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斯瓦尔巴

坐标78°13′N 15°33′E / 78.217°N 15.550°E / 78.217; 15.550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78°13′N 15°33′E / 78.217°N 15.550°E / 78.217; 15.550

斯瓦尔巴
Svalbard
斯瓦尔巴国旗
挪威大陆与斯瓦尔巴
挪威大陆与斯瓦尔巴
斯瓦尔巴的位置(深绿色) – 欧洲(绿色及深灰色) – 挪威(绿色)
斯瓦尔巴的位置(深绿色

– 欧洲绿色及深灰色
– 挪威绿色

地位特殊地位领土
行政中心
暨最大定居点
朗伊尔城
78°13′N 15°39′E / 78.22°N 15.65°E / 78.22; 15.65
官方语言挪威语
族群
(2021年)
主权国家挪威王国
领导人
• 君主
哈拉尔五世
• 总督
拉斯·法斯英语Lars Fause(2021年–)
面积
• 总计
61,022平方公里
人口
• 2022[1]估计
2,504
货币挪威克朗NOK
时区UTC+1CET
UTC+2CEST
电话区号+47
互联网顶级域.no a
  1. .sj,但并未使用[2]

斯瓦尔巴挪威语Svalbard东部城市挪威语:[ˈsvɑ̂ːɫbɑr])是挪威位于北极地区群岛,亦是挪威最北界的国土范围。它坐落在欧洲大陆以北,约伫立于挪威大陆与北极点两者正中间。群岛横跨北纬74°到 81°、东经10°到35°。斯匹次卑尔根岛(或称史匹兹卑尔根岛)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其次是东北地岛埃季岛,故群岛前称为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挪威语Spitsbergen)(或称史匹兹卑尔根群岛)。最大的定居点是斯匹次卑尔根岛西海岸的朗伊尔城

行政区划上,斯瓦尔巴群岛独立于挪威本土的11个郡,为一非建制地区,群岛的最高行政首长为挪威政府委派的斯瓦尔巴总督。2002年,斯瓦尔巴群岛首府朗伊尔城建立了一个民选地区议会,其职能与挪威本土之市议会相当。其他的居住地、研究基地,则有研究中心新奥尔松,采矿基地斯维格卢瓦,以及居民以俄罗斯人为主的采矿聚落巴伦支堡。此外,斯瓦尔巴群岛也是有常驻平民人口的人类聚居地当中最北的。比斯瓦尔巴群岛更北的人类聚居地无常住人口,只有轮替工作的研究人员。群岛进口货物关税与签证不同于挪威,免税以及免签证。

在17至18世纪,此地被当作捕鲸站使用,但其后遭废弃。20世纪初,开始有人开采斯瓦尔巴群岛上的煤矿,并形成了数个永久聚居地。1920年签订的《斯瓦尔巴条约》确认了挪威对此地的主权,而1925年通过的《斯瓦尔巴法令》则确立了此地作为挪威王国一部分,且为自由贸易园区非军事区的身份。现时,该地只有一家挪威国营公司以及一家俄罗斯国营公司在此采煤。此外,因为斯瓦尔巴大学中心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皆坐落于此,研究旅游业成为了当地的重要辅助工业。群岛上所有聚居地并无道路连接,交通主要以雪地摩托车、船只、以及航空器为主。斯瓦尔巴朗伊尔机场为斯瓦尔巴唯一一个机场,也是当地主要对外门户。

根据1920年由国际联盟主导的《斯瓦尔巴条约》(初为《关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行政状态条约》),缔约国的公民在该岛的逗留权与挪威本国公民相同,除非违反挪威政府法律,可无需申请、无需签证自由进出该地,并且可以无时限地在此岛居住[3]

历史

[编辑]

