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败局命定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败局命定(英语:Lost Cause),美国文学运动。此运动企图使美国南方的传统社会接受美利坚联盟国美国内战之败。献身于此运动者趋向于描写美利坚联盟国之伟业,以其领袖人物为老派骑士,因寡不敌众——而非将才不及——而见负。

历史

[编辑]

美国南方各州于1865年在经济上与精神上都因战败而破败荒芜。许多南方人士为寻求慰藉,将败战的理由归因于不可抗力的因素及战争英雄令出不行之上。败局命定 (Lost Cause)一词首见于史学家爱德华·艾尔伯特·波拉德(Edward Albert Pollard)于1866年出版的关于联盟国的著作《败局命定:联盟国战事之南方新史》(The Lost Cause: A New Southern History of the War of the Confederates[1]具伯·尔利中将于1870年代为南方史学会(Southern Historical Society)所写的多篇文章,使败局命定论成为一个持久的文化与文学现象。

尔利的观点,可能是受罗伯特·李将军启发。李将军在对北维吉尼亚军团的告别军令上曾写道,联盟国所面对的敌人“在后勤与军力上皆具压倒性优势”。在致尔利的信中,他曾索求关于所部军团自1864年五月至1865年四月所面对之敌军兵力资讯,李将军麾下的北维吉尼亚军团在那段时间所面对的敌军为尤里西斯·格兰特中将所部(参见陆路之战(Overland Campaign)与彼得堡之围(Siege of Petersburg))。李将军写道:“我唯一的目的是─若有可能─让事实流传后世,并对我英勇将士作出公正评价。”[2]在另外一封信中,李将军要求“联邦军所摧毁的民居数量之相关统计数字。”他打算展示两军团实力之对比,并认为“让世界明白我们所面对的敌军之数量比,会极为困难。”对于媒体苛责其战损,李将军写道:“对我言行之不实陈述,我还没有仔细去想过,去注意,或进行更正。我们必须捺住性子,至少要忍耐一阵子。⋯⋯目前之公意还没准备好接受事实。”[2]这些全是尔利与败局命定论者们其后数十年间附和之资。

败局命定论由联盟国退伍军人联合(United Confederate Veterans)与联盟国之女联合(United Daughters of the Confederacy)等纪念性组织所吸收,帮助南方人度过战后在社会、政治、与经济上之剧变,包含战后重建在内。[3]

宗旨

[编辑]

下述为败局命定运动之若干宗旨:

  • 罗伯特·李石墙杰克森等名将代表南方高贵的美德,对映出若干对付平民百姓的北军将领们在南方人眼中的低道德标准。如谢尔曼大行军,以及菲利普·舍利丹1864年河谷之战(Valley Campaigns of 1864)中焚烧雪伦多亚河谷
  • 因为北方在人力资源上的压倒性优势,败局无可避免。
  • 李将军部属的违令与无能是败战的关键因素之一。(败局命定论者主要聚焦于李将军及美国内战东线战区的战事上。)
  • 保护州权与家乡文化,而非奴隶制度,为美国南方11州脱离联邦并参战的主因。
  • 脱离联邦是南方对北方的文化与经济侵略所作的民主回应,在宪法中有辩论的余地。

败局命定论最鲜明、最有力的象征为李将军与皮克特冲锋。大卫·犹尔伯区(David Ulbrich)写道:“由于对战争之敬畏,罗伯特·李于南方的文化中养成但凭直觉之天性。人们念念不忘,其麾下将士无论面对多么绝望的情况,皆以忠贞不二之心追随作战。李将军自此成为败局命定论之象征,以及战前南方绅士之典范─一个高贵而虔诚的男人,为维吉尼亚与联盟国无私地献身。李将军之雄才伟略于第二次牛奔之役钱瑟勒斯维尔之役中成为传奇,而尽管他对盖茨堡之败承担全责,对于南方人来说,李将军仍是算无遗策。直到最近之前,他始终免于史家之责难。”[3]

具伯·尔利将军眼中,李将军的部属中最关键的反派角色是詹姆斯·隆史崔特中将。尔利的著作将盖茨堡之败归罪于隆史崔特,指责他未能遵照于李将军的命令,及早于1863年7月2日早晨发起攻击。其实,李将军未曾对其“老战马”在第二天才采取行动表示过不满。隆史崔特因在战后与格兰特总统合作并加入共和党,而在南方的退役军人中普遍受到轻视。讽刺的是,格兰特因为接受败局命定论而名望提高;而主要也因为格兰特的接受败局命定论,使得人们从一开始就不愿辩论战争的成因。

进一步被采纳

[编辑]

败局命定论于心理上的论证见诸道格拉斯·佛瑞曼(Douglas Southall Freeman)于1934年所限量发行的四部李将军传。在传记中,佛瑞曼因“南方史学会的论文”“较其他非官方的资料来源具有更多相关于州际之战的高价值、未经面世的资料”而向尔利与学会致谢[4]高勒荷(Gallagher)论断,佛瑞曼“纠结于信函中李将军非常接近尔利十足英雄偶像的解释”[4]在佛瑞曼的著作中,李将军之部属应为造成败战之失算负责。责难之目标通常是隆史崔特,但也没放过其他的部属。理查·尤尔詹姆斯·尤尔·布朗·史都华安伯洛斯·希尔乔治·皮克特、及其他众多将领常遭南方人抨击,以转移对李将军之责难。而实际上,李将军一如前述,承担一切败战责任,且并未归罪给任何属下。

败局命定式的内战观点另见诸于玛格丽特·密契尔于1936年出版的小说《》及1939年所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英文名称未变)中,书中的南方人为居住于保守浪漫的社会环境中,高贵且具英雄气概,却悲剧性地屈服于压倒性的武力之下。类似的处理手法见于1915年由D·W·格里菲斯所执导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中。

现代的用法

[编辑]

时至今日,败局命定论即使在南方也已不再是内战史中的主题。其宗旨不仅受到挑战,且多不足采信。但是,修正主义式的败局命定论,特别是在南方,在大众心中因袭成为对内战牢不可破的显著想法。盖瑞·高勒荷写道:“近代简明的学术性观点、大众文学、虚构小说、文件、电影、与方兴未艾的内战艺术市场几乎可以确定会让尔利微笑以对。”败局命定论在二十世纪晚期的新联盟国(neo-Confederate)运动中得到支持,特别是在南方爱国者(Southern Partisan)杂志上。在对可否公开展示联盟国旗帜的辩论上,败局命定论的宗旨也被经常提出。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Ulrich, p. 1221.
  2. ^ 2.0 2.1 Gallagher, p. 12.
  3. ^ 3.0 3.1 Ulbrich, p. 1222.
  4. ^ 4.0 4.1 Gallagher, pp. 24-25.

进阶读物

[编辑]
  • Foster, Gaines M., Ghosts of the Confederacy: Defeat, the Lost Cause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New South, 1865-1913,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ISBN 0-19-505420-2.
  • Rearden, Carol, Pickett's Charge in History and Memory,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97, ISBN 0-8078-2379-1.
  • Wilson, Charles Reagan, Baptized in Blood: The Religion of the Lost Cause, 1865-1920,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1980, ISBN 0-8203-06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