPAN歷年各種影像檔案,經過整理後收錄至片中[4]。導演透過鏡頭敘述X JAPAN的樂團之路一直伴隨着悲劇,YOSHIKI在10歲時父親自殺[5],而他的童年好友、也是樂團主唱TOSHI被邪教組織「洗腦」,導致樂團在1997年解散[6],而結他手HIDE五個月後意外死亡[7],前貝斯手TAIJI於2010年與樂團重聚演出後,又在2011年離奇逝世[8]。但隨後,X JAPAN仍完成了亞洲歐洲美洲巡演等海外活動,與西方世界種族偏見語言隔閡英語Language barrier戰鬥[9],並成功登上音樂人的指標場地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演出,證明樂團仍有足夠的勇氣克服悲痛。

出演人員

[編輯]

製作

[編輯]

創作原因

[編輯]

威廉·莫理斯奮進娛樂經紀人馬爾克·蓋革英語Marc Geiger遊說YOSHIKI多年,希望他能首肯拍攝一部關於X JAPAN的紀錄片。起初YOSHIKI因不願回想起昔日的痛苦記憶,因此非常掙扎[13]。為求能夠真實呈現樂團故事,最後他指定導演必須由不熟悉X JAPAN的人擔任,才真正開始進行這項工作[4]。紀錄片是從2014年秋天,X JAPAN準備舉行首次麥迪遜廣場花園公演之際開始正式跟拍[14],紀錄片於2015年7月4日宣佈完成[15]

拍攝過程

[編輯]

YOSHIKI並未直接參與紀錄片的製作,完全交由專業團隊進行拍攝與剪輯[4]。曾拍攝過新好男孩滾石樂隊紀錄片的導演史蒂芬·凱亞表示,他從未聽說過X JAPAN。但是在為他們拍攝紀錄片時,他便開始為這個樂團深深着迷[16]。史蒂芬也說,他13或14歲之前很喜歡聽英國重金屬新浪潮的音樂,但是聽了X JAPAN的音樂也立即被吸引,而他對於以前從未聽說過這支樂團感到驚訝。拍攝後,他也與一些樂團成員保持着聯繫[16]。他表示,由於YOSHIKI提供給他X JAPAN幾十年來累積的各種影像,因此才有充分的資料和檔案可以挖掘利用[17]。導演還透露,他受到美國電影人大衛·林區的影響很深,因此當YOSHIKI提到自己一直在扮演雙重身分 — 外在堅強和內在脆弱的兩個角色後,產生了深刻的靈感[18]。他說,最難的是編輯,需要試圖平衡所有的成員、音樂,和YOSHIKI戲劇性的人生和音樂職涯[16]

名稱

[編輯]

紀錄片的名稱由來是樂團的歌曲〈X〉,此曲在現場表演中途時都會固定和觀眾互動,齊聲高喊「We Are X」。通常是主唱TOSHI喊「We Are?」,然後觀眾會回應「X!」[19]

高雄電影節翻譯為《X Japan:永劫回歸》,台灣電影發行商「翻面映畫有限公司」則翻譯為《WE ARE X:X JAPAN重生之路》。

參展、公映與發行

[編輯]
2016年10月25日,導演史蒂芬·凱亞英語Stephen KijakYOSHIKI在美國三藩市舉行的電影記者會上接受問答活動。

紀錄片於2016年1月23日在美國猶他州帕克城舉辦的日舞影展中首映,YOSHIKI和電影團隊參加紅地毯儀式,並在首映前舉行採訪問答活動。影片在該影展內另外進行了幾次播映[20]。2016年3月16日,紀錄片於西南偏南藝術節公映[21]。紀錄片原定於2016年3月12日在倫敦公映,並稱呼當天為「X之日」,配合X JAPAN在溫布利體育館的首次演出[15]。然而,因結他手PATA因大腸憩室症及血栓症而緊急入院治療,該演唱會與紀錄片公映的計劃推遲整整一年[22]

