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岛民族
南岛族群 | |
---|---|
总人口 | |
386,000,000+ | |
分布地区 | |
印度尼西亚:270,203,917(2020)[1] 菲律宾: 109,035,343(2020)[2] 马达加斯加:20,000,000人以上 (2011)[3] 马来西亚:14,290,000 (2010)[4] 美国:4,816,144[5] 巴布亚新几内亚:1,300,000 东帝汶:1,167,242 (2015)[6] 新西兰:855,000 (2006)[7][8] 汶莱: 约724,000 (2006) 新加坡:700,000以上[9] 所罗门群岛:478,000 (2000) 台湾:588,660 (2024)[10] 斐济:456,000 (2005)[11] 澳大利亚:210,843 萨摩亚:193,773 (2015) 关岛:162,742 汤加:105,323 夏威夷州:140,652或401,162(依定义有所差异)[12] 苏里南:71,000 (2009)[13] 北马里亚纳群岛:52,344 斯里兰卡:40,189 (2012)[14] | |
语言 | |
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或台湾原住民语) | |
宗教信仰 | |
伊斯兰教、基督宗教、佛教、泛灵论及印度教 |
南岛民族,或称南岛语族群[15],是指生活在台湾、夏威夷群岛、东南亚、密克罗尼西亚、新几内亚沿海、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和马达加斯加[16][17],以及散布于越南(如占族)、柬埔寨、缅甸、泰国北大年、海南岛(如回辉人)、科摩罗和托雷斯海峡群岛[16][18][19],使用南岛语之族群。该族群占多数之地区有时又会被统称作南岛地区(英语:Austronesia)。[20]
该族群被根据现有证据推断于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以台湾岛为初始根据地,经海路向各地迁徙。公元前2200年左右,该族群抵达菲律宾最北端,特别是巴丹群岛。 该族群在公元前2000年前某个时刻开始使用帆。[21]:144 如此技术与该族群其他航海技术,如双体船、舷外浮杆独木舟(英语:Outrigger boat)等,一起促成该族群得以广泛分散至印度洋与太平洋中诸陆地与岛屿地区。(参看拉皮塔文化)
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该族群与多地旧石器时代人口(如大坌坑文化、百越之案例)及澳洲和美拉尼西亚地区周边巴布亚人发生互动,并同化该些人群或被其同化。该族群向东扩散至复活节岛,向西至马达加斯加[22],向南至新西兰;在最远的程度上,也可能有抵达美洲。[23][24]
除了语言,该族群还广泛共享文化特征,如纹身、干栏式建筑、玉雕、稻田耕作、各种岩石艺术图案等传统和技术。 该族群也共享在迁徙过程中携带之驯化物种,如稻、香蕉、椰子、面包树、山药、芋头、构树、鸡、猪和狗等。
历史
[编辑]对于南岛族群的起源与扩散,学界根据语言学与考古资料,建立了几个假说。出非洲假说认为,现代人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离开非洲,向亚洲南部扩张。
南岛民族的起源
[编辑]在抵达台湾之前的南岛民族,称为原始南岛民族(Proto-Austronesians),前南岛民族(Pre-Austronesians),或早期南岛民族(Early Austronesians),原居住亚洲。现今考古发现最早的原始南岛民族,为居住在马祖群岛的亮岛人。原始南岛民族的起源地,分为南方假说与北方假说二者。
亚洲南方假说