斯瓦尔巴群岛在12世纪由挪威人最早发现。

1596年,荷兰航海家威廉·巴伦支命名为“斯瓦尔巴”,意为“寒冷的海岸”,因此也意译为“冷岸群岛”。 荷兰人于 1619 年建立Smeerenburg。从 1630 年代初开始,一些人开始过冬。斯瓦尔巴的捕鲸活动一直持续到 1820 年代,当时荷兰、英国和丹麦的捕鲸船迁往北极的其他地方捕鲸。到了 17 世纪后期,俄罗斯猎人来到了这里。他们在更大范围内过冬,捕猎北极熊和狐狸等陆地哺乳动物。

1890 年代,斯瓦尔巴已成为北极旅游的目的地。1899 年,挪威人在伊斯峡湾沿岸进行了第一次采矿;到 1904 年,英国人在Adventfjorden建立了自己的基地,并开始了第一次全年运营。

1920年巴黎和会后,签订《斯瓦尔巴条约》,并将整个群岛的主权划给挪威。根据条约规定,所有签字国的公民在斯瓦尔巴拥有平等的经商权;同时该群岛维持军备废除的状态,责成挪威保护岛上居民安全及独具特色的自然荒野地貌。

1928 年,意大利探险家翁贝托·诺比莱和飞艇Italia的船员在Foynøya岛海岸附近的冰层上坠毁。随后的救援尝试被媒体广泛报导,斯瓦尔巴群岛因此获得了短暂的名声。

斯瓦尔巴群岛被英国人和德国人称为斯匹次卑尔根,1940 年 4 月德国入侵挪威几乎没有影响。定居点继续像以前一样运作,开采煤炭并监测天气。

1941 年 7 月,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后,皇家海军对这些岛屿进行了侦察,以期将其用作向俄罗斯北部运送物资的行动基地,但该想法因不切实际而被拒绝。取而代之的是在苏联和挪威流亡政府的同意下,1941 年 8 月,挪威和苏联在斯瓦尔巴群岛的定居点被疏散,那里的设施被摧毁。然而,挪威流亡政府决定在岛上建立驻军。

与此同时,德国人在 1941 年 10 月建立了自己的报告站,代号为“Banso” ,以应对气象站的破坏。 11 月,四艘英国军舰的访问将其赶走,但后来又回来了. 第二个气象站“Knospel”于 1941 年在新奥勒松建立,一直保留到 1942 年。1942 年 5 月,弗里瑟姆部队抵达后,班索的德国部队撤离。

1943 年 9 月,在Zitronella 行动中,包括战舰提尔皮茨号在内的一支德国特遣部队被派去攻击驻军并摧毁朗伊尔城和巴伦支堡的定居点。这实现了,但没有什么长期影响:挪威人离开后返回并重新建立了他们的存在。

1944 年 9 月,德国人在 NordOstLand 建立了他们的最后一个气象站,Operation Haudegen;它一直运作到德国投降之后。1945 年 9 月 4 日,这些士兵被一艘挪威海豹猎船带走,并向船长投降。这群人是二战后最后一批投降的德军。

战后,苏联提议挪威和苏联共同管理斯瓦尔巴群岛并进行军事防御。挪威在 1947 年拒绝,并于两年后加入北约。苏联在斯瓦尔巴群岛保留了大量的民用活动,部分原因是为了确保该群岛不被北约使用。

战后,挪威在朗伊尔城新奥勒松重新建立了业务,而苏联在巴伦支堡皮拉米登和Grumant建立了采矿业。新奥勒松的矿场在 1945 年至 1954 年和 1960 年至 1963 年期间发生了几起致命事故,造成 71 人死亡。国王湾事件由 1962 年的事故造成,造成 21 名工人死亡,迫使格哈德森的第三届内阁辞职。

从 1964 年起,新奥勒松成为欧洲空间研究组织的研究前哨和设施。石油试钻始于 1963 年,一直持续到 1984 年,但没有发现商业上可行的油田。1975年,朗伊尔城斯瓦尔巴机场开通,允许全年服务。

在冷战期间,苏联占岛上人口的三分之二(挪威人占其余三分之一),群岛人口略低于 4,000。从那时起,俄罗斯的活动大幅减少,从 1990 年到 2010 年,由 2,500 人下降到 450 人。Grumant 在 1962 年耗尽后关闭。

