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天惠
来天惠 William H. Gleysteen, Jr. | |
---|---|
美国驻韩大使 | |
任期 1978年7月—1981年6月 | |
总统 | 吉米·卡特、罗纳德·里根 |
前任 | 理查·施奈德 |
继任 | 理查·吴克 |
美国驻中华民国(台北)大使馆副馆长 | |
任期 1971年—1974年 | |
总统 | 理查德·尼克松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 中国京兆地方 | 1926年5月6日
逝世 | 2002年12月6日 美国华盛顿特区 | (76岁)
母校 | 耶鲁大学学士、国际关系硕士[2]:9 |
军事背景 | |
服役 | 美国海军 |
服役时间 | 1944年-1946年[1] |
来天惠(英语:William Henry Gleysteen, Jr.,英文音译“小威廉·亨利·格莱斯廷”,1926年5月6日—2001年12月6日),是一名北京出生的美国职业外交官,曾任美国驻韩大使、台北的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副馆长,及华盛顿的国务院亚太局助卿帮办等职。来氏被认为是美国外交界的东亚通[3]和中国通,协助重整了美国国务院在麦卡锡主义盛行期间遭到破坏的对华事务专家体系[4],并参与了1970年代美国台海两岸政策的转变过程。而在他就任驻韩大使期间,则因为适逢朴正熙遇刺、全斗焕掌权之际的动荡时期,而成为双十二政变、光州事件等重大事态中的美方关键人物[5]。
除了在台湾、韩国的勤务之外,来天惠亦曾派驻到香港、日本的美国使领馆担任政治处、经济处官员。退休之后,还出任美国亚洲协会(Asian Foundation)理事长[6]和日本协会主席,2002年时于华府病逝[7]。
生平
[编辑]来天惠于1926年5月在北京出生,父亲来仪庭(William H. Gleysteen, Sr.)是隶属于美国长老会、1904年赴华的传教士,并在当地从事教育工作。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7年,来氏一家人被日本军捉捕,并于1938年关入山东省的潍县集中营,之后才获准遣返,1943年12月时回到美国[2]:7。来天惠于1944年入伍美国海军,1946年退役[1],接着便就读耶鲁大学,分别于1949年和1951年拿到学士、硕士学位[2]:7。
外交生涯
[编辑]1951年,从硕士班毕业的来天惠,随即加入美国国务院,于执行秘书处(S/S)工作至1955年[2]:1。在此期间,以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为首,反共的麦卡锡主义兴起,许多政坛人士被冠上亲共者的名号,并遭到整肃,而来天惠亦被列入怀疑对象之中,因为他具有在华成长的背景,再加上其岳父柯乐博是国务院的中国专家、也是麦卡锡风潮中的知名受害者。但来天惠之后仍通过了安全审查,而得以派赴海外[2]:11-12。
派驻台湾、日本和香港
[编辑]1955年4月[8],来天惠从华府分发到美国在台中开设的语言学校进修中文[9][注 1],修毕后于1956年9月派往台北的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8]。虽然他原订的职位在使馆政治处,但之后就改调到领事处执勤6个月,担任了签证官、面谈员等职务,接下来又转任大使馆经济处的经济官[2]:19-20。
1958年10月,来天惠前往东京的美国驻日大使馆任职[8],先后担任过政治官和美国驻日大使助理,而他在此期间也与汉城的美国驻韩大使馆和数位韩国驻日外交官进行过交流,当中包括韩国驻日大使柳泰夏、及后来接替朴正熙成为韩国总统的崔圭夏,进而增加了对韩事务的认识[2]:37。1962年8月,来天惠调至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8],担任总领馆中国部(China Section)官员和经济官,就近观察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社会等状况,审视相关情资并向上汇报[2]:42-44。
返美任职
[编辑]1965年,来天惠结束了在美国驻港总领馆的勤务,至哈佛大学修习进阶课程,参加了哈佛国际关系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开设、亨利·基辛格主办的鲍伊研讨会(Bowie Seminar),1966年至1969年间于国务院的国际组织事务局(IO)担任联合国政治事务处(UNP)副处长一职[2]:54-55。1969年至1971年间任国务院情报研究局亚太处(INR/EAP)处长[2]:3,64。
驻台北大使馆副馆长
[编辑]当来天惠返美任职六年、且其于情报研究局的任期快要届满时,曾询问是否有机会调回东亚,最后经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马康卫同意[2]:71-72,于1971年6月再次调派台湾,担任美国大使馆副馆长[8]。虽然两人在部分议题(如美国对北京政策)上有所差异,但马氏与来天惠这位副手相处融洽,还在工作上给了他很大的权限[2]:71-72。