[编辑]认为南岛民族起源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学说,起源早于出台湾假说。最早由凌纯声与张光直等人提倡。张光直根据福州平潭壳丘头遗址的出土文物,认为稍晚的台湾西海岸的大坌坑文化的与此文化有关联,两者部分的文化面貌说明福建与南岛语族最早的渊源。[26]
福建发掘的昙石山遗址,漳州东山大帽山遗址,宁德霞浦县黄瓜山贝丘遗址,泉州晋江庵山沙丘遗址,福州平潭壳丘头遗址,据考证都跟南岛语族文化有渊源。在福建出土石锛、石戈以及石叉等物品,在波利尼西亚仍常见。福建的几大遗址中出土的石器、陶制品等文物制作的方法、生产工艺、母语语系等推测,南太平洋、印度洋的南岛语族众多岛国居民的祖先,与中国东南沿海文化有交流。[27][28][29]
中国医药大学讲座教授葛应钦,利用演化基因学改进方法及技术,分析在马祖亮岛出土的亮岛人遗骸,重建遗传系谱,认为早期南岛民族约8000年前起源于福建沿海地区[30],反对台湾或东南亚岛屿是早期南岛民族发源地的说法。他们认为,E和R9单倍群出现在台湾原住民遗传中,亮岛人与南岛语族有亲缘关系,引起了国际人类学界的广泛讨论与争议;因为线粒体E单倍群在中国大陆少见,[31]以及葛氏父子后续关于亮岛1号人的Y染色体的研究结果、已检测出来的两具亮岛人的体染色体完整资料,已被多篇国际学术论文引用,与南岛人群在基因上有一定的关连性。而福建距今四千到五千年的昙石山遗址,在常染色体上与台湾原住民与南岛人具有密切关系。[32]
亚洲北方假说
[编辑]随着现代考古学、生物学和语言学的发展,南岛民族来自新石器时代山东东夷族的理论变得越来越受完善。语言学家沙加尔曾经于1990年提出汉-南岛语系的语言系属假说,认为汉藏语系、壮侗语系及南岛语系同根同源,都是由原始汉澳语分化而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科学家提出来南岛民族起源于山东东夷族,而后南下发展的理论。[33]然而也不能排除是南岛民族北上后形成东夷族或东夷族的一部分的可能。[34]
南岛民族的扩张
[编辑]南岛民族扩张,现今学界的主流为出台湾假说(Out of Taiwan)。这个假说认为,原始南岛民族由亚洲大陆移居至台湾岛之后,在台湾形成了南岛语系,之后沿着岛屿,逐步扩展到太平洋各地。这个假说最早由语言学学者提出,遗传人类学学者以线粒体DNA的研究,对这个假说提供更多证据。
另一个常见的假说为出巽他古陆假说(Out of Sundaland),主张原本居住在巽他古陆的原始南岛民族,在海平面上升之后,散布到各个岛屿。
出台湾假说
[编辑]舒特勒(Shutler)和马克(Marck)于1975年发表论文[35],认为台湾是南岛语最有可能的发源地以后,国际遗传学界即接受他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彼得·贝尔伍德于1991年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发表以后,“南岛语的发源地在台湾”这一个陈述,就几乎已经是多数学者的共识[36];后来他再提出,南岛语族由亚洲大陆而来,于公元前8000年左右到达台湾,此后发展出卓越的航海能力,不断分批移民至海外岛屿[37];在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后,曾一时暂止,然后又持续移民,而无论是择居于大岛或小岛,多遍布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是一大特点。
根据贝尔伍德的研究,操南岛语的南岛民族是由亚洲大陆而来,可能与侗台民族或南亚民族原是一家,分家后抵达台湾,年代大约是6000年前。大约5000年前,才开始从台湾南下扩散到菲律宾群岛,主要是北部吕宋一带。然后到婆罗洲、印尼东部,时间大约是在4500年前。然后往东、西两方扩散,东至马里亚那群岛(关岛、塞班岛一带),也到了南太平洋部分地区,往西到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等,时间约在3200年前。再下一步才扩散到中太平洋美拉尼西亚区域的加洛林群岛一带。然后往东,约在公元300年到达波利尼西亚。今天在新西兰的毛利族,是最晚的移民,约在公元800年[38]。格雷于2009年发表论文,分析400种语言的发展史,构建出语言发展树,认为南岛语起源于大约5230年前的台湾。[39]
