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庾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庾亮手迹

庾亮(289年—340年),元规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东晋时期权臣和外戚,妹妹是皇后庾文君。晋成帝即位初期在朝辅政,苏峻之乱后官至征西将军,出镇外地,并有北伐的志向,但因石虎派军击败其部处的军队而失败。

生平

[编辑]

庾亮早有名望,时人比作夏侯玄陈群一类的人。十六岁被东海王司马越辟命为,但庾亮不应命,而跟随父亲庾琛会稽居住。

后来,移镇建邺的镇东大将军司马睿听闻庾亮的名声,于是聘为西曹掾。司马睿对庾亮甚为器重,更为儿子司马绍聘娶庾亮妹妹庾文君。后来庾亮因参与永嘉五年(311年)讨伐江州刺史华轶的行动而封都亭侯,参丞相军事,并掌书记。

东晋建立后,庾亮官拜中书郎,领著作并侍讲东宫。庾亮的论点和释义都常常获人称扬述说,并与温峤同为太子司马绍的好友。后历任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后获王敦表为中领军。

助平王敦

[编辑]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之乱爆发,王敦领军击败朝廷军队并专掌朝政,元帝因而忧愤而死,由太子即位,是为晋明帝。王敦大权在握后,更打算篡位,对有盛名的庾亮虽表面崇敬,其实内心则非常忌惮,庾亮于是称病离职。但后来又任中书监太宁二年(324年)王敦再次举兵,庾亮加左卫将军,与诸将抵抗王敦部将钱凤等。王敦军及后战败,王敦亲信沈充败走吴兴,庾亮又假节都督东征诸军事,追捕沈充。王敦之乱完全平定后,庾亮因功而获封永昌县开国公,但庾亮不接受。后转护军将军。

外戚辅政

[编辑]

南顿王司马宗和右卫将军虞胤向来获明帝信任和亲近,更掌禁军,聚集很多勇力作为党羽,甚至将宫门的钥匙也交给他们了。这都令王导和庾亮两位权臣不满,对此很有意见。次年,晋明帝患病,庾亮夜间有事要向明帝上表,于是向司马宗取宫门钥匙,但遭拒绝,更被叱责:“你当这是你家门,可随意出入呀?”庾亮因而对司马宗更为不满。后明帝病重,不愿见人,群臣都不能和他接触。庾亮又察觉司马宗、虞胤与太宰西阳王司马羕趁机打算作乱,于是直入明帝卧室,并向明帝陈说司马宗等的图谋,自求辅政,言辞深切,终令明帝感悟,引庾亮升御座,与司马羕、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壸车骑将军郗鉴、领军将军陆晔和丹杨尹温峤一同受命辅政。并加庾亮给事中,转任中书令

不久明帝病逝,晋成帝继位,并由庾太后临朝,政事都由庾亮决策。王导辅政因风格寛和而得众心,但庾亮凡事以法,因此失掉人心。同时陶侃祖约都没有获任命为辅政大臣,皆怀疑庾亮纂改遗诏,都有怨言流传。庾亮于是任命温峤为江州刺史,作为外援;也修护石头城以作防备。其时司马宗等人密谋除去以庾亮为首的辅政大臣,庾亮于是因御史中丞锺雅弹劾司马宗谋反一事而派赵胤收捕司马宗。司马宗勒兵反抗但被赵胤击杀。庾亮及后贬司马宗一族为马氏,三子废为庶人,又免司马羕官,贬为弋阳县王;同时亦将虞胤贬为桂阳太守。事后,很多人都认为庾亮此举是意图翦除司马氏宗室。更有一次,未知司马宗已死的晋成帝见司马宗久久没来,问庾亮:“平日见到的白头公在哪?”庾亮说他谋反,已被诛除。成帝听后却哭着说:“舅父说人是逆贼,就杀了他;那么他人说舅父是逆贼,应该如何办?”庾亮听后大惧,色变。

苏峻之乱

[编辑]

