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清
张友清 | |
---|---|
八路军军事将领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04年 大清陕西省神木县 |
逝世 | 1942年7月7日(37岁–38岁) 中华民国山西省太原市 |
籍贯 | 陕西省神木县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张友清(1904年—1942年7月7日),原名张学静,字新侬。陕西省神木县人。八路军军事将领。
生平
[编辑]第一次国共内战
[编辑]1917年,考入神木县立第一高等小学。1921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1925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参加学生运动[1]。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八七会议后,他和雷晓渊、蒋听松等人分配到安徽太和县第19军高桂滋部开展兵运,发展党员。国民党发动清党后,他转入杨虎城部第10军,任军部少校参谋。1928年2月,他改任中共豪县特分委委员兼鹿邑县县委书记[2],因组织暴动失败,1928年初,他改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1929年10月28日,因遭人举报,与赵博一被关押于北平平津卫戍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后因中原大战,阎锡山失去对北平的控制,张友清等人得以获释出狱[3]。
出狱后,1929年,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4]。1931年1月,中共顺直省委(北方局)受到破坏,他与薄一波、杨献珍等人相继被捕,关押在北平宪兵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后改称北平市军人反省分院、北平草岚子监狱)。1935年,被判处死刑[2]。1936年9月,由中共中央北方局营救出狱,赴太原任中共山西省工委书记,并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活动[5]。
抗日战争期间
[编辑]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鼓励中共党员投身抗日前线,并努力推动山西国共两党为了民族的利益携手抗日,建立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8日,太原沦陷后,他带领中共山西省委撤离太原[3]。1938年5月,张友清改任中共晋西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兼区委党校校长,创办《山西时事》[6]。10月,任中共晋西西南区党委统战部部长。1939年秋,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统战部部长[7]。1942年,调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秘书长,兼北方局调查研究室主任,协助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处理北方局和前总的日常工作[2]。
1942年5月,日军集中兵力“扫荡”太行山区,张友清在辽县(后改左权县)突围中被俘,关押于太原集中营[8]。7月7日,因遭酷刑,死亡于太原集中营里。时年38岁[3]。
参考
[编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 中华著名烈士 第20卷.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年8月: 388. ISBN 7-5073-1185-6.
- ^ 2.0 2.1 2.2 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 100位为太原解放和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共产党员.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2年11月: 37–38. ISBN 978-7-203-07959-0.
- ^ 3.0 3.1 3.2 《榆林人物志》编纂委员会编. 榆林人物志.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年9月: 1120–1123. ISBN 7-224-08100-0.
- ^ 刘巧云,张俊朴. 张姓历代名人 上. 世界文明出版社. 2004年8月: 233.
- ^ 刘晨. 国殇志 中华抗日英烈录. 北京:金城出版社. 2013年4月: 34. ISBN 978-7-5155-0704-0.
- ^ 北京图书馆社会科学参考组《革命烈士传》编委会资料组编. 革命烈士传记资料目录 第2辑 1937年7月至1949年9月.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88年8月: 225. ISBN 7-5065-0335-2.
- ^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河北历史大辞典.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0年9月: 805. ISBN 7-80136-696-4.
- ^ 刘林生. 中国的奥斯威辛 日军“太原集中营”纪实.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2年8月: 178. ISBN 978-7-203-078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