这个散布模型,可以用番薯的传播来证明,随着南岛民族往东迁徙,与南美洲的美洲原住民接触,将番薯由美洲传播到环太平洋[40][41]。另一个证明则是太平洋构树。2015年台湾大学森林环资系与智利共组研究团队,分析西太平洋岛弧上的太平洋构树样本,发现各地构树与南台湾构树皆有相同的叶绿体基因单倍型,西太平洋各地的构树起源于台湾。因为太平洋构树没有雌雄异株,无法自然产出种子,需由人类以其根部进行无性生殖来传播,因此可排除是由动物传播的可能。太平洋构树的树皮是南岛居民重要的资源,在祭典上会使用树皮布。因为太平洋构树与南岛民族间的紧密关系,应是随着南岛语族迁徙而传播。这个共生关系间接证实了出台湾假说[42]。
由斯蒂芬·奥本海默提出。巽他大陆起源说认为,冰河期的东南亚由于海平面比现在低,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连在一起,形成巽他大陆,为亚洲的延伸。但在间冰期,海平面上升,淹没这个区域。这个区域的居民被迫离开,形成南岛语族。[43]。
语言
[编辑]南岛民族国家(地区)
[编辑]现存国家
[编辑]- 以南岛民族为主体民族:
民族国家 | 地理地区 | 主体民族 | 国旗 | 国徽 | 南岛民族人口 |
---|---|---|---|---|---|
印尼 | 东南亚 | 爪哇人 | 222,781,000 | ||
菲律宾 | 东南亚 | 比萨亚人 | 92,226,600 | ||
马来西亚 | 东南亚 | 马来人 | 12,290,000 | ||
马达加斯加 | 非洲 | 梅里纳人 | 超过500万人 | ||
东帝汶 | 东南亚 | 东帝汶原住民(语言上属南岛语系,但实际上是巴布亚人与马来人混血后裔,外貌偏向巴布亚人) | 947,000 | ||
汶莱 | 东南亚 | 马来人 | 724,000 | ||
所罗门群岛 | 大洋洲 | 所罗门人(语言上属南岛语系,但外貌上和巴布亚人没分别) | 478,000 | ||
斐济 | 大洋洲 | 斐济人(语言上属南岛语系,但外貌上和巴布亚人没分别) | 456,000 | ||
萨摩亚 | 大洋洲 | 萨摩亚人 | 193,773 | ||
图瓦卢 | 大洋洲 | 波利尼西亚人 | 11,052 | ||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 大洋洲 | 密克罗尼西亚人 | 106,104 | ||
诺鲁 | 大洋洲 | 诺鲁原住民 | 9,642 | ||
纽埃 | 大洋洲 | 纽埃原住民 | 1,614 | ||
库克群岛 | 大洋洲 | 库克群岛毛利人 | 17,459 | ||
东加 | 大洋洲 | 波利尼西亚人 | 100,651 |
- 以南岛民族为重要民族:
国家 | 所属地区 | 南岛民族 | 国旗 | 国徽 | 南岛民族人口 |
---|---|---|---|---|---|
中华民国 | 东亚 | 台湾原住民族 | 约60万人 [10] | ||
越南 | 东南亚 | 占族 · 朱鲁族 · 埃地族 · 嘉莱族 · 拉格莱族 | 超过95万人 | ||
新西兰 | 大洋洲 | 毛利人 | 85.5万人 | ||
新加坡 | 东南亚 | 马来人 | 超过60万人 |
非独立政体
[编辑]地区 | 主权国家 | 主体民族 | 旗帜 | 徽章 | 总人口 |
---|---|---|---|---|---|
托克劳 | 新西兰 | 托克劳人 | 1,499 | ||
科科斯群岛 | 澳大利亚 | 科科斯群岛马来人 | 628 | ||
东萨摩亚 | 美国 | 萨摩亚人 | 55,519 | ||
关岛 | 查莫罗人 | 162,742 | |||
北马里亚纳群岛 | 加罗林人 | 53,833 | |||