司马宗党羽卞阐在司马宗事败后逃亡,投奔历阳内史苏峻。庾亮于是命苏峻送卞阐到建康,但苏峻不应命。苏峻在当时亦常常收纳亡命之徒,常用严刑,而且势力日渐增长,庾亮预料苏峻终会作乱,于是在咸和二年(327年)打算征召苏峻,借此消除其威胁,以免日后势力大得难以消灭。但朝野上下都反对,认为行事太急,尤以卞壸的反对声音最为强烈,温峤亦多次上书劝止,但庾亮仍坚持。庾亮及后便正式征召苏峻为大司农,改由其弟苏逸统领其兵。苏峻向来害怕庾亮要加害自己,见此于是上书求守青州,但都不获允许。苏峻遂在犹豫之间接受参军任让勒兵自守的建议而不受命,及后更联结祖约一同以诛庾亮为名起兵。

苏峻派部将韩晃进攻姑孰(今安徽常涂县)和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两地守军都不能抵抗。于次年,苏峻大军在连番取胜之下逼近建康。庾亮于是受诏假节都督征讨诸军事,预备在宣阳门外与苏峻军决战。但大军还未列阵,士兵就弃甲逃走,庾亮唯有乘小船逃离,而苏峻最终亦成功攻陷建康,控制朝政。庾亮及后带同三位弟弟一同到寻阳(今江西九江)投奔驻扎当地的温峤,温峤因敬重庾亮,分兵给庾亮之余仍想推他为都统,但庾亮佢绝,最终成功推举陶侃为盟主,反击苏峻。当陶侃领兵到寻阳与温峤会合时,陶侃既因辅政大臣之事而恨庾亮,而且庾亮亦直接触发这次动乱,人人都认为陶侃应诛庾亮以谢天下。庾亮知道后十分畏惧,于是在陶侃面前引咎自责,举止优美,令陶侃在不自觉中释怀。庾亮在逃跑前,庾亮对侍中锺雅说:“后面的事情就托付给你了”,锺雅反问道“社稷颠覆,是谁的责任?”,庾亮回到“今天这事情,不要再说了,你还是希望我们收复京城吧”,锺雅对庾亮说,“您不愧是晋国的荀林父啊”[1]。庾亮吃薤菜,留下白色根部,陶侃问他这是做什么,庾亮说:“留下了还可种”,于是陶侃感叹:“庾亮并非只有表面风流,而且还有治国的才能”[2]

庾亮及后领二千人守白石垒,被苏峻领一万多步兵从四面来攻,士众见此都十分畏惧,但庾亮激厉将士,并殊死一战,最终击退苏峻,并追击杀了数百人。及后在温峤和陶侃的领导下,于咸和四年(329年)成功平定苏峻之乱。

出镇方隅

[编辑]

苏峻之乱平定后,庾亮谢罪求退,被成帝拒绝;庾亮及后从暨阳意图出海逃遁隐居,但亦被成帝下诏没收船只。庾亮于是请求出镇,最终获任命为持节都督豫州扬州西宣城诸军事、平西将军、假节任豫州刺史,领宣城内史。庾亮于出镇芜湖。但在同年十二月,后将军郭默就杀平南将军刘胤叛乱,庾亮于是上表请求讨伐,率诸将与太尉陶侃会合,最终于咸和五年(330年)平灭郭默。庾亮在郭默平定后坚拒接受封赏。

咸和九年(334年),陶侃逝世,庾亮改都督江、荆、豫、六州诸军事,领江、荆、豫三州刺史,并进号征西将军、假节。并迁镇武昌

士族相争

[编辑]

王导当时在朝中辅政,行事不拘小节,任用的将领如赵胤和贾宁等都不太遵守法令,但王导仍容忍,因而受很多大臣不满。陶侃昔日就曾意图起兵罢黜王导,但因郗鉴阻止而没有实行。咸康四年(338年),庾亮又意图举众罢黜王导,并请求时任太尉的郗鉴支持。但为郗鉴所拒绝,庾亮再写信游说郗鉴,郗鉴仍然拒绝,最终庾亮的计划胎死腹中,亦免除了一场东晋王、庾两大士族之间的争斗。陶侃之子陶称察觉庾亮有异志,便报告王导,但王导不以为意说:“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但两人亦有嫌隙,王导曾说:“元规尘污人”。[3]