紀錄片之後陸續參展,包括:2016年6月5日的西雅圖國際電影節英語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莫斯科節拍電影節英語Beat Film Festival、2016年6月12日的上海國際影展、2016年7月28日的瓜納華托國際電影節英語Guanajua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16年8月13日的堤川國際音樂電影節英語Jecheon International Music & Film Festival、2016年8月21日的香港夏日國際電影節英語Hong Kong Summer Film Festival、2016年9月3日的新加坡設計電影節英語A Design Film Festival、2016年10月1日的溫哥華國際電影節、2016年10月8日的倫敦影展、2016年10月21日的凱里電影節英語Kerry Film Festival、2016年10月27日的霍夫國際電影節英語Hof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16年11月1日的大力士國際電影節英語Beefeater In-Edit Festival、2016年11月5日的高雄電影節、2016年11月11日的布倫瑞克國際電影節英語Braunschwei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16年11月17日的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洛克曼蒂搖滾電影節英語Rokumentti Rock Film Festival、2016年11月18日的卡加利獨立電影節英語Calgary Underground Film Festival、2017年1月27日的哥登堡電影節英語Gothenburg Film Festival、2017年1月28日的杜林聞聲電影節英語Turin SeeYouSound、2017年2月17日的伊斯坦堡獨立電影節英語Istanbul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等等[23]

院線則是2016年10月21日起在美國上映、2016年12月8日起在香港上映、2017年2月28日起在英國上映、2017年3月3日起在日本上映、2017年3月5日起在法國上映、2017年3月23日起在泰國上映、2017年3月29日在捷克上映、2017年4月21日起在台灣上映、2017年5月25日起在韓國上映[23]

紀錄片的美國市場授權予草稿電影英語Drafthouse Films公司發行[24]。2016年10月21日在美國洛杉磯新藝戲院英語Nuart Theatre正式上映,YOSHIKI和導演史蒂芬·凱亞蒞臨現場接受媒體採訪[25][26]。紀錄片的家庭錄影帶發行權由木蘭影業公司英語Magnolia Pictures購得[27],該公司於2017年4月25日在美國、百慕達巴哈馬發行藍光光碟DVD和數位高解析版本[28],額外收錄刪減訪談片段與三首音樂影像[29]。英國市場則授權予漫畫娛樂英語Manga Entertainment公司發行,該公司於2017年5月22日發行藍光光碟和DVD版本[30]

評價與獎項

[編輯]

在首映之前,美國音樂雜誌《滾石》將本片列為「二十五部最期待的日舞影展電影」之一,並將X JAPAN評為「具有大衛·鮑伊精神的鐵娘子[31]。英國時尚雜誌《Dazed英語Dazed》將本片列為「2016年度必看的音樂紀錄片」之一[9]雅虎音樂英語Yahoo! Music將本片列為「2016年度十大最佳音樂紀錄片」第四名[32]。紀錄片於日舞影展中提名為「最佳紀錄片」,最終獲得了「最佳紀錄片剪輯獎」[33]。之後在西南偏南藝術節中也獲得「觀眾票選最佳片頭設計獎」[34]。在2016上海國際影展英語2016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中,本片獲提名「金爵獎英語Golden Goblet Award for Best Feature Film[35]。在第22屆評論家選擇獎中,本片獲提名「最佳音樂紀錄片獎」[36]。美國線上電影資料庫IMDb將此片評為8分(滿分10分)[1]。美國電影評論網站爛番茄上,本片的正面評價比例為82%,另外有92%的網站用戶表示喜歡[37]。台灣新聞雜誌《壹週刊》在第830期中給予84分的評價。