夏威夷州 | 夏威夷人 | 1,419,561 | |||
法属波利尼西亚 | 法兰西共和国 | 波利尼西亚人 | 275,918 | ||
新喀里多尼亚 | 美拉尼西亚人、波利尼西亚人 | 268,767 | |||
瓦利斯和富图纳 | 波利尼西亚人 | 11,558 | |||
皮特肯群岛 | 英国 | 皮特肯人 | 50 |
历史上的南岛民族国家
[编辑]东南亚
[编辑]历史政权 | 地理地区 | 主体民族 | 主要语言 | 国旗 | 年代 |
---|---|---|---|---|---|
占婆国 | 中南半岛 | 占婆人 | 占语 | 137年-1832年 | |
叶调 | 爪哇岛?、苏门答腊岛? | 爪哇人? | |||
三佛齐(室利佛逝) | 苏门答腊岛 | 马来人 | 马来语、梵语 | 7世纪-13世纪 | |
末罗瑜 | 苏门答腊岛 | 马来人 | 大约4世纪-13世纪 | ||
狼牙脩 | 马来半岛 | 马来人 | 马来语 | 2世纪-14世纪 | |
苏木都剌国 | 苏门答腊岛北部 | 马来人 | 马来语 | 1267年–1521年 | |
吉打苏丹王朝 | 马来半岛 | 马来人 | 马来语 | 1909年–1941年 1945年-1946年 | |
满剌加国 | 马来半岛 | 马来人 | 马来语 | 1402年-1511年 | |
色陀苏丹王朝 | 马来半岛 | 马来人 | 马来语 | 1808年–1916年 | |
勒曼苏丹王朝 | 马来半岛 | 马来人 | 马来语 | 1810年–1902年 | |
勿述苏丹王朝 | 马来半岛 | 马来人 | 马来语 | 1780年–1899年 | |
柔佛苏丹王朝 | 东南亚 | 马来人 | 马来语 | 1528年-19世纪 | |
苏禄苏丹国 | 民答那峨岛 | 苏禄人 | 苏禄语 | 1390年-1917年 | |
梅尼拉王国 | 吕宋岛 | 他加禄人 | 旧他加禄语 | 1500年-1570年 | |
满者伯夷 | 爪哇岛、马来半岛、婆罗洲、苏门答腊 | 爪哇人 | 爪哇语 | 1293年-1527年 | |
信诃沙里 | 爪哇岛 | 爪哇人 | 古爪哇语 | 1222年-1292年 | |
夏连特拉王国 | 爪哇岛 | 爪哇人 | 752年?—832年? | ||
马打兰王国 | 爪哇岛 | 爪哇人 | 8世纪-10世纪 | ||
马打兰苏丹国 | 爪哇岛 | 爪哇人 | 爪哇语 | 1586年-1755年 | |
万丹苏丹国 | 爪哇岛 | 巽他人 | 巽他语 | 1527年–1813年 | |
戈瓦苏丹国 | 苏拉威西岛 | 望加锡人 | 望加锡语 | 14世纪-1946年 | |
亚齐苏丹国 | 苏门答腊岛 | 亚齐人 | 亚齐语 | 1496年-1903年 | |
马来联邦 | 马来半岛 | 马来人 | 马来语 | 1895年-1942年 1945年-1946年 | |
坤甸苏丹国 | 加里曼丹岛 | 马来人 | 印度尼西亚语 | 1771年-1950年 | |
砂拉越王国 | 婆罗洲岛 | 达雅族 | 达雅语 | 1841年-1942年 1945年-1946年 | |
汶莱帝国 | 婆罗洲岛 | 马来人 | 汶莱马来语 | 1368年-1888年 | |
北大年苏丹国 | 马来半岛 | 马来人 | 马来语 | 1516年-1902年 | |
南摩鹿加共和国 | 南摩鹿加 | 摩鹿加人 | 中马鲁古语 | 1950年-1963年 | |
新加坡王国 | 新加坡 | 马来人 | 古马来语 | 1299年-1398年 |
台湾
[编辑]历史政权 | 地理地区 | 主体民族 | 主要语言 | 国旗 | 年代 |
---|---|---|---|---|---|
大肚王国 | 中台湾 | 巴布拉族 | 巴布拉语 | 16世纪以前-1732年 | |
大龟文酋邦 | 南台湾 | 排湾人 | 排湾语 | 16世纪以前-1930年代 | |
斯卡罗酋邦 | 恒春半岛 | 排湾人 | 排湾语 | 约17世纪-1904年 | |
玛家酋邦 | 屏东到台南一带 | 排湾人 | 排湾语 | 14世纪以前-1930年代 | |