北伐之志

[编辑]

咸康五年(339年),庾亮见后赵石勒已死,意图夺回北方失土,于是请求解任豫州刺史而改授给征虏将军毛宝,毛宝于是以监扬州江西诸军事、豫州刺史的身份与西阳太守樊峻领一万精兵守邾城。庾亮又让陶称带着五千人进入沔中,加强对边境的防守。陶称领二百士兵北渡长江取道夏口上任,照例拜见庾亮,这时庾亮大会文武百官,一一列举其过失罪恶,陶称恐惧,伏地拜谢。最后庾亮以“肆纵丑言,无所顾忌、要结诸将,欲阻兵构难”等原因处死陶称。[4]庾亮又派军进攻占据蜀地的成汉,捕成汉荆州刺史李闳巴郡太守黄植;庾亮及后上疏北伐,求领十万兵众进据石城,作为诸军的声援。在朝中得到王导支持,但郗鉴则以物资不够而反对大规模军事行动,太常蔡谟认为后赵兵强而且后赵主石虎是优秀将领,认为庾亮不足以对付石虎,建议当时应该据有长江天险防御,反对北伐。移镇石城的计划于是被下诏阻止。

同时,石虎对庾亮的军事行动十分厌恶,于是任命夔安为大都督,带领石鉴石闵李农张貉李菟等五将率五万人攻东晋荆州和扬州北部,另领二万骑攻邾城。当时毛宝向庾亮求救,但庾亮以城墙坚固而没立刻派兵。

不久,张貉攻陷邾城,毛宝和樊峻突围逃走时在长江溺死,沔南和江夏守军亦败于赵军,连庾亮早前打算移镇的石城亦被围困,因竟陵太守李阳拒战而得以解围。当时庾亮仍打算再度上疏求迁石城,但知邾城失陷后就打消念头,并自贬三级,行安南将军。后获下诏恢复原职。

庾亮自邾城陷落后就因忧慨而患病,终于在咸康六年(340年)逝世,[5]享年五十二岁,追赠太尉,谥文康

性格特征

[编辑]
  • 庾亮美姿容,擅长清谈,喜好老庄学说。
  • 庾亮长子庾会死后,他的夫人诸葛文彪要改嫁,诸葛文彪的父亲诸葛恢写信给庾亮提到此事。庾亮答复说:“令嫒还年轻,本来就该改嫁。不过我想起死去的儿子,就好像他刚刚去世一样。”[6]
  •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中提到“庾公(庾亮)乘马有的卢”的记载,当时有人(根据《晋书》记载是殷浩)认为的卢不祥于主,便劝庾亮卖掉的卢。庾亮却认为:“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表示了他并不愿意为了自己的安全而转害他人。

评价

[编辑]

庾亮以外戚的身份辅政,但其执政不久便激发了祖约苏峻叛乱,导致晋朝陷入危机,因此受到批评。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批评他“以外戚辅政,首发祸机,国破君危,窜身苟免”,甚至认为“人臣之罪,孰大于此”应当“明正典刑”[7]

但也有许多人认为庾亮罪不至此,王夫之便在《读通鉴论》中便认为司马光指责太过,并指出庾亮对引发苏峻虽有责任,但祖约、苏峻早有异心,而庾亮只是“识量不充,未足以乘高墉而解群悖耳”,如果庾亮当初委曲求全,更可能“祸迟而大”,尤其是苏峻之乱的平定所仰赖的郗鉴温峤和殉难的卞壸均为庾亮所引进,庾亮和“诸君子”同样有“抑权臣,扶幼主”之心,其罪不过是“谋大而智小,志正而术疏”,不当以“典刑加之”[8]