皮拉米登于 1998 年关闭。巴伦支堡的煤炭出口于 2006 年因火灾而停止,但在 2010 年恢复。

地理

[编辑]
斯瓦尔巴群岛的地图。行政中心朗伊尔城位于最大岛斯匹次卑尔根岛上,较大的岛屿还有东北地岛埃季岛

1920年签订的《斯瓦尔巴条约[4]将斯瓦尔巴群岛的疆域定为北纬74°到81°、东经10°到35°之间的所有岛屿、坻和礁。[5][6]斯瓦尔巴群岛共占地61,022平方公里,其中最大岛斯匹次卑尔根岛面积占全群岛一半以上。[7]除了在熊岛希望岛上的气象站外,所有人类聚居地皆位于最大岛斯匹次卑尔根岛。[4]业权方面,挪威政府拥有100%的土地。

由于位于北极圈内,此地冬季有84至128天的极夜,而夏季则有99至141天的极昼。斯瓦尔巴60%的领土被冰川覆盖,另外有30%为荒地,余下10%则有植物覆盖。矿藏有磷灰石石油天然气等。沿海地区是海象海豹北极狐鲸类的栖息地,因此斯瓦尔巴有65%的地区都被作为自然公园保护,以维护其独特的原始生态系统。亦正因如此,整个地区有将近5,000只北极熊栖息,超过了居民的数量。 斯瓦尔巴群岛多山地,最高点海拔1,712米。沿岸多峡湾。地处北极圈内,气候寒冷。

斯瓦尔巴群岛的地貌是第四纪冰河时期形成的,当时冰川将以前的高原切割成峡湾、山谷和山脉。最高峰是牛顿峰(1,717米)。最长的峡湾是Wijdefjorden(108 公里)。斯瓦尔巴群岛并在 2009 年 3 月 6 日经历了挪威最强烈的地震,震级为 6.5。

人口

[编辑]

人口统计

[编辑]

2022 年,斯瓦尔巴群岛的人口为 2,504 人,其中 751 人是外籍人士(主要由俄罗斯人、泰国人、瑞典人、菲律宾人和乌克兰人组成)。

定居点

[编辑]

朗伊尔城是群岛上最大的定居点,该镇设有医院、中小学、大学、带游泳池的体育中心、图书馆、文化中心、电影院、巴士交通、酒店、银行、和几个博物馆。Svalbardposten报纸每周出版一次。 朗伊尔城几乎没有采矿活动;Sveagruva和 Luckerfjellet 的煤矿于 2017 年暂停运营,并于 2020 年永久关闭。

新奥勒松是一个永久性的研究定居点。它以前是一个采矿小镇,现在仍然是挪威国有的国王湾公司经营的公司市镇。虽然那里也有一些旅游业,但挪威当局对进入前哨基地作出限制,以尽量减少对科学工作的影响。波兰在Hornsund运营波兰极地站,有十名永久居民。

巴伦支堡是1998 年皮拉米登被废弃后,唯一一个永久有人居住的俄罗斯定居点。它是一个公司市镇:所有设施都归 Arktikugol 公司所有,该公司经营一个煤矿。除了采矿设施外,Arktikugol 还开设了一家酒店和纪念品商店,为从朗伊尔城一日游或远足的游客提供服务。该村设有学校、图书馆、体育中心、社区中心、游泳池、农场和温室等设施。皮拉米登拥有类似的设施;两者均采用典型的二战后苏联建筑和规划风格建造,包含世界上最北的两座列宁雕像和其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品。 截至 2013 年,仍有少数工人驻扎在废弃的皮拉米登中,以维护基础设施并经营酒店,该酒店已重新开放。

气候

[编辑]