美國新聞雜誌《新聞週刊》寫道:「這部電影迫使我們面對問題、解決困難,痛苦在藝術中的必然作用,以及音樂如何成為救贖的力量。對於歌迷來說,音樂家們用這些歌曲實現了」,並將本片稱為「歷年日舞影展最令人振奮的電影之一」[38]。美國娛樂雜誌《荷里活報導》寫道:「雖然這部電影確實涵蓋了X JAPAN兩位成員的死亡,以及創始成員的『洗腦』,但導演寧願在紐約花更多的時間繞在YOSHIKI身邊拍攝,使得這部電影對樂團本身的洞察力非常稀少[10]」。加拿大音樂雜誌《Exclaim!英語Exclaim!》發表了類似的評論,認為影片主軸偏向故事和訪問,只能討好資深樂迷,其他人則會離開戲院,並註明英文字幕中有錯字。不過,該雜誌仍給了本片8分(滿分10分)好評[39]。英國《衛報》給予本片三顆星(滿分五顆星)的評價,並寫道:「對崇拜抒情搖滾的樂迷和音樂研究者來說,這是一部非常特別、值得觀賞的影片。有很多關於死亡和青春熱血的探討,但影片主要的焦點仍是鼓手YOSHIKI的悲傷回憶」[40]

加拿大電影雜誌《Screen Anarchy英語Screen Anarchy》則表示:「影片滿是秘辛,就算不是歌迷、甚至根本沒聽說過X JAPAN的人,都會喜歡這部電影」[41]。台灣影評人孫志熙寫道:「何為X JAPAN此團與YOSHIKI此人的核心?簡言之即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所以劇情設計上必然要使用恢弘大敘事與之匹配,『對死與重生的思考』便名正言順成為主軸,同時這個極度日式的母題,也只有日本人尤其是藝術工作者最能精準詮釋」[42]

美國電影評論網站IndieWire認為:「這是日本最重要的音樂電影,我們西方人大多數都不知道X JAPAN的搖滾革命、和宗教般的巨大力量。重新審視樂團現今的狀態和他們令人難以置信的悲劇歷史,他們似乎同時擁有許多美好的友誼和悲戚的痛苦回憶,這是真正動人的軼事回憶。看到YOSHIKI因傷注射、戴頸套、藥物治療,依然渾身散發出魯莽的活力,這是用藝術超越人體極限最純粹的例子之一,他也成為一個神聖的英雄。樂團的故事比電影本身更為偉大,特別是因為電影製作人的目標不僅僅是捕捉樂團的精髓,而且還想告訴那些不熟悉X JAPAN的人,他們是誰、為什麼他們的成功復出至關重要」[43]

盜版

[編輯]

中國網站上流傳的盜版來自上海國際影展的影展刪減版本,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取得完整授權的地區,高雄電影節是全世界第一次播放院線版的影展。2017年4月21日起在台灣各戲院播映的也是完整的正式院線版,而威秀影城更在上映首三日播放全球唯一的映後彩蛋「YOSHIKI赤子之心篇」[44]

配音音樂

[編輯]

紀錄片主題曲〈La Venus〉於2017年初由索尼音樂娛樂旗下的遺贈唱片英語Legacy Recordings發行為單曲,該曲獲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最佳原創歌曲獎[45][46]

原聲帶

[編輯]
X JAPAN - We Are X英語We Are X (soundtrack)
X JAPAN原聲帶
發行日期2017年3月3日
類型電影配樂(重金屬交響金屬
時長78:41
唱片公司遺贈唱片英語Legacy Recordings索尼音樂娛樂
監製YOSHIKI
排行榜最高名次
《X JAPAN - We Are X》電影原聲帶
曲序曲目填詞作曲時長
1.La Venus(原聲版本)YOSHIKIYOSHIKI4:40
2.Kurenai(from THE LAST LIVEYOSHIKIYOSHIKI5:38
3.Forever LoveYOSHIKIYOSHIKI8:38
4.A Piano String in Es Dur YOSHIKI1:51
5.DahliaYOSHIKIYOSHIKI7:58
6.Crucify My LoveYOSHIKIYOSHIKI4:32
7.Xclamation HIDE 與 TAIJI3:54
8.Standing Sex(from X Japan Returns英語X Japan Returns 1993.12.30Miyuki IgarashiYOSHIKI4:45
9.TearsHitomi Shiratomi 與 YOSHIKIYOSHIKI7:12
10.Longing ~切望の夜~YOSHIKIYOSHIKI5:12
11.Art of Life(第三樂章)YOSHIKIYOSHIKI4:39
12.Endless Rain(from THE LAST LIVEYOSHIKIYOSHIKI7:06
13.X(from THE LAST LIVEHitomi ShiratomiYOSHIKI6:35
14.Without You原音樂器YOSHIKIYOSHIKI6:01