  • 晋书·列传第四十三》:“外戚之家,连辉椒掖,舅氏之族,同气兰闺,靡不凭借宠私,阶缘险谒。门藏金穴,地使其骄;马控龙媒,势成其逼。古者右贤左戚,用杜溺私之路,爱而知恶,深慎满覆之灾,是以厚赠琼瑰,罕升津要。涂山,靡与同驱;姒氏,不预等列。圣人虑远,殊有旨哉!搢昵元规,参闻顾命。然其笔敷华藻,吻纵涛波,方驾搢绅,足为翘楚。而智小谋大,昧经邦之远图;才高识寡,阙安国之长算。璿萼见诛,物议称其拔本;牙尺垂训,帝念深于负芒。是使寻戈,宗祧殆覆。已而猜嫌上宰,谋黜负图。向使郗鉴协从,必且戎车犯顺,则与夫,亦何以异哉!幸漏吞舟,免沦昭宪,是庾宗之大福,非晋政之不纲明矣。恣凶怀,鸩加连率,再世之后,三阳存仅,余殃所及,盖其宜也。”“赞曰:元规矫迹,宠阶椒掖。识暗厘道,乱由乘隙。下拜长沙,有惭忠益。季坚清贞,毓德驰名。处泰逾约,居权戒盈。稚恭慷慨,亦擅雄声。”
  • 司马光资治通鉴》:“臣光曰:庾亮以外戚辅政,首发祸机,国破君危,窜身苟免;卞敦位列方镇,兵粮俱足,朝廷顚覆,坐观胜负;人臣之罪,孰大于此!既不能明正典刑,又以宠禄报之,晋室无政,亦可知矣。任是责者,岂非王导乎!”
  • 王夫之读通鉴论》:“庾亮苏峻而激之反,天下怨之,固不能辞其咎矣。虽然,其志有可原者也。受辅政之命而不自擅也,尊王导于己上,而引郗鉴卞壶温峤以共济艰难,窦武之所不逮,非直异于梁冀杨骏已也。晋之东迁,王氏执国而倡为,执兵柄者,皆有侵上之志而不可信。陶侃登天之梦,天下疑焉。祖约之悖,苏峻之奸,尤其不可揖盗以入室者也。以是为侃所怨,以激约、峻之速逆。特其识量不充,未足以乘高墉而解群悖耳。如必委曲以延不轨之奸宄于冲人之侧,则祸迟而大。免于激成之责,而孔光王莽褚渊道成之罪,其可逃乎?以卫国无术而任罪,司马温公乃欲明正典刑以穷其罪,则何以处夫延王敦杀以偪天子王导乎?温峤,人杰也,败窜,而峤敬之不衰,必有以矣。峻虽反,主虽危,而终平大难者,郗鉴、温峤也,以死殉国者,卞壶也,皆所引与同卫社稷者也。抑权臣,扶幼主,与诸君子有同心,特谋大而智小,志正而术疏耳。原其情,酌其罚,何遽以典刑加之?温公曰:“晋室无政,任是责者,非王导乎?”导岂能劾功罪以伸求全之法者?卞敦观望逆党,拥兵不赴,导且不能加诛,有诸己,不能非诸人,况庾亮哉!”

家庭

[编辑]

弟妹

[编辑]

夫人

[编辑]
  • 荀氏,善书法,韦续将其书法评定为九等中的第三等“上下”[10]

子女

[编辑]
  • 庾会,庾亮长子,苏峻之乱时遇害。
  • 庾羲,字叔和,小字道恩,庾亮第三子,吴国内史。[11]
  • 庾龢,东晋官员,曾任丹杨尹、中领军。

[编辑]

曾孙

[编辑]

庾鸿,字伯鸾,庾楷子[13]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晋书·卷073》,出自房玄龄晋书