淡水国 | 北台湾 | 巴赛人 | 巴赛语 | 约17世纪 | |
鸡笼国 | 北台湾 | 巴赛人 | 巴赛语 | 约17世纪 | |
卑南酋邦 | 东台湾 | 卑南人 | 卑南语 | ||
北港国 | 台湾 | 福尔摩沙人 | 台湾南岛语言 | 约17世纪 | |
流求国 | 台湾?、琉球? | 巴宰族? | 巴宰语? | 公元7世纪 | |
蛤仔兰三十六社 | 兰阳平原 | 噶玛兰族 | 噶玛兰语 | 未知-1812年 | |
拉流斗霸 | 新北市三峡区大豹溪流域 | 泰雅族 | 赛考利克泰雅语 | 未知-1907年 | |
伊姆诸 | 清水溪左岸、塔山西北一带 | 邹族 | 邹语 | 12世纪-1925年 | |
鲁富都 | 南投县、嘉义县 | 邹族 | 邹语 | 15世纪-1920年 | |
高砂国 | 高雄市大寮区 | 台湾原住民族 | 台湾南岛语言 | 2003年-2004年 |
大洋洲
[编辑]马达加斯加
[编辑]历史政权 | 地理地区 | 主体民族 | 主要语言 | 国旗 | 年代 |
---|---|---|---|---|---|
安坦卡拉纳王国 | 马达加斯加岛 | 安坦卡拉那人 | 马拉加斯语 | 约17世纪-1895年 | |
安通吉尔王国 | 马达加斯加岛 | 马拉加西人 | 马拉加斯语 | 1773年-1786年 | |
博伊纳王国 | 马达加斯加岛西北部 | 马拉加西人 | 马拉加斯语 | 1690年-1840年 | |
梅纳贝王国 | 马达加斯加岛 | 萨卡拉瓦人 | 马拉加斯语 | 约1685年–1834年 | |
伊默里纳王国 | 马达加斯加岛 | 梅里纳人 | 马拉加斯语 | 1540年-1897年 | |
塔马塔夫王国 | 马达加斯加岛 | 马拉加西人 | 马拉加斯语 | 1712年-1820年 | |
塔尼贝王国 | 马达加斯加岛 | 马拉加西人 | 马拉加斯语 | 1822年–1828年 | |
马拉加西共和国 | 马达加斯加岛 | 马拉加西人 | 马拉加斯语 | 1958年–1975年 | |
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 | 马达加斯加岛 | 马拉加西人 | 马拉加斯语 | 1975年-1992年 | |
马达加斯加第三共和国 | 马达加斯加岛 | 马拉加西人 | 马拉加斯语 | 1992年–2010年 |
地图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Hasil Sensus Penduduk 2020 (PDF). Statistics Indonesia: 9. 21 January 2021 [21 Jan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22) (印度尼西亚语).
- ^ 2020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2020 CPH) Population Counts Declared Official by the President. 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2021-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7).
- ^ Population, total - Data. data.worldbank.org. [2017-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0).
- ^ The World Factbook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www.cia.gov. [2012-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8).