群岛受到北大西洋暖流支配影响,夏季平均气温介于4°C(39°F)到6°C(43°F)之间,冬季一月气温则介于−16°C(3°F)到−12°C(10°F)之间,暖流在冬季影响更加明显,本区明显比同纬度的俄国与加拿大地区高了将近20°C(36°F)。其中山地比沿海平原夏季约温暖2°C,冬季则寒冷3°C。由于群岛南北横跨北纬72度至81度的范围,因此南北冬季平均温差约5°C左右,夏季则为3°C。总体来说,东南部暖于西北部,群岛东部比西部多降水,故有极地海洋性气候的特色。

经济

[编辑]

斯瓦尔巴群岛的经济支柱为采矿业渔业,但旅游业、勘探业、高等教育在20世纪末发展迅速。与挪威本土和扬马延不同的是,斯瓦尔巴属于自由经济区非军事区,不属于申根区欧洲经济区[8]。旅客前往斯瓦尔巴,会在前一站(通常是挪威本土)离开申根区。

宗教

[编辑]

群岛大多数人口都隶属于挪威路德宗教会,群岛上的天主教信徒是由天主教奥斯陆教区服务的。

交通

[编辑]

在朗伊尔城、巴伦支堡和新奥勒松,都有公路网,但它们并不相互连接。所有定居点都有港口,朗伊尔城有公交系统。

距离朗伊尔城3 公里(2 英里)的斯瓦尔巴朗伊尔机场是唯一提供群岛外航空运输的机场。北欧航空每天都有飞往特隆瑟奥斯陆的定期航班。低成本航空公司挪威穿梭航空也有来往奥斯陆和斯瓦尔巴群岛之间的服务,每周营运三到四次;还有去俄罗斯的不定期包机服务。巴伦支堡和皮拉米登有直升机场。

自然

[编辑]

除了人类之外,该群岛还栖息著三种主要的陆生哺乳动物:北极狐、斯瓦尔巴驯鹿和意外引入的南方田鼠,它们仅在格鲁曼特被发现[9]。海洋哺乳动物有 15 到 20 种,包括:鲸鱼、海豚、海豹、海象和北极熊。北极熊是斯瓦尔巴群岛的标志性象征,也是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截至 2021 年,斯瓦尔巴群岛有大约 300 只北极熊。斯瓦尔巴群岛和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共有 3,000 只北极熊,其中卡尔王地群岛是最重要的繁殖地。

斯瓦尔巴群岛有七个国家公园:Forlandet、内韦德峡湾国家公园、Nordenskiöld Land、Nordre Isfjorden Land、Nordvest-Spitsbergen、Sassen-Bünsow Land和Sør-Spitsbergen。该群岛有 15 个鸟类保护区、一个地质保护区和 6 个自然保护区——其中东北-斯瓦尔巴自然保护区和Søraust-Svalbard都比任何一个国家公园都大。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和三个国家公园创建于 1973 年,其余地区在 2000 年代获得保护。保护区占群岛面积的 65%。斯瓦尔巴群岛在挪威提名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暂定名单上。

参考文献

[编辑]
  1. ^ Population of Svalbard. SSB. [2022-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9) (英语). 
  2. ^ The .bv and .sj top level domains. Norid. [201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7). 
  3. ^ Immigrants warmly welcomed. Al Azeera. 2006-07-04 [2019-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5) (英语). 
  4. ^ 4.0 4.1 Svalbard. World Fact 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0-01-15 [201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8). 
  5. ^ Svalbard. Norwegian Polar Institute. [201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5). 
  6. ^ Svalbard Treaty. Wikisource. 1920-02-09 [201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4). 
  7. ^ Population in the settlements. Svalbard. Statistics Norway. 2009-10-22 [201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8. ^ Lov om gjennomføring i norsk rett av hoveddelen i avtale om Det europeiske økonomiske samarbeidsområde (EØS) m.v. (EØS-loven).. Lovdata. 2007-08-10 [201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4). 
  9. ^ 極端環境全年紀錄. 国家地理杂志. No. 258 (大石国际文化): 94-109. ISSN 1608-2621.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