注释

[编辑]
  1. ^ 晋书·卷七十·锺雅传》:庾亮临去,顾谓雅曰:“后事深以相委。”雅曰:“栋折榱崩,谁之责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雅曰:“想足下不愧荀林父耳。”
  2. ^ 晋书·卷七十三·庾亮传》:亮啖薤,因留白。侃问曰:“安用此为?”亮云:“故可以种。”侃于是尤相称叹云:“非惟风流,兼有为政之实。”
  3. ^ 晋书·庾亮传》:于时庾亮以望重地逼,出镇于外,……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趋向者多归之。导内不能平,常遇西风起,举扇自蔽,徐曰:“元规尘污人。”
  4. ^ 晋书·陶侃传》
  5. ^ 《真诰》卷一六《阐幽微第二》原注:庾亮咸康六年于镇病亡,“未病时乃独见陶侃乘舆来让之,于此得病而亡。”颜之推《冤魂志》载:晋时庾亮诛陶称后,咸康五年冬,“节会,文武数十人,忽然悉起,向阶拜揖。庾惊问故,并云:‘陶公来。’陶公是称父侃也。庾亦起迎。陶公谓庾曰:‘老仆举君自代,不图此恩,反戮其孤,故来相问:‘陶称何罪?’身已得讼于帝矣。’庾不得一言。遂寝疾。六年一月死。”
  6. ^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8》:庾亮儿遭苏峻难遇害。诸葛道明女为庾儿妇,既寡,将改适,与亮书及之。亮答曰:“贤女尚少,故其宜也。感念亡儿,若在初没。”
  7. ^ 《资治通鉴·晋纪十六》:臣光曰:庾亮以外戚辅政,首发祸机,国破君危,窜身苟免;卞敦位列方镇,兵粮俱足,朝廷顚覆,坐观胜负;人臣之罪,孰大于此!既不能明正典刑,又以宠禄报之,晋室无政,亦可知矣。任是责者,岂非王导乎!
  8. ^ 《读通鉴论·晋论》:庾亮征苏峻而激之反,天下怨之,固不能辞其咎矣。虽然,其志有可原者也。亮受辅政之命而不自擅也,尊王导于己上,而引郗鉴卞壶温峤以共济艰难,窦武之所不逮,非直异于梁冀杨骏已也。晋之东迁,王氏执国而倡为,执兵柄者,皆有侵上之志而不可信。陶侃登天之梦,天下疑焉。祖约之悖,苏峻之奸,尤其不可揖盗以入室者也。以是为侃所怨,以激约、峻之速逆。特其识量不充,未足以乘高墉而解群悖耳。如必委曲以延不轨之奸宄于冲人之侧,则祸迟而大。亮免于激成之责,而孔光王莽褚渊道成之罪,其可逃乎?亮以卫国无术而任罪,司马温公乃欲明正典刑以穷其罪,则何以处夫延王敦杀以偪天子王导乎?温峤,人杰也,亮败窜,而峤敬之不衰,必有以矣。峻虽反,主虽危,而终平大难者,郗鉴、温峤也,以死殉国者,卞壶也,皆亮所引与同卫社稷者也。抑权臣,扶幼主,亮与诸君子有同心,特谋大而智小,志正而术疏耳。原其情,酌其罚,何遽以典刑加之?温公曰:“晋室无政,任是责者,非王导乎?”导岂能劾功罪以伸求全之法者?卞敦观望逆党,拥兵不赴,导且不能加诛,有诸己,不能非诸人,况庾亮哉!
  9. ^ 《晋书·何充传》:充即王导妻之姊子,充妻,明穆皇后之妹也
  10. ^ 《墨薮·卷一》:晋庾亮荀夫人正行隶篆
  11. ^ 《世说新语注·方正·48》:道恩,庾羲小字。徐广晋纪曰:“羲,字叔和,太保亮第三子。拔尚率到。位建威将军、吴国内史。”
  12. ^ 《世说新语注·轻诋第27》:庾氏谱曰:“恒字敬则。祖亮,父龢。恒仕至尚书仆射。”
  13. ^ 《世说新语注·排调-62》:晋东宫百官名曰:“庾鸿字伯鸾,颍川人。”庾氏谱曰:“鸿祖义,吴国内史。父楷,左卫将军。鸿仕至辅国内史。”
    余嘉锡《笺疏》:李慈铭云:“案义当作羲,太尉亮次子也。晋书作会稽内史。【余自注:此据楷传。而羲本传作吴兴内史,则误。吴兴非国,当曰太守,不当曰内史也。吴兴盖吴国之讹。】左卫将军,晋书作左将军。辅国内史亦有误。辅国惟有将军,安得有内史?”

参考书目

[编辑]
政府职务
前任:
郗鉴
东晋司空
338年-340年
继任:
陆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