日本版附贈曲目
曲序曲目
15.Rusty Nail(from Dahlia Tour Final ~無謀な夜~
16.Forever Love(from THE LAST LIVE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We Are X (2016). IMDB. [2017-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2) (英語). 
  2. ^ Release Info - We Are X. IMDB. [2017-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30) (英語). 
  3. ^ WE ARE X X JAPAN 重生之路. 威秀影城. [2017-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5)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命運共同體全員集合—紀錄片「WE ARE X~X JAPAN重生之路」part 1 開啟記憶之門. KKBOX. 2017-04-04 [2017-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3) (中文(臺灣)). 
  5. ^ 【インタビュー】YOSHIKIが語った抜け殻の2年間―. 女性自身日語女性自身. 2009-07-07 [2016-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日語). 
  6. ^ Japanese Legends X Japan Play Madison Square Garden. Antiquiet. 2014-10-14 [2016-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8) (英語). 
  7. ^ Rising Sun. Fort Worth Weekly英語Fort Worth Weekly. 1998-11-02 [2013-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5) (英語). 
  8. ^ BIOGRAPHY. TAIJI Official Web Site. [2016-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7) (日語). 
  9. ^ 9.0 9.1 The music documentaries you need to watch in 2016. Dazed英語Dazed. [2016-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5) (英語). 
  10. ^ 10.0 10.1 10.2 10.3 'We Are X': Sundance Review. 荷里活報導. 2016-01-23 [2016-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5) (英語). 
  11. ^ 11.0 11.1 11.2 Wolf, Ian. We Are X. On The Box. 2016-10-07 [2016-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0) (英語). 
  12.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Stephen Kijak英語Stephen Kijak. We Are X (紀錄片). Drafthouse Films英語Drafthouse Films. 2016-10-21 (英語). 
  13. ^ 痛楚、失去、Prince與久違廿載的新專輯--YOSHIKI專訪翻譯. VROCKHK. 2016-05-10 [2017-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3) (中文(臺灣)). 
  14. ^ ‘Searching For Sugarman’ Exec Producer Plots Docu On Rockers X Japan. Deadline.com. 2014-10-02 [2016-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08) (英語). 
  15. ^ 15.0 15.1 X Japan Planning New Album + Documentary for 2016. Loudwire英語Loudwire. 2015-07-15 [2016-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3) (英語). 
  16. ^ 16.0 16.1 16.2 Metal documentary was a mind-bending journey for Stephen Kijak. Park Record英語Park Record. 2016-01-19 [2016-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2) (英語). 
  17. ^ Prog Metal Group X Japan To Plant Flag in Park City. Variety (magazine). 2016-01-22 [2016-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6) (英語). 
  18. ^ "A Secret World of Doppelgängers and Demons": Director Stephen Kijak - We Are X. Filmmaker (magazine)英語Filmmaker (magazine). 2016-01-23 [2016-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0) (英語). 
  19. ^ X Japan: Reborn in the U.S.A.. CNN. 2010-10-05 [2016-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5) (英語). 
  20. ^ X Japan to Premiere ‘We Are X’ Documentary Film At Sundance Film Festival. Loudwire. 2016-01-20 [2016-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3) (英語). 
  21. ^ The SXSW feature film lineup is here. The Verge. 2016-02-02 [2016-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2) (英語). 
  22. ^ X JAPAN Forced To Postpone Shows Due To Guitarist's Illness. Blabbermouth.net英語Blabbermouth.net. 2016-02-03 [2016-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4) (英語). 
  23. ^ 23.0 23.1 WE ARE X PLAYDATES. WE ARE X. [2017-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3) (英語). 
  24. ^ Music Documentary ‘We Are X’ Lands at Drafthouse Films. Variety (magazine). 2016-08-01 [201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2) (英語). 
  25. ^ X Japan Documentary Opens in U.S. in October. 動畫新聞網. [2016-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6) (英語). 