- ^ Population movement in the Pacific: A perspective on future prospects. Ministry of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Employment, New Zealand. [2013-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7).
- ^ 2015 Census shows population growth moderating. [2016-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7).
- ^ Census > 2006 Census Data > National highlights > 2006 Census QuickStats National highlights. [2012-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23).
- ^ 存档副本. [2012-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27).
- ^ About 13.6%of the Singaporeans are of Malay descent. In addition to these, many Chinese Singaporeans are also of mixed Austronesian descent. See alsoArchived copy (PDF). [2007-04-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7-04).
- ^ 10.0 10.1 原住民人口數統計資料. 中华民国原住民族委员会. 2020年7月 [2020年7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7) (中文).
- ^ Archived copy (PDF). [2007-03-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4-03).
- ^ U.S. 2000 Census. [2012-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8).
- ^ The World Factbook. Cia.gov. [2013-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1).
- ^ A2 : Population by ethnic group according to districts, 2012. Census of Population& Housing, 2011. Department of Census& Statistics, Sri Lanka. [2017-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0).
- ^ According to the anthropologist Wilhelm Solheim II: "I emphasize again, as I have done in many other articles, that 'Austronesian' is a linguistic term and is the name of a super language family. It should never be used as a name for a people, genetically speaking, or a culture. To refer to people who speak an Austronesian language the phrase 'Austronesian speaking people' should be used." Origins of the Filipinos and Their Languages.(January 2006).
- ^ 16.0 16.1 Bellwood P, Fox JJ, Tryon D. The Austronesians: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2006 [23 March 2019]. ISBN 97819209428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 April 2020).
- ^ Bellwood P, Fox JJ, Tryon D. The Austronesians: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2006 [23 March 2019]. ISBN 97819209428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 April 2020).
- ^ Blust, Robert A. The Austronesian languages. Asia-Pacific Linguistics.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2013. ISBN 9781922185075. hdl:1885/10191.
- ^ Cheke, Anthony. The timing of arrival of humans and their commensal animals on Western Indian Ocean oceanic islands. Phelsuma. 2010, 18 (2010): 38–69 [21 Jan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April 2017).
- ^ Ku, Kun-Hui; Gibson, Thomas. Hierarchy and Egalitarianism in Austronesia. Anthropological Forum. 3 July 2019, 29 (3): 205–215. S2CID 197705560. doi:10.1080/00664677.2019.1626216.
- ^ Horridge, Adrian. Bellwood, Peter , 编. The Austronesians :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anberra, ACT. 2006. ISBN 978-0731521326.
- ^ Pierron, Denis; Heiske, Margit; Razafindrazaka, Harilanto; Rakoto, Ignace; Rabetokotany, Nelly; Ravololomanga, Bodo; Rakotozafy, Lucien M.-A.; Rakotomalala, Mireille Mialy; Razafiarivony, Michel; Rasoarifetra, Bako; Raharijesy, Miakabola Andriamampianina. Genomic landscape of human diversity across Madagascar.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7-08-08, 114 (32): E6498–E6506. ISSN 0027-8424. PMC 5559028 . PMID 28716916. doi:10.1073/pnas.1704906114 (英语).
- ^ Van Tilburg, Jo Anne. 1994. Easter Island: Archaeology, Ecology and Culture. Washington D.C.: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 ^ Langdon, Robert. The Bamboo Raft as a Key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weet Potato in Prehistoric Polynesia, The Journal of Pacific History, Vol. 36, No. 1, 2001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Simanjuntak2017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首個國際性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揭牌. 人民网. 2017年11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1月18日) (中文(台湾)).
- ^ 董平:昙石山遗址为何是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学说的力证?. kaogu.cssn.cn. [2024-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1).
- ^ 八闽溯源_福建博物院. www.fjbwy.com. [2024-04-02].
- ^ 首個國際性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揭牌--文化--人民網. culture.people.com.cn. [2024-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8).