在来天惠的副馆长任期内,美国对华政策迅速转变。1971年,“中国代表权问题”已经在联合国大会中展开表决,而基辛格也秘访了中国大陆。来天惠在当年8月21日时,曾与中华民国外交部北美司长钱复洽谈联大代表权案[10]及安全理事会席次问题、并互相交换意见,之后两人谈论的结果便经美大使馆作成报告上交国务院[11]。
当1974年马康卫卸任、安克志抵台履新之前,来天惠曾短暂代理主导使馆馆务[2]:72。返美之后的来天惠成为国务院亚太局助卿帮办,任职两年后,于1976年借调至白宫的美国国家安全会议担任幕僚至1977年止[12]。
驻韩大使
[编辑]来天惠于1977年自国安会任期届满并调返国务院[12],1978年经卡特总统任命为驻大韩民国大使,赴韩履新后背负着特殊任务、要与朴正熙政府谈判驻韩美军45,000人的裁编,甚至全面撤出的远程计划。但在来天惠与朴正熙进行了数次商谈之后,他决定与国务卿范锡一起反对撤兵。最后,来天惠成功说服了卡特,美军驻韩部队的裁减方案得以终止。在来天惠任内,朴正熙于1979年10月26日被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枪杀,此后美国介入此案的说法甚嚣尘上。
退休后
[编辑]来天惠在这段危机结束不久之后就从任上退休,并前往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任职研究主任,去世之后遗下第二任妻子王妙莲(Marilyn Wong)及他们所生的女儿,以及与他第一任妻子所生的三位子女。
注释和参考文献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William H. Gleysteen. NNDB. [2014-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Stern, Thomas, AMBASSADOR WILLIAM H. GLEYSTEEN, JR. (PDF), The Association for Diplomatic Studies and Training (ADST), 1997
- ^ Paid Notice: Deaths GLEYSTEEN, WILLIAM H., JR.. The New York Times. 2002-12-10 [2014-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9).
- ^ Lewis, Paul. William H. Gleysteen Jr., 76, China Expert. The New York Times. 2002-12-12 [2014-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5).
- ^ 刘银萍. “光州事件”與20世纪80年代韓國反美高潮的興起. 历史教学 (天津: 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出版社). 2010, (18).
- ^ 方鹏程. 如瑜得水:影響宋楚瑜一生的人. 台北: 商周出版. 2013. ISBN 9789862723838.
- ^ Washington Post, William Gleysteen; ambassador to South Korea, expert on Asia, The Daily Gazette, 2002: B8
- ^ 8.0 8.1 8.2 8.3 8.4 The Biographic Register. Department and Foreign Service Series 126. Department of State. 1973: 139. Publication 7722.
-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Service List.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56: 10.
- ^ 涂成吉, 克萊恩與台灣: 反共理想與理性之衝突和妥協, 学术著作系列, 秀威资讯: 188, 2007, ISBN 9789866909665
- ^ 王景弘, 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台灣, 远流: 372–373, 2000, ISBN 9789573238812
- ^ 12.0 12.1 Gleysteen gets nod as envoy to Korea. Department of State News Letter (Bureau of Administration, U.S. Department of State). 1978-07, (203):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