  26. ^ Nuart Theatre, Los Angeles Showtimes Landmark Theatres. Landmark Theatres. [2016-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0) (英語). 
  27. ^ X Japan Reveal ‘We Are X’ Soundtrack Details. Loudwire. 2017-01-27 [201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27) (英語). 
  28. ^ X JAPAN to Release "We Are X" Film Soundtrack Worldwide. Jame World. 2017-01-26 [2017-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29) (英語). 
  29. ^ We Are X USA Home Video Release April 25. WE ARE X. [2017-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6) (英語). 
  30. ^ Wolf, Ian. Details of We Are X Steelbook release announced. Anime UK News. 2017-04-11 [2017-04-12] (英語). [永久失效連結]
  31. ^ 25 Movies We Can't Wait to See at Sundance 2016. 滾石. 2016-01-15 [2016-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6) (英語). 
  32. ^ The 10 Best Music Documentaries of 2016. 雅虎音樂英語Yahoo! Music date = 2016-12-20 accessdate = 201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28) (英語). 
  33. ^ Sundance Film Festival Awards: 'Birth Of A Nation' Pulls Off Double Win, Gassy 'Swiss Army Man' Takes Directing Prize. Deadline.com. 2016-01-30 [2016-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31) (英語). 
  34. ^ X JAPAN - We Are X Documentary Wins SXSW Film Festival Audience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Title Design. Brave Words & Bloody Knuckles英語Brave Words & Bloody Knuckles. 2016-03-24 [2016-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8) (英語). 
  35. ^ X JAPAN Documentary "We Are X" Screened at Film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動畫新聞網. 2016-06-27 [201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2) (英語). 
  36. ^ Inaugural Critics' Choice Documentary Awards Nominations Revealed. 評論家選擇獎. 2016-10-10 [2016-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2) (英語). 
  37. ^ We Are X (2016). 爛番茄. [2017-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3) (英語). 
  38. ^ Day Three at the Sundance Film Festival. 新聞週刊. 2016-01-25 [2016-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6) (英語). 
  39. ^ We Are X - Stephen Kijak. Exclaim!英語Exclaim!. 2016-01-25 [2016-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9) (英語). 
  40. ^ Pulver, Andrew. We Are X review - Japanese pomp-rock documentary with a twist of original style. 衛報. 2017-02-24 [2017-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4) (英語). 
  41. ^ Koehnew, Alex. Sundance 2016 Review: WE ARE X, The Not-Rock Doc. Screen Anarchy英語Screen Anarchy. 2017-02-01 [2017-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3) (英語). 
  42. ^ 【電影吞食部】搖滾是,活在痛苦中,但你不害怕─《WE ARE X:X JAPAN重生之路》. 大人物DAMANWOO. 2017-04-08 [2017-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2) (中文(臺灣)). 
  43. ^ Sundance Review: Moving Doc ‘We Are X’ Chronicles the Tragic Story of Japan’s Biggest & Boldest Band. IndieWire. 2016-01-29 [2017-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3) (英語). 
  44. ^ 《WE ARE X》未曝光花絮,世界初公開. 翻面映畫. [2017-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30) (中文(臺灣)). 
  45. ^ 91 original songs vie for 2016 Oscar.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 2016-12-13 [2016-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6) (英語). 
  46. ^ X JAPAN's new song 'La Venus' nominated for the Academy Awards. Tokyo Hive. 2016-12-27 [2016-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8). 
  47. ^ 週間 CDアルバムランキング 2017年03月13日付. Oricon Style. Oricon. [2017-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3月8日) (日語). 
  48. ^ 2017년 09주차 Album Chart. Gaon Chart. Gaon Chart. [2017-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2). 
  49. ^ Official Albums Chart Top 100 '10 March 2017 - 16 March 2017'. 英國專輯排行榜. [2017-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4月13日) (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