- ^ Ko AM, Chen CY, Fu Q, Delfin F, Li M, Chiu HL, et al. Early Austronesians: Into and Out Of Taiwan. Am J Hum Genet. 2014-03-06, 94 (3): 426–436. PMC 3951936 . PMID 24607387. doi:10.1016/j.ajhg.2014.02.003 .
- ^ 亮島專題之一》首次發現!澳學者 :馬祖亮島1號人是早期出非洲的澳美人種. 新头壳. 2017-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1).
- ^ Genomic Insights Into the Demographic History of the Southern Chinese. Evolutionary and Population Genetics. 2022 [2023-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1) (英语).
- ^ 台湾世居少数民族来源东夷. [2022-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9).
- ^ 南島語族的起源、擴散和遷徙(1). [2023-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3).
- ^ Shutler, Richard; Marck, Jeffrey C. On the Dispersal of the Austronesian. Archaeology & Physical Anthropology in Oceania. 1975, 10 (2): 81–113 [202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8) –通过JSTOR.
- ^ Peter Bellwood. The Austronesian Dispersal and the Origin of Languages. Scientific American. July 1991.
- ^ Bellwood, Peter. Prehistory of the Indo-Malaysian Archipelago Revised. 1997 [202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8) –通过JSTOR.
- ^ 引自李壬癸 1996,45
- ^ Gray, R.D.; Drummond, A.J.; Greenhill, S.J. Language phylogenies reveal expansion pulses and pauses in Pacific settlement. Science. January 2009, 323 (5913): 479–483. Bibcode:2009Sci...323..479G. PMID 19164742. S2CID 29838345. doi:10.1126/science.1166858.
- ^ Van Tilburg, Jo Anne. 1994. Easter Island: Archaeology, Ecology and Culture. Washington D.C.: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 ^ Langdon, Robert. The Bamboo Raft as a Key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weet Potato in Prehistoric Polynesia, The Journal of Pacific History', Vol. 36, No. 1, 2001
- ^ 吴柏轩. 一顆種子改寫歷史 南島祖先台灣出發. 自由时报. 2015年10月9日 [2015-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0月10日) (中文(台湾)).
- ^ Terrell, John Edward, 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 (Oppenheimer's Eden in the East: The Drowned Continent of Southeast Asia), Current Anthropology, 1999, 40 (4): 559f, S2CID 224792124, doi:10.1086/200054
延伸阅读
[编辑]- Bellwood, Peter. Man's conquest of the Pacific: The pre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and Oceania [人类征服太平洋:东南亚与大洋洲史前史]. 1979 (英语).
- Bellwood, Peter. Prehistory of the Indo-Malaysian Archipelago [印度-马来西亚群岛史前史]. 1986 (英语).
- Bellwood, Peter; James J. Fox; Darrell Tryon (编). The Austronesians :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南岛人:历史与比较观点].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19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1) (英语).
- 贾雷德·戴蒙德. Guns, Germs, and Steel [枪炮、病菌与钢铁]. Vintage Books与兰登书屋. 1998 (英语).
- Benitez-Johannot, Purissima (编). Paths of Origins [起源之路]. ArtPostAsia Books.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6)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 Cristian Capelli; et al. A Predominantly Indigenous Paternal Heritage for the Austronesian-Speaking Peoples of Insular Southeast Asia and Oceania (PDF).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1, 68 (2): 432–443 [2012-01-11]. PMC 1235276 . PMID 11170891. doi:10.1086/3182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2-19).
- 公有领域出版物的文本: Chisholm, Hugh (编).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本条目包含来自
- Books, some online, on Austronesian subjects by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一些南岛语系主题的书籍(部分在线)].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14) (英语).
- Languages of the World: The Austronesian (Malayo-Polynesian) language Family [世界语言: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7) (英语).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Austronesian Languages [大英百科全书:南岛语系]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